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四章 法國最後的男人

“以現在的情況來看,這是一場軍事政變。”又回到了影視公司總部的艾倫威爾遜,得出了和伊斯梅爵士同樣的結論,他手上正是阿爾及爾法國將軍的聯名公開信,要求戴高樂將軍組閣。

見到海蒂·拉瑪和英格麗·褒曼出現驚慌之色,又馬上補充道,“不過不用擔憂,法國不太可能出現軍政府。”

軍方發動政變,除非國會選舉存在重大舞弊的情況,否則以任何理由發動的政變,都等於背叛國家。

“嚇到我了。”英格麗·褒曼眼中閃過一抹責怪,輕輕推了男人一下,“你們英國就不能施加一些影響麼?總說自己對歐洲有領導責任。”

“呃,雖然我們這麼說,但是法國人從來沒承認過。”艾倫威爾遜哭笑不得的道,“這可是法國,幾個世紀以來歐洲最強的國家。”

別以爲法國在二戰跪了就認爲這個國家不行,以當時法國軍隊面對的局勢以及法國的國土縱深來說,在動員起來的軍隊被曼施坦因計劃殲滅之後,法國的潛在兵員根本無法支撐正面作戰了。

就算是如此,法國殖民地調動起來的軍力,仍然在戴高樂的指揮下,取得了相當大的戰果,這個問題就要看意大利軍隊算不算人了,自由法國殺回本土的時候,已經有百萬軍隊,幾十萬噸的軍艦和幾千架作戰飛機。

以消滅敵軍人數來說,自由法國肯定在炮黨之上,和二戰三巨頭沒法比,但排上一個第四還是毫無問題的。

不出意外的話,現在阿爾及利亞的法軍在發佈公開表態之後,馬上就要找戴高樂,這個二戰領導自由法國的英雄了。

法國的天降猛男即將出來收拾殘局,艾倫威爾遜又開始了一輪頭腦風暴,推演可能帶來的影響,最直接的影響當然是,北約在法國的駐軍即將迎來屈指可數的日子。

法國不管是哪個黨派,其實都對法國境內的美軍存在頗有微詞,不過法國政府更迭速度都快比艾倫威爾遜買內褲的速度快,能一直堅持阿爾及利亞戰爭都算是奇蹟,自然是沒空把美軍趕走,可戴高樂可不同。

之所以稱之爲阿爾及利亞法軍的表態爲政變,這當然是各種意義上的政變。戴高樂對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末期存在的意義,就是推翻它。

一旦戴高樂建立了穩定的法國政治制度,北約幾乎是不可能繼續在法國境內存在的。

艾倫威爾遜考慮的是,美國會不會又藉機讓英國開放軍事基地?救了法國卻把英國搭進去,這可不行,要不要給外交大臣提個醒?

“想什麼呢?有事情明天再說。”海蒂·拉瑪解開了上衣,帶着挑逗的意味低語,“今天讓你嚐嚐電影男主角的待遇。”

“我自然是求之不得。”艾倫威爾遜一臉的膩歪,像是自由世界民主遭到威脅的小事,早一天晚一天思考,也不會有多大的區別。

自由世界的安全重要,難道載人航天就不重要了麼?這可是人類前沿的高科技。

此時此刻,以阿爾及利亞法軍司令亨利爲代表的七名將軍,攜帶着阿爾及利亞八十萬法軍的集體意志,來到了革命老區的中心巴黎。

從波旁王朝覆滅之後,革命老區的巴黎就熱衷於爲法國其他地區,實踐各種各樣的政治理念,獨裁、民主、君主復辟、只要能夠想到的,光榮的巴黎市民都要來一遍。

在第三共和國和第四共和國時期,拿破崙是一個貶義詞,戰後很多人把戴高樂比喻成拿破崙,說明很多人對戴高樂的政治理念不是很擁護。

但拿破崙雖然代表了帝制,卻又是法國軍事力量的巔峰時代。

雖然這個巔峰和太陽王相比,就如同第三帝國和第二帝國的對比,軍事力量上似乎元首取得的戰果更大,但在國力上,威廉二世的德國遠遠強過元首領導的德國。

經過了十三年二十幾個政府的法國人,終於撿起來了革命老區的傳統項目,呼籲出現一個強力人物來收拾殘局,在阿爾及爾法軍宣佈擁護戴高樂組閣的消息傳來,大量支持繼續阿爾及利亞戰爭的民衆,張開雙手擁護一個政治強人的出現。

法國是個極其自由的國家,這與它的傳統有關,太陽王時代法國被中央集權制度榨乾了血。

法國人奮起反抗,爆發了法國大革命,從那之後,法國人對自由的嚮往,是世界第一。

但法國的革命並不一定是要追求自由,法國的革命本質上是爲了革命而革命,可以張開雙臂擁抱共和,也可以對拿破崙三世的上臺表達擁護,最終是帝制還是共和其實並不重要,革命之後的結果其實也不重要,革命的過程很重要。

“那些在國民大會的所謂議員,不但無能而且無恥。”跟着亨利將軍身邊的一名將領,親眼見到了內閣對此起披伏抗議的無能爲力,不屑一顧的評價道。

“好了,瓊斯。”亨利將軍開口,“我們來的目的,並不是好這些抗議的人一個目的,直接去索爾菲利諾街的辦公室,我們要見一見戴高樂將軍。”

毫無疑問,亨利將軍以阿爾及利亞法軍司令的身份這一次回來,並不是要對現在的內閣做什麼,而是如同拿破崙三世得到阿爾及利亞軍隊支持的舊事一樣,尋找到一個能夠支持戰爭直到消滅反抗者的人來領導法國。

塞納河左岸的索爾菲利諾街,是戴高樂在巴黎的辦公室,戴高樂除了在老家之外,在巴黎的時候會在這裡的辦公室和一些重要客人見面。

這一次七名駐阿爾及利亞法軍的將領回到巴黎,代表着是八十萬阿爾及利亞法軍的集體意志,如果他們發生了什麼不測,八十萬法軍將在薩朗將軍殺回本土,這並不是什麼不可能發生的事。

七個將軍抵達索爾菲利諾街,直接進入了戴高樂的辦公室,和這位領導自由法國的領袖見上一面,事實上最近一段時間,不斷有政治人物來到這裡,可這一次不同,來人是代表阿爾及利亞八十萬法軍的集體意志。

“亨利,你們親自過來,膽量還是相當大的。”戴高樂見到來人馬上認出,叫亨利·洛里約的名字,“你知道,你們的行爲意味着什麼麼?”

“戴高樂將軍,我們實在是無法容忍國內混亂,這可能讓法國進入萬劫不復的地步。”亨利·洛里約直接表明來意,“現在能夠拯救法國的只有你,就如同你領導自由法國,一九四五年奪回了法蘭西榮耀,那些碌碌無爲的政客,奪走了你領導這個國家的權力,卻讓國家變成了現在這副樣子。”

“亨利,都已經過去了。”戴高樂將軍沉吟了一下道,“不過我同意議會制的混亂和軟弱,削弱了法蘭西的國力。”

亨利·洛里約口中戴高樂下野的那段日子,現在回想起來確實是十分不公正。

шωш●ttKan●C〇

在這一時期,戴高樂被禁止在廣播電視上發表講話。於是他不得不到處奔走,往返於布魯納瓦爾和斯特拉斯堡之間宣傳他的主張。

但是法蘭西人民聯盟在議會選舉中沒有獲得足夠的席位,無法影響社會政策和國家制度。於是,戴高樂決定逐步停止法蘭西人民聯盟的活動。但是這一經歷培養和動員了許多戴高樂的追隨者。

“將軍,現在只有你有這個威望,重塑團結的法國,將戰爭繼續到底。”

“我們距離完全勝利已經不遠,法國移民和支持法國的羣體有兩百萬,我們設立無人區將遷徙的阿爾及利亞人集中管理,這批人的數字有兩百萬。幾年的作戰,有上百萬的暴動者被擊殺,我們都認爲,再有一到兩年的時間,不會再存在活着的反抗者。”

“現在的問題是,國內混亂的政局讓軍人的努力付之東流,一旦我們放棄了阿爾及利亞兄弟,法國的地位也將一落千丈,整個法屬非洲也會土崩瓦解。這是法國所不能承受的。”

這些從阿爾及爾來的將軍們紛紛開口,各抒己見闡述着戴高樂出山,將法國團結起來的理由,“政局不穩削弱了法國的國家力量,士兵們都非常痛心。”

“是這樣?”戴高樂將軍陷入了沉思,似乎在考慮着現在的時機是否合適。

傍晚,幾個將軍離開戴高樂辦公室,從他們的表情可以看出來,會談結果令人滿意。

太陽升起,持續了三個月的抗議,演變的左右兩派互相指責仍然在繼續,法國首都幾乎已經在癱瘓當中,反戰者認爲阿爾及利亞戰爭導致的巨大傷亡,已經讓法國的威望跌落谷底,支持者則呼籲國家應該馬上採取強力措施,將這些收錢的反戰者抓進監獄。

而在一些報紙上,呼籲戴高樂將軍出山整頓局勢的報道,也出現在了頭版頭條,那個領導自由法國的戴高樂將軍形象,再次出現了大衆的視野當中。

第八十九章 這一次賣誰?第五百三十二章 命運的偏愛第二百零四章 清算日奸第九百一十五章 大陸封鎖政策第四百三十五章 升溫的選戰第六百二十四章 蘇聯全都要第1672章 國際主義爵士第五百四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熟悉的皇家海軍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倫敦論鍵第二百零六章 主動示好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日元沒資格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向女王請願第五百四十三章 招商引資第1619章 美蘇首腦會晤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個波斯灣第七百七十三章 自由世界要團結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伊朗人質危機第六百九十三章 著書立說威爾遜第三百五十六章 蘇聯的一生之敵第三百零一章 好弟弟艾倫第八百二十七章 相似的花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印巴戰爭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調停建議第一百零七章 內政大於外交第四百五十四章 重任在肩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美元危機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豐碩成果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密謀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鑽石同志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改組內閣第三百三十二章 羅德西亞問題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大事第五百三十六章 盡力恐怕是不夠!第1719章 勾心鬥角第六百五十二章 國王的葬禮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搞定英國第七百四十八掌 奠邊府打響第六百零八章 鳩山家族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喜憂參半第一千零八章 各有各的外交第八百六十六章 怨仇級的軍售第一千三百九十幾章 美國也幹了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阿拉伯的威爾遜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全球進攻第五百六十二章 不受威脅的法國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阿聯酋計劃第1723章 維爾紐斯事件第1658章 見好就收第四百五十三章 倫敦假日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準備和磨合第二百一十三章 從錫蘭開始第1751章 收縮和轉型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新的航空市場第1725章 換掉他?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仲裁者印度第五十九章 上帝的歸上帝第九百一十五章 大陸封鎖政策第1596章 不速之客第1714章 英國人不安好心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秋後算賬第九百五十四章 法國最後的男人第八十九章 這一次賣誰?第一千二百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三百七十五章 巴勒斯坦問題第七百零三章 斯大林葬禮第十七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1543章 日本有原罪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呼喚緬因號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麥卡錫參選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戴高樂病逝第1616章 有理有據第四百二十九章 我非常痛心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合併馬拉維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拿騷會談第四十五章 失望的巴頓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洛克菲勒的決定第二十一章 葡屬果阿第八十七章 大英自有國情在此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英國損失慘重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卡拉漢出訪第三百三十五章 宗主權,就不給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熱鬧的一年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新臺風第三百九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走茶涼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自由巡航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英國回來了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二百三十八章 透明政府第五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未來在手中第六百一十四章 沙巴君主阿里汗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軍方的態度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我一點都不意外第1543章 日本有原罪第五百六十七章 帝國忠犬第五百九十二章 負重前行第七百一十一章 勝天半子
第八十九章 這一次賣誰?第五百三十二章 命運的偏愛第二百零四章 清算日奸第九百一十五章 大陸封鎖政策第四百三十五章 升溫的選戰第六百二十四章 蘇聯全都要第1672章 國際主義爵士第五百四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熟悉的皇家海軍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倫敦論鍵第二百零六章 主動示好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日元沒資格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向女王請願第五百四十三章 招商引資第1619章 美蘇首腦會晤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個波斯灣第七百七十三章 自由世界要團結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伊朗人質危機第六百九十三章 著書立說威爾遜第三百五十六章 蘇聯的一生之敵第三百零一章 好弟弟艾倫第八百二十七章 相似的花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印巴戰爭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調停建議第一百零七章 內政大於外交第四百五十四章 重任在肩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美元危機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豐碩成果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密謀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鑽石同志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改組內閣第三百三十二章 羅德西亞問題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大事第五百三十六章 盡力恐怕是不夠!第1719章 勾心鬥角第六百五十二章 國王的葬禮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搞定英國第七百四十八掌 奠邊府打響第六百零八章 鳩山家族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喜憂參半第一千零八章 各有各的外交第八百六十六章 怨仇級的軍售第一千三百九十幾章 美國也幹了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阿拉伯的威爾遜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全球進攻第五百六十二章 不受威脅的法國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阿聯酋計劃第1723章 維爾紐斯事件第1658章 見好就收第四百五十三章 倫敦假日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準備和磨合第二百一十三章 從錫蘭開始第1751章 收縮和轉型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新的航空市場第1725章 換掉他?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仲裁者印度第五十九章 上帝的歸上帝第九百一十五章 大陸封鎖政策第1596章 不速之客第1714章 英國人不安好心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秋後算賬第九百五十四章 法國最後的男人第八十九章 這一次賣誰?第一千二百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三百七十五章 巴勒斯坦問題第七百零三章 斯大林葬禮第十七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1543章 日本有原罪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呼喚緬因號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麥卡錫參選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戴高樂病逝第1616章 有理有據第四百二十九章 我非常痛心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合併馬拉維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拿騷會談第四十五章 失望的巴頓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洛克菲勒的決定第二十一章 葡屬果阿第八十七章 大英自有國情在此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英國損失慘重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卡拉漢出訪第三百三十五章 宗主權,就不給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熱鬧的一年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新臺風第三百九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走茶涼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自由巡航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英國回來了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二百三十八章 透明政府第五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未來在手中第六百一十四章 沙巴君主阿里汗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軍方的態度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我一點都不意外第1543章 日本有原罪第五百六十七章 帝國忠犬第五百九十二章 負重前行第七百一十一章 勝天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