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世界和平我挽救

可不是麼?天知道艾倫威爾遜用了多少精力勸說格雷斯,才把這些巴爾幹人旳野心拖延到這個關鍵時候,仔細想來,他覺得自己無愧於一個英國人,爲了這個破落帝國已經做到了一切。

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來說,切下來的一塊土地不到十萬平方公里,當然在礦產這個層面來說,算是加丹加地區最有價值的一塊,格雷斯他們算是非常剋制了,壓住了貪心。

不壓住也不行,如果擴大佔領土地,那就不是驅逐幾十萬人就能做到的了。

對於這個結果,艾倫威爾遜已經算是非常滿意,現在北羅德西亞被截成兩短的突出部解決了,根據之前的約定,北羅德西亞轉變爲王室領地的日程也可以安排上了。

雖然古巴導彈危機、英國其實幫不上什麼忙,對兩個人口大國的戰爭也就僅止於咋呼咋呼,最終只能在最好欺負的非洲,顯示一下舊日支配者的威嚴。

但結果是好的,目前南部非洲的局勢,無非就是英國和葡萄牙報團取暖,還有僅剩下一小塊地的比利時殖民地盧旺達。

盧旺達這個後世以大屠殺聞名的國家,後來又政治強人保羅·卡加梅的統治出名。

面積不大卻很有崛起的徵兆,不過艾倫威爾遜覺得,到底能不能崛起還要觀望一下,非洲不是沒出過政治強人,也有一批水平相當不錯。

但大多數一個不留神就被推翻,少數牢牢掌控政權的政治強人,一旦去世也會人亡政息。

保羅·卡加梅的水平相當高,把盧旺達治理的有聲有色,簡直不像是一個非洲國家,還吞了剛果加丹加幾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他一旦死亡的話,後繼者還能有這樣的水平麼?要知道埃塞之前也有模有樣的。

比利時剩下的盧旺達殖民地面積不大,在剛果獨立之後估計比利時人不會把盧旺達看的太重要,比利時在非洲勢力的消亡已經可以進入倒計時。

刨除葡萄牙現在尚算穩固的殖民力量,北羅德西亞南部還有羅德西亞、再往南還有南非, 羅德西亞和南非, 是冷戰時期互爲犄角、互相扶持的兩個非洲白人政權。

羅德西亞戰爭一直打到八十年代, 南非更是九十年代白人政權才倒臺。從現在來看,北羅德西亞領地可能是最爲長久的白人政權。

有賴於這些屢教不改、槍斃都絕不冤枉的二戰餘孽,北羅德西亞的黑人族羣已經被清理一空, 只要幾個斯拉夫族羣別和比利時移民內戰,當地不可能遭受到外來威脅。

此時的艾倫威爾遜還不知道, 羅德西亞人馬上就會眼見着北羅德西亞的情況, 準備找他這個常務次長求醫問藥了, 他現在還在莫斯科呢,和蘇聯人猛烈交鋒呢。

總體而言, 不考慮政治正確這個問題,其實短時間內英國的利益應該不會受損。

撒切爾夫人時期,還真沒考慮過政治正確的問題, 英國和南非的關係急劇升溫。不過代價也是巨大的, 英聯邦差點散架。

克林姆林宮, 蘇聯外交部長葛羅米柯正在抱怨, 某個躲在大使館不出來的英國佬,“如此的怯懦, 他來莫斯科到底來做什麼來了。”

“可能是避免被談及盧本巴希的事情。”福爾採娃聽了之後說道,“但是現在能夠看出不來,英國趁着我們和美國人糾纏的時間, 搞定了一個對英國而言的麻煩。”

蘇聯最不缺乏的就是二戰遺留的各種將帥,拿着北羅德西亞地圖的形狀, 一眼就能看出來這是在蘇德戰爭當中,一而再再而三出現的突出部問題。

突出部這個名詞, 曾經引起了蘇德兩軍數次血戰,乃至於被有過從軍經歷的蘇聯將帥, 看到北羅德西亞地圖的時候,一下子就想起來了中央突破、兩翼包抄等一系列的詞彙。

出手搶奪盧本巴希,將北羅德西亞領地在後殖民時代遺留的問題解決。可見這一次的古巴導彈危機,英國人有了不小的收穫。

“那又怎麼樣?英國和美國穿一條褲子。”葛羅米柯一腦袋漿糊的道。

“不一樣的,以英國那個女首富爲主流的英國資本,和美國的資本不同。就像是日不落帝國時期的英國資本,那個時候的英國資本追求全球化。而美國採取高關稅抵抗, 現在的美國資本追求全球化,而英國資本則依靠英國的帝國特惠制抵抗。葛羅米柯同志,你應該多讀一些蘇斯洛夫同志的研究。”

福爾採娃解釋着其中的不同之處,資本在不同的時候有着不同的特徵。

在一戰之前, 資本是牢牢綁定國家的,除了英國之外,很多國家都是支持國家的中堅力量,驅使着國家對外擴張,英國不這麼做,是因爲英國本身就是當時世界的最大收益者,英國資本推動全球化。

現在則反過來了,當時支持高關稅保護自己的美國資本,成了全球化的主要推動者。英國資本則是依靠英國的國家力量,用帝國特惠制抵擋着美國資本的擴張。

前者本身是厭惡國家這種模式的存在的,因爲這會讓他們覺得不自語。

後者則必須依靠國家的力量保護自己的利益。當然,兩者並非是完全不相容,一旦依託國家的那一方無法抵抗國際資本方,就會產生合作的想法。

艾倫威爾遜要是在這,肯定會說得妙啊。不過到了二十一世紀福爾採娃口中的英資和美資又反過來了,英資已經失去了一切工業資本, 轉型成了金融資本,只能一條道走到黑了。

美國又出現了變化, 美國畢竟是一個三億人口的國家, 金融不能解決這麼大人口的就業,這就導致全球化到了一定階段, 美國沒有深入進入全球化的資本不幹了,美國的工業已經被國際化資本腐蝕的很嚴重,好處沒拿到多少,大批人卻過的沒以前好了。

英國只有五千萬人,轉型也就轉型了,美國三億多人都去搞金融?簡直開玩笑!

“所以,同志們!我們給英法兩國一個臺階,以英法調停擔憂歐洲安全的理由,來闡述古巴導彈危機的問題。”福爾採娃闡述着自己的觀點,這樣也更加能夠讓人接受一些。

尤其是蘇聯內部持強硬態度的勢力,向美國低頭的話,會讓這些強硬人物感到不滿。

而面對主動提出斡旋的英法兩國遞過來的臺階,蘇聯則可以接受,這本來也是英法兩國這一次這麼上心的目的。

勃列日涅夫剛想要開口,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轉而問向科茲洛夫,“科茲洛夫同志,你是第二書記,你的看法是十分重要的。”

肯尼迪受到兩封不一樣措辭的信,第二封明顯更加強硬的信被蘇聯強硬派影響到了,而這個強硬派的代表,就是科茲洛夫,科茲洛夫和國防部、軍工企業有着良好的關係。

“伊里奇,這件事!”科茲洛夫張了張嘴,最終還是出於維護赫魯曉夫的權威,艱難的點頭道,“好吧,就在外交領域強調英法的調停,和歐洲的安全考慮,回覆美國。”

“這樣還可以,挑動歐洲和美國之間因爲這一次利益不同產生的矛盾。我就不相信歐洲國家對美國的強烈反應沒有想法,尤其是法國人。”

葛羅米柯也轉變了口風,“那麼我們的公開聲明當中,就把英法兩國和歐洲的內容加進去,英國那個常務次長不能再躲在大使館了,必須和我們一起。”

星期六。莫斯科電臺廣播了赫魯曉夫的回信。

信中說:“我非常理解您以及美國人民對於您所稱爲進攻性武器所感到的憂慮,這的確是一種可怕的武器。您和我都瞭解,這是一種什麼性質的武器。爲了儘快地消除這一危及和平事業的衝突,爲了給渴望和平的各國人民以保證,蘇聯政府除了此前已下達的在武器的建築工地停止施工的命令外,現又下達新命令拆除您所稱爲進攻性的武器,並將它們包裝運回蘇聯。”

在這一篇公開信之後,蘇聯廣播電視臺,把逗留在莫斯科的英法兩國外交人員,闡述歐洲安全問題的擔憂,用巨大篇幅做了介紹。

艾倫威爾遜沒想到,自己會在這個時候被蘇聯拉出來,做了擋箭牌。

剛開始他是猶豫的,畢竟這麼大的事情總是伴隨着風險,是不是過於樹大招風了一點?

但一想這是全世界面臨核戰爭威脅下的大事,換句話說這是拯救全世界。他絕對不能躲避,就這麼定了,古巴導彈危機我拯救!

回國之後,在把這一份功勞作爲人生當中的輝煌履歷,現在則是代表英國呼籲和平的時候,展現英國爲了保護歐洲的巨大影響力。

一個英國的常務次長,能夠在蘇聯真理報上面留下署名文章,這個機會並不多。但他這一次做到了,歐洲這個現代文明的發源地,在他的刊文當中遠離了核大戰的威脅。

第四百一十四章 波士頓客人第五百零八章 抵達霍克森第三百一十一章 甘地的建議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人一定要靠自己第1742章 駐德蘇軍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埃及人站起來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BBC不會向政府低頭第六百三十五章 德意志銀行第七百一十三章 伊麗莎白時代到來第一百八十六章 尼赫魯來了第九百一十四章 常務次長的考驗第九百四十二章 討要轟炸機第1618章 休克療法第六百五十一章 喬治六世病故第九百七十五章 慶典和陰謀第四百五十六章 公投開始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父慈子孝第七百九十二章 四大家族第七十六章 最後一天第七百七十二章 轉移財產我熟啊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人物第三百一十六章 可靠的人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獨立浪潮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甩鍋的藝術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愛的深沉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人事調動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調查大臣第三十八章 薩爾區問題第七十二章 潛艇生產線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我一點都不意外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美國一定會勝利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不勞蘇聯費心第七百五十八章 尷尬的法國人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多贏的買賣第五百八十一章 布魯塞爾精神第1542章 首相背後的男人第三百三十二章 羅德西亞問題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大力出奇跡第三百零七章 偉大的前首相第九十九章 歡迎新首相第二百零九章 這是政績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掀桌子第八十八章 再賣波蘭一次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豐碩成果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撒切爾訪美第六百三十五章 德意志銀行第1679章 經貿版小協約國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美國力挺德國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聯合情報委員會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不捱揍不長記性第四百章 中堂大人第五百三十八章 帕梅拉女王第五百八十三章 動手的時機第三百四十四章 盡善盡美第1730章 英斯防務協定第五百六十章 佔領區合併第1590章 罷工和質詢第六百七十七章 鎮壓自由軍官組織第一百三十七章 菸草利益分配第七百二十五章 煩惱的日本人第1598章 平衡的價值第三百五十五章 上面很看重你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友邦驚異第五百五十九章 麥天皇的助攻第一百九十一章 走向新印度第六百章 影帝威爾遜第八百一十七章 萬隆會議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艱難的決定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英絕不躺平第一千零六十章 英鎊的結算份額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不針對第三方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一字長蛇陣第六十九章 是,大臣!第四百零九章 奪寶奇兵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大英如閃電般歸來第七百八十三章 兩個反賊第一百七十五章 鄉村姑娘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出賣剛果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家庭風波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母子團聚第1311章 芬蘭的重要性第六百四十七章 薅自由世界羊毛第1638章 大赦天下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美國人太天真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第三把火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美仁宗第三百六十四章 社民黨大會第九百一十五章 大陸封鎖政策第八百四十一章 CVA-01航母計劃第二百三十九章 有請甘地!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白銀法案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阿拉伯的威爾遜第六百九十四章 倫敦改建計劃第二百三十六章 旱災預警第三百三十八掌 我們的總督第五百六十三章 我不能呼吸了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不與民爭利第四百零二章 美國之行
第四百一十四章 波士頓客人第五百零八章 抵達霍克森第三百一十一章 甘地的建議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人一定要靠自己第1742章 駐德蘇軍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埃及人站起來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BBC不會向政府低頭第六百三十五章 德意志銀行第七百一十三章 伊麗莎白時代到來第一百八十六章 尼赫魯來了第九百一十四章 常務次長的考驗第九百四十二章 討要轟炸機第1618章 休克療法第六百五十一章 喬治六世病故第九百七十五章 慶典和陰謀第四百五十六章 公投開始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父慈子孝第七百九十二章 四大家族第七十六章 最後一天第七百七十二章 轉移財產我熟啊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人物第三百一十六章 可靠的人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獨立浪潮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甩鍋的藝術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愛的深沉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人事調動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調查大臣第三十八章 薩爾區問題第七十二章 潛艇生產線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我一點都不意外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美國一定會勝利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不勞蘇聯費心第七百五十八章 尷尬的法國人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多贏的買賣第五百八十一章 布魯塞爾精神第1542章 首相背後的男人第三百三十二章 羅德西亞問題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大力出奇跡第三百零七章 偉大的前首相第九十九章 歡迎新首相第二百零九章 這是政績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掀桌子第八十八章 再賣波蘭一次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豐碩成果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撒切爾訪美第六百三十五章 德意志銀行第1679章 經貿版小協約國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美國力挺德國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聯合情報委員會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不捱揍不長記性第四百章 中堂大人第五百三十八章 帕梅拉女王第五百八十三章 動手的時機第三百四十四章 盡善盡美第1730章 英斯防務協定第五百六十章 佔領區合併第1590章 罷工和質詢第六百七十七章 鎮壓自由軍官組織第一百三十七章 菸草利益分配第七百二十五章 煩惱的日本人第1598章 平衡的價值第三百五十五章 上面很看重你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友邦驚異第五百五十九章 麥天皇的助攻第一百九十一章 走向新印度第六百章 影帝威爾遜第八百一十七章 萬隆會議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艱難的決定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英絕不躺平第一千零六十章 英鎊的結算份額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不針對第三方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一字長蛇陣第六十九章 是,大臣!第四百零九章 奪寶奇兵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大英如閃電般歸來第七百八十三章 兩個反賊第一百七十五章 鄉村姑娘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出賣剛果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家庭風波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母子團聚第1311章 芬蘭的重要性第六百四十七章 薅自由世界羊毛第1638章 大赦天下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美國人太天真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第三把火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美仁宗第三百六十四章 社民黨大會第九百一十五章 大陸封鎖政策第八百四十一章 CVA-01航母計劃第二百三十九章 有請甘地!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白銀法案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阿拉伯的威爾遜第六百九十四章 倫敦改建計劃第二百三十六章 旱災預警第三百三十八掌 我們的總督第五百六十三章 我不能呼吸了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不與民爭利第四百零二章 美國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