第200章 繼續參觀

聰明人陷入沉思之後,一旦想通了,往往會悟到一些驚世駭俗的道理,一年前的李世民,爲了肅清吏治,就曾經陷入沉思,最後,他給所有的州縣,制定了一套非常嚴格的辦事流程,這套流程奠定了貞觀朝吏治清明的一個基礎。

另外,他用人,也一向以德爲先,像孫享福這樣專思謀利的人,之前在他的心中,一直都是排在第二梯隊的,因爲歷史上像這種利益爲先的人一旦做大了,一般都會給統治者帶來麻煩。

不過這次孫享福以身試藥的事讓李世民對他有所改觀了,貪利而不失德,這是李世民給他的新評價,一個有良知和奉獻精神的人,再壞也壞不到哪裡去。

蝗蟲粉蒸餅並不難吃,比這難吃的行軍乾糧李世民也吃過不少,在接連食用了三塊蝗蟲粉蒸餅之後,李世民才覺得那些世家門閥系官員的話有多可笑,他若不是爲了用計迷惑李孝常,怎麼可能下達禁食蝗蟲這樣的亂政條令。

幸福村值得一看的地方遠遠不止這個臨時的蝗蟲加工作坊,工匠在這裡的地位崇高,尤其是第一批進入孫府,後來被允許穿上印有農字衣衫的那批研發型工匠,幸福村的各種材料幾乎不對他們設限制。

很早以前的時候,孫享福就讓工匠們學會了用模具製作質量不算高的管道,但由於那個時候沒有弄出焦煤,效率很差,現在卻不一樣了,有了焦煤,熔鐵的效率變高之後,鐵水輕易的就能在模子裡凝固成厚薄還算圓潤的鐵管,至於外部形狀基本一樣的犁頭,直接就是量產,可比原先慢慢的打製快了太多倍。

今天,鍊鐵作坊裡就被工匠們搬出來一根根兩三米長的鐵管,在鐵管的兩端,會用一個用咬口的鋼架絞出的一圈圈螺紋,另一端,則是被鋒利的精鋼鉤刀鉤出相應的紋路,這樣,兩條鐵管便能通過這些螺紋口相連接,這個技術是原先用來製作銅質的望遠鏡套筒的時候研究出來的,後來鐵匠們煉出了堅韌度非常高的炭鋼,用來絞鉤鐵管倒是沒問題。

“他們這是在幹嘛?”

李世民問了也是白問,跟着他來的幾個大臣也是一臉懵。

“來人,去長安大牢裡把孫大力提出來,另外,召牧監署的孫二力也過來。”

整個村子的人都在各自忙自個的,沒有一個懂行的人解說,李世民根本是看不懂的,還沒有等到孫大力兩兄弟過來,李世民就看到了一副奇景。

在一個負責轉洞從地底拉稀泥出來的鐵架上,十幾根鐵管便被工匠們逐一連接,慢慢的下放到地上那個小圓洞裡去,然之後,一個早就打製好了的圓筒形事物便被裝置在了最後一根鐵管的尾部,圓筒形事物裡有兩三片形狀不規則的圓形鐵片,被一根鐵條穿着,鐵條差不多和大圓筒等長,以圓筒邊一個突出的地方做支持點,連接在一根長長的,可按壓的把手上。

李世民不懂活塞的道理,自然看不懂這些裝置的妙處,這其實就是一個按壓井,由於沒有更好的橡膠片來做活塞,孫享福想到了用三塊開口不一的鐵片,這樣有水從下面被壓上來,就可以推起可以活動的薄鐵片,從開口處涌進按壓井筒裡,但水想要回到地下,卻會被三個開口在不再同方向的鐵片重疊之後,堵死。

大井筒上端有個圓孔,一條竹管最後被工匠們插在這個圓孔上之後,主要負責建造這個按壓井的大漢于傑就朝公舍裡招呼道,“端一盆引水來灌下去試試。”

這時,一個小夥子飛快的就跑進了公舍的廚房,不一會,就端着一大盆水向這裡跑了過來。

翹起活塞鐵片,水被灌進了大圓筒裡,于傑開始一上一下的按壓起來,起初圓筒裡還有一些奇怪的聲音傳出來,沒幾下,連接着筒壁的竹管上竟然有水出來了。

“哦,出水咯,出水咯······”

圍觀的災民們看到這口按壓井出了水,歡喜的拍着巴掌又蹦又跳,幸福村的原住民對此卻是見怪不怪,按壓井幸福村已經打了好幾口,最先用上的是公舍的廚房,後來是水庫旁邊的實驗田裡也打了幾口,在村口這裡打井,是因爲災民太多,原先的飲用水源供應不過來。

“這,這個玩意怎麼弄出水來的?”

于傑連續按壓了一會,等出水穩定後,就把按壓把手交給了一個災民小夥子,而這時,觀看了全過程的李世民找上了他問道。

“呃,俺也不知道,俺只知道村長把這個裝置叫按壓井,說是能取幾十米深的地下水上來用,後來做出來了,確實能取水,而且這井水冬暖夏涼,夏日裡,捧一把洗臉,整個人都清爽。”

說罷,他還捧了一把竹管裡面押出來的涼水,往汗津津的臉上抹去,一臉享受的樣子。

李世民也學着他的樣子,接了一捧水,果然,那被從地下按壓出來的水,入手冰涼,在這炎炎夏日裡,有這涼水洗把臉,很是舒爽。

同來的蕭瑀,房玄齡等幾位大臣相繼接水洗手洗臉,常何更是捧着喝了幾大口涼水,直呼過癮。

“太好了,有了這按壓井,咱們關中就再也不缺水了。”

李世民很是開心的笑道,熟悉他的房玄齡知道,他的下一句,應該是要封這個打井的于傑做一個專司打井的官了,連忙開聲道,“此井雖好,但甚是費鐵,只怕咱們關中百姓用不起啊!”

聞言,李世民纔想起剛纔被工匠們一根根連接起來放入地下的鐵管,心裡盤算着,這一口井,只怕光耗鐵都不下數百斤,還不說那種螺紋口所需要的工時,想要給關中各地都打上這種按壓井,朝廷還真就玩不起,想到這裡,李世民便表情黯然的走向了其它地方。

幸福村發豆芽的屋子有很多間,由於需求量大,幸福村已經不避諱別人學習這種快速發豆芽的技術了,若不是幸福村周邊的植被大多被蝗蟲啃食掉了,村裡根本不需要大熱天的發豆芽來吃。

所有人都在忙,沒有人給李世民解說什麼,他只是在各個房間裡看了看,就悠悠然的從房間裡走來出去。

“看來,辦法總比困難多,咱們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鼓勵生產上,朕欲設一獎勵機制,鼓勵天下百姓研究高效高產的工具和技術,但凡有成就,以金銀財錦甚至是官爵獎賞之,幾位愛卿以爲如何?”

其實,朝廷原本有這樣的機制,不過這個機制基本沒有什麼實際用處,因爲獎勵的東西太少了,幾貫錢的賞金便是上限,而這個時期,任何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或者產出的秘方,輕易的可以讓這個人賺到這麼多錢,誰會那麼傻,把自己的秘方技術獻給朝廷?

當然,只有幸福村在這方面比較傻,對於好多新技術,只是在最開始的階段控制一下,後面就不管了,還會主動教被人學習,算是一朵奇葩了。

不過李世民的視角是全國性的,他認爲僅僅是集幸福村的工匠們的智慧,都能弄出那麼多東西來,要是全國的工匠都集思廣益呢?

要知道,幸福村的大小事務,尤其是發展模式,密衛都是有跟李世民彙報的,那些好東西,都是幸福村的工匠摸索生產出來的,而孫享福本人,只是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構想,或者只是告訴他們,自己想要什麼。

幸福村的工匠,原先只是大唐最普通的工匠,充其量是學習了孫氏代數符或者是一門叫幾何的學問,他身爲皇帝,有工部,有將作監,工匠數量何止是幸福村的百倍,按說,應該能夠製作出更多新奇的玩意的。

然而,蕭瑀的一句話又讓他認清了現實。

“陛下若是醉心奇淫技巧,恐惹大臣們彈劾,若是用地位低下的工匠爲官,可能會引起整個士人階層的反彈,此事,恐怕還得從長計議。”

李世民聞言啞火了,士農工商在這個時期是有很明確的階級劃分的,孫享福之所以能爲官,是因爲他早前有一些詩作傳世,而且,有北魏大家賈思勰傳下來的師承,算是個士人,大臣們不好說什麼。

像石寶,孫二力這樣的泥腿子出生又沒有什麼學問的,做個家臣就算是到頂了,他們要是去做朝臣,就會像孫幸福之前沒有暴露師承的時候一樣,遭受到士人階級的全體反對,當他們看來,當官是士人獨有的特權,是堅決不允許被其它階級動搖的原則問題,李世民想要大批啓用工匠農民爲官,那是不可能的。

“陛下,其實此事也有解決的辦法。”房玄齡最擅長的就是幫助李世民解決問題,當他的目光掃過從他身旁經過的一個小孩身上的時候,心裡突然有了個想法,因爲他看到了那個小孩胸前那個大大的農字。

“愛卿快快道來。”

“陛下可以讓這些沒有讀過書,卻在農耕,手工製作工藝上有天賦的人加入農門,大唐以農爲本,此前陛下將《齊民要術》定爲主政官員必讀之書,朝堂上並沒有人反對,這就是說,他們認可了農門的士人身份,畢竟,要學全《齊民要術》,需要的文化功底也不低,陛下可以以農門爲跳板,來打破那些農夫工匠的出生限制。

而且,陛下難道忘了虞世南獻的那套漢語拼音麼?有此教材在,那些農夫和工匠學會認字讀書,已經並非難事,久而久之······”

房玄齡講了很多,他是一個智者,世家門閥的總總行爲,讓他看到了讓他們繼續存在下去的害處,即便他自己也算是世家一員,但也不忍心看到中原大地繼續生靈塗炭下去,所以,他毫不保留的給李世民獻出了一套打擊世家的策略。

“然而,決策治國,必須要有遠見卓識,道德高尚的人才來擔任,工匠,農夫,只能做爲輔助,是以,推翻他們把持朝政的根本,還在於讀書人的數量,陛下請看。”

一路聊着,幾人竟然走到了造紙印刷作坊這邊來了,而當房玄齡第一眼看到整版整版的文字出來的時候,內心裡,已經不知道轉了多少個彎,看來,孫享福已經想到了,做在了他的前面。

第六十二章 白蛇傳開演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八十五章 組建護衛力量第404章 慰問工人第695章 怎麼纔能有驚喜第213章 雙華嶺突變第766章 造聖計劃暴露第377章 農部的構架第759章 李世民導演的戲碼第406章 雷人的建議第722章 遼東的養殖產業第621章 公告欄第117章 見武士彠第225章 陵前挖坑第320章 長孫衝的成長第666章 書畫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124章 試藥第273章 酒宴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698章 種子上面坑一撥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四十九章 孫享福的治家之道第671章 巡演推廣第160章 如何善後第175章 唐奉義第622章 九垸縣的吏治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十章 賞錢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294章 給虞家開闢的產業第561章 錯失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592章 借貸經營的問題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454章 軍議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414章 談妥第647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589章 初步成功第218章 救援馬邑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336章 再起程第221章 城門激戰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第353章 應對安排第377章 農部的構架第267章 受邀第549章 北上第329章 演武環節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五十九章 惡客上門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516章 貨幣管理第119章 留在揚州?第365章 戰報來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509章 大招工第464章 驚變第661章 點化李恪第442章 小麥的產量第322章 跨界一下第733章 到吐蕃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162章 改變主意第112章 到洛陽第235章 胡商到第300章 大動作第253章 競爭開始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678章 統治的意義第三十九章 勸解第662章 調整種植結構第285章 上朝第114章 變樣的妥協第453章 農學院的教育問題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607章 新年的喜事第479章 王麟隕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438章 官與民的正確相處模式第162章 改變主意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215章 冷靜應對
第六十二章 白蛇傳開演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八十五章 組建護衛力量第404章 慰問工人第695章 怎麼纔能有驚喜第213章 雙華嶺突變第766章 造聖計劃暴露第377章 農部的構架第759章 李世民導演的戲碼第406章 雷人的建議第722章 遼東的養殖產業第621章 公告欄第117章 見武士彠第225章 陵前挖坑第320章 長孫衝的成長第666章 書畫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124章 試藥第273章 酒宴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698章 種子上面坑一撥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四十九章 孫享福的治家之道第671章 巡演推廣第160章 如何善後第175章 唐奉義第622章 九垸縣的吏治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十章 賞錢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294章 給虞家開闢的產業第561章 錯失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592章 借貸經營的問題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454章 軍議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414章 談妥第647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589章 初步成功第218章 救援馬邑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336章 再起程第221章 城門激戰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第353章 應對安排第377章 農部的構架第267章 受邀第549章 北上第329章 演武環節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五十九章 惡客上門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516章 貨幣管理第119章 留在揚州?第365章 戰報來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509章 大招工第464章 驚變第661章 點化李恪第442章 小麥的產量第322章 跨界一下第733章 到吐蕃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162章 改變主意第112章 到洛陽第235章 胡商到第300章 大動作第253章 競爭開始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678章 統治的意義第三十九章 勸解第662章 調整種植結構第285章 上朝第114章 變樣的妥協第453章 農學院的教育問題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607章 新年的喜事第479章 王麟隕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438章 官與民的正確相處模式第162章 改變主意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215章 冷靜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