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4章 動盪的開始

第1664章 動盪的開始

明顯撒切爾夫人除了要和波蘭政府的領導人見面之後,還要和團結工會的領導人見面,比如說瓦文薩。

現在的大環境雖然緩和了不少,鐵幕也不再堅不可摧,可波蘭的具體情況,自由世界這邊仍然是霧裡看花。

艾倫威爾遜心裡知道,又被特赦的專業人士加入,波蘭的情況絕對好不了,團結工會說不定在一部分受騙者的眼中已經臭不可聞。

那麼撒切爾夫人去波蘭的目的是什麼?說不定現在瓦文薩又被關起來了,英國首相如果聽從民意對團結工會的困境不予理會,無異於過河拆橋。

可如果施壓波蘭政府不要處理團結工會,這不是把火都引到自己身上了麼?艾倫威爾遜還是認爲出訪絕非是好主意。

這一年的跨年對波蘭人來說註定是艱難的,雖然並不是所有國家的貨幣具有購買力,可辛苦半輩子的波蘭人看到自己的錢在那,好歹有一個念想,現在連着僅存的念想都沒了,這怎麼可以忍受?

終於在這一場註定留下歷史知名度的劇變當中,波蘭再一次成爲了危機第一個爆發的地方,因爲波蘭的問題擴大,每一天都有新的新聞。導致克羅地亞境內的慘狀都不被注意了。

從八月份開始,一直被自由世界寄予厚望的波蘭團結工會就在號召罷工,目的當然是和波蘭政府鬧到底,現在,顯然形勢更加複雜了。

一直名聲良好的團結工會在這一次的龐氏騙局當中也遭到重創,本身團結工會的成員,就是這一次被收割的重災區。

傳銷這個網絡擴張就是有這樣的特點,先從親朋好友下手,既然有團結工會領導層背書,當然是先內部發展壯大。這就導致炸雷之後,波蘭團結工會內部的成員,是損失最慘重的人。

關鍵是,已經有一些團結工會的領導人,在炸雷之後感覺到了危險,已經開始逃出波蘭,防止自己被憤怒的受騙者撕成碎片。

隨着一部分波蘭團結工會的領導人出逃,這就不是屎也是屎了,波蘭政府立刻把沒跑的團結工會領導人控制起來,其中就有瓦文薩。

在控制了瓦文薩爲首的團結工會領導同時,這一在團結工會內部孕育隨後擴散到全國的龐氏騙局,開始在波蘭政府的調查之下被揭露出來,至於團結工會的一百五十萬成員,絕大多數都是受害者,免於被割韭菜的可以忽略不計。

當波蘭政府公佈調查結果之時,撒切爾夫人已經準備好了訪問波蘭,艾倫威爾遜再次開口阻止,“首相,不要就這件事表態,或者世界把團結工會當成是空氣,現在的團結工會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

無上權威完全是實話實說,傳銷是以親朋好友爲出發點傳播的,所以團結工會的成員纔是最大的受害者,因爲這個特性,團結工會內部肯定有相當多的人知道自己所在的集體,就是這一騙局的起源。

“怎麼會出現這種事?”撒切爾夫人不知所措的嘀咕着,如果事情真的這麼嚴重,她去波蘭就肯定不能爲團結工會站臺了。以後團結工會還會不會存在都是問題。

首相的疑問,艾倫威爾遜當然是不能回答的,一旦海德里希計算出來這一次的收穫,艾倫威爾遜就會公平的拿回自己的那一份,然後和英國內部的反動貴族分享利潤,爲了維護反動貴族的團結,他不能回答撒切爾夫人的問題。

反正美國一年給波蘭團結工會的五百萬美元經費,是遠遠不夠填坑的,華盛頓就算是提前十年把經費都補上,也只能安慰一部分團結工會的內部受騙者,而受騙者可不僅僅只有團結工會內部。

不可否認,可能隨着時間的流逝,美國情報機關會發現英國分錢了,但艾倫威爾遜也是有話說的,打垮波蘭的經濟會激發這個國家的不穩定,英國這麼幹也是爲了讓蘇聯付出巨大的精力和金錢維穩,可地圖頭不管,英國判斷錯誤還不行麼?

對於一個名義五百億美元的經濟體來說,直接經濟損失超過五億是什麼概念?雅魯澤爾斯基將軍當然一清二楚,於是經過了負責任的波蘭政府調查,這一騙局的世界經濟損失,就變成了五十億美元,當然這只是初步估計,不排除未來還有上漲的可能。

“搶劫犯搶了一百萬,你報賬一個億是吧。”聽到這個消息的艾倫威爾遜氣壞了,人怎麼能夠這麼無恥,整個波蘭的稅收換算下來有五十億美元麼?

就算是有,但財政開支肯定沒有。結果雅魯澤爾斯基將一張嘴就是五十億美元,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

白宮的新主人老布什,一聽到波蘭方面公佈的損失,瞬間就有了過河拆橋的想法,團結工會這張牌已經廢了,想要救回來至少要以億計算的投入才能平賬,華盛頓是不可能掏這筆錢的,他不是里根,沒有爲了反蘇什麼都行的想法。

同樣這位總統和艾倫威爾遜也不熟,根本沒有必要和英國方面保持隨時隨地的溝通,撒切爾夫人要訪問波蘭,她去好了,和美國無關。

輿論上的操作還是必要的,雖然這件事目前看來波蘭民間也認爲是團結工會的責任,但是歸根究底,波蘭人之所以沒有反詐騙的意識,原因還是實行了蘇聯的體制,導致了波蘭人對這種很常見的手段沒有防備,就算是團結工會有責任,難道蘇聯就一點責任都沒有麼?

至於似乎南斯拉夫部分地區也有類似的問題,地方太小不值得關注,老布什作爲山巔之城的領袖,哪有空關注一個國家的地方政府?

早在十一月,撒切爾夫人接受了雅魯澤爾斯基將軍早些時候發出的邀請,準備去波蘭進行訪問。波蘭因爲天主教信仰、民族意識和經濟崩潰三者糾結在一起而政局日趨動盪。

此時此情,她來波蘭訪問,是有特定目的的。她的意圖所在,說穿了就是“想打開這些國家的大門,使這些國家的政府和人民面對西方的影響”,亦即是想繼續推行她對東歐國家施加壓力的戰略。

不過正好碰上美國大選,波蘭哪有撒切爾夫人眼中的特殊關係重要,於是就耽誤了,還不容易和波蘭方面定下來了訪問時間,現在波蘭又出現了龐氏騙局,整個團結工會的聲勢一落千丈。

但艾倫威爾遜提出的終止訪問建議,以及老布什那邊的不予迴應的陰霾,撒切爾夫人還是決定無視,時間都定下來了,該去就要去。

來到波蘭,撒切爾夫人會見了波蘭新任總理拉科夫斯基,雙方舉行了簡短會談;接着她又與波蘭統一工人黨書記雅魯澤爾斯基將軍舉行了長時間的談判。其實和團結工會領導人的對話也是之前定下來的行程。

可是事情比撒切爾夫人認識的更加嚴重,在英國駐波蘭大使館的外交官,詳細彙報了實際情況之後,撒切爾夫人不得不改變主意。

接着,撒切爾夫人飛往格但斯克,和雅魯澤爾斯基一起,向當年波蘭抵抗德軍入侵第一場戰鬥中犧牲的烈士墓敬獻了花圈。隨後乘一艘海軍小艇抵達格但斯克碼頭,受到碼頭工人的熱烈歡迎。

不得不說,波蘭人民軍還是相當專業的,並沒有讓波蘭內部動盪的局勢,打擾到撒切爾夫人的訪問,當然鐵娘子可能心中並不開心,爲團結工會的聲援,在英國大使館告知了真實情況之後,她也不得不沉默如金,全當做團結工會並不存在,自由世界從來沒有聽過這個組織。

在倫敦的艾倫威爾遜,正在和總是背後內涵自己和首相關係的外交大臣傑弗裡·豪,商量和聯邦德國溝通短程彈道導彈部署的問題。

兩人都同意應該讓科爾拿出來一個明確的態度,於是由外交部發出正式公文給波恩。

撒切爾夫人與前總統里根一致決定拒絕蘇聯關於裁減短導的新零點方案,以及儘快更新業已部署在西德的短程彈道導彈。

不過在地圖頭宣佈裁軍五十萬之後,似乎聯邦德國的態度出現了變化,英國必須從實力地位出發,對科爾總理施壓。

辦好了這件事之後,艾倫威爾遜還沒順過來氣,外交部的電話就打到內閣秘書長辦公室,“秘書長,根據軍情六處的信息,科索沃出現罷工,南斯拉夫人民軍已經宣佈科索沃戒嚴,並且派出特種部隊控制局勢。”

“繼續關注最新進展,聽說克羅地亞那也出現了動盪,不要忘記當地的最新消息。”艾倫威爾遜握着話筒珍重的吩咐道。

與此同時,撒切爾夫人的專機已經到了英國領空,結束了這一次不算成功的訪問,她想起來了內閣秘書長的話,同樣也覺得似乎局勢正在出現變化,第二天,艾倫威爾遜拿出來了波恩政府的迴應彙報給撒切爾夫人,對於部署短程彈道導彈這件事,科爾政府的態度從原來的持有異議,變成了堅決反對。

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三邊結算系統第七百六十一章 東京灣演習第七百二十七章 相似的帝國病第一百零一十三章 南極條約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歐洲能源安全會議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溫暖的邁阿密海灘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合作成果第1668章 議會制是未來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未來挑戰第五百六十六章 安全情報委員會第一百六十二章 花花公子第七十四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一百二十九章 胡格爾別墅第二百八十二章 還有誰?第五百三十八章 帕梅拉女王第五十六章 有一筆贓款第1581章 首相的意志第八十四章 是,首相!第六百四十七章 薅自由世界羊毛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新的航空市場第二百九十四章 首相的關注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核(求月票、訂閱)第1643章 蘇丹妥協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造船業新血液第九百二十一章 麥卡錫的NASA第1740章 八月十九日第一百三十七章 菸草利益分配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工黨回來了第八百八十二章 愛德華的指點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全小將第六十八章 印度糧倉第四百四十六章 維和部隊設想第七百一十八章 運河歸屬談判第八百五十章 鐵棒加粗第三百一十四章 歡迎前首相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優勢在肯尼迪第七百章 赫本回來了第四百零一章 蒙巴頓方案第二百一十七章 幹勁十足第二百二十一章 後繼人選第三百二十三章 兩難的選擇第二百七十七章 女神駕臨第九百三十四章 法國陷阱第八百一十一章 蘇丹分治第五百零七章 產業轉移報告第八百九十三章 圖靈團隊第七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好時光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德西亞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我們時代的和平第一百零二章 三個問題第1685章 年終大戲第二百零二章 有需要找艾倫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人權大於主權第一千零八章 各有各的外交第六百五十五章 奧運代表團問題第四百三十七章 牽線搭橋第1592章 德日有危險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核(求月票、訂閱)第五百四十六章 颶風行動第三百零五章 要親民第二百四十八章 價值連城的資料第五百零六章 無上之權威第四百七十九章 讓英國再次偉大第九百零七章 上帝之光盡在吾身第二百七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六百九十八章 同舟共濟威爾遜第六百一十二章 第一批戰俘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貨幣戰爭前兆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代人的美元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核(求月票、訂閱)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援助在戰後到達第六百九十章 倫敦煙霧事件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離開白宮第九百七十六章 借鑑對手的長處第五十四章 把水攪渾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美國可以談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紅海軍的勝利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古巴導彈危機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粗綜複雜的關係網第五百九十七章 捨我其誰蒙巴頓第七百四十八掌 奠邊府打響第六百五十八章 殖民地巡查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修羅場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先簽個密約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反應停事件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激烈爭吵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對付工會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我們時代的和平第一百三十八章 戰勝國待遇第九百六十二章 精英教育第九十三章 光輝時代回來了第六百七十三章 混合結算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美國受到了壓力第五百六十三章 我不能呼吸了第七十六章 最後一天第九百三十二章 世界第三美國第五十八章 南斯拉夫的朋友第三百五十二章 面授機宜第一百三十八章 戰勝國待遇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英德金融峰會
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三邊結算系統第七百六十一章 東京灣演習第七百二十七章 相似的帝國病第一百零一十三章 南極條約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歐洲能源安全會議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溫暖的邁阿密海灘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合作成果第1668章 議會制是未來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未來挑戰第五百六十六章 安全情報委員會第一百六十二章 花花公子第七十四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一百二十九章 胡格爾別墅第二百八十二章 還有誰?第五百三十八章 帕梅拉女王第五十六章 有一筆贓款第1581章 首相的意志第八十四章 是,首相!第六百四十七章 薅自由世界羊毛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新的航空市場第二百九十四章 首相的關注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核(求月票、訂閱)第1643章 蘇丹妥協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造船業新血液第九百二十一章 麥卡錫的NASA第1740章 八月十九日第一百三十七章 菸草利益分配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工黨回來了第八百八十二章 愛德華的指點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全小將第六十八章 印度糧倉第四百四十六章 維和部隊設想第七百一十八章 運河歸屬談判第八百五十章 鐵棒加粗第三百一十四章 歡迎前首相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優勢在肯尼迪第七百章 赫本回來了第四百零一章 蒙巴頓方案第二百一十七章 幹勁十足第二百二十一章 後繼人選第三百二十三章 兩難的選擇第二百七十七章 女神駕臨第九百三十四章 法國陷阱第八百一十一章 蘇丹分治第五百零七章 產業轉移報告第八百九十三章 圖靈團隊第七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好時光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德西亞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我們時代的和平第一百零二章 三個問題第1685章 年終大戲第二百零二章 有需要找艾倫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人權大於主權第一千零八章 各有各的外交第六百五十五章 奧運代表團問題第四百三十七章 牽線搭橋第1592章 德日有危險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核(求月票、訂閱)第五百四十六章 颶風行動第三百零五章 要親民第二百四十八章 價值連城的資料第五百零六章 無上之權威第四百七十九章 讓英國再次偉大第九百零七章 上帝之光盡在吾身第二百七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六百九十八章 同舟共濟威爾遜第六百一十二章 第一批戰俘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貨幣戰爭前兆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代人的美元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核(求月票、訂閱)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援助在戰後到達第六百九十章 倫敦煙霧事件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離開白宮第九百七十六章 借鑑對手的長處第五十四章 把水攪渾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美國可以談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紅海軍的勝利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古巴導彈危機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粗綜複雜的關係網第五百九十七章 捨我其誰蒙巴頓第七百四十八掌 奠邊府打響第六百五十八章 殖民地巡查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修羅場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先簽個密約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反應停事件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激烈爭吵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對付工會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我們時代的和平第一百三十八章 戰勝國待遇第九百六十二章 精英教育第九十三章 光輝時代回來了第六百七十三章 混合結算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美國受到了壓力第五百六十三章 我不能呼吸了第七十六章 最後一天第九百三十二章 世界第三美國第五十八章 南斯拉夫的朋友第三百五十二章 面授機宜第一百三十八章 戰勝國待遇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英德金融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