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算無遺策

通過外交渠道得知了戴高樂葬禮的日期,首相便開始了行程安排,不知道會不會想,他這一死比一輩子的貢獻都要大這句話。

不是沒有這麼想的可能,從普法戰爭之後法國和英國的地位就不平等了,在制定政策的時候不得不多考慮英國的感受。

從而出現了長達幾十年的依賴性,從這點來說,戴高樂上臺扭轉了這種不平等的關係,肯定讓英國這邊有些失落。

不過英國就知足吧,要不是艾倫威爾遜存在,英國面對的問題就不是失落,而是丟人了,被法國關在歐共體門外低三下四的求進入。

稍晚時間,結束了本次南狩的帕梅拉蒙巴頓打來了電話,表示也會參加戴高樂的葬禮,同時和法國的朋友們談談,“還有送阿爾伯特參軍,還是在本土服役安全一點。”

“我哪有什麼反對,蒙巴頓元帥不是都定下來了麼。”艾倫威爾遜老神在在道,“既然孩子喜歡軍旅生涯,進入軍隊鍛鍊也好。”

放下電話,艾倫威爾遜便繼續撰寫報廢車的標準,同時讓吉隆坡那邊補充證據,要論證汽車折舊和車禍百分比之間的邏輯關係,報廢車也包括農用機械和摩托車在內,同時演嚴抓改裝車,到達年限的報廢車全部交給殖民政府統一處理。

但豪車是例外的,價值不同,自然有不同的待遇,不管什麼條例到了資本主義的地方應該入鄉隨俗,這樣才能長遠乃至超出,不然會出現我真有一頭牛的問題。

不多時,已經寫了三十一條,第三十一條只有短短一行字,本辦法自公佈之日起施行。

“像是我這種學貫中西,將兩個制度優點結合起來的秘書長,不知道以後英國還能不能碰到。”艾倫威爾遜站在窗邊,一副背對衆生的樣子感嘆。

ωwш ☢tt kan ☢co

戴高樂早就立下了遺囑,“我的葬禮,一切從簡。不舉行國葬,不要國家領導人和各界代表參加,不要樂隊,不要發表任何演講,國會也不用致悼詞。”,但作爲戰時領導人的一員,戴高樂的地位在這擺着,世界各地的領導人紛紛表示要出席,

最先表示要出席的就是英國首相哈羅得威爾遜,這更是帶動起來了一個風潮,在哈羅德威爾遜表達要出席的消息傳開之後,歐洲各國的領導人都表示要出席,包括德國總理勃蘭特在內的各國政要已經提前出發。

因爲戴高樂是在任內病逝,和歷史上在自己家鄉病逝不同,他一切從簡的遺囑註定只能實現一部分。

藉着這一次葬禮的場合,哈羅德威爾遜也正想要和在戴高樂深居簡出時候,代替處理國政的總理皮埃爾·梅斯梅爾商量,關於後佈雷頓森林體系時代,英國和法國彼此的利益如何保障,這當然還有德國的角色。

“這要是在兩千年前,戴高樂的地位怎麼不也能和西羅馬帝國皇帝比肩。”在溫莎城堡連鎖酒店和家屬匯合,艾倫威爾遜眼看着對面的啄木鳥影業公司總部,發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感嘆。

“父親,不至於吧?”帕米拉搶在母親面前開口道,“那英國算什麼?”

“算不列顛野蠻人。”艾倫威爾遜看着對喂虎鯨、養鱷魚比較在行的女兒,“我對你的未來很悲觀,以後可怎麼辦啊。”

“話不能這麼說,父親,參軍有有阿爾伯特,你希望下一代進白廳的話,還有阿諾德。我一個女人,不用肩負家族振興的希望,母親隨便給我個產業經營就行了。”帕米拉如數家珍的點評了一番,表達着既要也要還要的人生期盼。

“好夢想,彗星客機承載着本土十萬員工的寄託,這就是十萬個家庭。路虎汽車因爲不同生產線在不同的地方,本土只有攬勝的生產線,涉及的員工少了一些,包含總部有四萬個員工的責任要承擔。這還不算汽車是一個關聯性很大的產業,最少也有二十萬個衍生工作崗位,加起來二十多萬的直接工作崗位,所帶來的收入又關係到了二十多萬個家庭的支出,他們的消費支出支撐,比如吃個大餐,購買個高檔西裝,這又至少決定着五十萬個家庭的收入。石油企業大多數是駐外員工就不算了,你只需要考慮七萬員工裡面的五分之一的本土崗位就行了。”

“以上都是涉及到英國本土的工作崗位,像是鋼鐵基地那都是古晉的問題,我都不用和你算。”艾倫威爾遜衝着女兒努努嘴道,“你如果能夠做到像是你養鱷魚這麼專業,那肯定是沒問題。”

艾倫威爾遜是一點都沒有誇張,像是後世的日本,整個汽車相關行業爲日本創造了五百萬個就業崗位,這就是五百萬個家庭,以三口之家來算就是一千五百萬人指着汽車活着呢,日本總人口也就一億出頭,德國的比例也小不了太多,因爲高端市場做得好,處境也就是比日本安全一些。

“有沒有不簡單一些的產業?”帕米拉不改既要也要還要的本色,就差訴說多年以來看着兩個弟弟以及潛伏在母親身邊的功勞。

“採礦!”帕梅拉蒙巴頓見縫插針道,“這個行業比較簡單,不多涉及的就業崗位更多,有三十萬員工在工作。”

現在的澳大利亞和一九四五年的澳大利亞已經完全不同了,採礦業的蓬勃發展,把澳大利亞本就不低的人力成本提高了不少,戰後的澳大利亞還有點工業國的影子,現在純粹一個資源國,澳大利亞的本土汽車品牌霍頓汽車也被路虎也兼併了。

“看來你只能在紐芬蘭的博彩業上想想辦法了。”艾倫威爾遜捂着額頭,“有興趣的話從果阿的賭場開始入手,覺得不錯的話就試試看。”

“好了,帕米拉,去忙自己的事情去吧。”帕梅拉蒙巴頓使了個眼神,摒棄閒雜人等。

夫妻二人也需要自己的時間,帕梅拉蒙巴頓需要一個溫暖的懷抱,等到兒女都出去了,小聲嘀咕,“我在珀斯你高興壞了吧。”

“怎麼會?我無時不刻不想你,只是爲了國家工作,又不好耽誤你的事業。”艾倫威爾遜臉上寫滿了情深義重,直接把妻子抱起來放在自己身上。

“孟加拉的事情是你操作的,那不過是一個乏善可陳的地方,也值得你操作?”帕梅拉蒙巴頓不解,她是看不出來有什麼價值。

“還真的沒價值,就是一個過度的地方。還可以起到維穩效果。”艾倫威爾遜點頭道,“英國人最好保持着開闊的視野,其實你明白在選舉制國家這一點不容易做到,每到了選舉的時候政客是什麼承諾都敢付出,什麼雞血都敢打。前者還好,大不了上臺之後當做沒發生過,但是拉仇恨打雞血的選舉策略,容易反噬到自己。”

情緒挑動起來了,總不能一點事不做吧,那多尷尬。這不但對國家有害對政客都有害,又要支持烏克蘭都要通膨下降,鮑中堂不就自食其果了麼?既要也要還要哪有這麼容易?

“讓孟加拉國吸引幾年注意力,我們在考慮下一個發展的助力在哪。”艾倫威爾遜自信滿滿,最危險的時候已經過去了,美國沒在蘇聯完全成長起來把英法兩個殖民帝國徹底放倒,現在更加是做不到的。

反正開戰這個選擇不太可能出現,只要不開戰,美國又能把英法這對臥龍鳳雛怎麼樣呢?

至於借用兩個戰敗國牽制英法。這一次來巴黎不就是談論這個問題來的麼?就看德國人願意不願意配合,如果德國哪怕有一點歐洲主義的想法,就應該和英法站在一邊,和日本保持距離。

此時此刻,英法德三國的領導人就在這個問題上進行溝通,剛開始肯定不會給德國人什麼甜頭,但如果德國鐵了心想要一定的結算份額,就必須保證和英法兩國站在一起,把日本按下去。

兩天後戴高樂的葬禮在巴黎舉行,這一場葬禮說簡單也簡單,但在另外一個層面也很隆重,法國軍隊使用了一輛裝甲車來運送戴高樂的靈柩,出席的法國將領衆多,似乎在彰顯着這位軍銜上勉強能稱之爲將軍的人軍人身份。

但在另外一個層面上卻十分隆重,五十萬巴黎羣衆自發走上街頭目送戴高樂的靈柩離開,戴高樂也回到家鄉科龍貝安葬,直到靈柩離開巴黎,人們再次紛紛涌向凱旋門,在那裡肅立默哀,他們用這種方式向自己的民族英雄致敬,併爲他送行。

各國政要也按照戴高樂的遺囑,只是在巴黎送別,沒有打擾這位法蘭西的英雄安眠在自己的家鄉。

“首相,怎麼樣?”艾倫威爾遜等到靈柩離開視線,纔開口詢問這一次見面的過程。

“很不錯,你判斷的都對。”哈羅德威爾遜壓低聲音道,“很難想象,你真的沒見過皮埃爾麼?竟然對他這麼瞭解。”

“我們的工作經驗是相似的,我也在海外做了十年殖民地的行政官員,和總理先生差不多。”艾倫威爾遜輕聲解釋道,“視角差不多,自然看待問題的立場也不會有大的改變。看來這一次我是猜對了。”

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抵制革命輸出第五百七十六章 花錢辦事阿里汗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人權大於主權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援助在戰後到達第七百四十七章 蘇聯加入北約的建議第三十四章 奧薩瓦根行動第一百一十八章 四階戰術爵士版第三百二十章 舉報信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肯尼迪的不滿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平衡南亞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蒙巴頓退休第五百零六章 無上之權威第四百九十五章 影帝演技威爾遜第七百三十二章 親自微操第九百三十一章 重返緬甸戰略第八百四十八章 馬來亞需要我第五百九十六章 平平淡淡纔是真第二百四十四章 凱瑟琳赫本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平衡南亞第一百五十九章 學校沒教過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零元購第七百二十九章 西半球的革命者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代人的美元第八百三十九章 兩套發展戰略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海上封鎖第八百四十二章 沒難做的生意第三百五十七章 奉旨賣國第九百九十六章 後座議員撒切爾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女王原則恪守中立第一千零九章 農牧業合作成果第九百二十六章 整合三軍第1579章 勝則反攻倒算第二百五十七章 救火隊員第四百六十七章專員們回倫敦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英德金融峰會第1727章 赫塞爾廷的耐心第六百六十九章 抵達波斯灣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默契球第八百六十五章 未來的常務次長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大力出奇跡第二百一十七章 幹勁十足第四百三十五章 升溫的選戰第五百二十章 爭奪領導權第二百八十三章 貴客抵達新德里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王妃第八百七十章 一九五六年第九十章 暗箱操作第二百八十二章 還有誰?第三十二章 無中生友第五十七章 高效的我大英第六百九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1734章 南非的光輝歲月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結果是好的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獨立浪潮第1686章 聯合軍演第九十六章 美差第六百六十一章 除掉他第九百一十九章 爲了民族團結第七百零五章 柏林危機談判第二百二十五章 繼續轉移矛盾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信息自由運動第1625章 莫斯科的邀請第九百五十一章 焦頭爛額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女王原則恪守中立第九百五十九章 巴西鐵礦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儲備糧改革第八百七十六章 進階駙馬第1756章 貨到付款第二百四十章 三方會談第九十三章 光輝時代回來了第三百零四章 一諾千金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強硬和綏靖第二百八十四章 官員和資本家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聯合情報委員會第九十七章 大選第1650章 資深德粉第1642章 怎麼才三成?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沒有撬不開的嘴第八百三十二章 躍躍欲試的安娜第九百八十八章 個人檔案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粗綜複雜的關係網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戴高樂病逝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日韓就是代價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提前大選第1310章 蘇聯商品展會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看着我的眼睛第八百一十二章 地鐵晚點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會建堵牆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文化強國戰略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伊朗人質危機第三百四十二章 新公務員首領第五百四十二章 產業發展計劃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幸福需要比較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以色列的核大棒第八百九十六章 救火隊員第1651章 重新萌發的野心第一千零二十章 不歡而散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大裁員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艾倫在莫斯科
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抵制革命輸出第五百七十六章 花錢辦事阿里汗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人權大於主權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援助在戰後到達第七百四十七章 蘇聯加入北約的建議第三十四章 奧薩瓦根行動第一百一十八章 四階戰術爵士版第三百二十章 舉報信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肯尼迪的不滿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平衡南亞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蒙巴頓退休第五百零六章 無上之權威第四百九十五章 影帝演技威爾遜第七百三十二章 親自微操第九百三十一章 重返緬甸戰略第八百四十八章 馬來亞需要我第五百九十六章 平平淡淡纔是真第二百四十四章 凱瑟琳赫本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平衡南亞第一百五十九章 學校沒教過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零元購第七百二十九章 西半球的革命者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代人的美元第八百三十九章 兩套發展戰略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海上封鎖第八百四十二章 沒難做的生意第三百五十七章 奉旨賣國第九百九十六章 後座議員撒切爾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女王原則恪守中立第一千零九章 農牧業合作成果第九百二十六章 整合三軍第1579章 勝則反攻倒算第二百五十七章 救火隊員第四百六十七章專員們回倫敦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英德金融峰會第1727章 赫塞爾廷的耐心第六百六十九章 抵達波斯灣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默契球第八百六十五章 未來的常務次長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大力出奇跡第二百一十七章 幹勁十足第四百三十五章 升溫的選戰第五百二十章 爭奪領導權第二百八十三章 貴客抵達新德里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王妃第八百七十章 一九五六年第九十章 暗箱操作第二百八十二章 還有誰?第三十二章 無中生友第五十七章 高效的我大英第六百九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1734章 南非的光輝歲月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結果是好的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獨立浪潮第1686章 聯合軍演第九十六章 美差第六百六十一章 除掉他第九百一十九章 爲了民族團結第七百零五章 柏林危機談判第二百二十五章 繼續轉移矛盾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信息自由運動第1625章 莫斯科的邀請第九百五十一章 焦頭爛額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女王原則恪守中立第九百五十九章 巴西鐵礦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儲備糧改革第八百七十六章 進階駙馬第1756章 貨到付款第二百四十章 三方會談第九十三章 光輝時代回來了第三百零四章 一諾千金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強硬和綏靖第二百八十四章 官員和資本家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聯合情報委員會第九十七章 大選第1650章 資深德粉第1642章 怎麼才三成?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沒有撬不開的嘴第八百三十二章 躍躍欲試的安娜第九百八十八章 個人檔案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粗綜複雜的關係網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戴高樂病逝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日韓就是代價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提前大選第1310章 蘇聯商品展會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看着我的眼睛第八百一十二章 地鐵晚點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會建堵牆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文化強國戰略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伊朗人質危機第三百四十二章 新公務員首領第五百四十二章 產業發展計劃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幸福需要比較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以色列的核大棒第八百九十六章 救火隊員第1651章 重新萌發的野心第一千零二十章 不歡而散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大裁員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艾倫在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