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英法友誼

到達巴黎,艾倫威爾遜他們這些駐外代表,第一個工作就是面臨劃分佔領區的問題。雅爾塔會議當中,對未來德國的佔領爲美英蘇三國分區佔領。不過在隨後的討論當中,鑑於法國還有龐大的殖民地作爲支持,蘇聯方面並沒有在法佔區上面過於堅持。

艾倫威爾遜這些駐外代表,現在第一件事就是和美國和法國談談,商量法佔區成立細節,以及到底什麼時候,佔領軍正式入駐的時間問題。

雖然相信,盟軍和德國殘餘的武裝力量談判馬上就會出現成果,德國投降近在眼前就是這幾天的事,可目前德國境內的問題還很大,不提某些死硬派武裝還在抵抗。光是被嚴重破壞的國土就無法維持佔領軍的開銷。

通過前線士兵反饋回來的統計數據就可見一斑,艾倫威爾遜以及其他駐外代表看到冷冰冰的數據也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科隆有百分之六十六的住宅破壞殆盡;在杜塞爾多夫有百分之九十三的住宅不能居住;法蘭克福的十八萬套住宅中有八萬套被毀。

在英佔區的五百五十萬套住宅中有三百五十萬套或完全被毀或嚴重損壞。德國領土範圍內,原有一千六百萬套住宅,其中有二百三十四萬套被毀,還有四百多萬套至少損壞了百分之二十五。

盟國一些聽過有關房屋破壞情況彙報的人員,剛剛進入德國時,看到還有那麼多建築物仍舊屹立在那裡,開始感到很驚奇。其實大多隻剩下一個外殼了。大城市的建築物沒有傷痕的寥寥無幾,漢諾威,未遭破壞的建築物不到百分之一。

“根據遠征軍的指揮官統計,雅爾塔會議當中劃分給我們的英佔區,當中百分之九十三的鐵路已經損壞,能通車的鐵路不到一千公里,而且互相不連接,等於幾乎是完全無法使用。”艾福爾揚了揚手中的文件,然後放在了艾倫威爾遜面前。

“竟然破壞成了這樣,要知道魯爾區可是德國工業的心臟。”另外一個駐外代表瞄了一眼統計數據,感嘆道,“這不成爲一個巨大的負擔就不錯了。”

“這是德國人自找的。”艾倫威爾遜面不改色,他對德國人並沒有什麼同情心。人家自己非要支持偉大的元首爲國而戰,就應該對目前的結果有心理準備。

中二時期他倒是可能被德國帥氣的制服,激進的口號影響到。現在?省省吧。

就算是從基本的捱打站穩角度上來講,德國人也沒有可抱怨的。都是成熟的工業大國了,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不可否認,就算是爲了佔領軍的方便考慮,我們也要將佔領區的鐵路、橋樑和基礎設施修繕一下。”艾倫威爾遜把統計數據文件放在一邊,“我們英佔區是德國工業區精華的一部分,好處就是有很多殘存的工藝和機器,說不定對本土有幫助,壞處就是,英佔區被盟軍的空襲應該是最慘烈的,即是財富也是麻煩。”

“額,艾倫,我認爲英佔區破壞如此嚴重,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希特勒以及德國統帥部下令的深層破壞,這其實和我們盟軍空襲關係不大。”艾福爾不慌不忙的糾正着艾倫威爾遜,“我們有重組的證據表明,德軍纔是現在一切困難的源頭。”

“沒錯、沒錯。是德國人自己乾的,和文明世界的盟軍毫無關係。”伸手拍了一下腦袋,艾倫威爾遜瞬間改變了態度,用直接道歉對錯誤觀點感到後悔,這當然是德國人自己實行焦土政策造成的結果。

偉大的盟軍在戰爭當中都嚴格執行鐵一般的紀律,不論在任何情況下對普通市民都秋毫無犯,就算是有極少數的敗類,也無損於盟軍偉岸的形象。

咚咚咚!伴隨着一陣敲門聲,一名士兵推門而入報告道,“艾倫先生,艾福爾先生,法國聯絡員已經到了,要和剛剛到達巴黎的駐外代表談談。”

“我們馬上到!”艾福爾迴應一聲,等到士兵離開臉色就是一變,“肯定是溝通法國佔領區的事情,這些法國人總是找我們的麻煩,我們甚至都還沒有休息。都和戴高樂一樣,實力不夠卻片面的維持着所謂法國人民的尊嚴,真是太討厭了。”

“可我們沒有辦法,只能和他們談。目前的局勢比較詭異,尤其是這種善後分蛋糕的談判當中,我們的盟友角色可能不會這麼固定。”艾倫威爾遜聳聳肩,對此也感到無奈的道,“除非我們已經準備好,撇開戴高樂和其他人談了,估計斯大林會爲此感到高興的。”

目前的法國的情況,撇開戴高樂還能和誰談呢?當然是目前的法國第一大黨,法共!

現在法國除了戴高樂之外,根本沒有誰能壓住法共一籌,所以哪怕戴高樂和他的支持者再表現出來桀驁不馴,艾倫威爾遜也得忍着,別說他們這些來到法國的駐外代表,就算是羅斯福、丘吉爾、也得捏着鼻子尊重戴高樂,除非他們想和紅色法國談談。

而面對戴高樂以及支持者的時候,英國和美國的看法也不一樣,比起美國人,英國人是真的想要拉法國人一把,對待法國人的時候也比較誠心。

歸根究底,英法兩國現在手中都還捏着龐大的殖民地,名義上大英帝國在全世界還有三千方平方公里的殖民地,法國也有一千多萬平方公里面積的殖民地。

在面對明確要解放全世界的蘇聯,或者是打着民族自決大旗的美國面前,上一代的兩個過氣霸主,才應該站在同一條戰線上。

“九百年來,我們和法國爆發過多場戰爭的,現在卻又要坐在一起了。”離開辦公室,艾倫威爾遜和艾福爾並肩而行,走到建築外的時候,臉上已經堆滿笑容,主動伸出手和過來的法國代表握在一起,開口道,“真是太客氣了,我們纔剛到。”

“偉大的盟友來到巴黎,如果我們不快一點,不是讓紳士們不高興麼?”來人同樣迴應熱烈,兩羣人互相打招呼,隨後勾肩搭背的回到了建築當中。

第七百六十三章 福禍相依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英迪拉的處境第二十章 殖民者的友誼第十九章 葡萄牙人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合併馬拉維第九章 親臨閱兵式第四百二十一章 鮑中堂第一百三十四章 學長和學弟第五百三十六章 盡力恐怕是不夠!第八百六十八章 埃及的中興之主第1554章 不給,你不能搶第八百八十七章 敵人的洲際導彈第九百八十章 誰是敵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跪着揮拳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二點五億預算第一千零七章 首相管外交工作第1567章 訪華和慶祝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軍方的態度第九百一十九章 爲了民族團結第三百八十七章 駐法大使館第一百零七章 內政大於外交第1728章 艾委員長第四十二章 公務員的象徵第一百零三章 伊朗問題第五百三十九章 電氣化第九百九十四章 解散議會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間諜案第1696章 壓制德國人第七百七十一章 保大帝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黨魁卡拉漢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聯合情報委員會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李梅的贊同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不妨把話說明白點第一百零六章 峰迴路轉第一百三十四章 學長和學弟第四百二十四章 無聊的總督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新移民法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自由巡航第六百六十章 倫敦不高興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會建堵牆第四百三十二章 傑奎琳第九百九十一章 無稽之談第六百一十三章 準備結婚第六百三十三章 空中走廊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拖延戰術第九百六十九章 中國白銀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代人的和平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百七十章 整合和分工第九百七十三章 向馬來亞模式學習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百分之十第1689章 搞定蘇聯第一百四十二章 衝破世俗的愛情第七百四十九章 蘇聯不適合北約第八百二十二章 朱巴會談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高,實在是高第七百三十二章 親自微操第六百五十五章 奧運代表團問題第五百六十七章 帝國忠犬第八百二十九章 殖民地分工第1645章 連任和陰謀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扶持泰國第一千零八章 各有各的外交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是,首相女士。第七百四十五章 多元文化中心第三百九十七章 迎難而上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戴高樂病逝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匡扶正義的印度第七百零三章 斯大林葬禮第九百六十六章 冰島漁夫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女王原則恪守中立第1597章 首相的平衡外交第三百八十七章 駐法大使館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巴基斯坦大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海軍七成論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印巴戰爭第1734章 南非的光輝歲月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豐碩成果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美國力挺德國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印度賺錢印度花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馬來亞決不投降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美國受到了壓力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美仁宗第1752章 半壁江山第六百六十九章 抵達波斯灣第六百二十七章 蘇聯吞併北海道第四百五十七章 紐芬蘭王室領地第二百五十八章 英美特殊關係第二十七章 孟買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堅持一年第九百七十八章 大臣的中東政策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糧食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人一定要靠自己第二百七十七章 女神駕臨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法國的示好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誠信軍火商第三百二十三章 兩難的選擇第一百零七章 內政大於外交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美國出重拳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活學活用
第七百六十三章 福禍相依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英迪拉的處境第二十章 殖民者的友誼第十九章 葡萄牙人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合併馬拉維第九章 親臨閱兵式第四百二十一章 鮑中堂第一百三十四章 學長和學弟第五百三十六章 盡力恐怕是不夠!第八百六十八章 埃及的中興之主第1554章 不給,你不能搶第八百八十七章 敵人的洲際導彈第九百八十章 誰是敵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跪着揮拳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二點五億預算第一千零七章 首相管外交工作第1567章 訪華和慶祝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軍方的態度第九百一十九章 爲了民族團結第三百八十七章 駐法大使館第一百零七章 內政大於外交第1728章 艾委員長第四十二章 公務員的象徵第一百零三章 伊朗問題第五百三十九章 電氣化第九百九十四章 解散議會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間諜案第1696章 壓制德國人第七百七十一章 保大帝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黨魁卡拉漢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聯合情報委員會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李梅的贊同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不妨把話說明白點第一百零六章 峰迴路轉第一百三十四章 學長和學弟第四百二十四章 無聊的總督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新移民法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自由巡航第六百六十章 倫敦不高興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會建堵牆第四百三十二章 傑奎琳第九百九十一章 無稽之談第六百一十三章 準備結婚第六百三十三章 空中走廊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拖延戰術第九百六十九章 中國白銀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代人的和平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百七十章 整合和分工第九百七十三章 向馬來亞模式學習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百分之十第1689章 搞定蘇聯第一百四十二章 衝破世俗的愛情第七百四十九章 蘇聯不適合北約第八百二十二章 朱巴會談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高,實在是高第七百三十二章 親自微操第六百五十五章 奧運代表團問題第五百六十七章 帝國忠犬第八百二十九章 殖民地分工第1645章 連任和陰謀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扶持泰國第一千零八章 各有各的外交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是,首相女士。第七百四十五章 多元文化中心第三百九十七章 迎難而上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戴高樂病逝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匡扶正義的印度第七百零三章 斯大林葬禮第九百六十六章 冰島漁夫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女王原則恪守中立第1597章 首相的平衡外交第三百八十七章 駐法大使館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巴基斯坦大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海軍七成論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印巴戰爭第1734章 南非的光輝歲月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豐碩成果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美國力挺德國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印度賺錢印度花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馬來亞決不投降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美國受到了壓力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美仁宗第1752章 半壁江山第六百六十九章 抵達波斯灣第六百二十七章 蘇聯吞併北海道第四百五十七章 紐芬蘭王室領地第二百五十八章 英美特殊關係第二十七章 孟買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堅持一年第九百七十八章 大臣的中東政策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糧食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人一定要靠自己第二百七十七章 女神駕臨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法國的示好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誠信軍火商第三百二十三章 兩難的選擇第一百零七章 內政大於外交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美國出重拳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活學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