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章

對於身後官吏的議論,甚至許多人偷偷摸摸地準備彈劾這位知府的呼聲,也是不絕於耳。

文宣公孔仁玉,自然聽在耳裡,想在心裡。

對於眼前這個知府,他自然佩服的很,在這個亂世能有這樣一個清廉正直的好官,已經殊爲難得。

他思量再三,猶豫片刻,這才說道:“蕭知府,陛下親至濟州,可是有何要事?”

“某並不清楚!”蕭儼眯着眼睛,說道:“但無外乎是巡視罷了,天下久亂才安,朝廷放心不得,陛下又心繫天下,所以第一個就來到咱們的山東府看看。”

“此言甚是。”

孔仁玉點點頭,然後輕聲說道:“只是,在下聽聞,朝廷中有許多府君的彈劾,所以皇帝北巡,第一站就是在咱們的山東府。”

“哼,彈劾?”蕭儼笑了笑,捋了捋自己的山羊鬍,不由的說道:“在江西府,哪個不知曉,我蕭儼的彈劾從來就沒有斷過,那些貪官污吏們,一刻也不願讓我待在他們旁邊,生怕我發覺了他們。”

“文宣公勿憂,朝廷知道我是什麼樣的人,我也知道我是何種人,這樣一來還有什麼可怕的?”

“至於那些貪官污吏們,亂世用重典,不罷黜他們,還要讓治民不成?”

孔仁玉瞭然。

敢情這位府君已經是慣犯,對於這一切,頗有些熟視無睹的味道。

隨即,他張目四望,轉運使,通判,一個個淡定自若,顯然心中早已經有了打算,對於這些小動作,不以爲意。

他倒是苦笑,合着自己是白忙活了。

不過,蕭儼對於這位文宣公,倒是高看了一眼,隨即說道:“文宣公的這番心思,我蕭某心靈了。”

“陛下親至咱們濟州,可以說是極大的榮幸,待會文宣公必然有所問答,記住如實做答就行,莫要遮掩,搪塞。”

“這是爲何?”孔仁玉奇怪道。

自古以來,對於上面,朝廷,皇帝,肯定要有所隱瞞的,直言快語,那可真是要遭罪,後果極爲惡劣。

“嘿嘿!”蕭儼笑了笑,說道:“射聲司的名字,文宣公應該聽過吧!”

聞言,孔仁玉渾身一震,苦笑不已。

射聲司,他又怎麼沒有聽過?

整個山東府之所以亂成了一鍋粥,不就是拜射聲司所賜嗎?

各處州縣,到處都是射聲司的探子,唐軍也因此將整個山東府攪亂了。

就連他自己這個文宣公的一言一行,都是人家的眼裡,跑都跑不掉。

所以,射聲司所在,就相當於皇帝的眼睛,一切自然瞞不過他,所以,自己的隱瞞,對於皇帝來說殊爲可笑。

皇帝,只不過是確認一些消息罷了。

就在太陽高懸,官吏們滿頭大汗之時,一支騎兵快步而來,只見其甲冑齊全,明亮光彩,居高臨下,對着衆人說道:

“陛下有令,諸位勿須迎接,不宜驚擾百姓,諸位還是退去吧!”

但,話是這般說,根本就沒有人敢退,場面話,誰不會說?

皇帝愛面子,講名聲,他們自然得配合,但官場上的文章,可不能這樣來,這是關乎自己的前途。

即使如蕭儼,也是筆直地站立着,不敢挪動半分。

隨即,一刻鐘後,大地上開始震動,揚起了大量的灰塵,漫天飛舞,鋪天蓋地。

眼見車馬已至眼前,蕭儼一行人連忙跪下,高呼:“臣等叩見陛下——”

馬車隨即緩緩而停,一個俊逸的男子將頭探出了馬車,見到衆人,不由道:“大家都起來吧,本不想如此興師動衆,驚擾百姓就不好了。”

“這般,都回城吧!”

隨即,馬車緩緩入了濟州城,衆人面面相覷,這才緊隨而去。

李嘉作爲皇帝,直接住進了知府衙門,也只有這裡最寬敞。

本來,蕭儼還準備請皇帝入住孔府,接受一下儒家純正思想的薰陶,結果被皇帝拒絕:“聖人所在,豈能驚擾?”

實在是鶯鶯燕燕太多,孔府人多眼雜,不好安置,知府衙門寬敞,雖然簡陋了些許,但隱私性好,安全性高。

李嘉半躺在榻上,一旁,山東府的五架馬車,知府,通判,轉運使,軍都司指揮使,巡檢司指揮使,五人正襟危坐,目不斜視地接受皇帝的審視。

一旁的文宣公孔仁玉則頗有些瑟瑟發抖,皇帝的眼神,太可怕了。

瞧着這幾人,除了巡檢司是山東府本地的,其他基本上都是南面調派而來的。

“如今山東府還有多少流民?”

皇帝慵懶地聲音響起,讓幾人渾身一震。

“啓稟陛下,經朝廷的統籌,臣等的努力,如今山東府基本已無多少流民,百姓們也迴歸田地,秩序已經恢復。”

蕭儼連忙站起,躬身言語道。

“恢復秩序我倒是相信。”

李嘉斜瞥了其一眼,隨口說道:“畢竟殺了那麼多,又俘虜了好些,州縣必然恢復,只是,流民問題,還得重視啊!”

“各山地的盜匪,已經危害地方,百姓們剛剛安生,這些匪徒卻不擾亂耕種,山東府上下,莫要因爲流民少了就耽於安樂,這亂世沒那麼容易終結。”

皇帝一番呵斥,衆人不敢反對,直接諾諾應下。

這下的先聲奪人,讓幾人立馬就緊張起來,皇帝的意思很明確,他知曉的比他們多,自然而然,對他不能有所隱瞞。

隨即,蕭儼開始對皇帝彙報起了山東府的情況:

“山東府屢遭民亂,如今十四州之內,本有民五十四萬戶,口兩百七十萬,如今安撫流民,但戶籍之上,有口三百一十六萬,六十萬戶……”

“軍都司各州駐軍,約莫三萬有餘,皆是百戰老兵,鎮壓地方毫無壓力。”

“很好,那麼,夏稅預計能收多少?”

李嘉點頭應下,問出一個尖銳的問題。

戶籍人口再多,但不管用,如今施行兩稅制,關鍵在於田畝,田地在,就能徵收到稅。

“啓稟陛下,山東府亂了一年,民心思定,但終究太亂,州縣殘破,恐怕只有去年的一半之量。”

第八十二章膽大包天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九百四十八章合圍第八百四十三章生產第九百一十二章揚州城下第四百九十章第1217章不一樣的涼州第兩百九十八章戰事不休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1302章第1370章煽動第一千零七十章第六百七十七章淫祠(上)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軍府第五百二十九章發動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第1171章第五百八十五章兒皇帝不好當第七百二十章探討第1408章孝順第1388章黃龍府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寒第七百三十八章氣急第六百六十四章女牆第三百八十二章冰寒第1118章親臨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1399章大動作第七百一十六章第六百九十六章爲難第兩百一十五章再復大唐第兩百九十二章北巡楚地第1265章死戰第1129章續第七百六十九章第1290章軟肋第九百八十二章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四百八十章城內第七百八十七章府庫充盈第六百七十三章認爹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1361章東去第五百九十六章血腥第1325章黑水都護第六百零二章中秋家宴(求票求訂閱)第一千零八十一章應對第五百五十九章反殺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七百八十六章第一百三十三章隨手安排第1343章第六百二十六章兩千萬貫第七百四十四章高麗第九百章第五百六十七章發家致富第六百六十一章驚詫第七百七十七章第一百零八章地動山搖(下)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兩百零八章陳橋兵變(上)第八百二十二章太原第六百三十章第一百八十六章北伐消息第四百八十九章皇甫繼勳第一千零二十四章第一百五十六章信仰整合(下)第五百六十六章國土人口統計第五百八十三章成氣候第三百七十二章思量第六百五十六章郭氏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1318章澎湖縣第四百一十七章戰略第五百四十八章孟昶心太慌第一百七十三章準備就緒第七十四章霍然而起第兩百四十九章金山之城第1349章小子第九百五十章牙兵第七百六十一章反應第八百五十三章無名第六百七十七章淫祠(上)第一千零六十章大朝第1358章第九百九十五章第五百六十八章蜀國大動亂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兩百二十四章國家多難第1338章諸王第九百八十二章第九百零三章《大唐討僞宋北伐檄文》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一千零二十五章殺雞駭猴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第八百零七章宗法
第八十二章膽大包天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九百四十八章合圍第八百四十三章生產第九百一十二章揚州城下第四百九十章第1217章不一樣的涼州第兩百九十八章戰事不休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1302章第1370章煽動第一千零七十章第六百七十七章淫祠(上)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軍府第五百二十九章發動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第1171章第五百八十五章兒皇帝不好當第七百二十章探討第1408章孝順第1388章黃龍府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寒第七百三十八章氣急第六百六十四章女牆第三百八十二章冰寒第1118章親臨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1399章大動作第七百一十六章第六百九十六章爲難第兩百一十五章再復大唐第兩百九十二章北巡楚地第1265章死戰第1129章續第七百六十九章第1290章軟肋第九百八十二章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四百八十章城內第七百八十七章府庫充盈第六百七十三章認爹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1361章東去第五百九十六章血腥第1325章黑水都護第六百零二章中秋家宴(求票求訂閱)第一千零八十一章應對第五百五十九章反殺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七百八十六章第一百三十三章隨手安排第1343章第六百二十六章兩千萬貫第七百四十四章高麗第九百章第五百六十七章發家致富第六百六十一章驚詫第七百七十七章第一百零八章地動山搖(下)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兩百零八章陳橋兵變(上)第八百二十二章太原第六百三十章第一百八十六章北伐消息第四百八十九章皇甫繼勳第一千零二十四章第一百五十六章信仰整合(下)第五百六十六章國土人口統計第五百八十三章成氣候第三百七十二章思量第六百五十六章郭氏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1318章澎湖縣第四百一十七章戰略第五百四十八章孟昶心太慌第一百七十三章準備就緒第七十四章霍然而起第兩百四十九章金山之城第1349章小子第九百五十章牙兵第七百六十一章反應第八百五十三章無名第六百七十七章淫祠(上)第一千零六十章大朝第1358章第九百九十五章第五百六十八章蜀國大動亂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兩百二十四章國家多難第1338章諸王第九百八十二章第九百零三章《大唐討僞宋北伐檄文》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一千零二十五章殺雞駭猴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第八百零七章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