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下)

高俊營部裡派出了一個叫石莞的參軍,騎着快馬翻山越嶺去尋找馮達的部隊,此時馮達的人馬也按照預定的撤退線路抵達了蒙山一帶。石莞花了一晚上才趕到那裡,然後稟明來意,卻得知施大參軍現在正在營部餵馬。

原來,施信來到馮達的營部之後,依舊指手畫腳洋洋大論,這次是他自己發了昏,在傳遞命令的時候和馮達營的一位指揮吵了起來,甚至要臨時解除對方的指揮權,自己上陣,結果被憤怒的馮達派去餵馬一個月。

石莞趕緊去馬棚裡找,施信還在慢悠悠的切着鍘刀。

“趕緊換套行裝跟我走,高郎君要見你。”

“不去,馮統制讓我在這裡餵馬。”

“別在這兒給我鍘草了,趕緊換新裝,這是命令。”

施信慢悠悠的停下來:“就算是命令,也不能讓我去送死啊,我這張嘴才說了一句話就被髮配來餵馬,多說幾句怕不是要被直接斬首了,我這張嘴還要留着吃飯,從此就不說話了。”

“你再磨蹭,信不信連飯都吃不了了,趕緊跟我走。”

石莞連拖帶拽,這位施參軍才“很不情願”的被“強行”帶到高俊這裡,然而譜還是要接着擺的,他全然不顧裡外忙成一團的樣子,踱着小碎步來到高俊面前:

“公何以戰?”

“我如何不能與鐵木真相戰?”

“鐵木真先敗我軍於泰安,覆敗我軍於東海,三敗我軍於沂山。如今我軍糧食皆盡,軍心盡失,接連後退,喪勇失氣,將復何戰?”

高俊聽明白了,這施信要擺個譜。但是大敵當前,倒不妨給他這個面子,與他理論一番。

“自古以強梁橫抱而安居天下者,未之有也。天道在我,如何不能戰?”

“天意冥冥,何足征伐,此不足爲道也。”高俊配合的好,施信也很上道。

“魯南山區溝壑縱橫,我軍內線作戰,敵軍勞師遠征,強弱形勢一變,勝敗彈指揮間。”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地利不足爲事,鐵木真有強勇之兵,區區溝壑能奈之何?”

氣氛已經烘托到位了,高俊直接站了起來。

“我們憑藉什麼和鐵木真對抗,我們的力量從何而來?這是一個大問題。

憑朝廷嗎?當今世道,國家外戰無能,唯有盤剝有方,百姓受苦,屢遭兵禍,社稷累卵,生靈倒懸,朝廷南遷開封,卻依舊在爭權奪利。守忠太子死後,首存於手續之間不相容,高琪與高汝礪弄權,高汝礪年事已高,卻貪戀權柄不肯讓位,以至於物議洶洶。安貞累世將門,但卻鼠目寸光,力主徵宋,以至於軍馬折損,更不能支。

如今朝廷只有內鬥的力量,卻沒有抵禦外辱的能力,誰想要抵禦,誰就要在內部鬥爭中吃大虧,我們已經可以預見到安貞快要玩完了,而其他正在前線抵抗的人也好不了多少,河北百姓正在受苦,朝廷卻沒有力量解救他們。

只能憑藉自己,河北百姓,乃至天下百姓都迫切的需要自我拯救,建立一個能領到大家抵禦蒙古人的機關。但是這個機關想要維持,山東的根據地想要長久存在,則源於仁義。

在外敵入侵,朝廷已經放棄大片江山的形勢下,在敵佔區中有若干個繼續抵抗外敵的孤島,古有劉琨祖逖,近來有苗道潤靖安民等人,這需要依賴很多的條件,是這場戰爭的特殊性所決定的,是朝廷的無能和蒙古人的殘暴所共同作用的,這也是歷史給河北人民的機會,讓我們能夠自主自立的組建有能力領導人民抵抗外侮的政權。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由於敵我力量懸殊,我們實行了大踏步的後撤,好像是在戰場上戰敗了,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天下百姓期盼和平,期盼趕跑侵略者的決心依舊沒有改變,這纔是我們無窮的力量源泉,所以,敵我形勢並沒有遭到根本性的逆轉。

最近數個月來,山東與河北各處敵佔區的百姓都已經自發的開始了有組織的暴動抗爭,令敵軍首尾不能相顧,河北世侯當中也醞釀着疑惑和反叛的情緒,這都是形勢正在好轉的證明。

事實證明,蒙古的那一套高壓統治政策是不得人心的,他粗暴無能的管理方式是不能維持的。而這羣人又缺少動力改革,要維持蒙古貴族的就有權益,這樣的國家應該在一場侵略戰爭中被狠狠教訓一頓。

現如今,我們僅僅在河北的一小片土地上,朝廷不大關心我們的死活,而蒙古人對我們虎視眈眈,此時我們外無依靠,只能相信自己,相信根據地的人民,除去這個之外,我們沒有別的力量源泉。而爲了團結根據地人民,爲了領導根據地人民,就必須施行仁義。

所以,太平軍上下、根據地機關上下都貫徹着同樣的信念,堅決將仁作爲自己的宗旨,並且團結全山東的人民爲之戰鬥,自從我來到山東開始,從制止紅襖軍的破壞,消弭雙方的仇恨,清退猛安謀克侵佔人民的田地,所作所爲無不依仁,爲抗蒙積蓄力量。我們持之以恆的舉動,終究會贏得人民的愛戴。

我屢屢對彭義斌手下留情,又沒有殺山東的猛安謀克,對朝廷也向來恭順,也不與那些欺負我的官軍發生直接衝突。因爲仁義的力量遠遠勝於殘忍,現如今,大多數人都以橫暴爲尊,想要憑藉武力統治天下,然而卻忽視了仁義是最綿長悠遠強大的力量。

古代有個寓言,叫做“愚公移山”。愚公下決心率領他的兒子們要用鋤頭挖去太行山和王屋山。智叟說是你們這樣幹未免太愚蠢了,你們父子數人要挖掉這樣兩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說:我死了以後有我的兒子,兒子死了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這兩座山雖然很高,卻是不會再增高了,挖一點就會少一點,爲什麼挖不平呢?

這件事感動了上帝,他就派了兩個神仙下凡,把兩座山揹走了。現在蒙古人就像一座大山那樣籠罩在河北人民頭上,而我們要下定決心挖去這座大山,用的工具就是仁義,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國百姓。

我們太平軍堅決保衛仁政,是仁義之師,受到百姓們的真誠擁護,是一定能勝利的!”

尾聲第二十一章 留守司(上)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二十二章 死囚牢(下)第十六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下)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二十三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上)第十七章 密謀(上)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第十五章 豬(上)第六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三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上)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第十章 掙扎(下)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八章 撤退與堅持(下)第四章 青萍之末(下)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尾聲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十七章 鼠(上)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三章 高中(上)第二十一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上)金朝的國朝文派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二十二章 右廳(下)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二十一章 夜深深(上)第十五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上)第十一章 新?訊?文(上)第十章 掙扎(下)第四章 新識與故交(下)第四章 休假法令(下)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十九章 警備騎兵(上)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十八章 故(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上)尾聲第二十一章 戰(上)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四章 高中(下)第十章 牛馬(下)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八章 李敬齋的數學(下)第十一章 前營騎兵(上)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第二十一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諷(上)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十八章 新顏換(下)第二十三章 刑事法令(上)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十三章 再會的同鄉(上)第三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上)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四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下)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九章 賀?祝?傲(上)第二十四章 法?理?情(下)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三章 判?決?待(上)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五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上)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七章 西軍營(上)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第二章 瘴雲滾滾(下)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尾聲第二十三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上)第六章 號角復,烽堠舉(下)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十二章 宣徽院(下)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八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下)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
尾聲第二十一章 留守司(上)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二十二章 死囚牢(下)第十六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下)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二十三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上)第十七章 密謀(上)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十八章 地陷魯南(下)第十五章 豬(上)第六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三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上)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第十章 掙扎(下)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八章 撤退與堅持(下)第四章 青萍之末(下)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尾聲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十七章 鼠(上)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三章 高中(上)第二十一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上)金朝的國朝文派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二十二章 右廳(下)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二十一章 夜深深(上)第十五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上)第十一章 新?訊?文(上)第十章 掙扎(下)第四章 新識與故交(下)第四章 休假法令(下)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十九章 警備騎兵(上)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十八章 故(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上)尾聲第二十一章 戰(上)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四章 高中(下)第十章 牛馬(下)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八章 李敬齋的數學(下)第十一章 前營騎兵(上)第十五章 游龍調(上)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第二十一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諷(上)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十八章 新顏換(下)第二十三章 刑事法令(上)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十三章 再會的同鄉(上)第三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上)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四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下)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九章 賀?祝?傲(上)第二十四章 法?理?情(下)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三章 判?決?待(上)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五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上)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七章 西軍營(上)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第二章 瘴雲滾滾(下)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尾聲第二十三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上)第六章 號角復,烽堠舉(下)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十二章 宣徽院(下)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八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下)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