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英國損失慘重

尼克松美國停止履行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這個消息傳來,讓歐洲各國的銀行家呆若木雞,雖然他們心裡已經有所準備,但這種明顯的賴賬行爲真的出現,仍然給所有參與的國家一個當頭棒喝。

事實上這已經算是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了,如果美元不能兌換成黃金的話,那麼各國爲什麼要儲備美元呢?美元的價值體現在什麼地方?

“這簡單,收購美國民間的黃金。雖然民間的黃金存量肯定不多,但聊勝於無,最好快一點,不然等到美國發現這個漏洞,馬上就會填補上的。”艾倫威爾遜倒是並不驚訝,早就料到的事情,美國不會真的看着黃金儲備被掃空。

違約了又能怎麼樣呢?你能打過美國麼?既然不能,這就只能聽之任之,世界終究是現實的,從實力地位出發可是至理名言。

“尼克松說的真乾脆。”帕梅拉蒙巴頓還有些沒回過神,不敢相信的道,“就這麼直接的,把兌換黃金的權力給作廢了。現在有七八百億美元的資金涌入美國,還不算美債,他就敢直接賴賬。”

“可能還不會這麼幹脆,過段時間美國會專門解釋一下,不過最終還是會賴賬的。”

艾倫威爾遜解釋道,“全世界的黃金加在一起,也無法把七八百億美元的資金兌換,不賴賬能怎麼樣?現在趕緊把兌換出來的黃金運回來纔是正經,然後按照市場價在美國境內掃貨。”

尼克松雖然快刀斬亂麻,但面對洶涌的指責肯定會找一個機會解釋解釋的,艾倫威爾遜想了一下道,“該找一些中東王室的代表,來倫敦做客了。把手裡的事情處理完,是我提出邀請還是你提出邀請?”

“商業上的事情還是我來吧!”帕梅拉蒙巴頓知道自己出面比公職在身的丈夫更加合情合理。

“好,那就你來,好好和他們談談,尤其是巴林、卡塔爾、他們人口少很容易收買。我到時候會協助你。畢竟我們還有波斯灣的駐軍。我們會開出極爲寬厚的條件,達成協議肯定不成問題。”艾倫威爾遜看了一下時間,尼克松宣佈停止兌換黃金的時間,比原本的歷史早了一年。

艾倫威爾遜有些感嘆,一個時代結束了,美國最終還是扛不住海量國際美元的迴流被撐爆,其實國際美元的大本營就是倫敦,倫敦早就是兩百年來的國際金融中心,同時也是歐洲美元的集散地。所謂國際美元其實就是歐洲美元。

之所以英國可以選擇袖手旁觀,就是因爲這一點,英格蘭銀行規定,英國人不得購買外國債券,除非是嚴格意義上的“真實投資”用途的美元債券:在這一嚴格隔離的兩個市場中,英國人所持有的英鎊和外國人所持有的美元,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外國人儘可以在完全不受管制的美元資本市場上爲所欲爲,而這一市場的所有活動完全不會影響英國國內的資本市場。

所謂真實投資的美元,對英國的銀行家其實並不是問題,任何條文都是阻止普通人,而非阻止真正的人民公僕。

尼克松一定會做出一個解釋的,當然這個解釋差不多也就相當於,英國之前答應基辛格會和美國共同應對然後什麼都沒做。

尼克松的解釋也就是事後安撫一下歐洲國家的背叛感,作用也就僅此而已了。

不過要說現在就是從實力地位出發的最好時機也不盡然,英鎊區沒有被打垮,至少沒有被全部打垮,美元還遠不到一統天下的時候。

艾倫威爾遜正在等待軍情六處對歐洲各國產業評估的情報,到底能不能真的做到後世人們認爲的你有我也有,要是歐洲能夠像是某大國,各國聯合起來能夠做到大體上的全產業鏈,那問題就簡單了。

說實話,艾倫威爾遜正在計算某大國開放的時間,儘量在未來幾年爲由升值壓力的英鎊找到一個去處。英國肯定不能讓英鎊快速升值的,英鎊區的容量已經不如以前大,更何況不管是升值還是貶值,速度太快的話對本土都有影響。

後世坊間不是有句話麼,軟妹幣升值中必輸、軟妹幣貶值中必輸,不管升值還是貶值總要給國家一個適應期。

尼克松宣佈黃金兌換通道的關閉,已經在歐洲各國引起了強烈反響,艾倫威爾遜卻像是沒事人一樣,準備和德國客人談談未來的發展,這也是一個體力活,但作爲內閣秘書長,卻也不得不做。

現在的德國可不是二十五年前,在帝國馬克形同廢紙的時代,香菸充起當貨幣的角色,美軍自然成爲這一最稀缺的貨幣商品的居奇者。

他們以一美元一條香菸的價格從軍隊供給社購買,在市場上可換到價值上千帝國馬克的各類金銀珠寶。美軍以廉價的香菸換取了德國人珍貴的萊卡相機和三角鋼琴。

要不是他當初爲德國人解決了燃眉之急,美國人光是用香菸就能把戰敗的德國掏空,不信問問海爾曼家族的話事人,是不是這樣。

英鎊在戰後結算最大的一年是戰後的初期,當然美國也是這樣,英國是吃老本佔據了百分之四十的結算份額,美元是仗着美國的黃金儲備超越了英鎊,佔據了全世界結算份額的百分之五十二。現在過了二十五年,世界已經完全不同。

法德已經恢復了,再加上日本仗着人口優勢發展起來,美元和英鎊都出現了不同程度上的匍匐後退。英國都應該感謝他的辛勤工作,原本的歷史英鎊已經掉到了百分之二十,而且還在不斷萎縮。佔據結算比例都已經和馬克出現死亡交叉。

法郎早遭受重擊之後,馬克越發的強勢,已經成了歐洲英鎊的主要對手,更何況聯邦德國已經是歐洲的第二經濟強國。

“這一次合作之後,看來馬克很快會成爲英鎊的對手。”艾倫威爾遜躺在波金娜的腿上微閉着眼睛,“相信現在不少德國的銀行家都在慶祝吧。馬克從來都沒有佔據如此大的解散份額,說不定第四帝國的輝煌已經近在眼前。”

波金娜的臉色隨機冷了下來,艾倫威爾遜才笑嘻嘻的道歉,“親愛的我錯了,這就是一個比喻,不能代表什麼,就是這麼個意思。”

他一時嘴快忘記了眼前的龍騎兵實爲毛妹,對什麼第四帝國的比喻,會有本能的不舒服,於是趕緊賠罪。

“確實有很多人高興的很!”波金娜也沒有過於苛責,表示大腿上的男人說的都是真的,德國人確實對馬克在歐洲的地位充滿期待。利用德國的經濟實力擴大馬克的影響力,是很多人的想法,“不過你既然上門肯定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既然你覺得馬克已經沒有敵人了,可以試一試從伊朗購買石油,德國不是和伊朗關係好嘛。”艾倫威爾遜撇嘴道,“看看有什麼後果,說實話我對此也是充滿期待的,就是不知道巴列維有沒有這個膽量。”

英鎊可以購買石油,那純粹是歷史遺留問題,不代表馬克也可以這麼做,反正伊拉克的政治強人薩達姆剛漏出口風,美軍就打上門了。

艾倫威爾遜雖然是鍵道中人,也不知道冷戰期間德國人試沒試過,幾乎是帶着慫恿的口吻這麼建議,萬一被美國人錘了呢,那不是更好?

“你真是一肚子壞水。”波金娜彎下腰盯着男人的眼睛,然後重新起身抱着無上權威的聰明大腦,用雪白的大腿來一個死亡纏繞。

美國賴賬的結果,導致各國的大使成了最爲忙碌的人,紛紛活動來平息各國的怒氣,巴黎、波恩、佈雷塞爾、阿姆斯特朗、斯德哥爾摩,都有美國大使在風塵僕僕的身影。

這就很不尊重英國,因爲駐英國大使沒有出面表達歉意,見死不救又不是英國的錯,英國就算是加入,也改變不了最終的結果。

艾倫威爾遜還有話說呢,美國賴賬的行爲導致了倫敦交易市場一片混亂,難道美國人不應該表達一下歉意麼?

“倫敦交易市場的損失,是不是報的太多了一點?有三億英鎊?”艾倫威爾遜狐疑的問弗蘭克,這裡面是不是有些貓膩?

“秘書長,很多損失是無形的,市場信心,投資者的舉棋不定,長遠損失來看遠遠超過三億。”弗蘭克義正詞嚴,表示不但沒有任何誇大,還是儘量考慮到維持市場信心的評估結果。

懂了,先把長期損失貸款出來!就和烏克蘭的經濟總量不過一千多億,宣稱已經損失了六千億美元一樣。

“好吧,我們確實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首相也需要這麼一個東西,用來應對在野黨可能的指責。”這筆貸款損失艾倫威爾遜也認賬了,準備就此直接轉交給首相,萬一今年英國的經濟增長不如預期,還有一個推卸責任的藉口。

第七十三章 一個小目標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沙皇之子的征途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英孟友好條約第五十八章 南斯拉夫的朋友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核(求月票、訂閱)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箱和暗戰第四百二十五章 提醒美國(蘇聯)人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里根總統第六百一十八章 公主毛遂自薦第六百五十一章 喬治六世病故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辭呈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又出賣印度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善良的英國第五百七十六章 花錢辦事阿里汗第八百零三章 敵在國會山第五百二十八章 工黨大勝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極盡昇華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達成共識第九百三十一章 重返緬甸戰略第三百六十五章 身兼重任第八百七十八章 ****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艾登醜聞第1631章 塔曼師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難民營第二百八十章 精忠報國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給美國幾個建議第七百九十六章 第一海務大臣第一百七十一章 例行談話第三百八十章 恢復中的英國第七百零一章 斯大林病危第六百六十三章 還有愛國這回事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取長補短第1747章 表決結果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造船業的威脅第四百四十六章 維和部隊設想第八百三十章 又到波恩第三十九章 法國女人第一千二百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六百五十二章 國王的葬禮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百分之十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私人國企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個波斯灣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副秘書長第五十四章 把水攪渾第1757章 誠摯的邀請第二百零五章 一切盡在掌控當中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英孟友好條約第四百五十一章 提交方案第九百五十三章 這很雅各賓第六百九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沒有撬不開的嘴第九百二十五章 海軍元帥蒙巴頓第七百八十章 利益交換第二百九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九百八十九章 痛擊法國盟友第六百七十一章 威脅摩薩臺第五百三十五章 蘇丹聯名抗議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毫無波蘭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中國光刻機第三百二十二章 洗清嫌疑第七百三十一章 登門的龍騎兵第七百五十二章 全都是演員第五百九十四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政治也要平衡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對口支援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貨幣戰爭前兆第九百八十五章 救民先救官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零元購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玉米運動的後果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印度必勝第二百一十四章 麥克林全都要第1628章 讓蘇聯幫忙第七百二十二章 多米諾骨牌理論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機會只有一次第六百五十九章 尼日利亞國父第八百三十二章 躍躍欲試的安娜第1620章 英國的擔憂第八百三十六章 前衛號的未來第一百九十六章 鋼絲上的印度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有煙無傷第三百七十章 內閣秘書的震驚第六百八十三章 李奇微赴任第1736章 我搞砸了第1600章 轉折中的一九八五第九十一章 軟硬兼施第二百零一章 印度的女兒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馬科斯家族第1651章 重新萌發的野心第1550章 兩伊戰爭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箱和暗戰第三百五十三章 抵達倫敦第六百九十四章 倫敦改建計劃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指點尼雷爾第1581章 首相的意志第三百一十六章 可靠的人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四國參戰第三章 世界首富第四百八十章 東印度羣島分治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匆匆一年半第1573章 英沙相向而行
第七十三章 一個小目標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沙皇之子的征途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英孟友好條約第五十八章 南斯拉夫的朋友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核(求月票、訂閱)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箱和暗戰第四百二十五章 提醒美國(蘇聯)人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里根總統第六百一十八章 公主毛遂自薦第六百五十一章 喬治六世病故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辭呈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又出賣印度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善良的英國第五百七十六章 花錢辦事阿里汗第八百零三章 敵在國會山第五百二十八章 工黨大勝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極盡昇華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達成共識第九百三十一章 重返緬甸戰略第三百六十五章 身兼重任第八百七十八章 ****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艾登醜聞第1631章 塔曼師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難民營第二百八十章 精忠報國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給美國幾個建議第七百九十六章 第一海務大臣第一百七十一章 例行談話第三百八十章 恢復中的英國第七百零一章 斯大林病危第六百六十三章 還有愛國這回事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取長補短第1747章 表決結果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造船業的威脅第四百四十六章 維和部隊設想第八百三十章 又到波恩第三十九章 法國女人第一千二百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六百五十二章 國王的葬禮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百分之十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私人國企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個波斯灣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副秘書長第五十四章 把水攪渾第1757章 誠摯的邀請第二百零五章 一切盡在掌控當中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英孟友好條約第四百五十一章 提交方案第九百五十三章 這很雅各賓第六百九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沒有撬不開的嘴第九百二十五章 海軍元帥蒙巴頓第七百八十章 利益交換第二百九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九百八十九章 痛擊法國盟友第六百七十一章 威脅摩薩臺第五百三十五章 蘇丹聯名抗議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毫無波蘭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中國光刻機第三百二十二章 洗清嫌疑第七百三十一章 登門的龍騎兵第七百五十二章 全都是演員第五百九十四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政治也要平衡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對口支援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貨幣戰爭前兆第九百八十五章 救民先救官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零元購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玉米運動的後果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印度必勝第二百一十四章 麥克林全都要第1628章 讓蘇聯幫忙第七百二十二章 多米諾骨牌理論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機會只有一次第六百五十九章 尼日利亞國父第八百三十二章 躍躍欲試的安娜第1620章 英國的擔憂第八百三十六章 前衛號的未來第一百九十六章 鋼絲上的印度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有煙無傷第三百七十章 內閣秘書的震驚第六百八十三章 李奇微赴任第1736章 我搞砸了第1600章 轉折中的一九八五第九十一章 軟硬兼施第二百零一章 印度的女兒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馬科斯家族第1651章 重新萌發的野心第1550章 兩伊戰爭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箱和暗戰第三百五十三章 抵達倫敦第六百九十四章 倫敦改建計劃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指點尼雷爾第1581章 首相的意志第三百一十六章 可靠的人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四國參戰第三章 世界首富第四百八十章 東印度羣島分治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匆匆一年半第1573章 英沙相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