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走向戰爭

〖中〗國對俄開展在即,美國也加快了參戰的步伐。

五月十七日,羅斯福在白宮與到訪的英國外交大臣簽署了一份極爲重要的協議,即美國將出動戰艦,爲跨大西洋航行的船隊提供前半段護航,即在到達北大西洋中線之後,再由英國皇家海軍的護航戰艦接替。

當時,就有人提到,這份協議將把美國拖入戰爭。

消息公佈之後,部分美國國會議員提出質疑,認爲在不經國會准許的情況下,總統無權做出如此重大的決定。

隨後,美國國會就“護航協議”進行了長達四天的辯論。

五月二十二日,美國國會參衆兩院就“護航協議”進行投票表決。在參議院,該協議獲得了六十七名議員支持。在衆議院,投票進行了兩輪,第一輪因爲有四名議員沒有投票,協議被否決。在羅斯福駁回了衆議院的決議之後,進行了第二輪投票表決,最終僅以一票的微弱優勢獲得通過。

這一票,直接決定了美國的命運。

後來,很多人都認爲,投下贊成票的衆議院議員必須爲美國參戰負責。要知道,按照美國的法律,總統可以三次駁回國會的表決結果,要國會重新投票,而在第三次之後,國會的表決結果就將產生法律效力。

也就是說,只要衆議院三次否決了“護航協議”那麼羅斯福與英國外交大臣簽署的協議就無法生效。

五月二十八日,美國海軍的第一支護航艦隊成立。

三天後,這支護航艦隊離開了諾福克海軍基地,與前往英國的船隊會合,一同踏上了橫跨北大西洋的航程。

大概是擔心美國參戰造成的惡劣影響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沒有襲擊這支船隊。

八天後,這支由三十二艘貨輪組成的船隊到達北大西洋中線,美國護航艦隊也與前來的英國護航艦隊完成了交接工作。最終,該船隊安全抵達英國港口,爲處於困境中的英國送來了急需的糧食、〖藥〗品、燃油與軍火。

雖然對英國來說三十二艘商船運送的大約五十萬噸物資只是杯水車薪,但是至少讓英國民衆看到了希望。

要知道,打到這個時候,英國已經是千瘡百孔了。

在〖中〗國生產的重型轟炸機交付給德意志第二帝國空軍之前,對英國威脅最大的不是從空中飛來的轟炸機羣,而是在北大西洋上活動的潛艇,特別是那些能夠深入北大西洋活動兩個月之久的遠洋潛艇。

有趣的是帝國海軍的潛艇部隊也是在大戰期間發展起來的。

大戰爆發前,帝國海軍與其他國家的海軍一樣把重點放在了主力艦上,隨後又開始建造艦隊航母。大概是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特別是通過艦隊決戰奪得制海權帝國海軍一直不太重視潛艇。

雖然在大戰爆發前,帝國海軍已經設計建造了三級遠洋潛艇,有十多家造船廠具備建造潛艇的能力,但是在大戰爆發的時候,帝國海軍總共只有二十六艘遠洋潛艇與不到一百艘近海潛艇。

從某種意義上講法國迅速戰敗,成就了帝國海軍潛艇部隊。

在法國戰敗之前,受出海口限制,帝國海軍只有爲數不多的遠洋潛艇能夠離開北海,深入北大西洋執行破交任務。法國戰敗之後,帝國海軍獲得了像瑟堡這樣的、法國大西洋沿岸地區的港口。如此一來,那些原本航程不夠遠的近海潛艇也能利用法國的港口前往北大西洋作戰了。

到一九四零年底,帝國海軍已經把百分之八十的潛艇部署到法國的港口裡面。

對英國來說,這絕對是一場災難。

要知道,英國最好的港口都面向歐洲大陸特別是在英格蘭南部地區,比如英國皇家海軍的母港朴茨茅斯。

從一九四零年十月底開始英國的貨物進口量就急劇降低。

更重要的是,商船的巨大損失,已經超過了英國的造船能力。僅在一九四一年的前三個月裡,英國損失的商船總載重量達到了三百六十萬噸,而英國的造船廠在此期間只建造了二百四十萬噸,缺口高達一百二十萬噸。如果不是美國加大了商船建造量,而且以非軍事船隻的方式出售給英國,英國的海運將在一九四一年六月底之前癱瘓,到時候將沒有一艘懸掛英國國旗的船隻在北大西洋上航行。

潛艇部隊表現卓著,帝國海軍也加大了對潛艇的投入。

從一九四零年十二月開始,帝國海軍的造船廠就在瘋狂建造潛艇,在一九回一年三月份達到了每月交付十四艘的建造速度,而當時帝國海軍每月損失的潛艇不到四艘,即潛艇總量開始以每月十艘以上的速度增長。

一九四一年初,一個關鍵人物磣上了歷史舞臺。

這就是被德皇威廉二世(同時也是帝國海軍總司令)任命爲潛艇部隊司令官的鄧尼茨海軍中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鄧尼茨就是帝國海軍的一名潛艇艇長。

戰後,鄧尼茨曾經退役過一次,在一九三一年重新服役,此後在海軍少校的位置上幹了足足六年,直到一九三七年才晉升爲海軍中校,並且在戰前晉升爲海軍少校,負責帝國海軍的遠洋潛艇分隊。

因爲表現卓著,鄧尼茨深得德皇賞識,直接由上校提拔爲海軍中將。

當然,如果以服役年限計算,華尼茨也該晉升爲中將了。

這些都是其次的,鄧尼茨做出的最大貢獻,就是改變了潛艇戰術,放棄了以往讓潛艇單打獨鬥的打法。

帝國海軍潛艇部隊能在一九四一年的前三個月取得開戰以來的最大收穫,與鄧尼茨推行的新戰術密不可分。

這就是“狼羣戰術”。

簡單的說,就是任何一艘潛艇在發現了目標之後,不是立即發動攻擊,而是跟蹤與監視目標船隊,並且立即向海軍司令部(後來是潛艇司令部)發出報告,然後由司令部聯繫在附近活動的其他潛艇,集中所有潛艇一同攻擊目標船隊。一般情況下,攻擊在夜間進行,主要就是爲了對付護航戰艦。在攻擊的時候,會有一艘、或者多艘潛艇充當誘餌,即首先發起攻擊,引開護航戰艦,然後其他潛艇再進入,用魚雷以最快的速度擊沉沒有保護的船隻,然後迅速撤走。

實戰證明“狼羣戰術、,把潛艇由一種戰術武器提升到了戰略武器的高度上。

進入一九四一年三月份“狼羣戰術”在帝國潛艇部隊中已經紮下根基,而且帝國潛艇部隊也在這個月裡收穫了最爲豐碩的戰果。三月七日,由八艘潛艇組成的“狼羣”伏擊了由直布羅陀駛往朴茨茅斯的船隊,在四個小時之內就擊沉了二十七艘商船,船隊中僅有六艘商船逃脫,此外還有兩艘反潛驅逐艦被擊沉。三月十二日,由十一艘潛艇組成的“狼羣”在亞速爾羣島附近襲擊了一支由四十四艘船隻與八艘反潛驅逐艦組成的船隊,在夜間的八個小時裡擊沉了三十八艘商船與三艘反潛驅逐艦。三月十七日,由七艘潛艇組成的“狼羣”在葡萄牙外海襲擊了一支由二十七艘船隻組成的船隊,一舉擊沉了二十六艘商船,最後一艘商船也被上浮的潛艇繳獲。三月二十六日,由十七艘潛艇組成的“狼羣”發動了當月規模最大的一次襲擊行劾,在一個晚上同時襲擊了兩支由美國開往英國的船隊,取得了擊沉商船四十九艘的巨大戰果。在這四次襲擊中,帝國海軍只損失了六艘潛艇,戰損比降到了開戰以來的最低點。

對英國來說,這是不見天日的三個月。

雖然美國國會已經通過了“租借法”美國海軍也非常及時的把封存的反潛驅逐艦交付給了英國皇家海軍,部分驅逐艦甚至是在駛往英國途中進行啓封工作的,但是英國皇家海軍仍然無力承擔整個北大西洋航線的護航工作。

要知道,面對成羣行動的潛艇,在一戰中總結出來的反潛戰術已經用不上了。

比如,在一戰中,掩護四十艘商船最多隻需要八艘反潛驅逐艦,如果航線較偏,危險係數比較低,六艘驅逐艦也夠用。可是在三月份的四次大規模襲擊中,有三次是在護航力量足夠的情況下發生的。

顯然,護航戰艦的數量太少了。

爲此,英國就需要美國來分擔一些負擔,比如由美國戰艦負責一半航程的護航任務。

也正是如此,英國外交大臣纔會緊急趕往美國,向美國總統提出要求。爲了讓美國總統認識到護航的重要性,英國外交大臣還明確提到,如果美國不能儘快伸出援手,那麼英國將在三個月內斷糧。

當然,實際情況並沒有這麼嚴峻。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英國在實施了全面配給制之後,國內的存糧足以堅持到一九四一年底。

顯然,讓美國海軍參與護航行動,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讓美國參戰。

準確的說,是幫助美國當局製造一個參戰的理由。

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潛艇越過了北大西洋中線,攻擊了護航的美國艦艇,那麼羅斯福就有足夠的理由去說服那些頑固的國會議員了。

別忘了,在一戰結束後,德意志第二帝國就承認北大西洋中線爲德美的勢力分界線。

第104章 撤退第410章 引狼入室第141章 斷裂第172章 警戒艦第70章 圈套第94章 混血兒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33章 遠東起火第56章 代言人第63章 火藥桶第146章 大使第241章 將錯就錯第259章 保守與積極第42章 自以爲是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44章 萬不得已第99章 賣國與亡國第59章 深謀遠慮第300章 艦隊出發第200章 以小搏大第358章 雪中送炭第408章 最後的機會第100章 拖家帶口第225章 撤與戰第593章 寄生經濟第472章 海上鷹眼第143章 農場第533章 陷阱第92章 信心第211章 火藥桶第161章 交代第36章 叢林求生第523章 轟炸與封鎖第553章 衆口紛紜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41章 載譽而歸第90章 力挽狂瀾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319章 別無選擇第81章 遭遇戰第485章 加勒比海第52章 同盟軸心第12章 皇帝的回報第210章 此消彼漲第177章 新局面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531章 關鍵所在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78章 不得不戰第35章 雪中送炭第133章 不期而遇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338章 進軍威克島第186章 太空競賽第124章 轟炸機的剋星第205章 戰爭需求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210章 章 撲朔迷離第484章 捷徑第623章 核試驗第139章 戰略方向第190章 收手第20章 衰落的帝國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201章 禮貌的外衣第64章 機會與挑戰第11章 最高效益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387章 預備隊第336章 勝利在望第4章 風起雲涌第313章 用行動證明第119章 賭注第82章 拷問訓練第52章 沙俄的禍根第139章 戰略方向第50章 歐戰風雲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239章 天生缺陷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182章 最大化第172章 簡單任務第540章 兵敗如山倒第171章 遠去第173章 極限攻擊第600章 馬歇爾第245章 錯誤連連第92章 快馬加鞭第507章 空中突擊第256章 矛盾與合作第478章 接二連三第131章 抱陳守舊第157章 僱傭兵第123章 主動出擊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163章 禍不單行第341章 進攻開始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161章 勝利第213章 難以揣摩
第104章 撤退第410章 引狼入室第141章 斷裂第172章 警戒艦第70章 圈套第94章 混血兒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33章 遠東起火第56章 代言人第63章 火藥桶第146章 大使第241章 將錯就錯第259章 保守與積極第42章 自以爲是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44章 萬不得已第99章 賣國與亡國第59章 深謀遠慮第300章 艦隊出發第200章 以小搏大第358章 雪中送炭第408章 最後的機會第100章 拖家帶口第225章 撤與戰第593章 寄生經濟第472章 海上鷹眼第143章 農場第533章 陷阱第92章 信心第211章 火藥桶第161章 交代第36章 叢林求生第523章 轟炸與封鎖第553章 衆口紛紜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41章 載譽而歸第90章 力挽狂瀾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319章 別無選擇第81章 遭遇戰第485章 加勒比海第52章 同盟軸心第12章 皇帝的回報第210章 此消彼漲第177章 新局面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531章 關鍵所在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78章 不得不戰第35章 雪中送炭第133章 不期而遇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338章 進軍威克島第186章 太空競賽第124章 轟炸機的剋星第205章 戰爭需求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210章 章 撲朔迷離第484章 捷徑第623章 核試驗第139章 戰略方向第190章 收手第20章 衰落的帝國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201章 禮貌的外衣第64章 機會與挑戰第11章 最高效益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387章 預備隊第336章 勝利在望第4章 風起雲涌第313章 用行動證明第119章 賭注第82章 拷問訓練第52章 沙俄的禍根第139章 戰略方向第50章 歐戰風雲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239章 天生缺陷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182章 最大化第172章 簡單任務第540章 兵敗如山倒第171章 遠去第173章 極限攻擊第600章 馬歇爾第245章 錯誤連連第92章 快馬加鞭第507章 空中突擊第256章 矛盾與合作第478章 接二連三第131章 抱陳守舊第157章 僱傭兵第123章 主動出擊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163章 禍不單行第341章 進攻開始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161章 勝利第213章 難以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