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五章 戴高樂上臺

“似乎整個法國都在呼喚這個英雄出現。”巴黎的英國大使館,艾倫威爾遜帶着揶揄之色,和同事們開着玩笑。

就在五分鐘之前,從北約總部發來的電報當中,北約秘書長伊斯梅爵士透漏了,在和美國的經過溝通之後,美國方面傾向於戴高樂。

天知道美國人說出這話的時候,是多麼不情願,但一想到雲集了自由主義者、殖民主義者甚至君主制支持者的大雜燴,對陣以法共爲代表的反戰勢力。華盛頓也確實無法從大雜燴當中尋找靠譜的人選。

如果現在距離二戰已經過去了幾十年,那所有黨派都差不多,法共也不值得擔心。但恰恰不是,二戰法共的領導人還都活着呢,法共的支持者可是經過戰爭洗禮的。

一般的黨派在爭鬥上肯定不是法共的對手,這段時間巴黎幾乎在癱瘓當中,輿論上更是有內戰邊緣的架勢,不選讓法國軍方支持的戴高樂,選誰?

最爲能打的軍方已經選擇了戴高樂,所留給華盛頓的選擇也不多,綜合考慮之下選擇戴高樂幾乎是必然的選擇,不然選擇法共的領導人多列士?

越是混亂的時刻,大衆過的不好,法共的那套階級思維傳播的更快。

要是幾十年後,有衆多辦法把危險思想化解下去,可現在,距離世界大戰終究是太近了。當年跟着法共作戰的人還沒老的不能動。

“戴高樂確實是可行之選,華盛頓做出這種判斷,應該是考慮了很久。”艾福爾已經在北約工作多年,深知美國對戴高樂和法國是什麼看法。

總的來說就是有些瞧不起,加上認爲戴高樂不是一個聽話的人,沒什麼實力還亂跳。

艾倫威爾遜知道艾福爾說的是什麼,“二戰兩百多萬法軍,被曼施坦因瞬殺,確實是讓法國幾個世紀以來的威望,遭到了巨大的打擊。”

法國在二戰時的表現讓美國人大跌眼鏡。德軍向法國發起猛攻。美國人相信法國能頂住德軍的進攻,因爲法國的陸軍是被認爲世界上最強大的。結果,德軍輕易撕開了法軍的防線,將恨不得飛到比利時前線的的法國主力分割包圍。

雖然是幾百萬大軍的鏖戰,但德法兩國卻把戰爭打成了輪盤賭,一顆子彈就結束了。

雖然在一個月的時間當中,法軍把交換比打成了一比一,但終究是兩百多萬法軍處在包圍圈,法國投降之後,美國認爲法國是一個懦夫。

從那個時候開始,美國就認爲法國不再值得尊重,現在的北約當中,法國的待遇和比利時、荷蘭處在一個等級,北約是美英兩國領導的軍事同盟。

從北約內部法國處在的位置,就知道哪怕在戰後戴高樂多方努力,在英國的幫助下擠進了聯合國常務理事國,美國人也只是部分尊重,沒把法國當成是一個真正的強力盟國。

“其實這個選擇很簡單,戴高樂雖然是刺頭,但總比法國變成蘇聯好,對不對?”艾倫威爾遜對着同事們哈哈大笑。

英國首都倫敦,唐寧街十號首相官邸,內閣秘書諾曼·布魯克正在艾德禮首相面前,實踐着四階戰術的靈活運用,“哈羅德大臣,按照原定計劃出訪埃及,如果能夠和法魯克一世談妥航母的出售,同樣是一個巨大的外交勝利,白廳認爲,扶持埃及海軍,用以在非洲東海岸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維持影響力,作爲潛在的離岸平衡絕佳地點,可以幫助埃及王室提升民族自信心。”

“海軍是我們專業的領域,埃及在這上面加大投入,對英國的威脅微乎其微。我們可以將埃及海軍在一天之內送進海底,但是埃及卻可以幫助英國,淡化英屬非洲的殖民色彩。”

“我本來想要哈羅德去巴黎一趟,表達英國對法國局勢的關心。”艾德禮首相陷入了猶豫當中,比起前些年,這位戰後領導英國走出泥潭的首相,精力確實明顯不濟了。

“外交大臣親自去巴黎,還是過於目標明顯,艾倫正在巴黎關注情況,伊斯梅爵士也在,兩人都有深厚的經驗,最重要的是他們不會引人注意。大臣的去向還是太容易被關心了。尤其在這個時候,我們雖然沒有證據,但是法共這一次鬧得很大,說不定就有蘇聯的私下動作。”

諾曼·布魯克解釋着英國外交大臣的尊貴身份,在當前這個時間去巴黎並不合適,美國國務卿也沒去巴黎,這種可能會對民調造成波動的舉動,還是應該儘量避免。

“蘇伊士運河的安全確實對英國極其重要,我們以懷柔手段對待埃及,確實也是很重要。”艾德禮最終被諾曼·布魯克說服,“就讓哈羅德去開羅,表達英國對埃及的重視和認可,海軍部希望把航母賣到埃及,以及桑尼巴爾蘇丹國基地的共同使用,這些都可以談。”

“首相,你真是無比睿智。”諾曼·布魯克感嘆道,“雖然有些恭維,但你能夠執政這麼長時間,英國公民的愛戴自然有其道理。”

在阿爾及利亞法軍將領到達巴黎之後,軍方表態支持戴高樂終結混亂的呼籲,迅速在法國產生強烈的反響,其實戴高樂的支持者還是很多的,不少法國人知道,之前戴高樂是無法在議會制下,和衆多實力強大的黨派爭鬥。

在這個混亂的時刻,無數戴高樂的支持者用各地涌入巴黎,希望戴高樂出來收拾殘局。

而此時的戴高樂,正在接受英美兩國對法國表達的關切,被內閣秘書點名混資歷的艾倫威爾遜,出於行走的英美特殊關係考慮,實際上他知道以戴高樂的性格,英美兩國此時表達關切,只會激發戴高樂要獨立自主的決心。

這種拉仇恨的場合,還是讓美國人表演比較好,他真想告訴戴高樂,北約已經制定了鎮壓法共的計劃,讓戴高樂更加堅決一點。

戴高樂對北約高層,表示知道了自由世界對當前法國局勢的關心,以及對他本人的支持。旋即就離開了北約總部。

“艾倫,今天這麼安靜,不像是你的工作態度啊。”伊斯梅爵士很是奇怪,雖然這個新任外交部常務次長和他的接觸的不多,但他至少知道,這個年輕人平時沒這麼沉默。

“我覺得,出於英美特殊關係的考慮,還是把這個出風頭的機會留給美國人。”艾倫威爾遜一副我已經成長了的口吻回答道。

他這種平庸之輩。目前還沒準備摻和到高端局當中,還是對第三世界重拳出擊更加適合他,不太適合在戴高樂這種人面前,大放厥詞。

有的時候只能在兩難之中選擇一個不這麼壞的,比如戴高樂和法共。

美國在二戰末期,想要順勢把殖民地從法國剝離,都是英國因爲切身利益,出於英國殖民地比法國更大的因素,在當中爲法國說話才保全了法國的海外殖民地。

這個過程中,羅斯福政府的很多人都公開露出過口風,認爲美國人眼中的法國,只是歐洲的法國,而不包括海外殖民地。

這種不經意之間的真實情感,當時就讓法國人被刺痛,而當時的法國領導人就是戴高樂。

消失了兩天的艾倫威爾遜,決定去電影公司休息休息,體察一下法國民情,進行一些實事求是的調查,“英格麗,卡薩布拉卡那部電影,最出名的場面就是法國人高唱馬賽曲吧?”

“嗯,是的!”正體會着載人航天樂趣的英格麗·褒曼,含含糊糊的迴應着。

“給我唱一唱好嘛?”艾倫威爾遜託着英格麗·褒曼的身體,帶着祈求之色道。

巴黎市政廳廣場,對着擠滿街道支持者的戴高樂,接受第四共和國總統勒內·科蒂的呼籲組織內閣,講話完畢之後,哼唱着法國國歌馬賽曲,“前進,祖國兒女們,快奮起,光榮的一天等着你!”

“我們受盡專制壓迫,暴政之旗掀起血腥。敵人鬼哭神嚎,正在步步逼近,要殺掉我們的妻子和兒女。”

“父兄上前線爲國捐軀,我們參軍繼續殺敵,含淚埋藏同胞的軀體,報仇雪恨前赴後繼……”

“這些法國人沒你唱的好聽。”距離很遠的街道上,艾倫威爾遜只能用望遠鏡看到遠處,處在宣泄情緒中的法國人,還不忘記對帶着太陽鏡的英格麗·褒曼表達忠心。

“你是一個壞蛋。”如果不是被大號太陽鏡掩蓋了面容,英格麗·褒曼肯定會被發現紅霞滿面。

艾倫威爾遜放下望遠鏡,說了一番自己才明白含義的話,“整個法國有一個算一個,都應該感謝我這個壞蛋。”

授權組閣的戴高樂,在支持者們的歡呼中,走進法國國民大會,當天,議會經過表決通過授權戴高樂組建新政府。同時通過授權給予戴高樂期限爲六個月的特別權利,並准許其進行憲法改革。

經過十多年的蟄伏,這個領導了自由法國的英雄,再次出現在了政治舞臺的中央。

wωw⊙ TTKΛN⊙ ¢ ○

第三百一十九章 信得過的富豪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副秘書長第1702章 契丹人太想進步第六百九十四章 倫敦改建計劃第1648章 處理日本的建議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整合航空業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有煙無傷第三百一十四章 歡迎前首相第一百七十章 今天即爲審判之日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罷工談判第一百六十章 霧都倫敦第三百八十二章 計劃沒有變化快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鑽石同志第一百四十章 嘔心瀝血的艾倫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越南太囂張了第1545章 靈活的價值觀第四百九十二章 話語權第三百五十七章 奉旨賣國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喜憂參半第1663章 單方面裁軍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兩宮王太后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世界和平第六百一十五章 帕梅拉翹首以盼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岳父的支持第1598章 平衡的價值第1574章 空中組合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剛果危機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豐碩成果第九百五十七章 安排大臣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切香腸戰術第1592章 德日有危險第六百九十七章 對法國重拳出擊第1557章 一小時二十二分鐘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無上權威的指點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箱和暗戰第八百七十一章 馬來亞戶籍制度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布熱津斯基助攻第九百八十八章 個人檔案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應對方案第九百四十一章 關鍵的問題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算無遺策第三百零三章 總督降臨新德里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白廳和國防部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第三把火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尼赫魯葬禮第1652章 中導條約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注資路虎第五百六十八章 揚眉吐氣的美國第1663章 單方面裁軍第四百四十一章 王儲的出行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和罪惡不同戴天第七百二十一章 法國盟友威爾遜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女王和第一夫人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這就叫專業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堅持一年第八百七十二章 有聲有色的海軍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活學活用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軍介入的根源第四百一十九章 印度獨立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世界和平我挽救第九百一十三章 我是親美派第四章 好大的官威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反戰浪潮第九百零八章 資本的躁動第二百四十七章 印度資源多嘛?第八百六十三章 先談軍售第八百五十六章 梟雄之姿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不勞蘇聯費心第二百二十八章 願者上鉤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微妙的孟加拉灣第一百五十七章 友情會消失第六百零七章 哪壺不開提哪壺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代人的美元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一字長蛇陣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預言家威爾遜第二百零二章 有需要找艾倫第一千三百九十幾章 美國也幹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玩火者必自焚第七百一十章 善良之槍第1664章 動盪的開始第二十九章 印度是個好地方第一千零九十章 共識政治解決移民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變臉的印度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英美不一樣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廉政建設第四百四十三章 王儲的認可第九百三十章 進擊的買辦第1672章 國際主義爵士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硬的菲律賓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英國損失慘重第一百八十七章 要雙贏第六百七十六章 蒙巴頓的支持第二百九十四章 首相的關注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美元危機第六百七十五章 敲定航空港第三百六十六章 租借戰列艦?第一百四十七章 布魯塞爾會議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兩個賭城第五十七章 高效的我大英第六百零九章 博採衆長
第三百一十九章 信得過的富豪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副秘書長第1702章 契丹人太想進步第六百九十四章 倫敦改建計劃第1648章 處理日本的建議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整合航空業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有煙無傷第三百一十四章 歡迎前首相第一百七十章 今天即爲審判之日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罷工談判第一百六十章 霧都倫敦第三百八十二章 計劃沒有變化快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鑽石同志第一百四十章 嘔心瀝血的艾倫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越南太囂張了第1545章 靈活的價值觀第四百九十二章 話語權第三百五十七章 奉旨賣國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喜憂參半第1663章 單方面裁軍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兩宮王太后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世界和平第六百一十五章 帕梅拉翹首以盼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岳父的支持第1598章 平衡的價值第1574章 空中組合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剛果危機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豐碩成果第九百五十七章 安排大臣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切香腸戰術第1592章 德日有危險第六百九十七章 對法國重拳出擊第1557章 一小時二十二分鐘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無上權威的指點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箱和暗戰第八百七十一章 馬來亞戶籍制度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布熱津斯基助攻第九百八十八章 個人檔案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應對方案第九百四十一章 關鍵的問題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算無遺策第三百零三章 總督降臨新德里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白廳和國防部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第三把火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尼赫魯葬禮第1652章 中導條約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注資路虎第五百六十八章 揚眉吐氣的美國第1663章 單方面裁軍第四百四十一章 王儲的出行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和罪惡不同戴天第七百二十一章 法國盟友威爾遜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女王和第一夫人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這就叫專業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堅持一年第八百七十二章 有聲有色的海軍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活學活用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軍介入的根源第四百一十九章 印度獨立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世界和平我挽救第九百一十三章 我是親美派第四章 好大的官威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反戰浪潮第九百零八章 資本的躁動第二百四十七章 印度資源多嘛?第八百六十三章 先談軍售第八百五十六章 梟雄之姿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不勞蘇聯費心第二百二十八章 願者上鉤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微妙的孟加拉灣第一百五十七章 友情會消失第六百零七章 哪壺不開提哪壺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代人的美元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一字長蛇陣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預言家威爾遜第二百零二章 有需要找艾倫第一千三百九十幾章 美國也幹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玩火者必自焚第七百一十章 善良之槍第1664章 動盪的開始第二十九章 印度是個好地方第一千零九十章 共識政治解決移民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變臉的印度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英美不一樣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廉政建設第四百四十三章 王儲的認可第九百三十章 進擊的買辦第1672章 國際主義爵士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硬的菲律賓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英國損失慘重第一百八十七章 要雙贏第六百七十六章 蒙巴頓的支持第二百九十四章 首相的關注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美元危機第六百七十五章 敲定航空港第三百六十六章 租借戰列艦?第一百四十七章 布魯塞爾會議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兩個賭城第五十七章 高效的我大英第六百零九章 博採衆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