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沉住氣

若是蜀王真的死了,哪怕明知道自己那位皇帝老子,最怕的便是兄弟相殘。最不願意見到的,便是自己兒子之中有人死去,其他的兒子毫無傷感之心,黃瓊也會開懷大笑。 因爲只有蜀王真的死了,黃瓊才能真正的打開心中那道枷鎖。

只是那個從景王,乃至易瑛口中瞭解到的,陰險、狠毒、狡詐並存,行事的時候幾乎是滴水不漏的蜀王,難道就真的因爲一場絕不應該有的失誤,如此輕易便以這種近似自殺的方式,便輕易的結束自己生命?

尤其是明知道多次刺殺景王家眷,都因爲自己嚴密防守而失敗。這麼長時日之內,都沒有表現出任何的異動。怎麼卻偏偏在自己返回京城的當夜,卻搞出了這麼一出。怎麼能讓人相信,這一切都只是巧合?

那個人,雖說從自己接觸之中瞭解不多。但無論是景王的遭遇,還是聽其這些年來的做法,無疑都告訴黃瓊,蜀王絕對不是那種在絕望時候,只會坐以待斃外加借酒消愁的人。他那種人,就算到了最絕望的時候,也不會放棄東山再起想法,或是在咬下別人一塊肉想法。

更何況,從皇帝將景王家眷送到自己這裡的做法來看,足以說明他的死,就連身爲他親生父親的皇帝,都不相信是真的。作爲身爲蜀王親生父親,看着蜀王長大,對他性格瞭如指掌的皇帝都不相信,自己又怎麼會,去輕易的相信他真死了?

在蜀王書房裡面的那具屍體,搞不好只是那個狡猾多端的蜀王,用來迷惑別人眼光的替身罷了。至於蜀王本人,在昨晚那場大火,在所謂的酒醉之前,應該還是留在別院裡面。但在火起的時候,可就未必還在別院之中了。

南北鎮撫司的人,見到的酒醉時的蜀王也許是他本人。但那極有可能,是蜀王有意識的在裝醉,故意迷惑監視他的人。而隨後便在沒有人見過蜀王,甚至包括他完整無缺的屍體。所有人在見到這位皇五子的時候,見到的只是一具燒焦的屍體。

面對着已經燒成了焦炭的屍體,在這個沒有DNA檢測,判斷一具燒焦的屍體,只能通過體型對比的時代,誰能保證那就是本人?單憑體型和身高,便要證實一個兇狠狡詐的人真的死了。這在黃瓊看起來,簡直是荒謬無比。

對於黃瓊來說,本身縱火就有欲蓋彌彰的嫌疑。在這個科技還不發達的年代,一把大火可以掩蓋住一切。一把大火下來,足以毀滅掉一切的證據。留下的屍體,即便沒有徹底燒成了灰,也是面目全非無法辨認。而以蜀王的能力,找一個與自己身高體型差不多的人很難嗎?

想到這裡,黃瓊突然想起來,易瑛曾經說起過蜀王那座別院之中,至少有一條通往外界的密道。慎妃母女每次與蜀王秘密相會,都是通過那條密道進入別院的。如果易瑛沒有騙自己的話,那條密道真正存在的話。便可以證實,那具燒焦的屍體根本就不可能是蜀王。

蜀王別院中的那具屍體,只不過是他用來迷惑別人,給自己爭取逃脫時間的手段罷了。而且蜀王在被軟禁期間,也並未真正的被切斷各種消息來源。甚至都未必,放鬆對自己暗藏在京城中實力的控制。一條不爲人知的密道,足以方便他做許多的事情了。

黃瓊認爲,至少在這件事情上,已經是窮途末路,明知道身後的靠山已經開始崩塌,急於脫身的易瑛,沒有必要欺騙自己。而想到慎妃母女,黃瓊又隨即想起了易瑛交待的,慎妃那一手能讓一個身高、體型都相似的人,在短時間之內變成另外一個人的神奇易容術後。

心中更加確定了,燒死的那個人不可能是蜀王。甚至有可能,蜀王別院裡面那些南鎮撫司的人,見到的那個沉醉的蜀王,都未必可能是蜀王。真正的蜀王,恐怕在火起之前,就順着密道溜了出去。現在有可能,都已經跑出了京兆府。

以自己那位五哥連宮中,都安插了能將一出天大宮闈醜事,掩蓋得無影無蹤的人手。在刺殺自己的時候,能弄出身爲天子親軍的左右控鶴軍腰牌的手段來看。在京城幾個城門守備那裡,安插進幾個自己人。而這些人在半夜放走幾個人,簡直不要太輕而易舉。

看來自己這個五哥,當着自己那位皇帝老子的面,給天下所有人玩了一出金蟬脫殼,外加瞞天過海的好戲。想到這裡,心中始終並未忘記陳瑤之仇,並不打算就就此罷休的黃瓊,已經沒有了繼續沐浴下去的心思,站起身來便要吩咐更衣準備進宮。

只是剛剛從浴桶之中站起身來,微微猶豫了一下後,黃瓊最終卻放棄了現在就進宮的想法。既然蜀王玩了這麼一出金蟬脫殼,就不會不留任何的後手。恐怕在這個時候,他早已經離開京城很那在追得上了。而在皇帝已經產生懷疑的情況之下,肯定會派出人手仔細查看。

這個時候,自己在插手便有些多餘了。更何況自己有些事情,也出現了一定的疏漏。並未將蜀王別院內有密道的事情,及時的上奏給老爺子。當時是因爲自己無法查證,不想貿然的行事,以免引起本身就多疑的皇帝,在無端的對自己的猜忌。

尤其是在易瑛離去,自己缺乏人證的情況之下。可現在看,當初的慎重現在卻是相當致命的。這個時候自己在出頭,只能招惹更大的麻煩。而且到了眼下這個時辰,蜀王怎麼跑的已經不重要了。判斷出他離開京城後,下一步會去哪裡,纔是找到他的關鍵所在。

只是他離開京城後,真的會返回川中嗎?畢竟哪裡纔是他苦心經營的老巢,無論他在其他地方暗中的勢力再大,但他的根本卻始終都在兩川。除了川中,黃瓊一時之間,一時之間想不出自己這位五哥,下一步會逃向哪裡。

都說狡兔三窟,這位即陰險、又狡詐的蜀王,真的只有川中一個老巢嗎?可不折返川中,他又會去那裡?這天下,還有那裡適合成爲他另外的巢穴。黃瓊相信,在自己將景王家眷帶回京城後,這位曾經風光一時。雖說遠在藩鎮,但在朝中威望遠高於太子。

甚至因爲表面上的急公好義,被一些朝臣稱之爲賢王的蜀王,至少在大齊朝天下明面上,是在無容身之地。除非皇帝真的認爲他死了,否則不爲了別的,就是爲了自己的江山。哪怕是在顧及天家顏面,不能光明正大的追捕。但私下也會派出得力人馬,到處秘密搜捕他的。

而以他的性格來看,隱藏在民間就此銷聲匿跡,絕對不是他的做派。哪怕他聚集的財富,足以讓他榮華富貴的過完下半生,他也絕對不會如此做。一個習慣了權利的人,一旦失去了權利之後,絕對不會就此甘心就此沉淪的。

否則他也不會爲了一個皇位,連殺兄滅弟的事情都做了出來。爲了在宮中安插一個釘子,連自己心愛的女人都會送進宮去。這樣的人,絕對是那種不到生命最後一刻,也絕對不會放棄的人。所以,就算逃出去了,他也不會老老實實的隱居,過完自己後半生的。

但投靠外邦,無論是北遼、大理,還是西面的吐蕃,恐怕對於蜀王來說,更是下策中的下策。投靠與大齊勢均力敵的北遼,他除了做一個任人擺佈的棋子之外,不會有任何一點好處。北遼即不可能讓他掌兵,也不可能讓他有任何的機會,單獨建立自己的勢力。

做一個只能被動任人擺佈的棋子,恐怕絕對不是他這種,已經習慣了萬人之上,更是野心勃勃的人能接受的。除非真的走投無路,他絕對不會選擇去北遼寄人籬下的。而大理國哪怕關起門來稱孤道寡,但實力遠遠大得多的大齊朝,不過是一個蕞爾小邦罷了。

大理國既沒有實力,也沒有足夠的力量,來幫助他繼續爭奪皇位。而且投靠大理國,搞不好那天,就會被想要討好大齊朝的大理國給送回大齊。甚至不敢,也不願意得罪大齊的大理國,在他去投奔的時候,願不願意接納他都兩回事。

至於投靠吐蕃,除了那裡苦寒,內地常人難以忍受之外。眼下已經是四分五裂,各部落早已經自行一套的的吐蕃諸部,根本沒有那個實力幫着他東山再起。投靠吐蕃,他即受不了那個苦,也更見不到希望。他久居川中,對大理國與吐蕃的現狀,恐怕比誰都清楚。

自己能想到的,他又豈會想不到這些?對於一個野心如此龐大的人,寄人籬下絕對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可回川中,對於他來說就是好的選擇嗎?老爺子能將他軟禁在別院之中,這麼長的時日,以自己那位皇帝老子的精明,成都那邊絕對不會不暗中查訪的。

他千辛萬苦的逃出京城,就絕對不會在返回成都自投羅網。哪怕是他真正的根基,都在川中那裡。但以他爲人之精明,不可能做出如此蠢事來。可北上、西返,甚至南下都不是好的選擇。他逃出京兆府之後,究竟會向哪裡去?黃瓊反覆琢磨,也沒有能夠想明白。

儘管蜀王逃向何方,對於黃瓊來說都是有心無力。可大仇未報,仇人卻消失不見,這讓黃瓊心中多少有些接受不了。尤其是在發現蜀王的死,只是玩了一把金蟬脫殼之後。下一步皇帝該怎麼做、會怎麼做,都不是自己能夠把控的情況之下,黃瓊心中更是有些難受。

輕輕撩了一捧水在臉上,實在想不明白的黃瓊,乾脆暫時放棄了繼續猜測下去的想法。他決定先看看皇帝下一步,該怎麼做在做具體的決定。眼下這個時候,自己必須要沉住氣,這件事情根本就不是自己能夠插手的。強行插手,想必只會引起皇帝的不快。

正像是高無庸說的,這個時候千萬別沒事找事。儲君的位置,哪怕是黃瓊再不看中。可皇帝的想法,黃瓊卻不能不顧及。蜀王也他的兒子,他可以打、可以殺,但別人若是多嘴,恐怕皇帝就會不高興了。自己這個時候插手,恐怕能起到的作用,只會是適得其反。

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遷的感悟第五百三十二章 舉薦第一百四十七章 截殺第五百四十五章 天象與卦象第八百三十二章 蔡氏的憂心第七百二十二章 盟旗制度第六百八十九章 噩耗與忠言第一百零五章 輸的很徹底第七百二十九章 如寡人親臨第七十章 原因在哪兒?第一百四十一章 打白條的建議第八百六十三章 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第七百七十章 沒有那麼無辜第六百六十五章 被嚇着的高懷遠第三百二十八章 來者不善第六百零一章 何家讓步第六百九十二章 不要庸才、更不要蠢材第四十三章 屈尊第三百二十九章 媚營掌使第二百一十六章 十殺令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罡後人第五百八十三章 放心有我在第七百九十四章 可以治第三百六十一章 對太子的評價第八十一章 齊家第七百零九章 沉迷與敲打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王的憤怒第五百六十四章 純屬意外第三百五十八章 交給我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爭氣的永王第五百四十一章 司徒喚霜的往事第八十九章 要一手羊腿一手大棒第八百二十六章 重中之重第六百四十六章 決戰(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給他機會第二百三十三章 守城戰第二十一章 溫德殿外第四百七十九章 就站在朕的身邊第七百四十二章 極度不滿第一百四十三章 挑撥離間第五百三十章 亂象初始第七百六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三百六十二章 沒有落井下石的必要第八百七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第六百九十八章 太極宮第八十一章 齊家第四百四十九章 番外大齊朝的動物園第一百六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八百九十三章 再用一遍第八百五十九章 放過紀王的原因第二百九十章 敲山震虎的二嫂第一百九十六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二百六十九章 心思第七百一十二章 羣毆與怒火第一百九十三章 重病還需猛藥醫第七百四十四章 他是真就這麼蠢?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五百七十八章 黃瓊的殺傷力第八百九十四章 用非常之人第四百一十四章 就問兩件事第八百一十一章 君臣有別第五百七十一章 蠢人不會認爲自己蠢第四百五十九章 聖旨第四百五十五章 因禍得福第六百九十六章 晾一晾他第六百一十二章 心情煩躁第三百三十九章 雞鳴狗盜之人的用處第七百一十三章 話與你們說透第六十八章 引君入甕第二百零五章 老爺子很精明第六百二十九章 本王替你說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驚第四百四十五章 哀求第二百八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三百四十三章 帶刺的花第八百六十三章 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第八百三十八章 昨日重現第三百七十九章 憂心忡忡第三百五十四章 醜陋的株連第六百七十五章 膚施郡公第八百二十三章 不過是琉璃蛋子罷了第五百一十五章 隱含的危險第七百三十九章 這小子好陰第二百一十六章 十殺令第八百一十二章 狗急跳牆的永王第四百七十三章 你不該恨她第四百四十六章 難回的年禮第八百八十三章 爲霜兒的謀劃第五百章 夾帶第六十四章 燙手山芋?第二百五十四章 劉虎的請求第五百八十五章 舉薦了你第三百五十九章 名師才能出高徒第七百一十九章 蜀王行蹤第二百零四章 溫德殿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沒有人會一直包容你第七百一十一章 夜長人奈何?第七百八十章 犯忌諱了?第五百七十一章 蠢人不會認爲自己蠢
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遷的感悟第五百三十二章 舉薦第一百四十七章 截殺第五百四十五章 天象與卦象第八百三十二章 蔡氏的憂心第七百二十二章 盟旗制度第六百八十九章 噩耗與忠言第一百零五章 輸的很徹底第七百二十九章 如寡人親臨第七十章 原因在哪兒?第一百四十一章 打白條的建議第八百六十三章 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第七百七十章 沒有那麼無辜第六百六十五章 被嚇着的高懷遠第三百二十八章 來者不善第六百零一章 何家讓步第六百九十二章 不要庸才、更不要蠢材第四十三章 屈尊第三百二十九章 媚營掌使第二百一十六章 十殺令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罡後人第五百八十三章 放心有我在第七百九十四章 可以治第三百六十一章 對太子的評價第八十一章 齊家第七百零九章 沉迷與敲打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王的憤怒第五百六十四章 純屬意外第三百五十八章 交給我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爭氣的永王第五百四十一章 司徒喚霜的往事第八十九章 要一手羊腿一手大棒第八百二十六章 重中之重第六百四十六章 決戰(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給他機會第二百三十三章 守城戰第二十一章 溫德殿外第四百七十九章 就站在朕的身邊第七百四十二章 極度不滿第一百四十三章 挑撥離間第五百三十章 亂象初始第七百六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三百六十二章 沒有落井下石的必要第八百七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第六百九十八章 太極宮第八十一章 齊家第四百四十九章 番外大齊朝的動物園第一百六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八百九十三章 再用一遍第八百五十九章 放過紀王的原因第二百九十章 敲山震虎的二嫂第一百九十六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二百六十九章 心思第七百一十二章 羣毆與怒火第一百九十三章 重病還需猛藥醫第七百四十四章 他是真就這麼蠢?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五百七十八章 黃瓊的殺傷力第八百九十四章 用非常之人第四百一十四章 就問兩件事第八百一十一章 君臣有別第五百七十一章 蠢人不會認爲自己蠢第四百五十九章 聖旨第四百五十五章 因禍得福第六百九十六章 晾一晾他第六百一十二章 心情煩躁第三百三十九章 雞鳴狗盜之人的用處第七百一十三章 話與你們說透第六十八章 引君入甕第二百零五章 老爺子很精明第六百二十九章 本王替你說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驚第四百四十五章 哀求第二百八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三百四十三章 帶刺的花第八百六十三章 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第八百三十八章 昨日重現第三百七十九章 憂心忡忡第三百五十四章 醜陋的株連第六百七十五章 膚施郡公第八百二十三章 不過是琉璃蛋子罷了第五百一十五章 隱含的危險第七百三十九章 這小子好陰第二百一十六章 十殺令第八百一十二章 狗急跳牆的永王第四百七十三章 你不該恨她第四百四十六章 難回的年禮第八百八十三章 爲霜兒的謀劃第五百章 夾帶第六十四章 燙手山芋?第二百五十四章 劉虎的請求第五百八十五章 舉薦了你第三百五十九章 名師才能出高徒第七百一十九章 蜀王行蹤第二百零四章 溫德殿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沒有人會一直包容你第七百一十一章 夜長人奈何?第七百八十章 犯忌諱了?第五百七十一章 蠢人不會認爲自己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