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首相的關注

“還差了一些?艾倫先生,你要知道一個私有企業,可不是一個人說的算的。”德里克皺眉道,“尤其是美國鋼鐵公司這樣的企業,哪怕我是一個有話語權的執行董事,也不能左右多數人的意見,那不是家族企業。”

“同樣,英屬印度也不是我一個人說的算。”艾倫威爾遜聳聳肩,語氣也頗爲的無奈,“更何況這不是英屬印度的事情,最後總是要倫敦知道的,如果能拿出來讓國家受益的方案還好說,如果拿不出來,相信德里克先生也知道政治上的複雜性。”

“我很瞭解,你就不用拿官話解釋了。”德里克一副老江湖的口吻,在艾倫威爾遜開啓長篇大論之前,提前進行了制止。

兩人都能夠感受到在接近目標,但就像是兩人的對話一樣,這並不是兩人嘴巴一張就能定下來的事情,艾倫威爾遜上面還有倫敦的公務員首領,德里克身後還有美國鋼鐵公司的其他董事,要看見曙光的勝利,歸根究底還不是勝利。

決定權並不在英屬印度,而是在英國和美國,匹茲堡和倫敦,那纔是拿主意的地方。

問題也不是沒有,比如說現在英屬印度看起來安定,但一旦印度獨立,能否保證鐵礦的平穩呢,這一點艾倫威爾遜從歷史淵源一直談到現狀。

“本質上,像是尼赫魯所說的印度,在文化概念是存在的,畢竟印度教在這擺着。但是一個叫印度的國家,已經是很久遠的事情了。邁索爾土邦的歷史比美國存在的時間都長,現狀沒有理由會改變。我們將會給獨立後的印度留下一個鬆散的聯邦,德里克先生的擔心不是完全沒有可能,但可能微乎其微。”

更不要提,英屬印度,尤其是在艾倫威爾遜回來以後,唯一一個一直沒有放棄,持續推進的工作就是裁軍。

英屬印度在二戰期間近二百七十萬的軍隊,在這種努力之下已經縮減到了九十五萬。

其實裁軍工作還沒有完成,畢竟這是減少財政負擔的事情,本土還需要資金支援,當然值得總督府大力推進,等到英屬印度獨立還有多少軍隊,到時候在看看。

目前的九十五萬軍隊當中,和平教徒佔據了符合人口比例的份額,錫克教徒則佔據了不符合人口比例的份額。而土邦方面,幾個重要大土邦加起來,也有二十萬的私軍。

雖然不能稱得上是完美的平衡,但尼赫魯在獨立之後,肯定要先用一點時間重新培養軍隊辦事的。

鐵礦終究在半獨立的土邦而不是直接被尼赫魯影響的行省,所以總體而言,艾倫威爾遜希望德雷克認爲,風險可防可控。

“除非德里克先生,不相信大英帝國的政治能力。”艾倫威爾遜彷彿受到了冒犯,臉色也變得鄭重起來。

“被的我可以不相信,但要提到政治能力,我相信不止美國相信。”德里克受過專業的訓練,不論多好笑他都不會笑,除非忍不住,呵呵……

他相信不但美國相信,法國、德國乃至於蘇聯,都非常相信大英帝國在政治上的造詣。過去無數次的戰爭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有感於美利堅合衆國的昭昭天命,德里克不認爲還有其他國家能夠和美國一樣,掙脫大英帝國設置的囚籠,這不可能。

雖然這一天的進展同樣不大,但兩人還是友好告別,德里克還要體會異域風情,艾倫威爾遜還得回去做飯呢,他爲了大英帝國犧牲了太多。

一億美元!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倫敦方面的評估,在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逆子面前,大英帝國都顯得小家子氣起來,歸根究底商人就是幹這個的,官僚則不一定。

其實對於英國而言,能脫手找到下家就不算虧,所以評估的時候略微顯得保守。

但沒關係,後知後覺的倫敦官僚知恥而後勇,一方面讓艾倫威爾遜儘量爭取,而另外一個方面,愛德華·布里奇斯覺得,是時候讓廣受尊敬的艾德禮首相知道這件好事了。

之前不是沒有過口風,只是提出一個假設性的問題進行試探,而現在可以讓首相拍板了。

愛德華·布里奇斯來到首相辦公室,比較巧合,沒有其他人。

“愛德華,請坐。”艾德禮略微驚訝,愛德華·布里奇斯大多數時間都不來他這,而是帶着諾曼·布魯克熟悉各部門的工作。

“尊敬的首相,沒有打擾你吧!”愛德華·布里奇斯輕輕點頭算是打了招呼,隨後坐在艾德禮首相的對面,開口道,“今天是有一件事,覺得有必要讓首相知道。”

“什麼事情?”艾德禮首相笑呵呵的反問,隨後臉色變得嚴肅,有必要?“是什麼地方出事了?”

愛德華·布里奇斯一旦說有必要的時候,往往就是出現了必須讓他知道的事情。

“並不是什麼地方出事了,而是一件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的事情。”愛德華·布里奇斯沉吟了一下道,“還記得前幾天,我曾經和首相討論,有美國企業想要購買一座英屬印度的鐵礦麼?”

“是說過,但當時你也說,一切都在未定之間。”艾德禮首相當天的情景,他旁邊還有工黨安排的政治秘書,那一天也同樣在場。

“是的,尊敬的首相,當時確實在未定之間。”愛德華·布里奇斯首先肯定了首相大人的卓越記憶力,隨後話鋒一轉道,“本來我也是把這件事,當做是一個英屬印度的常規通報,並沒有放在心上,但是出於一直以來的謹慎,還是讓當地的官員和對方接觸,完全是出於盟友的關係考慮,絕不摻雜任何私人偏見。”

先是把功勞攬到自己身上,愛德華·布里奇斯就談及了關於邁索爾鐵礦的最新進展。

艾德禮首相本來平靜如常,直到聽到了一億美元的那一刻!

英國現在的全部債務是天文數字,其中的外債有三十億英鎊,有這種經濟壓力,對從一戰之後越發沒有油水的英屬印度不上心也就可以理解了。

艾德禮想要把英屬印度的力量抽出來,放在更好控制的殖民地,進行戰略收縮。

雖然最近一年,英屬印度似乎一下子又成了供養大英帝國的母牛,但這一點愛德華·布里奇斯也說的清楚,這是不可持續的,一旦印度人決定揭竿而起,英國會把現在的收入全部倒回去。

有着龐大的外債,艾德禮的一系列計劃也捉襟見肘,現在聽到愛德華·布里奇斯談及一億美元,沒有辦法不激動。

“一座鐵礦就出售一億美元?”艾德禮首相認真的發問,對此非常的詫異。

“其實是英屬印度品質最好的鐵礦,在邁索爾土邦的境內。”愛德華·布里奇斯解釋道,“是美國人主動接觸的,我們採取保守態度,但是美國人十分熱切,剛開始也不排除認爲美國人是在趁火打劫,事實上也是如此,美國人剛開始開價三千萬美元。”

艾德禮首相真想說三千萬美元也行啊,都什麼時候了,不看看現在大英帝國的外債,美國人現在不催着還錢,但難保不知道什麼就想起來了。

不過麼,現在不是有一億的報價了?在一億美元的報價份上,艾德禮首相表現出來了熱情,“現在到了哪一步了?有多大的成功把握。”

“如果接受一億的報價,成功率當然是百分之百。實際上我曾經籠統的評估一次,評估爲兩千五百萬英鎊。”愛德華·布里奇斯直接把評估的數字減少了五百萬英鎊,那麼自然而然,多出來的數字,就是在他這個內閣秘書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讓美國人不得不簽訂了了城下之盟。

當然他也沒忘記艾倫威爾遜,“這當然也有英屬印度公務員,進行艱苦談判的功勞。”

“沒有錯,大英帝國的財產應該得到公正的看待。”艾德禮首相義正辭嚴的肯定了愛德華·布里奇斯的功績。

英屬印度的稅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也就是一億英鎊,現在也不到兩億。還是翻箱倒櫃搜刮出來的,二戰之前,英屬印度的稅收都不到一億英鎊了。

現在光是一座鐵礦就已經售價三千萬英鎊,幾乎是正常年份英屬印度的三分之一收入。

“美國人雖然是盟友,但我們也不能賤賣帝國的遺產。”艾德禮首相肯定了此舉的正確,雖然他出身於工黨,但就因爲出身於工黨,他才明白財富的價值,絕不會賠本賺吆喝。

已經對英屬印度最終獨立有心理準備的艾德禮首相,並不反對,把之前大英帝國百年經營的積累套現,他可不是丘吉爾,光從嘴上維護大英帝國的威嚴,賺錢嘛,不寒磣。

“當然,不管是誰,都不能趁火打劫。”愛德華·布里奇斯帶着驚歎的表情道,“你具有魄力的決斷,將是這次併購的成功關鍵。”

第二百六十八章 進展神速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洛克菲勒要什麼第1567章 訪華和慶祝第五百九十四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五百四十二章 產業發展計劃第六百八十八章 妻子要做慈善第1679章 經貿版小協約國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危險和機遇並存第四十九章 溫和的外交官第二十八章 勝利曙光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先簽個密約第1613章 見不得女人落淚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準備和磨合第二百三十五章 噴氣式時代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石油危機第一百五十二章 輸出分治經驗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失去的勝利第三百三十章 北羅德西亞第四百章 中堂大人第一千零八十章 維護外交大臣第一百九十八章 大臣和演員第二百二十二章 煮酒論英雄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騎兵連,衝鋒。第一百一十八章 四階戰術爵士版第七百四十二章 所圖甚大第七百九十一章 軍事專家威爾遜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沒有撬不開的嘴第六百五十章 超英趕美第九百九十六章 後座議員撒切爾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一魚兩吃第1606章 靈活的沙特第九百八十九章 痛擊法國盟友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科茲洛夫第1660章 自由萬歲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沒準有這麼一天第九百七十四章 不同文明的合作第1580章 對內閣出重拳第六章 海得拉巴君主第八百六十八章 埃及的中興之主第七百零五章 柏林危機談判第六百二十三章 尊貴的客人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熱鬧的一年第1658章 見好就收第一百零一十三章 南極條約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履行諾言第1692章 布什的若干問題第六十二章 回到柏林第二百九十章 工具人的交流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平可夫斯基案第三百七十四章 艾倫的專業性第三百九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美國力挺德國第1308章 不幸的消息第四百七十五章 東方學專家第1681章 英德半導體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只有印度受傷第1578章 首腦會議和連任第1755章 我是保王黨第1687章 掐斷油氣管道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海上封鎖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倫敦論鍵第八百七十章 一九五六年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微軟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明牌開打第十九章 葡萄牙人第1601章 新思維第二百九十章 工具人的交流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馬來亞決不投降第七百九十一章 軍事專家威爾遜第九百二十二章 有聲有色的航天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拉博,別傻了第六百三十七章 英國考慮躺平第二百九十一章 政治賬和經濟賬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阿爾及利亞公投第七百四十章 問題在經濟第二百六十二章 封鎖行動第九百二十九章 我大英又回來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印度的富豪們第一百八十八章 要勞逸結合第六章 海得拉巴君主第1651章 重新萌發的野心第一千零九章 農牧業合作成果第六百六十四章 否決東非聯邦第1598章 平衡的價值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大事第1688章 英德友誼萬歲第三百四十章 印度人的知情權第1586章 星球大戰第八百零四章 伸張正義的專員第五百八十七章 印度的動靜第九章 親臨閱兵式第三百七十五章 巴勒斯坦問題第1597章 首相的平衡外交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惡劣的後果第二百八十七章 玄學大師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的任命第九百五十四章 法國最後的男人第一千五百章 就像是美國第三百二十二章 洗清嫌疑第五百六十一章 甚至是法國
第二百六十八章 進展神速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洛克菲勒要什麼第1567章 訪華和慶祝第五百九十四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五百四十二章 產業發展計劃第六百八十八章 妻子要做慈善第1679章 經貿版小協約國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危險和機遇並存第四十九章 溫和的外交官第二十八章 勝利曙光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先簽個密約第1613章 見不得女人落淚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準備和磨合第二百三十五章 噴氣式時代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石油危機第一百五十二章 輸出分治經驗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失去的勝利第三百三十章 北羅德西亞第四百章 中堂大人第一千零八十章 維護外交大臣第一百九十八章 大臣和演員第二百二十二章 煮酒論英雄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騎兵連,衝鋒。第一百一十八章 四階戰術爵士版第七百四十二章 所圖甚大第七百九十一章 軍事專家威爾遜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沒有撬不開的嘴第六百五十章 超英趕美第九百九十六章 後座議員撒切爾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一魚兩吃第1606章 靈活的沙特第九百八十九章 痛擊法國盟友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科茲洛夫第1660章 自由萬歲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沒準有這麼一天第九百七十四章 不同文明的合作第1580章 對內閣出重拳第六章 海得拉巴君主第八百六十八章 埃及的中興之主第七百零五章 柏林危機談判第六百二十三章 尊貴的客人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熱鬧的一年第1658章 見好就收第一百零一十三章 南極條約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履行諾言第1692章 布什的若干問題第六十二章 回到柏林第二百九十章 工具人的交流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平可夫斯基案第三百七十四章 艾倫的專業性第三百九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美國力挺德國第1308章 不幸的消息第四百七十五章 東方學專家第1681章 英德半導體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只有印度受傷第1578章 首腦會議和連任第1755章 我是保王黨第1687章 掐斷油氣管道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海上封鎖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倫敦論鍵第八百七十章 一九五六年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微軟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明牌開打第十九章 葡萄牙人第1601章 新思維第二百九十章 工具人的交流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馬來亞決不投降第七百九十一章 軍事專家威爾遜第九百二十二章 有聲有色的航天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拉博,別傻了第六百三十七章 英國考慮躺平第二百九十一章 政治賬和經濟賬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阿爾及利亞公投第七百四十章 問題在經濟第二百六十二章 封鎖行動第九百二十九章 我大英又回來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印度的富豪們第一百八十八章 要勞逸結合第六章 海得拉巴君主第1651章 重新萌發的野心第一千零九章 農牧業合作成果第六百六十四章 否決東非聯邦第1598章 平衡的價值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大事第1688章 英德友誼萬歲第三百四十章 印度人的知情權第1586章 星球大戰第八百零四章 伸張正義的專員第五百八十七章 印度的動靜第九章 親臨閱兵式第三百七十五章 巴勒斯坦問題第1597章 首相的平衡外交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惡劣的後果第二百八十七章 玄學大師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的任命第九百五十四章 法國最後的男人第一千五百章 就像是美國第三百二十二章 洗清嫌疑第五百六十一章 甚至是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