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印度之父

一個人在始作俑者面前詢問一件事,這是一種什麼感覺艾倫威爾遜不知道。

但作爲被詢問人,他的心裡還是挺暗爽的,他雖然佔了費雯麗一點便宜,但同樣也給予了巨大的回報,大英國寶是絕對不吃虧的。

“也是!”埃德爾品味着艾倫威爾遜的話,覺得還是有些道理,真的轉向了國大黨和穆盟關於英屬印度未來的答辯,幸災樂禍的道,“兩黨的話完全沒有共同點,對未來的規劃就沒有一條相同的,相信國會的議員,現在也明白了保持英屬印度的完整性不現實了。”

“這樣如果以後有了分治的結果,責任就不在大英帝國的身上了!是他們自己選擇嘛。”艾倫威爾遜心中滿是自豪,他地位雖低,但幾乎一己之力爲大英帝國做到了所能做的一切。

歸根究底他還是要以十二萬分的努力,拯救即將進入急速下墜軌道的大英帝國。

避免一個世界霸主落得一個跟屁蟲的下場,對待蘇聯的問題上,艾倫威爾遜希望的未來是,美國自己一個國家搞不定蘇聯,但加上老歐洲就可以穩吃對方。

如果美國一個國家就能搞定蘇聯,那豈不是證明英法這些搖旗吶喊的國家都沒用?這樣的話有朝一日蘇聯沒了,美國豈不是要給英法喂屎?

歷史已經證明了,蘇聯還在的時候,英法看起來挺像是這麼回事的,蘇聯沒了之後,英法的地位還不如蘇聯還在的時候。

雖然奇怪專員助理是不是過於高興了一點,但埃德爾轉念一想,這確實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也就沒有多想。

可以說英屬印度兩大政治勢力的第一次辯論,還有些試探的話。纔剛剛進行的第二場答辯,已經把完全尿不到一個壺裡的態度,展現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首當其衝就是讓國會當中,一直主張保留英屬印度完整性獨立的那部分議員已經徹底啞火了。

但主張強硬維持英屬印度統治同樣也沒有得到好,國大黨和穆盟在任何事情上幾乎都有分歧,但只有一點,對獨立的主張!這是雙方唯一的共同點。

主張強硬維持英屬印度殖民統治的,主要是丘吉爾爲黨魁的保守黨人士。做在野黨的時候說話就是硬氣,隨便放話不負責任。

國大黨和穆盟到達倫敦的意義主要在於,徹底讓完整保留英屬印度獨立,和保留英屬印度殖民統治的聲音小了不少,雖然丘吉爾還在下議員,孜孜不倦的對艾德禮政府展開抨擊。

但不得不說,丘吉爾也只是想要擺出一個強硬的態度,而不是真的想要把英屬印度怎麼樣,不過是求一個報紙頭版頭條的位置而已。

和國會的議員們不同,對於大多數的倫敦公民來說,心路歷程就簡單了許多。

過去一年來英屬印度這個名詞,在倫敦公民的眼中水漲船高,得益於龐大的負面新聞,所以在國大黨和穆盟兩大代表團到達倫敦之後,自然也引起了倫敦公民的注意,畢竟黑紅也是紅嘛,倫敦公民對糞坑裡出來的政客,也是有好奇之心的。

因此在第一輪的辯論就引起了倫敦公民的關注,當然這個熱潮也不懷好意。

第二輪的對英屬印度未來的答辯,在倫敦公民的眼中就乏善可陳了一些,簡單來說就是喪失了新鮮感,因爲國大黨和穆盟在第二輪答辯,就落入了俗套。

可能是第一輪答辯有所剋制的原因,到了第二輪答辯,國大黨和穆盟被問及怎麼看待對方,就有點火力全開了。

要知道帕特爾本身就是國大黨內保守派的首領,在涉及次大陸未來的話題上,必須要展現強硬聲音,說話是不可能沒有火藥味的。

這就讓倫敦公民大失所望,兩黨互相噴糞還用的着你們從英屬印度過來?保守黨和工黨每天都在表演類似的節目,新節目瞬間令人期待感降低,原來還是新瓶裝舊酒。

不管國大黨和穆盟的表現如何,至少吸引了部分注意力,讓艾德禮首相不用在費勁解釋,現在大部分英國人都知道,國大黨和穆盟的共同點是追求獨立,也只有在這個問題上是一致的。

這就不用他這個首相解釋如何對待英屬印度了,少了此類的問題,減少了艾德禮很大的麻煩,現在看來他最終經過考慮,同意國大黨和穆盟派出代表團來倫敦,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最爲直觀的後果,就是讓保守黨一直指責艾德禮放棄英屬印度的聲音,減小了不少。

雖然沒有完全消失,但也算非常不錯,英國的政治環境也不能讓反對派的聲音完全消失。

公民只是吃瓜羣衆,反對黨只是爲了反對而反對,不然沒有存在感。艾德禮首相現在的心情非常不錯,被人關心英屬印度的問題,他就有空關心自己的施政主張了。

艾德禮擊敗丘吉爾,可不是爲了上來走一個過場,而是真的有自己的施政計劃。就是要建立英國的國民保健制度,雖然確實是沒錢,但這個目標卻沒有改變。

哪怕是從國家競爭的角度來說,這一項制度也是有必要的,國家保薦制度本來就存在,德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經濟軍事實力迅猛發展,也開始積極的海外擴張活動,成爲英國當時最強勁的競爭對手。

一九零八年,時任英國財政大臣勞合·喬治,就是後來巴黎和會上的三巨頭之一。

親自訪問了實行健康保險多年的德國,目睹了德國人健康水平不斷提高的事實,勞合·喬治對此狀況感到十分不安,這促使他下定決心要在英國實行一個內涵更加廣泛的健康保險法案。

新的《國民健康服務法》已經制定完畢,艾德禮已經準備着手推行新的國民保健法案,兌現自己的競選承諾。

要不說英雄所見略同,艾倫威爾遜也在以一八四八年英國衛生法案爲藍本,爲了全體英屬印度人的健康,盡一份自己的心意。

甚至於,他還主動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尼赫魯,讓這個在英屬印度焦頭爛額時期,還在苦心思考對策的國大黨領袖不要着急上火。

總督府還是幹事的,雖然這一次的旱災已經造成了損失,但是亡羊補牢爲時未晚。大家可以從現在開始,就爲下一次的旱災做好對抗的準備。

終歸是一片好意,尼赫魯也知道艾倫威爾遜確實是對英屬印度一片真心,從旱災開始之後就不斷忙前忙後,督促各地的人手救災,又是呼籲又是號召,表面上絕對沒有問題。

這種對印度獨立之後的好事,尼赫魯當然是不會拒絕,立刻組建了一支可以說是人才的隊伍,和總督府一起推進事情的進展,當然,穆盟也派人來了。

“我不知道未來的英屬印度會是什麼樣,但是這是涉及到次大陸幾億人口健康的法案,大家一定要盡心盡力。”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不同於倫敦的國大黨和穆盟,在總督府面對兩黨的艾倫威爾遜,飽含深情說出了一番,令兩個黨派都深受感動的話。

“等到建立起來健全的法律體系,我們可能就沒有作用了。但這種讓歐洲進入現代社會的法制,比如要毫無保留的留給你們。這是我們的責任……”

艾倫威爾遜的目光深邃,口氣就像是一個望子成龍的老父親。

但是潛臺詞是,在事關未來的法案沒有全部出臺之前,他是不會走的,並且會以此爲藉口拖時間。

本土和英屬印度不約而同的推進衛生法案,這件事和蒙巴頓將軍本人毫無關係。

有關係的是國大黨和穆盟,如同動物園進來一個新動物的答辯,讓他不想去英屬印度上任的心更加的迫切了,可已經答應了木已成舟。

甚至在女兒大婚之後提出旱災過後再去,內閣都一概批准,他實在是沒有什麼話再用來搪塞了。

恰恰相反,在國大黨和穆盟到達倫敦,內閣知道英屬印度兩大勢力的不和表面化之後。

工黨內閣對蒙巴頓將軍上任的心比原來更加迫切,不管蒙巴頓還找不找藉口,找什麼樣的藉口,英屬印度總督的位置,已經不會換人,一定是蒙巴頓的。

對此內閣已經對媒體重複了幾次,蒙巴頓作爲英屬印度總督的決定絕對不會改變,英屬印度的旱災減退一些,蒙巴頓將軍就會啓程。

蒙巴頓將軍本人的牴觸和內閣當仁不讓的任命,也通過電報傳達到了新德里。

“我們的總督似乎對英屬印度頗爲不上心,這太令我們傷心了。”巴倫爵士用微笑來掩飾悲傷道,“不知道總督能拖延多長時間?”

“那當然是越晚越好。”艾倫威爾遜一臉贊同的道,“等我們把事情都辦完了最好。”

“他可是帕梅拉的父親吶。”巴倫爵士面帶深意的開口道,“你這樣帕梅拉會傷心的。”

“我是公務員!”艾倫威爾遜表明自己的立場強調道,“我是我們的人。”

“非常好。”巴倫爵士緊繃的表情終於鬆弛下來,對這個回答非常的滿意。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艾倫在莫斯科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紅海軍出擊第1590章 罷工和質詢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看着我的眼睛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膽的想法第二百六十七章 夢迴二戰第1571章 不似人君第1654章 德國有反骨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在堅持堅持第1670章 甚至三國協約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支持印度入常第八百八十章 旋轉門第八百四十八章 馬來亞需要我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錫金很有用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五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七百一十三章 伊麗莎白時代到來第七百七十章 從實力地位出發第1660章 自由萬歲第五百二十一章 雙話事人嘍第六百七十二章 利益均分第1729章 投降輸一半第九百六十八章 囤積白銀第四百三十八章 上帝的旨意第二百七十八章 無趣的艾倫第五百四十一章 本土的訂單第九百四十五章 交接工作第七百三十二章 親自微操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首相的海軍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歐洲再平衡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大使級外交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石油危機第1612章 政績交換第1725章 換掉他?第二百三十五章 噴氣式時代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親臨前線第二十章 殖民者的友誼第一百七十七章 我要走了第八百六十九章 城建經驗共享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脣槍舌戰第1604章 莫斯科商業年會第七百八十三章 兩個反賊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九百四十八章 法國人的老朋友第1618章 休克療法第六百七十二章 利益均分第1694章 故地重遊第六百六十五章 泛非主義者末日第五百一十九章 開羅會議召開第一百零三章 伊朗問題第二百六十二章 封鎖行動第六百七十六章 蒙巴頓的支持第1718章 遺憾的刺殺第一千零四十章 獨立日第四百七十五章 東方學專家第九百二十四章 聖誕禮物第1671章 不存在什麼盟友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美國可以談第四十九章 溫和的外交官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白廳和國防部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聯合情報委員會第二百二十二章 煮酒論英雄第1727章 赫塞爾廷的耐心第九百八十六章 阿諾德第1722章 聲援立陶宛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準備介入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阿富汗政變第九百九十章 退出北約第六百四十七章 薅自由世界羊毛第二百三十二章 英葡友誼第九百五十七章 安排大臣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一字長蛇陣第九百三十九章 假父威爾遜第1571章 不似人君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英鎊危機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五億英鎊第五百一十九章 開羅會議召開第六百二十八章 這裡面水太深第二百七十章 他們寧死不降第1602章 兩國要團結第1723章 維爾紐斯事件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賣掉皮大帥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喜憂參半第1683章 德國不會統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事成雙第六百三十七章 英國考慮躺平第1754章 柏林會議第六百五十一章 喬治六世病故第二百零八章 均攤風險建議第1615章 內部鬥爭第四百七十一章 軍備競賽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倫敦論鍵第1726章 清洗大西洋派第四章 好大的官威第八百九十六章 救火隊員第九十五章 我們的人第二百一十章 繁忙的白廳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東方的國際巨星第五百五十九章 麥天皇的助攻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艾倫在莫斯科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紅海軍出擊第1590章 罷工和質詢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看着我的眼睛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膽的想法第二百六十七章 夢迴二戰第1571章 不似人君第1654章 德國有反骨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在堅持堅持第1670章 甚至三國協約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支持印度入常第八百八十章 旋轉門第八百四十八章 馬來亞需要我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錫金很有用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五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七百一十三章 伊麗莎白時代到來第七百七十章 從實力地位出發第1660章 自由萬歲第五百二十一章 雙話事人嘍第六百七十二章 利益均分第1729章 投降輸一半第九百六十八章 囤積白銀第四百三十八章 上帝的旨意第二百七十八章 無趣的艾倫第五百四十一章 本土的訂單第九百四十五章 交接工作第七百三十二章 親自微操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首相的海軍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歐洲再平衡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大使級外交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石油危機第1612章 政績交換第1725章 換掉他?第二百三十五章 噴氣式時代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親臨前線第二十章 殖民者的友誼第一百七十七章 我要走了第八百六十九章 城建經驗共享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脣槍舌戰第1604章 莫斯科商業年會第七百八十三章 兩個反賊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九百四十八章 法國人的老朋友第1618章 休克療法第六百七十二章 利益均分第1694章 故地重遊第六百六十五章 泛非主義者末日第五百一十九章 開羅會議召開第一百零三章 伊朗問題第二百六十二章 封鎖行動第六百七十六章 蒙巴頓的支持第1718章 遺憾的刺殺第一千零四十章 獨立日第四百七十五章 東方學專家第九百二十四章 聖誕禮物第1671章 不存在什麼盟友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美國可以談第四十九章 溫和的外交官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白廳和國防部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聯合情報委員會第二百二十二章 煮酒論英雄第1727章 赫塞爾廷的耐心第九百八十六章 阿諾德第1722章 聲援立陶宛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準備介入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阿富汗政變第九百九十章 退出北約第六百四十七章 薅自由世界羊毛第二百三十二章 英葡友誼第九百五十七章 安排大臣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一字長蛇陣第九百三十九章 假父威爾遜第1571章 不似人君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英鎊危機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五億英鎊第五百一十九章 開羅會議召開第六百二十八章 這裡面水太深第二百七十章 他們寧死不降第1602章 兩國要團結第1723章 維爾紐斯事件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賣掉皮大帥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喜憂參半第1683章 德國不會統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事成雙第六百三十七章 英國考慮躺平第1754章 柏林會議第六百五十一章 喬治六世病故第二百零八章 均攤風險建議第1615章 內部鬥爭第四百七十一章 軍備競賽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倫敦論鍵第1726章 清洗大西洋派第四章 好大的官威第八百九十六章 救火隊員第九十五章 我們的人第二百一十章 繁忙的白廳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東方的國際巨星第五百五十九章 麥天皇的助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