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 黃瓊的想法

在加上陝西路北部地形複雜,並不有利於北遼騎兵作戰。所以相對山西、河北二路來說,向來不是北遼寇邊的主要方向。北遼歷次南下,西北方向的寧夏府、陝西路,一般都是起策應作用。河北路燕山府,山西路的雲州一線,纔是北遼寇邊的主要方向。

所以黃瓊認爲,在陝西路衛軍同樣不堪用的情況之下,可以抽調部分邊軍參與圍堵,使得叛軍無法攻入陝西路。至於隴右邊軍,眼下內亂的額回紇諸部,已經根本無力犯邊。只需要留下部分邊軍牽制青海湖周邊的吐蕃諸部,以及守住玉門關便可。

邊軍戰力,遠超過內地的衛軍。二路各抽調部分兵力,作爲骨幹配合戰鬥力低下的衛軍參與圍堵,對二路守邊不會產生什麼太大的影響。黃瓊的想法很簡單,以邊軍爲骨配合衛軍,形成一張圍堵的大網。將叛軍死死困在寧夏府境內,使其無法形成流竄之勢。

以朝廷派出的大軍爲刀,全力攻入寧夏對叛軍實施圍剿。同時利用範家的商業網,以及南鎮撫司派在寧夏府的細作,全力對叛軍內部進行分化。此次拓跋繼遷叛亂,雖然也裹挾了大量的漢民。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漢人與黨項人百餘年來的隔閡,不是一年兩年能夠解決的。

尤其是本朝自立國以來,爲了鞏固在隴右統治。一直想方設法向隴右遷移漢人,並大肆扶植本地漢人。甚至在高宗朝曾經轉門下聖旨,免除了隴右漢民人丁稅,党項人則正常徵收人丁稅。同時大力鼓勵漢民娶党項人女子爲妻,明確規定漢民娶党項女子爲妻的,免三年田賦。

即便是三年之後,二十年之內田賦也只徵收一半。党項女人若是嫁給漢人爲妻,孃家也可以減免十年人丁稅。便是爲妾者,也可以三年之內田賦減半。漢人女子若是嫁給党項男人,爲妻者則卻是苛以重稅,無論婆家還是孃家,二十年之內田賦、丁稅加倍。

若有漢人男入贅党項人、女嫁與黨項人爲妾者,則直接官賣爲奴。近年來雖說法紀鬆弛,對漢人男子入贅、女子爲妾者,只要交錢各地官府基本已經不管。但從高宗朝開始,扶持當地漢人以制党項的策略,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地漢人爲了免稅,大肆迎娶党項人爲妻妾。

在加上將女兒嫁給漢人,自己家也可以免除掉十年的人丁稅。使得當地的党項人,近百年來甚至出現了不重生男重生女的現象。即便是有女兒,也要想方設法嫁給漢人。尤其是那些生下美貌女兒的党項人家,寧可將女兒嫁給普通漢人爲妾,也不肯將其嫁給党項人。

因爲党項人娶妻,遊牧者需要繳納一百隻羊。耕種者,則同樣需要繳納三石小麥,作爲額外稅賦。雖說那些勢大財雄的党項豪強,依舊三妻四妾。可普通党項人男子,則因爲繳納不出成親所需的額外稅賦,或是娶妻所需的天價彩禮,娶不起妻子的比比皆是。

再加上其他的問題,使得隴右漢民與黨項人的矛盾極深。眼下雖說大量漢人,或是被裹挾進叛軍,或是因爲生計的原因投奔叛軍。但時日一長,不可能不出現矛盾。這樣一來,便極其有利於內部分化瓦解。而這位拓跋繼遷老兄,此次造反可謂是醞釀依舊。

進退調度,可謂無一不是進退有序,但造反之後卻是幹了最蠢一件事。在攻下寧夏府第二日,他以恢復先祖党項榮耀名義,下達了男子禿髮令。要求其所有部下,將其已經梳了百餘年,與漢人一樣結髮剃掉,恢復党項人祖先發型。他則率先作爲表率,剃掉了自己頭髮。

而這一點,對於將就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的漢人來說,不是一般的難以接受。哪怕在黃瓊看來,党項人的髮型更講究衛生。可不管怎麼說,這個時代漢人講究的,便是現在梳的這種結髮的髮型。這位老兄下的這道禿髮令,可不單單是要求党項人剃頭,漢人也要一樣剃。

還要求三日之內全部剃掉頭髮,逾期者殺無赦。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這樣一來,無異於近一步加深了,原本就隔閡甚深的兩族。自古以來,堡壘最容易瓦解的就是內部。只要採取剿撫並用,以分化瓦解的辦法,近一步分化其內部,剿滅此次叛亂不會有什麼太大問題。

在聽罷黃瓊的這些想法後,皇帝沉吟良久,最終微微點了點頭:“好,你要的這些,朕都可以答應你。隴右、陝西二路邊軍隨你調動,西京大營的五萬軍馬也一併給你調遣。前次你去鄭州平叛,朕賜給你的尚方寶劍,朕一直都沒有收回。

“此次你出任節制隴右、陝西二路制置大使,這把尚方寶劍你繼續帶着。若二品以下官員,包括二品在內不聽你調遣,你可以不用請旨直接處置。便是安撫使、節度使這樣的軍政主官,你也可以直接罷官。朕在給你推薦一個人,戶部倉儲大使鄭道遠,出任你的三品參政。”

“此人在隴右爲官多年,對那裡的地形、民情,可謂是瞭如指掌。由他做你的行軍參政,一方面可以給你出出主意,一方面讓他協調大軍糧草供應一事。至於這個副使,樞密院、兵部、殿前司的三品以上武官,由你挑選。至於選調兵馬上,朕看這次還是調驍騎營出戰。”

“驍騎營是你在鄭州帶過老部下,選調驍騎營軍馬出戰,你指揮調動上也更加便利。不會出現那羣驕兵悍將,不服你調遣事情。阿九,朕該都給你了。但是此戰你只能勝,絕對不能輸,甚至就連敗仗都不能打。至於朕爲何如此要求,以你的聰慧,你應該心中還是有數的。”

“至於這個總糧草官,朕來給你擔任。但是朕在給你提一個要求,那就是此次平叛所耗費的時日越短越好,因爲越短對朝廷的元氣消耗也就越小。你這半年苦心積累下的那些錢糧,朝廷還要留着應急、備荒。不能都消耗在隴右,更不能夠都用到軍費上。”

聽罷皇帝的這番話,黃瓊卻沒有立即回答他,而是沉吟了一下之後道:“父皇,既然您將西京大營也一併交給兒臣。兒臣以爲,此次隴右平叛,京城四大營就不要調動了。西京大營的軍馬,多是隴右、陝西二路邊軍論調回來的。對於隴右,西京大營更加的熟悉一些。”

“兒臣想,從西京大營抽調兩萬軍馬,作爲平叛的主力。其餘的三萬軍馬,除了留下兩萬軍馬留守西京之外。再抽調一萬軍馬,進至陝西與隴右交界處備用足以。至於驍騎營千里迢迢,從京城趕到隴右需要耗費太多的時日了。就近不就遠,兒臣以爲調西京大營更爲便利。”

“請父皇這就下聖旨,調西京大營兩萬軍馬進入慶陽府。一萬軍馬,調至隴右、陝西交界地帶,參與對寧夏叛軍的圍堵。兒臣回府交待之後,便立即快馬加鞭趕往慶陽府。力爭在最短時日之內趕到。父皇,兒臣原本已經調張遷爲新任寧夏知府。這一兩日,他便會趕到京城。”

“兒臣,希望在兒臣走後,父皇催促他加快一些速度。至於兒臣的婚事,兒臣以爲軍情入火,暫時是顧不上了,只能先推遲。桂林郡王那裡,還需要父皇好好安撫纔是。寧夏府的叛亂,對朝廷來說只是疥癬之患。早日拿回海外通商之權,纔是我朝的根本所在。”

黃瓊的話音落下,聽到黃瓊提起張遷以及他的婚事,皇帝陷入了沉思。良久才擡頭道:“你的婚事照常舉辦,雖說軍情如火,可你的婚事就在後天,而且已經籌備完成。隴右那裡,先讓你選定的副使去坐鎮,待你大婚之後在趕去隴右。隴右的形勢,還沒有惡劣到那個地步。”

“晚上個兩三天,應該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不過,回門什麼的,你就不要想了。就是你的洞房花燭夜,能不能過上,朕也要看形勢的變化。至於桂林郡王,哼哼,恐怕也不會太在意你們會不會回門。他現在可是歸心似箭,這京城一天都不想多待下去。”

“至於張遷,你怎麼想起來起復這個人了,還調他爲寧夏知府?此人可是鐵桿的太子一黨,與你更是有很大的私怨,曾經不止一次的發生過沖突。雖說事出有因,但若不是你揭開了他的老底子,他也不會被朕貶去永州。你就不怕他調任寧夏知府,會暗中做什麼手腳對你掣肘?”

皇帝說罷,一副若有所思的眼神看着黃瓊。面對着皇帝打量的眼神,黃瓊卻是搖頭道:“兒臣與這個人有私怨這不假,但私怨歸私怨,此人才干與能力還是有的。他在京城做的那些事情,只是爲了太子斂財而已。而此人在京兆府任上,可從無一個官宦子弟敢肆意妄爲。”

“這一點,就足以看得出,此人還是能力還是有的。寧夏府眼下大亂,需要這樣一個有鐵腕,而且精於政務的人物,去接任新任知府。至於其他的,兒臣想這一年來,在永州他應該會想清楚的。如果他到了寧夏府任上,舊毛病又犯了,兒臣也斷然不會心慈手軟的。”

“到時候,該怎麼處置便怎麼處置。至於現在,兒臣想還是給他一個機會,發揮他的能力。父皇放心,等見到他的時候,該與他講明白的,兒臣也會與他講明白。他若是鐵了心,不想接這個差事,兒臣也絕對不會勉強他,更不會讓父皇寒了老臣的心。”

對於黃瓊的回答,皇帝微微沉吟了一下,最終還是點了點頭:“既然你下了決心,朕就依你。其他的事情,你就先不要理會了。先回府去準備一下出徵的事情,該告別的也要告別。朕既然將副使的選擇權交給你,你回去也好好的琢磨一下,明兒將人選告訴朕。”

“朕現在有些乏了,一會朕會讓兵部、戶部尚書與樞密使,去你府上談事情。此次出征既然你是這個制置大使,具體的事情就你自己與他們談吧。西京大營那裡,朕這就下發聖旨,讓他們按照你的要求去辦。”說到這裡,疲態盡顯的皇帝擺了擺手,走出了溫德殿。

第九百零七章 桂林郡王的心思第七十五章 火上澆油?第四十章 隱憂第六百四十一章 選擇了一個最壞的第四百一十三章 變相保證第七百三十九章 這小子好陰第二百七十二章 賞賜與威脅第四百三十一章 差別第六百一十一章 用人不疑第二百一十一章 黃瓊的用意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樣不會手軟第八百三十一章 他這是真的喜歡你第二百四十二章 範刀的感受第四十章 隱憂第五百三十七章 絕不是開玩笑第九十二章 永王的心思第六百一十三章 沒有退路第七百五十章 讓宋王生不如死第八百一十三章 流言第九十二章 永王的心思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是不報第六百五十九章 老狐狸第三百九十五章 果然是詐死第七百四十三章 心思各異第十六章 往事並不如煙(一)第七百九十章 慶陽一府的家教第三百一十三章 幕後之人(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交易第八百一十一章 君臣有別第八百三十二章 蔡氏的憂心第五百八十五章 舉薦了你第五百七十章 擔憂與顧慮第五百五十五章 隴右異動(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劉虎之妻第三百一十六章 焚屍滅跡第八百七十二章 斷了念想第三百三十四章 避重就輕(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遺屍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親自來的皇帝第四百六十六章 滕王第一百九十六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七百一十七章 黃瓊的念想第五百四十章 這個孩子我來撫養第六百一十四章 錯估了臉皮厚度第七百四十八章 最合適人選第三百七十六章 別等本王出手第二百九十八章 賣的好廉價第四百零四章 朕要聽實話第三十四章 手中有錢、心中不慌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婚第五百零三章 家事(一)第七百四十一章 慎妃的爆發第三百九十一章 輸的不僅僅是蜀王第七百六十七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三百二十四章 沒有不吃醋的女人第四百四十章 這也許就是天意第六百七十章 最多也就是交換第三十章 滑頭第六百章 馭夫之道第九百零五章 秣陵關(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絕不能放她們走第八十八章 霓裳羽衣曲第一百二十五章 賈權的觀點第五百五十二章 變相的較量第七百七十一章 不要那麼苛刻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全之法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格第五百五十一章 這是低調嗎?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們不是一路人第六百四十五章決戰(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代人受過第一百零九章 沒那麼簡單第七十一章 皇帝派去的災星第五百七十章 擔憂與顧慮第八百三十四章 第一要務第三百八十三章 囂張與嘴硬第七百零四章 借題發揮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上老了第七百六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三十八章 不請自來的永王第三十章 滑頭第二章 這是哪兒?第四百四十章 這也許就是天意第八百八十五章 嫂子同去第七百八十九章 那都是百姓血淚第八百二十章 胸懷的問題第八百三十章 老爺子不肯說的秘密第一百五十六章 你讓我很失望第二十七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八百七十三章 越來越遙遠的記憶第七百二十三章 毛骨悚然的貢品第五十八章 相馬之人第五百六十七章 勤政未必會理財第八百二十章 胸懷的問題第六百七十三章 投其所好第三百三十四章 避重就輕(二)第一百七十四章磨練即磨難第六百五十七章 兩個要求第二百零七章 要體會上天好生之德
第九百零七章 桂林郡王的心思第七十五章 火上澆油?第四十章 隱憂第六百四十一章 選擇了一個最壞的第四百一十三章 變相保證第七百三十九章 這小子好陰第二百七十二章 賞賜與威脅第四百三十一章 差別第六百一十一章 用人不疑第二百一十一章 黃瓊的用意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樣不會手軟第八百三十一章 他這是真的喜歡你第二百四十二章 範刀的感受第四十章 隱憂第五百三十七章 絕不是開玩笑第九十二章 永王的心思第六百一十三章 沒有退路第七百五十章 讓宋王生不如死第八百一十三章 流言第九十二章 永王的心思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是不報第六百五十九章 老狐狸第三百九十五章 果然是詐死第七百四十三章 心思各異第十六章 往事並不如煙(一)第七百九十章 慶陽一府的家教第三百一十三章 幕後之人(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交易第八百一十一章 君臣有別第八百三十二章 蔡氏的憂心第五百八十五章 舉薦了你第五百七十章 擔憂與顧慮第五百五十五章 隴右異動(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劉虎之妻第三百一十六章 焚屍滅跡第八百七十二章 斷了念想第三百三十四章 避重就輕(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遺屍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親自來的皇帝第四百六十六章 滕王第一百九十六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七百一十七章 黃瓊的念想第五百四十章 這個孩子我來撫養第六百一十四章 錯估了臉皮厚度第七百四十八章 最合適人選第三百七十六章 別等本王出手第二百九十八章 賣的好廉價第四百零四章 朕要聽實話第三十四章 手中有錢、心中不慌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婚第五百零三章 家事(一)第七百四十一章 慎妃的爆發第三百九十一章 輸的不僅僅是蜀王第七百六十七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三百二十四章 沒有不吃醋的女人第四百四十章 這也許就是天意第六百七十章 最多也就是交換第三十章 滑頭第六百章 馭夫之道第九百零五章 秣陵關(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絕不能放她們走第八十八章 霓裳羽衣曲第一百二十五章 賈權的觀點第五百五十二章 變相的較量第七百七十一章 不要那麼苛刻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全之法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格第五百五十一章 這是低調嗎?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們不是一路人第六百四十五章決戰(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代人受過第一百零九章 沒那麼簡單第七十一章 皇帝派去的災星第五百七十章 擔憂與顧慮第八百三十四章 第一要務第三百八十三章 囂張與嘴硬第七百零四章 借題發揮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上老了第七百六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三十八章 不請自來的永王第三十章 滑頭第二章 這是哪兒?第四百四十章 這也許就是天意第八百八十五章 嫂子同去第七百八十九章 那都是百姓血淚第八百二十章 胸懷的問題第八百三十章 老爺子不肯說的秘密第一百五十六章 你讓我很失望第二十七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八百七十三章 越來越遙遠的記憶第七百二十三章 毛骨悚然的貢品第五十八章 相馬之人第五百六十七章 勤政未必會理財第八百二十章 胸懷的問題第六百七十三章 投其所好第三百三十四章 避重就輕(二)第一百七十四章磨練即磨難第六百五十七章 兩個要求第二百零七章 要體會上天好生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