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四章 第一要務

只是對於呂蒙正慢慢來的意思,黃瓊卻是皺起了眉頭。此事是事關西北穩定的大事,如今已經拖了大半年,實在已經到了不能再拖的地步。如果按照當前這個落而不實,甚至說根本不動的效率,再繼續慢慢來下去。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遷移到足夠的流民到寧夏墾荒。

如果這種情況再持續下去,恐怕等到西北再亂起來那天,都未必能夠遷移到足夠的流民。至於接下來,在寧夏府編組團練的事情,恐怕更會是遙遙無期。這些官員可以等、可以慢慢來,但西北大局能這麼遙遙無期等下去嗎?如此拖沓,這個效率何在?朝廷大局又何在?

見到黃瓊聽到自己那番解釋後,面色多少有些不豫。呂蒙正卻是不慌不亂,沉吟了好大一會之後道:“臣以爲,單靠官府的告示,以及流民自身道聽途說,很容易讓遷移變味的,會引起在那些流民出現大亂子。今兒殿下將臣等召集過來商議此事,臣作爲副相就實話實話。”

“臣以爲,此事雖說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更能讓那些失去的流民,重新有一個安穩的生活。但落實時絕對不可以操切,要考慮民心,一切還是要水到渠成。寧夏府地處塞外,對於那些流民來說,至少在百姓的心中,還是化外之地。所以臣最好還是讓百姓,自願遷移到寧夏。”

“更何況,臣從寧夏府和隴右那邊的奏報來看。寧夏府,甚至隴右路都沒有辦法,爲遷移到寧夏府的流民,提供到足夠的耕牛和農具。流民到了寧夏府那邊,恐怕處境只會更加的艱難。而寧夏府不僅地接北遼,而且本身就是胡漢雜處之地,北面又是賀蘭山的崇山峻嶺。”

“如今大亂剛剛平定,党項人未必從內心真正的臣服。若是流民被遷移到寧夏府衣食無着,引發民怨沸騰,或是引發羣盜據嘯賀蘭山林,或是引發流民作亂造反。所以,殿下,臣等既然是天子選出的,代天牧民之臣子,那更好設身處地的爲朝廷,也要爲那些流民多考慮一些。”

“臣的建議是以穩定爲主。先以隴右與寧夏府,目前可承擔耕牛、種子、農具,以及至少一年的口糧的爲基礎,先少量遷移部分流民去拓荒耕。等到朝廷籌集到足夠的耕牛、種子、農具之後,在大規模的開始遷移。而且首批遷移的流民,最好以河南路其他州府爲主爲好。”

聽着這位參知政事的話,黃瓊站起身來,揹着手走到幾個大臣面前。看着幾個見到他走到自己面前,神色多少有些緊張的大臣,黃瓊卻是淡淡一笑:“怕擔責,所以纔對寡人的鈞旨,一拖再拖。任憑那些食不果腹的流民,繼續這麼窮困下去。任憑寧夏府那邊,大片土地荒蕪?”

“耕牛、種子、口糧不夠,寡人要你們戶部做什麼?隴右與陝西二路,去歲遭遇到大旱,今年情況如何還不知道。別說寧夏府,就連隴右路都很難負擔起這個負擔,這一點寡人並不否認。但如今寧夏府漢人十室九空,党項人佔據了大部分,這對朝廷是一個嚴重不穩定因素。”

“急需短時間,補充大量的漢人,以穩定寧夏府的局勢。這是關係到朝廷,西北大局是否穩定的大事。而且黃河百害唯利一套,整個靈州到定遠州,再到黃河、賀蘭山之間,前唐開墾的大片農田,因爲建國初期的戰亂,已經大片荒蕪。原本密佈的水渠,如今已經全部乾涸。”

“隴右路除了隴南、隴東之外,絕大部分糧食無法自給。在這種情況之下,放着寧夏府大片的熟地荒蕪,這無論如何的說不過去。寡人的態度很明確,這種局面必須要改變。徒流民充邊,這種於國於民都有利的事情必須要解決。隴右承擔不了,那就戶部來負責湊集所需。”

掃了一眼在座臣子,黃瓊沉聲道:“此事,諸有司要當成眼下第一要務。就算是一時無法遷移到足夠流民,但中書省與戶部要拿出一個計劃來。按照每年可以籌集的物資數量,每年需要遷移多少人。若是有人還是怕擔責任,那就不換思想就換人,把官帽子給寡人交出來。”

“但是有一條,誰要是爲了唯上,一味的強壓,動用衛軍強行驅趕,造成百姓大量的無辜死亡,那就自己來試試寡人刀快不快。在百姓遷移過程之中,寡人會交待四大營,將他們的馬車都抽調出來。戶部也要籌集一批馬車,使得年老體弱的要做到,有免費的馬車可以代步。”

“兵部要會同戶部、陝西路,吩咐各地以驛站基礎,在沿途設置粥棚。戶部籌集到足夠的糧食,下撥到各個驛站。流民遷移的時候,粥要做到裹巾不滲。寡人會吩咐御史臺,抽調出精明能幹的人員沿途檢查。若是有人不能做到粒米都到流民口中,藉機發財,寡人活剮了他。”

“隴右路,本身就地處蕃漢雜居的地方。哪怕去年大旱,可對那些遊牧部族,影響遠沒有漢人多。戶部調撥一批錢帛,籌集到足夠的耕牛,寡人想還不是那麼吃力吧。此事朝廷需要一個人來統籌,呂大人既然你提出來了,又是身爲副相的參知政事,那此事就由你牽頭負責。”

“此次徒流民充邊塞的事情,如果有什麼問題,直接上奏到寡人這裡。若是有人爲難你,你就直接找寡人。寡人親自來給你做這個後臺老闆。中書省的諸位,既然不願意擔責,那麼就不用中書省負責。不是都不願意擔責任嗎?那好從京兆府開始,每個府都給寡人定數量。”

黃瓊的話音落下,在座的幾個大臣臉都白了。反倒是,那個呂蒙正卻是神色未變,很是沉穩的沉思着。而看着幾位大臣神色,黃瓊心理嘆息一聲:“這就是大齊朝的宰相,除了唯唯諾諾,連句反對話都不敢說。即提不出什麼建議,也不想提出什麼建議,簡直就是昏聵透頂。”

“這樣的庸官,真不知道,養他們有何用。難怪說本朝無名相。這樣的宰相,在遇到老爺子那個過於講究中庸之道的施政,這天下又能好起來纔怪。宰相是什麼,那是一國之宰,身負協助皇帝治國理政的重責。可這羣庸官,能擔得起朝廷的重任,萬民對他們的期待嗎?”

想要發火,黃瓊最終還是壓下了火氣。站在那裡又掃了一眼羣臣:“關於此事,你們還有什麼要說的嗎?今兒既然將你們召集起來商議此事,那就是可以暢所欲言,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如果有什麼不同意見就明說,若是錯過了今兒,那接下來就別說寡人不給你們說的機會。”

這番話,黃瓊連問了三遍,中書省那幾位卻依舊連個屁都沒有放,坐在那裡倒是一副宰相的氣度,不是一般的沉穩。只有那個最先開口的呂蒙正,沉吟了良久之後才道:“殿下,以此大事委臣,臣定當效死命。但問題是,如果給各州府下具體數額,這是不是有些不太合適。”

“像是河南路的鄭州府、陳州,現在因爲景、端二王事敗,朝廷歸還了百姓土地,當地已經幾乎無流民。如果強制定出具體數額,這樣很容易使得地方官府,爲了所謂的政績,強迫百姓遷移。這就有傷朝廷與殿下愛民的初衷。臣以爲還是先以京兆府爲主,人數也不要太多。”

“戶部,籌集耕牛與種子需要時日,短時間之內很難籌集到足夠的耕牛,而且就算籌集到耕牛,也需要千里迢迢運到寧夏府。遊牧民族的牛羊的確多,可殿下牛與牛還是不同的。那些牛沒有受過訓練,就算從他們那裡籌集到足夠的牛,也得進行一定訓練之後才能用作耕作。”

“而且寧夏府那邊,至少也要建上一些房子吧。西北比不得京兆,冬季比這邊冷得多。流民過去就算一個狗窩,也得有一個棲身之地不是?戶部遷移路上調集糧草,也是需要大量時日才能完成的。便是現在開始動員流民,等到流民出發至少也要上秋了,到了寧夏沒準入冬。”

“若是沒有一個棲身之地,殿下,這批流民便是到了寧夏,面對西北苦寒,又怎麼能夠生存下去?臣曾經在隴右做過知州,對西北的苦寒可是有過深刻體會。流民沒有一處居所,到時候天寒地凍,一個冬天下來不知道要有多少人成爲凍殍。這都是需要大量時日才能完成的。”

“以臣的意思,先在流民最爲集中的京兆府,動員一批流民去寧夏府墾荒。而且遷移最後安排在秋天,這樣也免得傳疫。只要第一批去的人,朝廷做到了承諾的事情,臣想後面的事情便好做了。以臣所見,還是逐年進行爲好。比方說,今年先遷移三千戶,明年五千戶?”

呂蒙正的話音落下,黃瓊還沒有來得及說話。之前還不吭聲的那幾位,不知道是生怕黃瓊問道自己頭上一樣,還是怕一旦出了問題,自己要擔責。急忙躬身道:“殿下,呂相之言方爲老成謀國之言,我等對呂相之言並無異議。我等都認爲,此事還是採取逐步遷移的爲好。”

聽着之前這幾位沉默是金的大老爺,總算開了口,黃瓊是卻被氣笑了:“呂大人的意見的確不錯,但你們都沒有自己的意見與想法?朝廷要你們這些平章政事、參知政事,還有尚書、侍郎,是要你們與朝廷同心協力,共同治理天下的,而不是讓你們在這裡人云己雲的。”

黃瓊此話一出,幾個人立即又沉默是金了。見到幾個人,又不說話了,黃瓊乾脆點名道:“張大人,你是戶部尚書。此次遷移流民徒邊充實寧夏府。你們戶部責任重大,所遷流民沿途所需糧食,到了寧夏府之後所需的一年糧食,都是要靠你們戶部籌集,你們就沒有想法?”

同樣剛從兩浙路轉運使,調任戶部尚書的張齊賢卻是開口道:“此事怎麼定下來,是殿下與諸使相的事情。作爲戶部尚書,是在殿下與諸位使相將事情敲定後具體落實。所以,殿下問臣有何異議,臣只能說異議有,但是不該臣來說。臣現在最該做的,琢磨該籌集多少糧食。”

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些頹廢的老爺子第六百六十一章 人死罪消第五百八十九章 宜疏不宜堵第二百八十六章 郭副使第十七章 往事並不如煙(二)第四百二十章 內疚與自責第七百八十九章 那都是百姓血淚第六百一十章 誘人的肥肉第一百五十五章 傷逝第五百九十七章 將來讓她自己選擇第二百七十四章 往事如煙第八百零四章 希望是個女孩第三百三十一章 這不是威脅第六百八十八章 覆土禮第六百三十四章 自己看錯了人第二百三十四章 傾斜第七十章 原因在哪兒?第二百七十五章 真正的老成謀國第六百五十四章 黃瓊的苦心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樣不會手軟第二百八十章 潛規則第三百九十八章 喜訊與家事第七百七十章 沒有那麼無辜第五百零七章 鬱悶的黃瓊第二百零二章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第六百七十六章 真相第七百八十五章 與斬草除根有什麼區別第四百七十七章 老臣的顏面?第十二章 誰纔是高手?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把我當成什麼人第七百八十八章 連人都算不上第五百五十二章 變相的較量第七百二十三章 毛骨悚然的貢品第一百二十六章 根本之道第二百零四章 溫德殿上第五百九十七章 將來讓她自己選擇第三百八十二章 強詞奪理第四百九十七章 歷練(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陳瑤的堅持第八百二十二章 文和更恰當一些第八百二十六章 重中之重第十七章 往事並不如煙(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該做的事情第六百九十二章 不要庸才、更不要蠢材第五百五十五章 隴右異動(一)第八百二十九章 聽牆根第六百零一章 何家讓步第四百六十八章 皇帝要的承諾第七百二十四章 不會插手第四十二章 歲月催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株連第六十五章 皇帝的敲打第七百五十三章 二蘿的轉變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對的感覺第五百五十章 被女兒嘲笑了第四百七十三章 你不該恨她第六十五章 皇帝的敲打第三百四十九章 那個女人不能留第三百六十章 莫名其妙的聖旨第二百一十五章 清君側?第一百三十九章 皇帝的領悟第六百六十八章 話裡有話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對的感覺第四百七十四章 往事知多少第二百五十章 景王使者第二百二十三章 你只不過是條狗第一百八十二章 要變天了第七百五十四章 年終獎第五百七十六章 練出來就給你做親軍第八十九章 要一手羊腿一手大棒第七百七十一章 不要那麼苛刻第八百二十五章 在精不在多第五百一十六章 夜探第三百四十七章 蜀王密衛第三百八十章 陌生與排斥第七百二十四章 不會插手第一百五十章 還是有所準備吧第五百九十六章 關心則亂的母親第七十三章 往事如煙第八百一十二章 狗急跳牆的永王第三百八十七章 到此爲止罷第四百九十八章 歷練(二)第六百一十二章 心情煩躁第一百八十四章 夜探第四百一十二章 永王教子第二百五十六章 看他們自己造化第五百三十七章 絕不是開玩笑第五百七十三章 膽戰心驚的樞密使第七百六十七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五百一十六章 夜探第九百零六章 秣陵關(三)第八百二十三章 不過是琉璃蛋子罷了第三十六章 有個性、我喜歡第四百七十一章 投其所好第四百二十九章 她究竟是誰?第二百二十一章 兩權相害取其輕第六百二十九章 本王替你說第一百三十章 人君氣量?第一百九十七章 未必不是一個新的開端第五百五十五章 隴右異動(一)
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些頹廢的老爺子第六百六十一章 人死罪消第五百八十九章 宜疏不宜堵第二百八十六章 郭副使第十七章 往事並不如煙(二)第四百二十章 內疚與自責第七百八十九章 那都是百姓血淚第六百一十章 誘人的肥肉第一百五十五章 傷逝第五百九十七章 將來讓她自己選擇第二百七十四章 往事如煙第八百零四章 希望是個女孩第三百三十一章 這不是威脅第六百八十八章 覆土禮第六百三十四章 自己看錯了人第二百三十四章 傾斜第七十章 原因在哪兒?第二百七十五章 真正的老成謀國第六百五十四章 黃瓊的苦心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樣不會手軟第二百八十章 潛規則第三百九十八章 喜訊與家事第七百七十章 沒有那麼無辜第五百零七章 鬱悶的黃瓊第二百零二章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第六百七十六章 真相第七百八十五章 與斬草除根有什麼區別第四百七十七章 老臣的顏面?第十二章 誰纔是高手?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把我當成什麼人第七百八十八章 連人都算不上第五百五十二章 變相的較量第七百二十三章 毛骨悚然的貢品第一百二十六章 根本之道第二百零四章 溫德殿上第五百九十七章 將來讓她自己選擇第三百八十二章 強詞奪理第四百九十七章 歷練(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陳瑤的堅持第八百二十二章 文和更恰當一些第八百二十六章 重中之重第十七章 往事並不如煙(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該做的事情第六百九十二章 不要庸才、更不要蠢材第五百五十五章 隴右異動(一)第八百二十九章 聽牆根第六百零一章 何家讓步第四百六十八章 皇帝要的承諾第七百二十四章 不會插手第四十二章 歲月催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株連第六十五章 皇帝的敲打第七百五十三章 二蘿的轉變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對的感覺第五百五十章 被女兒嘲笑了第四百七十三章 你不該恨她第六十五章 皇帝的敲打第三百四十九章 那個女人不能留第三百六十章 莫名其妙的聖旨第二百一十五章 清君側?第一百三十九章 皇帝的領悟第六百六十八章 話裡有話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對的感覺第四百七十四章 往事知多少第二百五十章 景王使者第二百二十三章 你只不過是條狗第一百八十二章 要變天了第七百五十四章 年終獎第五百七十六章 練出來就給你做親軍第八十九章 要一手羊腿一手大棒第七百七十一章 不要那麼苛刻第八百二十五章 在精不在多第五百一十六章 夜探第三百四十七章 蜀王密衛第三百八十章 陌生與排斥第七百二十四章 不會插手第一百五十章 還是有所準備吧第五百九十六章 關心則亂的母親第七十三章 往事如煙第八百一十二章 狗急跳牆的永王第三百八十七章 到此爲止罷第四百九十八章 歷練(二)第六百一十二章 心情煩躁第一百八十四章 夜探第四百一十二章 永王教子第二百五十六章 看他們自己造化第五百三十七章 絕不是開玩笑第五百七十三章 膽戰心驚的樞密使第七百六十七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五百一十六章 夜探第九百零六章 秣陵關(三)第八百二十三章 不過是琉璃蛋子罷了第三十六章 有個性、我喜歡第四百七十一章 投其所好第四百二十九章 她究竟是誰?第二百二十一章 兩權相害取其輕第六百二十九章 本王替你說第一百三十章 人君氣量?第一百九十七章 未必不是一個新的開端第五百五十五章 隴右異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