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更需要的是將相和

周志遠這番話說完,黃瓊沒有立即回答他。而是沉思良久,擡起頭又看了看面前諸將,尤其是作爲自己副手的賀元鋒。只是雖說感受到黃瓊看過來目光,但賀元鋒並未做出任何表態。直到被黃瓊目光逼視的受不了,才最終開口道:“王爺,末將還是認爲,實在沒有此必要。。”

“雖說周都統的想法不無道理,他急着救援邊軍同袍的想法,末將也不是不能理解。但末將以爲左翼的軍馬,只要行動的速度夠快,足可以搶在叛軍之前,封鎖黃河渡口,而切斷叛軍退往賀蘭山的路線。所以,在末將看來並沒有這個時候,分兵專門應對此事的必要。”

賀元鋒這番話說罷,黃瓊卻是這員老將多少感覺到有些失望。無論是杜涉,還是馮舟山與這個周志遠,已經將拓跋繼遷一旦真的放棄所有,退入賀蘭山的後果說得很清楚,但這位老兄卻依舊是無動於衷。依舊在固執的堅持自己的想法,甚至還將希望放在了假大空上面。

黃瓊雖說沒有直接帶過兵打過仗,可也知道這戰場上敵情是萬變的。戰前多對敵情變化考慮一些,才能可以將主動權攥的更緊一些。若是單想着靠左路軍行動迅速,搶在叛軍之前抵達黃河一線,封鎖住叛軍退守賀蘭山的道路,這也太將希望寄託在虛無飄渺上了吧?

眼下寧夏府已經爲叛軍所控制,三路大軍無論那一路進入寧夏府境內,都相當於深入叛軍的腹地。到時候,消息的靈通性恐怕遠不如叛軍。行軍路上可能遇到什麼,都是極爲不可預見的。一旦左路軍被叛軍一部纏上,不能及時的封閉黃河渡口,那麼就等於坐失戰機。

那個拓跋繼遷,即便真的決定放棄整個寧夏府,但也絕對肯定不會讓官軍順利的收復寧夏。無論是出於那種心思,哪怕是專門做做樣子給其他部族看,哪怕是爲了鼓舞,連續吃了三次敗仗後低落的士氣。他也會集中兵力,尋找戰機至少打上一戰,以便爲全軍撤離做好準備。

否則一戰都不打,便直接放棄寧夏党項人故地。恐怕等不到出寧夏府,他軍心就得散。自開國之初,被從陝北遷移寧夏府,党項人已經在這片土地,繁衍生息了上百年。他們祖宗陵墓在這裡,他們房屋土地,牛羊都在這裡。一戰不打便輕易的放棄,党項人自己就不會答應。

至於拓跋繼遷到時候,會選擇那三路軍馬中的那一路動手,誰此時又能猜出他心中的想法。更何況,左路軍一邊要配合其他兩路軍馬,一邊又要快速搶佔黃河渡口,切斷党項人退往賀蘭山的退路。又要在行軍途中,應付各種必然存在突發狀況,需要派出多少軍馬才合適?

這種考量之下,提前派出一路軍馬,迂迴敵後搶先控制懷遠州與黃河渡口,徹底切斷叛軍退入賀蘭山的道路。哪怕三路軍馬之中,有一路被拓跋繼遷擊敗,但在全局上也可以將自己擺在進退有利地位上。這麼簡單道理,自己都能看得出來,賀元鋒身爲老將就真看不出來?

黃瓊想要越過賀元鋒,直接拍板下決定,但在片刻猶豫之後,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賀元鋒不管怎麼說,都是自己的副手,是負責全權指揮此次平叛作戰的制置副使。若是在部下面前太駁了他的面子,恐怕今後他就帶不動這羣將領了。那麼這一戰,也就沒有打的必要了。

因爲部下不聽指揮,這一戰根本就沒有取勝的希望。眼下最需要的,還是要凝聚所有人的軍心,絕對不能出現將帥不和的情況。想到這裡,黃瓊擡起頭看了看諸將,以及一臉期待的看着自己的周志遠,淡淡的道:“本王看大家都有些乏了,那麼都先休息一會在繼續。”

在諸將走後,黃瓊站起身來,看着背後的地圖,良久沒有說話。而被他單獨留下來的賀元鋒,看着背對着自己的英王,則是一頭霧水,搞不清楚英王此舉究竟有何意圖。既留下自己,卻又什麼都不說,只盯着那幅地圖看。就算是威逼自己同意,可也要開口說話才行啊?

就在賀元鋒坐在那裡,胡思亂想時。一直都背對着他的黃瓊,才緩緩的開口道:“賀大人,雖說本王爲正你爲副。論起年紀來,你是本王前輩。論起從軍經驗來,您近四十年從軍生涯,本王便是拍馬都趕不上。今兒本王之所以將你單獨留下來,是要與你說說一些心裡話。”

“賀副使,你知道此次寧夏平叛,本王最擔心的是什麼嗎?本王可以明確的告訴你,本王最爲擔心的便是此次叛亂久拖不決,遲遲不能剿滅。這不僅僅是勞師糜餉的事情,而是朝廷在錢糧上根本就吃不消。若不是本王今年上半年,苦心經營積攢了一些錢糧,纔有一些餘力。”

“恐怕就這一次叛亂,只能有兩個結果。一個爲了應對錢糧支出,朝廷向這天下的百姓加稅,加劇百姓的苦難。其二,便是按照朝中某些人想法。將隴右賞給拓跋繼遷,在給一個什麼封號打發了就是了。反正這寧夏府一州四縣,每年也出不了多少賦稅錢糧,也是一個累贅。”

“這樣朝廷既可以不費一文錢,便敉平此次叛亂,又可以丟掉這個負擔。別說一個寧夏府,便是整個隴右,除了爲朝廷提供軍馬之外,就連糧食產量都很少,對朝廷又有什麼大用?朝廷不僅每年從隴右收取的錢糧,根本滿足不了需要不說。有點風吹草動還貼進去大筆錢糧。”

“有每年貼補隴右的那些錢糧,維持朝廷在隴右駐軍的錢糧。便是向党項人,還有那些吐蕃人買馬都足夠用了。爲了一個地瘠民貧的寧夏府,根本沒有必要耗費那麼的錢糧,調集大軍去平叛。反正不過是一州四縣之地,都賞了那個拓跋繼遷,也影響不到這天下的穩定。”

說到這裡,黃瓊突然轉過身來看着賀元鋒,語氣中的溫度一下子劇降,以異常冰冷的語氣道:“賀將軍,你知道父皇與本王說起的時候,本王當時怎麼說的嗎?本王直接告訴父皇,此人未戰而輕言棄土,惑亂君心當真的罪該萬死。我大齊領土雖大,但沒有一寸是多餘的。”

“更何況,人的性子裡面,本就有貪無止境,得隴望蜀念頭的。若是讓拓跋繼遷,輕易的便得到了他想要東西。那麼接下來,別說隴右一路了,恐怕整個西北都要落入他的掌握之中。這天下大勢,本就是環環相扣的。西北亂雖說威脅不到京兆,但卻牽扯天下的大勢。”

“況且,我大齊鐵騎向來精爲天下之冠。朝廷未戰便輕言棄土,又置這大齊幾十萬將士於何地?置四大營,西京大營這二十餘萬精銳於何地?如果別人不願意出頭,我這個兒子願提三萬鐵騎,誓爲朝廷剿滅此賊寇。只是話雖然說的硬氣無比,可本王也知道父皇猶豫在那裡。”

“父皇猶豫的不是我大齊精銳之師,是否還能戰,是否能夠剿滅叛軍。而是朝廷眼下的錢糧,能否支撐得住西北軍興。眼下朝廷手中,的確或多或少的還有一些儲備。但天下這麼多,需要錢糧的地方多了去。朝廷不可能無限度的,將那點微薄的儲備,都丟在這個無底洞之中。”

“所以,此次西北平叛宜快不宜慢。拓跋繼遷若是調集大軍,與官軍決戰本王倒是不怕他。別說他連戰連敗,原有的十餘萬大軍折損嚴重。便是他的十餘萬大軍完完整整的都在。可本王依舊知道,以賀將軍手中這兩萬精銳軍馬,再加上賀將軍的才幹,也會無所畏懼的。”

“本王最擔心的是,他並不與官軍決戰,而是退入某一地憑險據守。待朝廷大軍退去之後,或是捲土從來,或是成爲這擾亂西北的流寇。到時候,朝廷再想剿滅他,就未必是短時之內可以奏效得了。到時候,朝廷除非攤牌加徵錢糧,否則這一塊未必就真的能夠支撐得住了。”

“而這天下的百姓,眼下本就生活日益困頓。若是在加徵錢糧,恐怕這天下的百姓,就要更加的困苦。本王雖不能說愛民如子,可本王實在不忍心,加劇這天下百姓的困苦。所以,此次隴右平叛,本王要做到的,只能是一次性解決。絕對不能爲將來,留下任何的後患。”

“本王知道,你也許覺得拓跋繼遷沒有什麼。再厲害,總歸也比不過北遼鐵騎吧。所以,你對杜涉的建議並不以爲然。但你沒有當回事,本王卻不敢輕視。原本本王完全可以直接下手諭,逼着你執行。可你是本王的副職,更是實際負責此次隴右平叛,一切軍務事宜的副使。”

“本王不想繞過你,直接下這個決定。因爲你是他們的主將,本王不能在你的那些部下面前,落了你的面子。此次平叛,本王的得失成敗無足輕重。但事關朝政的穩定與否,更事關天下大。所以,本王需要的是上下一心,更需要本王與你這正副使之間,文武之間將相和。”

“而不是內部處處掣肘,上下不能團結一心。所以,哪怕明知道有些東西,是你出的問題,本王也得在諸將面前維護你。不因爲別的,就因爲你是本王的副手,是他們的主將。賀將軍,你現在冷靜下來仔細考慮一下,杜涉與馮舟山、周志遠三個人,那些擔憂真的是錯的嗎?”

“你在懷遠州,也當過多年的防禦使。拓跋繼遷的爲人,就算是你沒有真正的接觸過。可平夏部,你總該不陌生吧。若是此戰,真的像是你設想的那麼簡單,朝廷又何需派出你我?本王今兒開這個諸葛亮會,就是寧願行動向後拖延一些,也要儘可能的將敵情變化多想一些。”

“現在被動,總比將來被動要好的多。本王寧願現在冒一些險,也不願意事後留下大量駐軍,勞師糜餉的沒完沒了的,爲我們此次平叛擦屁股。賀副使,你是老將,兵行險着的道理,你應該比本王瞭解的多?尤其是我們面對的這個對手,即狡詐如狐,也兇狠如狼。”

第七百四十二章 極度不滿第三百五十六章 多努力才行第二百七十八章 王府一入深似海第八百九十六章 你着急什麼?第三百五十三章 他做的孽我來還第一百二十五章 賈權的觀點第九十一章 永王的禮物第三百六十一章 對太子的評價第二百四十四章 襄陽範家第九百零七章 桂林郡王的心思第四百五十六章 禍亂宮闈第一百五十三章 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第八百零九章 這個位置不好坐第七百五十五章 都不是外人第七百五十四章 年終獎第三十六章 有個性、我喜歡第二百三十二章 山河表裡雄關路第二百二十五章 斬將奪關第七百五十七章 濫情還是多情第五百九十七章 將來讓她自己選擇第六百六十八章 話裡有話第六百一十四章 錯估了臉皮厚度第十三章 心情不好的母親第九百零五章 秣陵關(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黃瓊的苦心第八百零七章 我還是我第七十六章 天家無私事第三百一十二章 何瑤的敲打第七百五十一章 這不是作踐人嗎?第一百七十五章 門清的永王第六十一章 磨難即歷練第六百七十七章 老狐狸第七百八十三章 利與弊第七百六十六章 猶豫第二百三十八章 俠之大成第五十三章 轉變第三十五 賣身葬父的舉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輸的不僅僅是蜀王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遷的感悟第五百五十章 被女兒嘲笑了第十四章 腦殘的紈絝第五百七十七章 相信我第一百四十三章 挑撥離間第五百一十七章 能留下我再說第七百五十一章 滅門之禍第八百七十八章 恨死你了第八百三十六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四百零二章 揭皇帝的傷疤第三十五 賣身葬父的舉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無妄之災?第五百八十五章 舉薦了你第六十章 欲加之罪?第二百五十二章 轉變第三百五十九章 名師才能出高徒第五百七十三章 膽戰心驚的樞密使第六百八十五章 許家的人第四百零一章 皇帝想要攤牌?第八百三十八章 昨日重現第四百零一章 皇帝想要攤牌?第一百二十八章 頂撞與馬屁第六百八十六章 這個官不做爲好第五百三十七章 絕不是開玩笑第十三章 心情不好的母親第二百六十九章 心思第六百六十五章 被嚇着的高懷遠第五百五十一章 這是低調嗎?第六百一十八章 永王出手第三百零八章 齊埋汰第四百六十八章 皇帝要的承諾第一百零三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四百四十六章 難回的年禮第七十二章 肥羊?第七百零八章 燈下美人第四百五十六章 禍亂宮闈第三百六十章 莫名其妙的聖旨第五百六十章 她總該是罪不至死第二百二十六章 屍餐素位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一次公開交鋒第八百五十八章 聽牆根的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東風還是要借的第七百三十九章 憤怒的何氏第九十九章 密摺第五百四十八章 無道第六百九十四章 佛門成不了避風港第四百七十二章 拿着潑皮對付無賴第五百六十八章 這次不推脫了第七百七十九章 別樣的敘家常第八百七十四章 黃瓊的不滿意第三百二十二章 升米恩、鬥米仇第二百二十七章 給他機會第五百九十三章 出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找後賬的永王第六百四十一章 選擇了一個最壞的第二百八十二章 隱憂第八百三十四章 第一要務第七百二十七章 肉麻的家信第五百六十章 她總該是罪不至死第七百六十七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五十六章 該怎麼做便怎麼做第五十三章 轉變
第七百四十二章 極度不滿第三百五十六章 多努力才行第二百七十八章 王府一入深似海第八百九十六章 你着急什麼?第三百五十三章 他做的孽我來還第一百二十五章 賈權的觀點第九十一章 永王的禮物第三百六十一章 對太子的評價第二百四十四章 襄陽範家第九百零七章 桂林郡王的心思第四百五十六章 禍亂宮闈第一百五十三章 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第八百零九章 這個位置不好坐第七百五十五章 都不是外人第七百五十四章 年終獎第三十六章 有個性、我喜歡第二百三十二章 山河表裡雄關路第二百二十五章 斬將奪關第七百五十七章 濫情還是多情第五百九十七章 將來讓她自己選擇第六百六十八章 話裡有話第六百一十四章 錯估了臉皮厚度第十三章 心情不好的母親第九百零五章 秣陵關(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黃瓊的苦心第八百零七章 我還是我第七十六章 天家無私事第三百一十二章 何瑤的敲打第七百五十一章 這不是作踐人嗎?第一百七十五章 門清的永王第六十一章 磨難即歷練第六百七十七章 老狐狸第七百八十三章 利與弊第七百六十六章 猶豫第二百三十八章 俠之大成第五十三章 轉變第三十五 賣身葬父的舉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輸的不僅僅是蜀王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遷的感悟第五百五十章 被女兒嘲笑了第十四章 腦殘的紈絝第五百七十七章 相信我第一百四十三章 挑撥離間第五百一十七章 能留下我再說第七百五十一章 滅門之禍第八百七十八章 恨死你了第八百三十六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四百零二章 揭皇帝的傷疤第三十五 賣身葬父的舉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無妄之災?第五百八十五章 舉薦了你第六十章 欲加之罪?第二百五十二章 轉變第三百五十九章 名師才能出高徒第五百七十三章 膽戰心驚的樞密使第六百八十五章 許家的人第四百零一章 皇帝想要攤牌?第八百三十八章 昨日重現第四百零一章 皇帝想要攤牌?第一百二十八章 頂撞與馬屁第六百八十六章 這個官不做爲好第五百三十七章 絕不是開玩笑第十三章 心情不好的母親第二百六十九章 心思第六百六十五章 被嚇着的高懷遠第五百五十一章 這是低調嗎?第六百一十八章 永王出手第三百零八章 齊埋汰第四百六十八章 皇帝要的承諾第一百零三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四百四十六章 難回的年禮第七十二章 肥羊?第七百零八章 燈下美人第四百五十六章 禍亂宮闈第三百六十章 莫名其妙的聖旨第五百六十章 她總該是罪不至死第二百二十六章 屍餐素位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一次公開交鋒第八百五十八章 聽牆根的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東風還是要借的第七百三十九章 憤怒的何氏第九十九章 密摺第五百四十八章 無道第六百九十四章 佛門成不了避風港第四百七十二章 拿着潑皮對付無賴第五百六十八章 這次不推脫了第七百七十九章 別樣的敘家常第八百七十四章 黃瓊的不滿意第三百二十二章 升米恩、鬥米仇第二百二十七章 給他機會第五百九十三章 出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找後賬的永王第六百四十一章 選擇了一個最壞的第二百八十二章 隱憂第八百三十四章 第一要務第七百二十七章 肉麻的家信第五百六十章 她總該是罪不至死第七百六十七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五十六章 該怎麼做便怎麼做第五十三章 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