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空地聯合

哈立德國王軍事城北面,邊境線以南大約50千米,被戲稱爲“美女之家”的2號臨時據點。

在取名字方面,陸戰隊還是那麼奔放。

上次大戰當中,陸戰隊把傷亡了近3萬官兵的塞島稱爲“天堂”,把同樣通過血戰打下的中轉島稱爲“陽光海灘”。

在這個方圓上百千米都杳無人煙的鬼地方,最不可能出現的就是美女。

說是臨時據點,實際上是一座設施齊備的軍營。

與正規軍營比,唯一的區別就是,所有營房都是用工程板材搭建,看上去跟建築工地上的工棚差不多。

當然,只是看着差不多。

這些軍用營房,全都採用高質量複合板材,在乾燥的波沙灣地區能使用幾十年,不需要擔心老化材料問題。

此外,所有的營房都是超標規格。

簡單的說,一個雙人士兵宿舍佔地面積高達20平方米,隨時可以通過增設牀鋪來擴大容量。

與以前的軍營相比,用工程板材搭建軍營,絕對算得上是軍事工程領域的進步,其實也是在戰場上買來的教訓。

波伊戰爭期間,帝國軍隊吃夠了營地的基礎設施落後的苦頭。

當時,使用的最多的是在大戰期間流行的帆布帳篷。

在波伊國北部地區,只要到雨季,駐軍就別想過上安穩日子,不止是帳篷經常漏雨,營地裡面更像是中世紀的西方城鎮,到處是淤泥,還經常因爲清潔衛生沒做到位,導致非戰鬥減員。

按非官方統計,因爲流性疾病導致的非戰鬥減員佔到部隊減員總量的四分之一!

爲了支援前線,像“黃連素”與“氟哌酸”等用來治療腸炎的藥物還經常斷貨。

也就是在這場戰爭之後,帝國軍隊是痛定思痛,投入資金研製了能夠防水隔熱,而且易於拼裝的新式工程板材。

要說的話,最大的好處,其實是易於拼裝。

所有的板材都是標準件,而且按地板、牆板與天花板分成了幾種規格,並且採用統一的接口。

在不使用大型工具的情況下,2名士兵能夠在半個小時之內,搭建一座最多供12人居住的宿舍。

這個效率,在以往是不敢想象的。

從直升機上面俯瞰,這些營房就像是擺放整齊的豆腐塊。

如果說有什麼欠缺的話,就是少了製冷的空調。

大概是營房裡面太悶熱,大部分官兵都在外面露宿,在營房外面的空地上,擺滿了官兵自帶的沙灘椅。

其實,在日落之後,這裡沒什麼娛樂活動。

畢竟是剛剛建立起來的臨時據點,很多設施都還在搭建當中,別說是娛樂設施,連餐廳都沒有弄好呢。

從直升機上下來後,丁鎮南就看到了一身戎裝的劉尊山。

兩人不是朋友,不過算得上是老相識。

當年,劉尊山從斯里蘭卡回來之後就拿推薦信,到帝國聯合軍事學院深造,爲今後晉升提供有利條件。

其實,這也是不成文的規矩。

只要是參與過實戰,在戰鬥當中有傑出表現的軍官,都有機會獲得到聯合軍事學院進修與培訓的機會。

當然,也可以通過這些軍官,把現代戰爭的特點介紹給那些沒有上戰場的學員。

說得直接一點,其實是相互交流。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丁鎮南認識了劉尊山,而且通過交流相互熟悉與瞭解。

不過,劉尊山只在聯合軍事學院呆了一年,因此兩人的交情算不上有多深。

“準備好了嗎?”

“收到消息後,我就把部隊派出去了。”

“行,趕緊出發吧。”

劉尊山沒多問,朝指揮所外面的那幾名軍官吹了聲口哨,還揮了揮手。

出發之前,丁鎮南在聯合部隊司令部給劉尊山打了電話,讓他提前讓部隊進入前沿部署狀態。

爲了讓劉尊山趕緊行動,丁鎮南還明確告訴他,今晚肯定有仗打。

這劉尊山本來就是個耿直人,在接到電話之後,二話都沒有多說,就把4個坦克連全都派了出去。

留在營地裡的,其實是負責保障的非戰鬥人員。

等直升機飛走,丁鎮南纔跟着劉尊山,朝停在營地中間的那輛裝甲指揮車走去。

那是營部的指揮車,不過並不是劉尊山的戰車,搭載的營部通信參謀,主要就是在後方協助指揮。

劉尊山的座駕也是一輛主戰坦克,只不過在下午的時候,就跟大部隊去了前線。

他是專門留下來等丁鎮南的。

不止是私人關係好,而是在進入戰鬥狀態之後,丁鎮南擁有更高的指揮權,便劉尊山的軍銜更高,也必須聽從指揮。

離開營地,朝北行駛了大約半個小時,就遇到了正在撤回營地的運輸車隊。

總共有100多輛運輸車。

這些沒有戰鬥力的運輸保障車輛,已經完成了欺騙任務,將返回營地休整,以便在明天重新登場表現。

其實,這與劉尊山無關。

昨天晚上,在確定作戰計劃之後,劉尊山就找到丁鎮南,讓丁鎮南幫他想個完成任務的辦法。

當時,丁鎮南只告訴他,去問問在阿拉曼的隆美爾。

其實,這也足夠了。

在上次大戰中,準確說是在帝國軍隊攻打夕梵運河之前,迢曼帝國的隆美爾將軍爲了把主力部隊抽調出來,而且不給對手反擊的機會,讓數百臺沒有武裝的運輸車輛,輪番在布蘭軍隊的防線前來回行駛,揚起了滿天沙塵。結果是,布蘭軍隊搞不清楚對面的情況,一直都按兵不動。等蘇伊士城遭到迢曼裝甲部隊圍攻,守衛阿拉曼的布蘭軍隊才發現,防線對面的迢曼裝甲部隊已經不知去向。

這劉尊山也是,直接就照本宣科。

不過,能達到目的就好。

又往前行進了大約半個小時,纔到達鄰近邊境線的前沿陣地。

全營的34輛主戰坦克都已部署就位。

因爲坦克實在是太少了,需要守衛的防線寬達上百千米,所以劉尊山只能寄希望於早期偵查。

這些坦克,全都以連爲單位,分散部署在四個小沙丘的後面,藏得非常好,只是把炮塔露了出來。

沙牆擋不住穿甲彈,不過能夠提供一定的僞裝,而且能低坦克的被彈面積。

當然,真要打起來,坦克肯定不會在原地不動。

坦克後方,有十幾輛負責執行偵查任務的步兵戰車。

因爲是裝甲營,所以只有兩個騎兵連。

只是,這些戰車的價值不可低估。

跟步坦協同作戰沒關係,價值在戰車本身。

嚴格說來,配備裝甲營騎兵連的,其實是騎兵戰車。與步兵戰車相比,騎兵戰車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更強的獨立作戰能力,而且配備了性能更好的觀瞄設備與通信設備,更擅長執行偵查任務。

其實,這也是騎兵戰車與步兵戰車的主要區別。

在戰術使用上,騎兵戰車是裝甲部隊的急先鋒,在坦克前方執行偵查搜尋任務,而步兵戰車隨同坦克作戰,主要依靠搭載的步兵,並且在戰鬥中爲步兵提供掩護,作戰方式側重於步坦協同。

這些騎兵戰車,全都配備了最新一代熱成像夜視儀,在理想的環境下,對坦克類目標的探測距離高達4000米。

顯然,這也是保證能夠先敵發現,執行偵查任務的根本保障。

相比之下,坦克配備的熱成像夜視儀,在晴朗夜晚的觀察距離也只有2000米。

正是如此,陸戰隊的夜間戰術其實是圍繞騎兵戰車展開,由騎兵戰車搜尋目標,然後由坦克發起突擊。

在去年的“西進149”聯合演習當中,陸戰隊靠這一招打了陸軍一個措手不及。

陸軍官兵並不知道,這套戰術是丁鎮南提出的,在陸軍進行推廣受到牴觸之後,纔去陸戰隊試水。

不過,該戰術有一個非常關鍵的部分。

早期偵查。

其實,這也是陸軍抵制該戰術的關鍵原因。

戰術偵查可以依靠騎兵戰車,戰場偵查可以靠“直-13”這類專用偵查直升機,可是再擴大,也就是戰役級的偵查行動,就遠不是陸軍能完成的了,必須得依靠空軍或者海航的偵察機。

當然,主要是空軍。

在波伊戰爭結束後不久,空軍就提出了“空地聯合作戰”的概念,還以此概念爲基礎研製專用的對地偵查平臺。

可惜,陸軍是堅決反對。

按陸軍將領的觀點,“空地聯合作戰”其實是以空軍爲中心,陸軍成了替空軍打下手的小二。

空軍有數千架作戰飛機,只是專用的對地攻擊機就有上千架之多,哪裡還輪得到陸軍上場呢?

這個觀點確實有點偏頗,不過也不是沒有道理。

陸軍手裡,射程最遠的火箭炮也只能打到30千米之外,戰術導彈能打到300千米,可數量少得可憐。空軍的作戰飛機,至少都有數百千米的作戰半徑,重型戰鬥機在1000千米以上。

要是能夠發現幾百千米外的敵人,空軍的攻擊機與戰鬥機早已經蜂擁而上,哪裡有陸軍的份?

可惜的是,陸軍的牴觸並沒有用。

經過十來年的發展,空軍不但有更強的專用攻擊機,還獲得了專門用來搜尋地面目標與指揮對地打擊行動的“聯合指揮機”。

沒錯,就是“指-10A”。

靠性能先進的合成孔徑雷達,“指-10A”能夠探測到300千米之外的坦克,對裝甲集羣的探測距離還要遠一些。

其實,“指-10A”還能探測在超低空飛行的直升機。

簡單的說,“指-8C”這類預警指揮機探測不到的低空與地面目標,都在“指-10A”的監視範圍內。

只是,相對於“指-8C”與“指-6C”,去年才正式服役的“指-10A”並不是很有名。

因爲服役時間太晚,而且在服役之後還需要進行訓練與測試,所以“指-10A”有參加去年的“西進149”聯合演習。

按照安排,今年的“西進150”聯合演習是“指-10A”的處子秀。

只是,隨着波沙灣戰爭爆發,首秀舞臺變成了戰場。

就在昨天晚上,一架“指-10A”到達哈立德國王軍事城,不過暫時跟空軍的加油機混在一起。

當然,也沒有對外公佈相關消息。

因爲沒像“指-8C”那樣,在背部設置專用的雷達罩,所以看外形,“指-10A”與同平臺的加油機還很相似。

在天黑後,那架“指-10A”就已經跟隨加油機升空。

不出所料的話,現在就在2號臨時據點東南方向上徘徊。

其實,帝國空軍總共也就只有4架“指-10A”,其中一架在進行電子設備測試,能用的也就只有3架。

派“指-10A”參戰,不止是爲了對付伊拉克的裝甲部隊,還跟另外一項極爲關鍵的作戰行動有關。

沒錯,就是負責搜尋伊拉克的彈道導彈發射車。

雖然之前沒去過伊拉克,但是在聯合軍校讀書期間,丁鎮南認識了一大批曾經去過伊拉克的軍官。

這些軍官都是在兩伊戰爭期間秘密前往伊拉克,充當軍事顧問與教官。

其中有幾個接觸過伊拉克的導彈部隊。

按這些軍官的說法,伊拉克的戰術彈道導彈更像心理戰武器,其政治價值遠在軍事價值之上。

簡單的說,伊拉克當局把導彈當成對付超級霸權撒手鐗武器看待。

雖然受精度的影響,彈道導彈的實戰價值不會太大,但是隻要手裡有,給對手的心理威脅就不可低估。

此外,防禦彈道導彈的最佳手段,其實就是將其摧毀在地面。

用這些軍官的話說,那些固定的導彈發射裝置都很容易摧毀,關鍵是那幾十輛機動部署的發射車。

如果提前做好準備,只需15分鐘到半個小時,就能把導彈發射出去。

這點時間,帝國空軍根本反應不過來!

其實,就算沒做好準備,也只需用2到3個小時爲導彈加註燃料,這同樣會讓空軍手忙腳亂。

用“神箭手”攔截彈道導彈?

顯然,那同樣是心理戰。

要說的話,這是空軍投入巨資研製與採購“指-10A”的頭號原因。

摧毀戰術彈道導彈,最爲麻煩的就是偵查,及時發現導彈發射車。

在理論上,只有像“指-10A”這類的大型偵查平臺,才能勝任這個艱鉅的任務。

“指-10A”的性能到底如何,那也只存在於理論上。

在“西進150”聯合演習的預案當中,就有相關的類容,由“指-10A”負責搜尋冒充導彈發射車的假想敵,並指揮協同作戰的攻擊機發起攻擊,檢驗基於“指-10A”的戰術偵查指揮系統的價值。

可惜,聯合演習已經取消了。

當然,實戰更能夠說明問題。

這也是丁鎮南來前線的主要原因。

雖然外界一直認爲,支持“空地聯合作戰”的是施授良,但是實際推動者,其實是默默無聞的丁鎮南。

現在,檢驗“空地聯合作戰”理論的戰鬥即將打響。

第183章 獨門絕技第188章 聯邦總統第478章 戰略協同第387章 全面爆發第253章 攻堅利器第120章 金錢防禦第46章 戰略要地第198章 投桃報李第144章 等待時機第153章 有限目標第138章 官兵狀態第13章 遮斷戰術第545章 內在原因第86章 關鍵課題第73章 舉棋不定第422章 時間緊迫第251章 天命所歸第14章 生死一百秒第52章 禍根第138章 敗軍之將第188章 聯邦總統第70章 生死一線第325章 步步緊逼第345章 純空戰第640章 暢談第287章 來自遠方的消息第158章 狂龍入海第560章 虛晃一槍第430章 回到艦隊第350章 替死鬼第518章 聲東擊西第424章 消失的航母第470章 替代品第90章 天火第545章 內在原因第18章 銅牆鐵壁第83章 三駕馬車第260章 軍事顧問第184章 曾經心動第53章 自作自受第44章 進退兩難第234章 最後的艦隊第85章 防空戰鬥狀態第175章 轉攻爲守第49章 奔赴前沿第237章 遲到六天的情報第209章 生不逢時第289章 陸軍的備用計劃第582章 開創歷史第445章 遲到者第127章 獨當一面第78章 護航作戰第236章 決心赴死第326章 連番挑釁第266章 密約的草案第359章 果斷出擊第28章 風雲突變第70章 生死一線第578章 重大消息第196章 皇子參軍第429章 合理推斷第430章 回到艦隊第234章 突擊空運第258章 陸上三強第544章 反覆商量第445章 遲到者第427章 快刀斬亂麻第268章 各懷鬼胎第595章 帝國野心第297章 及時雨鄭江明第637章 媳婦熬成婆第48章 一錘定音第141章 一吐爲快第412章 妄想的和平第130章 關鍵因素第100章 正式宣戰第539章 必然的選擇第85章 防空戰鬥狀態第57章 進退失據第96章 戰略收縮第44章 進退兩難第211章 這就是兄弟第337章 敵人的雷達第398章 全是佯攻第46章 四人同框第199章 戰略方案第522章 消息第280章 不安因素第1章 平民軍官第234章 突擊空運第305章 陸軍的主戰場第249章 一路狂飆第582章 開創歷史第565章 去向不明第4章 一發入魂第48章 大戰爆發第123章 “加禾”暴斃第507章 航母現身第309章 世代忠良第575章 最後的反擊
第183章 獨門絕技第188章 聯邦總統第478章 戰略協同第387章 全面爆發第253章 攻堅利器第120章 金錢防禦第46章 戰略要地第198章 投桃報李第144章 等待時機第153章 有限目標第138章 官兵狀態第13章 遮斷戰術第545章 內在原因第86章 關鍵課題第73章 舉棋不定第422章 時間緊迫第251章 天命所歸第14章 生死一百秒第52章 禍根第138章 敗軍之將第188章 聯邦總統第70章 生死一線第325章 步步緊逼第345章 純空戰第640章 暢談第287章 來自遠方的消息第158章 狂龍入海第560章 虛晃一槍第430章 回到艦隊第350章 替死鬼第518章 聲東擊西第424章 消失的航母第470章 替代品第90章 天火第545章 內在原因第18章 銅牆鐵壁第83章 三駕馬車第260章 軍事顧問第184章 曾經心動第53章 自作自受第44章 進退兩難第234章 最後的艦隊第85章 防空戰鬥狀態第175章 轉攻爲守第49章 奔赴前沿第237章 遲到六天的情報第209章 生不逢時第289章 陸軍的備用計劃第582章 開創歷史第445章 遲到者第127章 獨當一面第78章 護航作戰第236章 決心赴死第326章 連番挑釁第266章 密約的草案第359章 果斷出擊第28章 風雲突變第70章 生死一線第578章 重大消息第196章 皇子參軍第429章 合理推斷第430章 回到艦隊第234章 突擊空運第258章 陸上三強第544章 反覆商量第445章 遲到者第427章 快刀斬亂麻第268章 各懷鬼胎第595章 帝國野心第297章 及時雨鄭江明第637章 媳婦熬成婆第48章 一錘定音第141章 一吐爲快第412章 妄想的和平第130章 關鍵因素第100章 正式宣戰第539章 必然的選擇第85章 防空戰鬥狀態第57章 進退失據第96章 戰略收縮第44章 進退兩難第211章 這就是兄弟第337章 敵人的雷達第398章 全是佯攻第46章 四人同框第199章 戰略方案第522章 消息第280章 不安因素第1章 平民軍官第234章 突擊空運第305章 陸軍的主戰場第249章 一路狂飆第582章 開創歷史第565章 去向不明第4章 一發入魂第48章 大戰爆發第123章 “加禾”暴斃第507章 航母現身第309章 世代忠良第575章 最後的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