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豐碩成果

綜上所述,肯尼迪說要動用美國的黃金儲備,來讓英鎊變成廢紙的威脅,堪稱放屁。

英國方面本着友好的態度,就沒有直說肯尼迪的威脅不值一提,只是不予理會。

關於美國心心念唸的將英法兩國核武器指揮權拿到手,艾倫威爾遜代表英國爲美國提出的解決辦法是,增加駐德美軍的規模,可以讓歐洲盟國安心。

至於在歐洲部署核武器,甚至還得寸進尺的想要在英國部署核武器,則完全沒有必要。

拉博·巴特勒在美國國務卿迪安·臘斯克的面前,強調了彌補歐洲不安全感的唯一辦法,並不是增加核武器,在古巴導彈危機結束的檔口,核武器並非是讓歐洲各國安心的辦法,辦法是增加在歐洲蘇聯坦克大軍眼皮底下的人質,也就是駐德美軍的規模。

如果美國以“大舉報復”來威懾蘇聯對美國本土的攻擊,這種威脅對蘇聯來講可信性較高。但是,如果以同樣的威脅遏阻蘇聯攻擊西歐,則可信性就會降低……

爲了增強這種威脅的可信性,常規武裝方面,美國就必須駐軍西歐作爲再保證。既美國必須留在歐洲足夠的人質,才能讓歐洲國家感覺到安全。

而不是核武器,核武器只會增加不安,這同樣是法國人一定要研究核武器,認爲美國的核保護傘是也一句空話的原因。

“美國一直在保護歐洲。”迪安·臘斯克斷然拒絕道,“這會增加美國的軍費開支。”

“關於美國一直在保護歐洲這件事,可能在單獨國家駐軍是這樣的,駐德美軍算是美國最大規模的海外駐軍,但是如果駐日美軍和駐韓美軍加在一起,人數則超過歐洲的駐軍,美國口口聲聲的保護歐洲,可是現實是,亞洲方向的美軍比歐洲多,這如何讓歐洲國家相信,美國保護歐洲的誠意?”

艾倫威爾遜不慌不忙的反駁道,“如果駐德美軍的規模,比駐日美軍和駐韓美軍加在一起的規模大,相信會更加有利於歐洲的安全和穩定。”

冷戰期間最有意思的事情之一就是,美國雖然奉行以歐洲爲核心與蘇聯對抗的戰略,但實際上美軍主要兵力卻長期部署在亞洲。這對美國的全球軍事戰略產生了巨大影響。

對聯邦德國而言,在沒有成立聯邦國防軍之前,北約的軍事戰略是放棄西德全境,在萊茵河畔組建防禦線,稱爲後退戰略。

在西德成立聯邦國防軍之後,北約改爲採用絆線戰略,就是在蘇軍打過來時從邊境地區後退,同時使用戰術核武器對蘇軍進行阻滯、消耗。但無論是“後退”戰略還是“絆線”戰略,德國都是最倒黴的,因爲本土會變成北約與華約交戰的最大戰場。

拉踩完法國拉踩德國,英國不斷變出來空氣籌碼,在軍事上英國以歐洲安全爲準繩,拒絕美國增加歐洲核武器增加的部署,同樣也拒絕北約統一指揮核戰略。

取而代之的是,希望美國增加駐德美軍的規模,以美國士兵的生命來證明,美國會保護歐洲,而不是增加莫得感情的核彈。

在經濟上,英國希望開放市場,增加英國的實力,這樣英國可以幫助美國穩定歐洲的防線,遏制蘇聯威脅。

艾倫威爾遜代表英國提條件的時候,那叫一個大義凜然。把美國的主張全當成是放屁,至於英國的主張,美國則應該全盤接受。

期間美國發出的種種威脅,則全部駁斥,用黃金儲備做空英鎊,那就是自掘墳墓。破壞的是整個佈雷斯頓森林體系。

美國要是想要瓦解殖民體系,戰爭則是**擴張的最好場所,盧蒙巴就是證明。

英美雙方都承認一點,這可能是有生以來作爲激烈的談判,好幾天不出現的杜勒斯找到艾倫威爾遜,希望常務次長出面在英國這邊維護一下英美特殊關係,“如果你老婆知道你和拉娜·特納、瓊·貝內特保持着親密的私人關係。”

“是啊,謝麗爾其實我的女兒。怎麼了!”艾倫威爾遜一副油鹽不進的口吻道,“拉娜特別愛我,爲了我生下了愛情的結晶。我不但和她們兩個關係密切,夢露小姐還專門去倫敦看我,只不過我這一次作爲談判代表之一,不得不辜負了夢露小姐的熱情。”

肯尼迪和瑪麗蓮夢露的關係,隨着生日歌事件,已經被美國大衆所知曉。艾倫威爾遜倒不是威脅什麼,畢竟性感女神人人都愛,他能夠理解。

如果有一天肯尼迪遇到了不測,他身子可以幫忙照顧傑奎琳,更別提瑪麗蓮夢露。

現在,瑪麗蓮夢露確實是在倫敦,而肯尼迪則在拿騷,所以杜勒斯利用掌握的情況暗中威脅艾倫威爾遜的時候,艾倫威爾遜則反過來提醒,這件事比較下作,他都沒提瑪麗蓮夢露。

“艾倫,其實英國和美國還是共同利益居多。”杜勒斯干巴巴的笑了笑,轉移話題道,“兩國應該站在一起。”

谷鶬/span>  “確實!”艾倫威爾遜鄭重的點頭,“在巴西鐵礦的事上,蒙巴頓集團和美國鋼鐵公司就有過非常美好的合作,如果國家的事情能夠像是做生意這樣簡單就好了。”

常務次長告訴對方,雙方並不是沒有聯繫,事實上聯繫還相當緊密。

只是核武器這件事,雙方的分歧還是過大了,艾倫威爾遜雖然是行走的英美特殊關係,但畢竟只是一個事務官,不可能影響到政府的認識。

這就非常抱歉,他真的是幫不上什麼忙,“這錯綜複雜的關係網啊。”

十二月二十一日,英美首腦會議的第三天,經過了三天以來,雙方的各說各話,分歧大於共識的會談之後,英美雙方都明白,所謂團結的盛會是不可能了。

兩國在很多問題的認識上相差甚遠,當然尤其讓美國不悅的就是,在朝鮮戰爭失敗之後,英國竟然懷疑美國的戰鬥力,並且幾次在會談當中拿朝鮮戰爭舉例,這也就算了,到了最後還拿豬灣行動舉例。

事到如今,雙方都承認,實在是無法說服對方,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考慮問題。

“我們如何訴說成功呢?”這一場轟轟烈烈的首腦會議,竟然是這麼一個結果,艾登不由得在想,怎麼和媒體說。

“政府堅決的維護了國際利益,捍衛了英國作爲世界大國的地位。”艾倫威爾遜喝了一口枸杞,這幾天他的吐沫費的有點多。

“在覈武器使用權沒有得到共識,和歐洲安全方面。”拉博·巴特勒開口詢問。

“美國認識到了自由世界強大的核心源泉。”艾倫威爾遜邊想邊道,“在於歐洲國家本身的強大實力,美國作爲歐洲的維護者,認識到了這一點。”

“經濟方面的收貨是最令人煩惱的。美國一條都沒有答應。”艾登本想借由這一次的會談,爲自己任職期間的短板,也就是和艾德禮內閣相比乏善可陳的經濟提升一些成績,可是卻沒有如願。

“經濟發展的穩健,就連美國人也承認,英國已經完全擺脫了二戰的陰霾。”艾倫威爾遜想都不想的道,“這樣就沒有問題了。事實我們也沒有有求美國的地方。隨着馬來亞工業基地的產能上漲,帝國特惠制的運轉在加強而不是削弱。”

當然還有其他問題,關於英國要求美國增加駐德美軍規模的事情,可以回去之後大書特書一下,尤其是強調人質方面的作用。

這麼強調,有助於歐洲對美國的整體需求,這一次的會談就是英國代表歐洲和美國談的,而美國如果不增加駐德美軍的規模,英國不會損失什麼,但歐洲其他國家就不一定像是英國這麼豁達了。

經過了一番潤色,以上就是英國這一次英美首腦會議,所取得的成績。

“不過話說回來,我們已經將所有矛盾隱藏於公開信息裡面了。”拉博·巴特勒很誠實的道,“這也是爲了蘇聯不要誤判,認爲英美矛盾很大。”

“蘇聯的威脅怎麼強調都不過分,我的大臣!”艾倫威爾遜對拉博·巴特勒的話表達了贊同,歐洲還是需要美國的,別說是蘇聯,哪怕是面對俄羅斯。

哪怕是幾十年後,艾倫威爾遜都懷疑,東歐到底有多少國家是反俄的。

除了波羅的海三國和波蘭是真的反俄。保加利亞是肯定不反俄的,常年親俄的比例在六成以上。羅馬尼亞會低些也不會低太多。

因爲東南歐的國家,第一是斯拉夫人,第二是被帝俄從奧斯曼帝國解救出來的斯拉夫人,北約勢大自然是沒說的,有一天北約要是不行了呢?東南歐國家會不會來一個華麗的轉身?

別說這些新加入北約的國家,希臘早就加入北約,一樣是不反俄的。

霸權在身能夠壓制住小夥伴的真實想法,有一天霸權不在了呢?冷戰時期波蘭這麼反蘇,不也安靜如雞?沒蘇聯解體之後這麼跳。

這一場堪稱不歡而散的首腦會談已經到了尾聲,肯尼迪已經回國。而艾登這邊也在打點行裝,準備去一趟巴黎,找戴高樂通氣。

第五百三十章 三位一體核戰略第1646章 簡單的複雜化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第四百七十章 整合和分工第一百九十一章 走向新印度第1691章 四代戰鬥機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可能的團結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發展良好的日本第1721章 滲透成篩子第五百零一章 炮轟好萊塢第六百六十三章 還有愛國這回事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平可夫斯基案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美國力挺德國第三百六十六章 租借戰列艦?第1667章 小日子到頭了第九百八十二章 借力打力第四百二十五章 提醒美國(蘇聯)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麥克林全都要第一百零四章 海峽不設防公告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和平呼籲第三百五十一章 暗爽的巴倫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代人的美元第七百零七章 舊識艾福爾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印太第1679章 經貿版小協約國第六百九十四章 倫敦改建計劃第七百八十八章 指點麥卡錫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英美共同宣言第五百一十七章 巴黎統籌委員會第一千五百章 就像是美國第五百六十一章 甚至是法國第三百五十五章 上面很看重你第五百二十八章 工黨大勝第一百六十五章 英蘇友誼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秣兵歷馬第五百三十七章 海務大臣蒙巴頓第八百八十一章 上帝叫我上帝第三百四十一章 甘地是叛徒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羅德西亞來客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平可夫斯基案第四百零五章 大蘋果城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大英需要的人才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再堅持半年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非洲獨立年第三百二十章 舉報信第四百零五章 大蘋果城第六百七十八章 蘇伊士運河問題第四百三十一章 英聯邦彩票設想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日韓就是代價第七百零三章 斯大林葬禮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人一定要靠自己第1569章 總有新熱點第1308章 不幸的消息第二百一十三章 從錫蘭開始第三百一十四章 歡迎前首相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反戰浪潮第1663章 單方面裁軍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人一定要靠自己第五百零七章 產業轉移報告第七百四十五章 多元文化中心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任命港督第四百九十一章 丘吉爾笑話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剛果危機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軍援以色列第六十三章 要一個傭人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平可夫斯基案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變革中的英國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堅決維護首相第六百四十五章 無兄弟不馬來亞第二百八十四章 官員和資本家第一百三十三章 威爾遜首相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平衡南亞第三百三十四章 友好條約第六百二十四章 蘇聯全都要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撒切爾訪美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干涉美國內政第七百四十章 問題在經濟第四百二十一章 鮑中堂第五百一十四章 帕梅拉的收穫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聯蘇抗美第四百一十五章 殫精竭慮的總督第七百五十五章 日內瓦會議第1615章 內部鬥爭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開幕式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第二百一十一章 重要的是貨幣第四十七章 南下維也納第四百零九章 帕梅拉的效率第六百六十章 倫敦不高興第三百三十七章 任命北方專員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肯尼迪的老朋友第六百五十八章 殖民地巡查第八百五十八章 安卡拉條約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和平呼籲第二百四十章 三方會談第六百二十七章 蘇聯吞併北海道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印度賺錢印度花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鑽石同志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輕裝上陣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懲惡揚善
第五百三十章 三位一體核戰略第1646章 簡單的複雜化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第四百七十章 整合和分工第一百九十一章 走向新印度第1691章 四代戰鬥機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可能的團結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發展良好的日本第1721章 滲透成篩子第五百零一章 炮轟好萊塢第六百六十三章 還有愛國這回事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平可夫斯基案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美國力挺德國第三百六十六章 租借戰列艦?第1667章 小日子到頭了第九百八十二章 借力打力第四百二十五章 提醒美國(蘇聯)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麥克林全都要第一百零四章 海峽不設防公告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和平呼籲第三百五十一章 暗爽的巴倫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代人的美元第七百零七章 舊識艾福爾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印太第1679章 經貿版小協約國第六百九十四章 倫敦改建計劃第七百八十八章 指點麥卡錫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英美共同宣言第五百一十七章 巴黎統籌委員會第一千五百章 就像是美國第五百六十一章 甚至是法國第三百五十五章 上面很看重你第五百二十八章 工黨大勝第一百六十五章 英蘇友誼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秣兵歷馬第五百三十七章 海務大臣蒙巴頓第八百八十一章 上帝叫我上帝第三百四十一章 甘地是叛徒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羅德西亞來客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平可夫斯基案第四百零五章 大蘋果城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大英需要的人才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再堅持半年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非洲獨立年第三百二十章 舉報信第四百零五章 大蘋果城第六百七十八章 蘇伊士運河問題第四百三十一章 英聯邦彩票設想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日韓就是代價第七百零三章 斯大林葬禮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人一定要靠自己第1569章 總有新熱點第1308章 不幸的消息第二百一十三章 從錫蘭開始第三百一十四章 歡迎前首相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反戰浪潮第1663章 單方面裁軍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人一定要靠自己第五百零七章 產業轉移報告第七百四十五章 多元文化中心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任命港督第四百九十一章 丘吉爾笑話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剛果危機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軍援以色列第六十三章 要一個傭人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平可夫斯基案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變革中的英國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堅決維護首相第六百四十五章 無兄弟不馬來亞第二百八十四章 官員和資本家第一百三十三章 威爾遜首相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平衡南亞第三百三十四章 友好條約第六百二十四章 蘇聯全都要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撒切爾訪美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干涉美國內政第七百四十章 問題在經濟第四百二十一章 鮑中堂第五百一十四章 帕梅拉的收穫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聯蘇抗美第四百一十五章 殫精竭慮的總督第七百五十五章 日內瓦會議第1615章 內部鬥爭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開幕式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第二百一十一章 重要的是貨幣第四十七章 南下維也納第四百零九章 帕梅拉的效率第六百六十章 倫敦不高興第三百三十七章 任命北方專員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肯尼迪的老朋友第六百五十八章 殖民地巡查第八百五十八章 安卡拉條約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和平呼籲第二百四十章 三方會談第六百二十七章 蘇聯吞併北海道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印度賺錢印度花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鑽石同志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輕裝上陣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懲惡揚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