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4章 不給,你不能搶

整個阿根廷都沉浸在收復固有領土,揚我國威的歡樂海洋當中,這遠遠比四年前那一次奪得世界盃的喜訊,更加令阿根廷人沉醉。

經濟低迷,民不聊生被這一針巨大的興奮劑所掩蓋,加爾鐵裡的反對聲從一瞬間就消失不見,前一刻詛咒軍政府下地獄的民衆,此時爲爲軍政府的英明果敢大唱讚歌。

這就和另外一個當事國完全不同,可能現在整個英國爲加爾鐵裡的鼓掌的人,只有艾倫威爾遜本人。

至於撒切爾夫人要去下議院開會,沒空像是艾倫威爾遜表現得償所願,爲阿根廷邁出關鍵性一步喝彩,英國長期以來的放任終於有了回報。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福克蘭羣島由來已久,阿根廷也不是忽然在一九八二年到來就一下忍不住了,阿根廷用軍事力量試探英國已經持續了七年,從一九七六年二月以來,阿根廷軍艦在斯坦利港海域附近向英國科考船開火,英國的反應是派皇家海軍護衛艦護航。

三月份,阿根廷出兵佔領了英國實際控制的南奧克尼羣島,英國的反應是外交抗議,並且對國內保密。第二年,阿根廷切斷了斯坦利港的油料供應,英國的反應是派了艘潛艇去圍觀,並且對國內保密。

一九七七年下半年,阿根廷海軍開始在馬島海域宣示執法權,扣押了一大波第三國漁船,英國的反應是繼續派潛艇去圍觀,並且對國內保密。

進入八十年代,撒切爾夫人已經上臺,阿根廷國家石油公司明目張膽搞馬島海域的海上石油項目招標,中標的是蘇聯。阿根廷外交部通過官方渠道給英國發了最後通牒,表示馬島主權問題不能繼續拖延,英國的反應是沒有反應,順便把島上唯一的軍艦調回本土。

經過這麼長時間英國的裝死,加爾鐵裡面對這種情況,認爲可以收復固有領土也是可以理解的,英國是在默認阿根廷的舉動嘛。

但是這一次不同了,整個下議院人聲鼎沸,議員們激烈的表輪着福克蘭羣島的問題,作爲在任首相,撒切爾夫人當然承受了朝野抨擊。

認爲本屆政府對福克蘭羣島的問題演變成現在這樣,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這當然是污衊,就像是阿根廷軍政府早在一九七六年就開始用武裝示威的方式試探英國,那個時候加爾鐵裡還沒上臺呢。同樣英國長期以來的放任,也不是撒切爾夫人自己的原因,一樣是涉及到了不同的首相,這樣抨擊撒切爾夫人是沒有道理的。

長久的辯論當中,互相指責由佔據了主流,工黨想要給保守黨一個難堪是肯定的,但是爲了一個一萬公里之外的島嶼開戰,還需要在討論討論。

討論討論的結果,就是很快各黨派都拿出來一致意見,議員們羣情激憤,叫嚷除出兵外“別無選擇”,甚至反對黨工黨的領袖和議員也義憤填膺,要求把阿軍趕出福克蘭羣島。英國議會出現了少有的一致。

同時,反對黨也要求追究撒切爾政府的責任。執政黨內部也不平靜,後座議員把外交大臣當做批評的對象和攻擊的靶子。

但是這一天的辯論,並沒有拿出來要開戰的決議,顯然撒切爾夫人還是要召開內閣會議討論討論,不同於阿根廷那邊的舉國歡騰,福克蘭羣島在英國公民的眼中,還不如一場足球賽。輿論動員還沒有開始,英國還是一片歲月靜好的樣子。

“瑪格麗特,都已經到了現在的地步,還不能保持耐心麼。”艾倫威爾遜來到唐寧街十號,見到了受了一天指責的撒切爾夫人,拿出來了一份文件,上面是關於在尼泊爾徵兵的文件,還有通知羅德西亞王室領地的武裝力量集結這兩項。

這當然不是全部,作爲英國最爲重要的海外領地,馬來亞肯定是不可能被忽略的,不過馬來亞目標太大,等到下議院拿出來具體的決策,才能夠讓馬來亞動起來,現在還不是時候。

羅德西亞是一個軍事色彩十分濃厚的地方,那些斯拉夫移民本身就是僥倖逃離歐洲的戰敗者,羅德西亞還地處內陸,四面八方都是黑人國家,武裝傳統也就一直被保留下來,想要徵兵馬上就可以做到。

難道格雷斯不照顧一下自己的女婿麼,要知道艾倫威爾遜可是硬頂着女首富的干擾,已經把阿爾伯特上校叫回來了,這一點女首富是說服不了他的,就等着這一次戰爭結束,順理成章的成爲將軍。

至於尼泊爾王國,當地人作爲英國十分倚重的海外兵團,在英屬印度獨立之後,英國也在加德滿都保留了徵兵機構,用來爲英國服務。

這兩個地方平時也沒人關心,可以先進行軍事動員,可以私下通過機構讓當地做好準備,等着倫敦一聲令下就立刻開始。

先不在下議院表達出來開戰的決議,撒切爾夫人主動詢問道,“那我們現在怎麼辦?”

“先讓美國人發揮一下外交影響力。”艾倫威爾遜用篤定的口吻道,“總要給華盛頓爲和平奔走的時間吧,不然有損於英美特殊關係。”

美國一定還是會有限度站在英國一邊的,因爲英國往美洲扔炸彈的舉動,有助於美國加息收割拉美,並不是要針對阿根廷,那絕對是一個誤會,是整個美洲國家,都在美國的收割範圍之內,美洲的美元結算佔比是百分之九十五。

整個拉美國家的情況大同小異,阿根廷在其中並不突出,巴西作爲世界第三大債務國,國家總債務九百億美元。同樣面臨外匯儲備枯竭卻身懷鉅債的還有墨西哥等國,艾倫威爾遜相信美國現在都已經準備對這些國家進行債務重組了。

無非就是,拉美國家的舊債務到期一筆後,債權人立即向該國提供一筆新貸款用於償還舊債,也就是事實上把債務無限期拖延下去,作爲交換,拉美國家必須中斷原有經濟計劃,削減開支,減少赤字,這些措施雖然緩解了帳面上的債務問題,但是卻摧毀了這些國家的經濟環境,導致鉅額資本外流進入債權人國家。

而經濟環境被破壞又導致這些國家財政環境進一步惡化,再次無力償還下一批到期債務,於是只能再因循舊例,借新還舊,如此反覆,最終形成債務危機-資本外流-經濟危機-財政危機-債務危機的無限惡性死循環。

商量的結果暫時按兵不動,撒切爾夫人立刻致電美國總統里根和國務卿黑格,請求他們從中斡旋,對阿國執政委員會主席加爾鐵裡將軍施加影響。

這隻會讓加爾鐵裡將軍認爲英國不會做出激烈反應,從而高枕無憂,於是加爾鐵裡將軍做出了一個並不艱難的決定,以民族英雄的姿態視察阿根廷口中的馬島,爲這一次成功的民族英雄體驗成功的續費了兩天。

但是在這兩天,尼泊爾王國首都加德滿都,英國的徵兵處門庭若市,並非是徵兵季英國的徵兵引來了當兵養家的尼泊爾青年蜂擁而至。

而在羅德西亞,超過五千名青壯年被成功集結,這都預示着英國絕對不會這麼算了,只是指望阿根廷一個拉美國家,注意到這方面的動作確實強人所難。

遭受了兩天抨擊的撒切爾夫人,終於和背後的堅定支持者內閣秘書長,一起來到了下議院,和各黨派共同討論福克蘭羣島問題,這一次女首相有備而來,對在野黨的指責全無兩天前的被動,當即表示要進行堅決的迴應。

在辯論的關鍵時刻,艾倫威爾遜開口對撒切爾夫人的執政進行辯護,“從國際角度來說,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阿根廷人可能有着自己的理由,但是很多國家總是有一種恨不能讓人理解的想法,那就是英國離開了,土地就理所當然是你的。我們不談這種想法的對與錯,但是不是至少應該做到不要把英國的尊嚴踩在地上?現在這已經不是單純的領土爭議問題了,英國公民也是有尊嚴的。”

“英國給你的纔是你的,英國不給你,你不能搶!”艾倫威爾遜面對着六百多名議員,擲地有聲的發出威脅,“阿根廷應該立刻無條件退出福克蘭羣島,審判做出危險冒險決策的相關人士,阿根廷方面必須在八小時之內進行迴應,就這樣。”

做出危險冒險決策的相關人士,當然指的是加爾鐵裡本人,還沒開戰就要讓阿根廷的首腦進監獄,似乎是有些過分了。

但這也正是目的,美國剛剛參戰就要軸心國無條件投降的原理是一樣的,美國是激發軸心國和英蘇等國血戰。

英國現在的目的就是堵住加爾鐵裡的後路,讓加爾鐵裡不論如何選擇都避免不了牢獄之災,與其如此還不如堅定的做一個民族英雄。

下議院進行表決,決定組建特混艦隊迴應阿根廷對英國海外屬地的無禮佔領,在下議院做出堅決回擊的共識之後,外交大臣卡林頓引咎辭職,作爲這一次福克蘭羣島被佔領沒做出反應的替罪羊,緊接着,掌璽大臣漢弗萊和外交與聯邦事務國務大臣理查德·盧斯也相繼掛冠離去。

撒切爾夫人一副臨危受命的樣子,進行上任首相之後的第三次內閣改組,同時也是當前戰時內閣的成員。

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合併馬拉維第九百零一章 應對經濟危機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南地中海制衡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膽的想法第一千一百章 共和黨的錯第一百七十章 今天即爲審判之日第四百四十五章 公主的背刺第五十九章 上帝的歸上帝第八百六十章 贏麻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大臣和演員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艾登醜聞第三百九十一章 互相拆臺的會議第三百八十三章 威爾遜在巴黎第八百三十六章 前衛號的未來第1620章 英國的擔憂第五百二十九章 馬來亞專員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清律的運用第六百八十七章 對印尼的謀劃第一百八十八章 要勞逸結合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首相連任第四百七十六章 紐芬蘭護漁艦隊第三十七章 英法友誼第1696章 壓制德國人第二百章 錢誰不喜歡?第1642章 怎麼才三成?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英澳安全協議第1683章 德國不會統一第六百六十三章 還有愛國這回事第一千零九十章 共識政治解決移民第1663章 單方面裁軍第二百五十九章 印度之父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資源攻勢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印太第九百零三章 天然的非洲霸主第四百九十三章 休假結束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扶弟魔的弟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首相也有兒子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假裝不知情第二百六十二章 封鎖行動第1619章 美蘇首腦會晤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英法調停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歐洲航天局第七百六十七章 真顧問威爾遜第1708章 末代港督第五百五十二章 韓戰爆發第二百九十四章 首相的關注第四百七十二章 海外資產委員會第七百四十八掌 奠邊府打響第四百七十章 整合和分工第六百六十章 倫敦不高興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海戰第四百一十章 勘探合同第二百二十八章 願者上鉤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埃及新國王第三百八十五章 英法是盟友第九百九十八章 信息的搬運工第1647章 東芝事件第六百零五章 日本之行第五百七十四章 專揭傷疤威爾遜第七百零二章 斯大林病逝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去而復返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殺人滅口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有志中年們第八百八十八章 導彈競賽第1683章 德國不會統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友情會消失第八百七十九章 五億專員艾中堂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赫魯曉夫的決斷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報價第一百二十一章 秀色可餐第一百八十一章 災害不會連續兩年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試探首相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嘉寶的援手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洛克菲勒的決定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合格的文官長第1658章 見好就收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阿富汗政變第1757章 誠摯的邀請第1735章 地圖頭的自信第一百七十九章 專員助理(求月票)第二百二十八章 願者上鉤第二百一十四章 麥克林全都要第五百九十四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拿騷會談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肯尼迪的老朋友第三百三十三章 再次訛詐帕特爾第四百九十三章 休假結束第八百三十七章 世界第一鈾礦第一百一十一章 處置泰國第三百六十一章 帝國需要你第八百九十五章 西馬鐵路第二百一十一章 重要的是貨幣第七百二十八章 仰光的求助第一百五十二章 輸出分治經驗第七十九章 突發事件第1637章 艾倫真討厭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美國人太天真第七百七十四章 鸚鵡螺號核潛艇第二百三十九章 有請甘地!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養寇自重
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合併馬拉維第九百零一章 應對經濟危機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南地中海制衡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膽的想法第一千一百章 共和黨的錯第一百七十章 今天即爲審判之日第四百四十五章 公主的背刺第五十九章 上帝的歸上帝第八百六十章 贏麻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大臣和演員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艾登醜聞第三百九十一章 互相拆臺的會議第三百八十三章 威爾遜在巴黎第八百三十六章 前衛號的未來第1620章 英國的擔憂第五百二十九章 馬來亞專員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清律的運用第六百八十七章 對印尼的謀劃第一百八十八章 要勞逸結合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首相連任第四百七十六章 紐芬蘭護漁艦隊第三十七章 英法友誼第1696章 壓制德國人第二百章 錢誰不喜歡?第1642章 怎麼才三成?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英澳安全協議第1683章 德國不會統一第六百六十三章 還有愛國這回事第一千零九十章 共識政治解決移民第1663章 單方面裁軍第二百五十九章 印度之父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資源攻勢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印太第九百零三章 天然的非洲霸主第四百九十三章 休假結束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扶弟魔的弟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首相也有兒子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假裝不知情第二百六十二章 封鎖行動第1619章 美蘇首腦會晤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英法調停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歐洲航天局第七百六十七章 真顧問威爾遜第1708章 末代港督第五百五十二章 韓戰爆發第二百九十四章 首相的關注第四百七十二章 海外資產委員會第七百四十八掌 奠邊府打響第四百七十章 整合和分工第六百六十章 倫敦不高興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海戰第四百一十章 勘探合同第二百二十八章 願者上鉤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埃及新國王第三百八十五章 英法是盟友第九百九十八章 信息的搬運工第1647章 東芝事件第六百零五章 日本之行第五百七十四章 專揭傷疤威爾遜第七百零二章 斯大林病逝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去而復返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殺人滅口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有志中年們第八百八十八章 導彈競賽第1683章 德國不會統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友情會消失第八百七十九章 五億專員艾中堂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赫魯曉夫的決斷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報價第一百二十一章 秀色可餐第一百八十一章 災害不會連續兩年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試探首相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嘉寶的援手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洛克菲勒的決定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合格的文官長第1658章 見好就收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阿富汗政變第1757章 誠摯的邀請第1735章 地圖頭的自信第一百七十九章 專員助理(求月票)第二百二十八章 願者上鉤第二百一十四章 麥克林全都要第五百九十四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拿騷會談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肯尼迪的老朋友第三百三十三章 再次訛詐帕特爾第四百九十三章 休假結束第八百三十七章 世界第一鈾礦第一百一十一章 處置泰國第三百六十一章 帝國需要你第八百九十五章 西馬鐵路第二百一十一章 重要的是貨幣第七百二十八章 仰光的求助第一百五十二章 輸出分治經驗第七十九章 突發事件第1637章 艾倫真討厭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美國人太天真第七百七十四章 鸚鵡螺號核潛艇第二百三十九章 有請甘地!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養寇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