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下)

高俊輕兵收復東海縣,還繳獲了一批船,留下唐太平鎮守海州之後繼續前進,捷報迅速飛到開封,與此同時,金軍的另一支部隊在蒙古綱的率領下攻克徐州,李全苦戰而退——幾乎是兵不血刃地攻克三州,讓完顏珣非常激動,感覺到當年大金壯士果然還在,此番對南宋的戰爭應該不會很艱難。

紇石烈志也是意氣風發,沒過多久就和高俊一起與蒙古綱等人會師於大河,共同向泗州進發。

泗州已經是金朝邊境地區了,再往南就是淮河,沒有想到被紅襖軍侵吞的淮北四州之地居然如此快就基本平定,紇石烈志不由得得意洋洋地對高俊說:“中國兵馬依舊可用,溫敦郎君以前所說的那些都是多慮了。”

在這連續一個月的作戰當中,高俊也逐漸整理出了思路,只是淡淡的對紇石烈志說:“道家的心意尚不明確,將軍也要小心一些。”

這話相當扎耳朵,讓紇石烈志很不高興。

彷彿要印證紇石烈志的話,沒過多久,他們聽說河南傳來捷報,僕散安貞率領大軍一路南進,在光山把南宋鄂州都統制的人馬打了個飛飛,江陵府守軍不敢出城,漢水以北的地區都被安貞所佔領。

西線同樣是勝利頻傳,金軍迅速攻破了仙人關、饒峰關、大散關,利州副都統制下的御前大兵根本不是金軍的對手,甚至於在時隔八十年後,金軍再一次抵達了漢中城下,這是金朝初年也從未打到過的地方,形勢不是小好,是大好。

紇石烈志得意洋洋的告訴高俊這些,此時東線金軍高歌猛進,十一月二十八日,佔領宿遷縣,十二月八日,進抵桃源鎮,金軍將忠義軍壓縮在泗州、漣水縣兩個互不相連的狹小地域內,背後就是淮河,金軍氣勢旺盛,準備拿下兩城,進而渡淮作戰。

此時的泗州城內足足有數萬名紅襖軍士兵,他們現在已經接受了南宋忠義軍的軍號,尤其是李全的人馬還得到了糧草器械的補充,換上了宋軍的紅袍,軍器鎧甲一應俱全,甚至比南宋各軍更爲強悍有力。

但是由於紅襖軍本質上還是農民義軍,拖家帶口、號令不嚴,所以在面對金朝的虎狼之師依舊力有不逮,連續丟失了邳州、海州和徐州,此時泗州城內極爲混亂,不少人開了小差。

彭義斌看到李全的時候面色非常不好,由於之前一段時間李全瘋狂的窩裡橫,導致其餘各軍實力不足,以至於兩州之地如此輕易的就丟失了。淮北重新陷於金軍之手。

在彭義斌看來,李全毫無疑問是罪魁禍首,如今只剩下泗州,彭義斌不能不替弟兄們說話了,聯合了夏全、張惠幾個人,他們要求李全多分一些糧草軍器和錢糧,要不然的話,各軍各回各家,讓李全自己一個人看着辦。

李全同樣是對這一仗的結果有些窩火,事實證明,忠義軍比起金軍正規部隊而言還是略有不足,尤其是金軍雖然缺少戰馬,但幾隻核心部隊還是有騎兵的。在之前的作戰當中,紇石烈志正是利用騎兵驅逐了李全,迫使李全放棄了邳州。

易僉虔現在根本就沒有說話的份了了,他哭天搶地捶頭頓足,後悔自己怎麼就鬼迷心竅,大朝的縣令不當,卻投了南宋了呢。

正當衆軍人心惶惶,浮躁不定的時候,突然有探子來報,從淮南那邊渡來一隻小船,一人身穿紅衣,說是想要和各位首領談笑風生一番,告訴各位首領一些應敵經驗。

“來的是什麼人?”彭義斌有些奇怪,南宋人瞧不起忠義軍,忠義軍也覺得南宋兵馬都膽小如鼠,不知是何人竟會在這個時候渡淮北上。

這個問題很快就解開了,諸位首領出城迎接,這位身穿緋衣之人正是剛剛上任的提點淮東制置公事賈涉賈濟川。

“賈官人,我們可終於把您重新盼過來了。”一看到是他來了,忠義軍士兵們一下子都歡呼起來,表示對這位大人的歡迎。這位賈涉賈官人可不同於那些可惱的大頭巾,爲人豪爽,說話是說到做到,對自己這些北方廝殺漢也毫無歧視的意思,反而盡心盡力的幫助他們籌辦器械糧餉,在朝堂之上爲他們說話。

李全、彭義斌二人居首,頭領們也紛紛給這位賈大夫行禮,一看到是賈涉過來,大家心裡面都有了底。

“李大郎、彭大郎,你們兩個辦事可不利索,居然讓他們都打到泗州來了,我纔剛剛趕到。”賈涉帶領大家回到公堂之上:“以前的事就不多說了,下面的事情我來宣佈。首先,朝廷沒有忘記各位,給各位都升了官,籌辦了器械糧草,並且鼓勵你們迎難而上,這些籌辦的物資清單我先放在這裡,咱們稍後再說。至於朝廷給你們封的官職嘛,也不搞繁文縟節了,我口頭給你們報一下。

李全,朝廷如今加封你爲京東路鎮守使,彭義斌,你是鎮守副使,京東的人馬好漢現如今都歸你們調遣,我來從中調度協助。你二人要精誠合作,再不能像以往那樣屢屢火拼,我聽說你們山東出了個好漢叫高俊,相當勁勇善戰?”

兩個人對視一下點點頭:“此人應該就在城外,我們見到圍城軍馬當中有高俊的旗幟,此人最近得了軍號,叫什麼太平軍。”

“那我可要勉勵你們二位,看看誰是山東響噹噹的第一條好漢的時候到了。這個高俊,我也曾與他有過一面之緣,確實並非庸懦之輩,你二人可要小心應付。”

賈涉的到來迅速改變了之前中義軍潰散混亂的狀態,他通過精心挑選,確認了兩萬名紅襖軍的軍額,其中李全六千、彭義斌四千五百,張惠三千,並且按照宋軍的標準給予他們補給,同時上書朝廷要求給其中的大小軍將發放印綬。張惠成了義軍總鈐轄、李澤也得了個義軍鈐轄。

與此同時,賈涉率領忠義軍迅速修復了有關泗州的防禦佈置,發動忠義軍中的老弱婦孺跟隨軍人一起在城外佈置城寨和堡壘,將泗州打造得鐵桶一般。

在淮北寒冷的冬季當中,賈涉凍得雙手通紅,依舊死死地攥着泥鍬船的繩子,帶領忠義軍士兵們一船一船的挖開泥土,爲泗州臨時打造了灌滿水的護城河,又在城東、城西建立了外圍據點,各自駐紮兩三千人的兵力。

十二月底,翟家灣鎮和安河鎮先後丟失,敵軍進逼臨淮縣,泗州更是加快了守城佈置,準備和金軍掰掰腕子。

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十七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上)第十六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下)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第二章 瘴雲滾滾(下)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十四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下)第七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上)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七章 西軍營(上)第二十四章 上下同欲者勝!(下)第二十二章 右廳(下)第二十四章 血冤(下)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十一章 新?訊?文(上)第十章 鬱悶的軍使(下)第八章 警巡院(下)第四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下)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一章 欺騙(上)第十四章 心殷殷(下)第十四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下)第六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下)第二十三章 喋血玉津園(上)第十九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上)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一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上)尾聲第二章 殷有禎(下)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三章 學校(上)第二十一章 燒不盡的野火(上)第十一章 問道中淮上(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四章 青萍之末(下)金朝的國朝文派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十五章 蔓纏藤絆(上)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六章 合(下)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八章 警巡院(下)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尾聲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十三章 血案(上)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十三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上)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十三章 成敗瞬間判若雲泥(上)第三章 白刃紛紛(上)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二十二章 騎兵(下)第五章 白銀(上)第十六章 黑暗時刻(下)第十二章 見(下)第一章 北?南?亂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二十四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下)第六章 血銀(下)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第十一章 新?訊?文(上)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十六章 刀與銃(下)第十四章 學校(下)第十四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下)第六章 決(下)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二十章 意離離(下)第十七章 深化軍事改革(上)第十七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上)第十九章 掙不脫的鎖鏈(上)第十九章 凱歌雍雍(上)第十七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上)第二十四章 吏員(下)第十七章 工?農?擇(上)第十章 正與奇(下)第十七章 鼠(上)第十七章 故(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尾聲第七章 憧憬的災民(上)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
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十七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上)第十六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下)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第二章 瘴雲滾滾(下)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十四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下)第七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上)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七章 西軍營(上)第二十四章 上下同欲者勝!(下)第二十二章 右廳(下)第二十四章 血冤(下)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十一章 新?訊?文(上)第十章 鬱悶的軍使(下)第八章 警巡院(下)第四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下)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一章 欺騙(上)第十四章 心殷殷(下)第十四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下)第六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下)第二十三章 喋血玉津園(上)第十九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上)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一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上)尾聲第二章 殷有禎(下)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三章 學校(上)第二十一章 燒不盡的野火(上)第十一章 問道中淮上(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四章 青萍之末(下)金朝的國朝文派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十五章 蔓纏藤絆(上)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六章 合(下)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八章 警巡院(下)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尾聲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十三章 血案(上)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十三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上)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十三章 成敗瞬間判若雲泥(上)第三章 白刃紛紛(上)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二十二章 騎兵(下)第五章 白銀(上)第十六章 黑暗時刻(下)第十二章 見(下)第一章 北?南?亂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二十四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下)第六章 血銀(下)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第十一章 新?訊?文(上)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十六章 刀與銃(下)第十四章 學校(下)第十四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下)第六章 決(下)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二十章 意離離(下)第十七章 深化軍事改革(上)第十七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上)第十九章 掙不脫的鎖鏈(上)第十九章 凱歌雍雍(上)第十七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上)第二十四章 吏員(下)第十七章 工?農?擇(上)第十章 正與奇(下)第十七章 鼠(上)第十七章 故(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尾聲第七章 憧憬的災民(上)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