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9章大動作

神武三十二年,夏七月。

帝乏,遊於南陽,薛王從之,太子監國。

除薛王外,其餘未就藩的親王,也一個個跟了過來,在老君山,避暑山莊,進行一番遊玩。

如此熱鬧的景象,使得皇帝倍感欣慰。

雖然說,五十多歲,李嘉自我感覺並不大,但在皇子,百官們看來,已經屬於老態龍鍾了。

大唐皇帝人均五十,七十以上的,唯獨一個玄宗,六十以上,只有高祖和德宗。

簡而言之,皇帝的壽元,在他們看來,已經到了盡頭。

一羣人圍繞着湖面散開,陪皇帝釣魚。

心靜者少,急切地多。

年以十八的呂王,則左右晃腦:“父皇年歲大了,咱們在京中多年,何時能就藩啊!”

“就藩有什麼好?”一旁的共王,不由得說道:“洛陽乃是天下最繁華之地,像幾個哥哥那樣的偏僻之地,北方的羶腥,我可待不住。”

有喜歡稱孤道寡的,也有熱愛繁華,悠閒自在的。

對於何時就藩的話題,瞬間就熱鬧起來,十來位親王,熱火朝天的討論着,絲毫不顧及,一旁釣魚的皇帝。

皇帝其實心思,也不在於釣魚上,他一旁的薛王,年十三,正繃着小臉緊張地看着水面。

“你說,你的這些叔叔們,在討論什麼?”

李嘉輕撫孫兒的腦袋,笑問道。

“叔叔們怕是討論什麼朝政,或者釣魚吧!”薛王李邦茗小心道。

“除非我問他們,不然怎會輕易探討朝政?”

李嘉看了一眼聚攏的兒子們,最小的十五,大的十八,不由得隨口道:“那麼熱鬧,不是女人,就是玩樂。”

“罷了,咱們找個人來問問。”

隨即,倒黴的皇二十五子,徐王李復湌,戰戰兢兢地來到皇帝面前,接受詢問。

“你們在聊什麼?”

“孩兒們在聊藩國之事,畢竟年歲大了!”

徐王輕聲道,偷偷看着皇帝老子的臉色。

“去吧!”

李嘉聞言,眉頭一皺,然後擺擺手,讓後者離去。

“瞧着,兒子就是老子的坎,我老了,還得給他們找藩國呢!”

李嘉對着薛王笑道,隨即又自言自語:“這本就是我制定的規矩,總不能打破吧!”

薛王聞言,則默默不語。

李嘉頗爲好奇,問道:“薛王可有什麼見解?”

“孫兒不敢說!”

“但說無妨!”李嘉擺手道:“扭扭捏捏,算什麼話。”

薛王這才正言道:“孫兒本以爲,皇叔們各個願意就藩,稱孤道寡,統御百姓,爲朝廷藩籬,但私底下又聽說,許多皇叔,對就藩頗爲苦惱,滿心的惆悵,不願意離京。”

“既然如此,皇爺爺爲何不擇其願而從?省的矛盾糾結。”

“適者而從之。”

“此話,有些道理!”

李嘉點點頭,思慮片刻,言語道:“不過,此時並不算合適。”

“土地少,只是某不願短時間再興兵,又念藩王年歲小,南方溼熱,待其成長些,就適宜了。”

“不過,你的這句適者而從之,確實有些道理,待過年,就可以施行了。”

摸了摸薛王的頭,李嘉對於其表現頗爲滿意。

第三代雖然不如他這般英武,但也遠非中庸,至少百八十年,大唐無慮了。

祖孫這般奏對,一時間,氣氛甚是融洽。

一旁的親王們,則萬分羨慕。

一直待到了下午,祥和的一天即將過去,這時,一個宦官腳步急促而來:“陛下,洛陽來了消息!六百里加急!”

“嗯?”李嘉心頭一震,太子出事了?

面上平靜,他展開書信,細細瀏覽,良久,才放下。

薛王見之,也是滿臉錯愕,什麼消息是六百里加急,洛陽,朝廷,發生了什麼?

親王們也聚集過來,不敢言語,就這樣待着。

“哎!”

皇帝揉了揉眼睛,深嘆道:“齊王薨了。”

按照禮制,帝、後曰崩,諸侯曰薨,官吏曰卒,百姓曰死。

親王們聞言,也同樣震驚不已。

要知道,齊王李復歆,可年僅三十三,由於其爲長子,可謂是天下第一藩,位置非同一般。

那麼年輕就死了,怎能不讓人詫異。

“回京吧!”

皇帝也沒了度假的心思,直接選擇迴歸洛陽。

長子驟亡,這是李嘉第一次白髮人送黑髮人。

那些早夭的皇子們,年輕尚幼,感情不多,但齊王是他第一個去世的成年兒子。

白髮人送黑髮人,他算是體驗到了。

坐在馬車上,皇帝陷入了深思。

射聲司在信件後,自然有附件。

齊王並非毒殺,或者意外,而是哀亡。

神武三十年末,其回齊國開城,就滿目哀傷。

數月鬱鬱寡歡,國事勉強處置,酒不離手,直至去年,射聲司傳來消息,其已皮包骨,久不經女色。

李嘉多次書信,過去安慰,但卻不起效果。

其所要的,不過是太子位,這又怎麼能給予呢?

“癡兒啊!”

李嘉深深地嘆了口氣,頗爲無奈。

回洛陽不久,皇帝就接見了在京學習的齊國世子,安撫了些許,就贈予一些東西,發下聖旨,讓其回國繼承王位。

齊國,不可一日無君。

爲了保護世子的安危,以及繼承的穩妥,皇帝要求遼東府,派遣三千騎兵,護衛其歸國。

這般情況,他也不想處理政務了,一應交與了太子。

在皇宮中修養了近一個月,直到市面上傳出流言蜚語,皇帝這才露面。

他召開御前會議,對於宰相們,以及一應高官,直接公佈道:

“自今日起,爲了屏建藩國,對於高棉王國、陀羅鉢地王國(泰國)進行征討。”

滿堂驚詫。

“陛下,琉球島如今開發得當,已有數千戶百姓,暫可安置數國啊。”

胡賓王忙言語道。

“我等不及了!”

李嘉搖搖頭,說道:“除了與占城相近地界外,琉球島下的羣島,以及其在下的勃泥國等,也要一一征討。”

所有人都被皇帝的胃口驚呆了,這些小國,他們也只是從商賈口中得知,皇帝竟然都要拿下。

“朕已經老了,事急從權,軍隊荒廢了那麼多年,也該挪動下骨頭了。”

第四十九章占城海遇第1158章仇恨第六百四十二章新戶(上)第六百六十二章金山城第1103章捷報第八百一十三章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八百六十七章鴻之舞金礦第三百九十三章皇子第一百九十九章安南之歸第七百八十一章歪主意第1282章羈糜?第兩百八十七章鎮壓豪強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三百五十六章處理第五百四十七章滅蜀前的猶豫第七百九十二章輜重營第五十五章陣法與邕布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七百三十五章千古仁君第1258章偷樑換柱第七百六十二章潘美第兩百零七章大興科舉(中)第四百六十五章面見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開府第四百四十四章無題第八百五十六章第七百八十六章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行進第八百二十四章騎兵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無題第1282章羈糜?第四百三十四章禁軍第1123章胡姬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一百三十四章番禺戰慄(1)第四百四十八章宗室第七百八十一章歪主意第兩百二十五章戰爭動員第四十二章不過如此第1103章捷報第六百零三章吃肉第一千零八十七章太原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暗流第三百二十九章全軍大比第1360章談話第八百四十八章第四百八十七章爭論第兩百六十章湘江洶涌(中)第1173章第三百四十七章匪徒第1384章呂端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五百三十三章借師助剿第1126章刑統第1363章契丹潛力第七百零一章問策第三百二十八章整編訓練第1274章伴當第1249章想法第一千零七十五章恩怨第1217章不一樣的涼州第1337章第八百七十八點五章亂第一千零四章第1305章談話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兩百一十章充實後宮第一千零八十七章太原第三十四章欽州事務第七百一十九章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1155章改變第三百九十二章州縣合併第二十三章軍中新政第五百七十二章敗家二代李景第1312章餘熱第一百八十七章郭榮之死第一千零四十章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子嗣第1373章兩勝一敗第1266章宣揚第1243章錢塘自古繁華第1300章假道第六百三十章第七百六十四章教頭第三百七十八章駕崩第1268章總兵第九百一十章局勢第1320章千歲第七百五十五章第四百二十三章杯酒釋兵權第四百九十七章焦慮第兩百五十六章宗室問題第五百八十章荊國公薨地一百四十章諸事太難第兩百八十四章倭國變化
第四十九章占城海遇第1158章仇恨第六百四十二章新戶(上)第六百六十二章金山城第1103章捷報第八百一十三章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八百六十七章鴻之舞金礦第三百九十三章皇子第一百九十九章安南之歸第七百八十一章歪主意第1282章羈糜?第兩百八十七章鎮壓豪強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三百五十六章處理第五百四十七章滅蜀前的猶豫第七百九十二章輜重營第五十五章陣法與邕布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七百三十五章千古仁君第1258章偷樑換柱第七百六十二章潘美第兩百零七章大興科舉(中)第四百六十五章面見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開府第四百四十四章無題第八百五十六章第七百八十六章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行進第八百二十四章騎兵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無題第1282章羈糜?第四百三十四章禁軍第1123章胡姬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一百三十四章番禺戰慄(1)第四百四十八章宗室第七百八十一章歪主意第兩百二十五章戰爭動員第四十二章不過如此第1103章捷報第六百零三章吃肉第一千零八十七章太原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暗流第三百二十九章全軍大比第1360章談話第八百四十八章第四百八十七章爭論第兩百六十章湘江洶涌(中)第1173章第三百四十七章匪徒第1384章呂端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五百三十三章借師助剿第1126章刑統第1363章契丹潛力第七百零一章問策第三百二十八章整編訓練第1274章伴當第1249章想法第一千零七十五章恩怨第1217章不一樣的涼州第1337章第八百七十八點五章亂第一千零四章第1305章談話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兩百一十章充實後宮第一千零八十七章太原第三十四章欽州事務第七百一十九章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1155章改變第三百九十二章州縣合併第二十三章軍中新政第五百七十二章敗家二代李景第1312章餘熱第一百八十七章郭榮之死第一千零四十章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子嗣第1373章兩勝一敗第1266章宣揚第1243章錢塘自古繁華第1300章假道第六百三十章第七百六十四章教頭第三百七十八章駕崩第1268章總兵第九百一十章局勢第1320章千歲第七百五十五章第四百二十三章杯酒釋兵權第四百九十七章焦慮第兩百五十六章宗室問題第五百八十章荊國公薨地一百四十章諸事太難第兩百八十四章倭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