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聊天的一個很大痛點,就是聊天記錄只能保存本地。
雖說將來的微信聊天記錄,理論上也只保存在本地,但那畢竟是移動端應用,用戶不會隨意切換手機登陸,所以用戶大多數情況下也不需要雲保存。
但現在的QQ不一樣,現在的網友,90%以上不是固定使用私人電腦,而是在各地網吧之間來回切換。
所以,也只有10%擁有私人電腦的,才能本地保存聊天記錄。
可即便如此,所有用戶在切換終端登陸的時候,也都無法查閱之前的聊天記錄。
後來還是QQ先看到了其中商機,推出了聊天記錄漫遊的功能,並且把它和付費會員結合起來,有不少人就是奔着這個功能,纔開通的QQ會員。
但現在的校內網不一樣,它不但首推了聊天記錄漫遊,而且是全民漫遊無門檻,對喜歡聊天的網友來說,簡直就是巨大的驚喜和福利。
陳程的打算,是文字漫遊不收費,將來特別給會員開通圖片漫遊的功能,以此來拉開校內網與QQ的功能差距。
一旦QQ想跟進這個功能,那它不但要投入精力研發,還要投入額外的服務器成本,最重要的是,它還不能收費。
雖說陳程也要爲此付出額外的成本,但他根本就不在意。
自己做的越好,未來的收入機會就越多,但自己不停斬斷QQ盈利的渠道,就會給競爭對手帶來極大的困擾。
用戶在浮窗的提醒下,立刻掌握瞭如何整體或者單獨開關聊天記錄的漫遊功能,緊接着,浮窗又彈出一道提示和輸入框:“您現在可以設定聊天記錄漫遊密碼了,請仔細覈對後確認。”
下面的兩個輸入框,分別是:設定密碼、再次確認。
用戶順手輸入兩遍密碼,這一步便也順利完成。
騰訊的員工也關注到了校內網的更新,當他們看到校內網的好友列表、聊天功能以及聊天記錄漫遊的時候,所有人都有一個相同的感覺,那就是敵人開始反攻了!
原本,他們就像是互聯網的侵略者,看誰的地盤好,就組織兵力過去征戰一番,成了就開疆拓土,輸了就換個目標捲土重來。
但是,罕有敵人能夠對他們的領地展開反攻。
UC曾經趁着QQ後防出了問題的時候兵臨城下,但QQ及時調整戰略,大軍回撤,便守住了根基。
在那之後,就沒人能對QQ的根基發動進攻。
可是,校內網這一系列新玩法,一下就把QQ的功能全拿走了,而且比QQ做的還要好。
整個騰訊的高層都不理解,校內網的產品經理到底是怎麼琢磨出來的,聊天記錄這個東西,竟然還能保存在服務器裡,隨時讓用戶加載!
老闆在會議室罕見的大發雷霆,質問團隊成員:“他們到底想幹什麼?聊天記錄漫遊的技術難度雖然不大,但是有必要這麼拼嗎?!雖說文字內容不佔太大存儲空間,可用戶不停加載、請求數據,對服務器CPU和帶寬也有不小的壓力,一年少說又多花上百萬的成本,關鍵他們推出這個功能還不收費,這不是純純的腦子有病嗎?!”
雖說嘴上是這麼罵,但老闆心裡很清楚,校內網這麼做不是有病,而是在不斷的把自己拖入增本降效的深淵。
今天校內搞出這個功能,QQ沒有任何選擇,唯有跟進。
跟進,就要開發,就要增加服務器投入。
不但分散了研發團隊的精力,還提高了公司的運營成本。
這一下,就等於被對方牽着鼻子走。
老闆在這一刻非常後悔,後悔做校友錄。
自己做校友錄的時候,本來是想搶佔對方的市場,但沒想到,那一步沒跟上,整個節奏就完全被打亂了。
只是現在後悔也沒有用,他只能對團隊說道:“聊天記錄漫遊的功能,我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開發出來,也跟校內網一樣,由用戶自己選擇整體漫遊,或者特定用戶漫遊,也要像他們那樣搞一個獨立密碼出來,保護用戶隱私,而且也不能收費。”
團隊也感覺有一種疲於奔命的感覺,一會忙着搞校友錄,一會忙着搞QQ秀,一會又忙着搞QQ遊戲,現在又多了一個聊天記錄漫遊。
騰訊現階段雖然已經具備了相當規模,但內部的技術團隊還是有些捉襟見肘,相當一部分技術人員的精力都在日常維繫,很難全員都集中精力去搞新功能的研發,所以研發能力就這麼點兒,很多都是同一批人被來回抽調,那種顧頭不顧尾的感覺,讓每個人都有些焦慮。
可是,老闆的吩咐,大家也沒有辦法,畢竟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校內網已經開始直接在即時通訊上跟QQ競爭,這是一種迫在眉睫的緊迫感。就在大家以爲已經結束體驗的時候,校內網的頁面引導還在繼續。
這個時候,頁面又彈出一個新的提示:校內網“漂流瓶”功能正式上線,請點擊此處、打開漂流瓶頁面、體驗漂流瓶的奇妙樂趣。
箭頭指向的,是好友列表頂部,一個透明玻璃瓶的小標籤。
用戶此刻還不知道漂流瓶是幹嘛的,但一來爲了得到校內幣的獎勵,二來也想體驗一下這個新玩法,於是便移動鼠標,點開了漂流瓶。
點擊之後,頁面中浮出一個浮動頁面,頁面是卡通的大海、沙灘、椰子樹,搭配藍天白雲的背影,海浪、椰子樹、白雲,都是動態的,看起來十分治癒,海灘上偶爾還有小螃蟹和小海星爬過,整體風格很Q、很溫馨。
由於這個頁面是一個flash動畫頁面,佔用的空間和帶寬相對較大,所以網站其實早在用戶第一步熟悉好友列表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分批給用戶推送緩存,最先收到頁面緩存數據的用戶,又開始不斷給距離最近的其他用戶點對點傳輸數據,所以上百萬人同時出現這個頁面的時候,服務器帶寬根本沒有承壓,用戶也都毫無遲滯的感覺,不少互聯網經驗豐富的用戶還在納悶,這個頁面竟然都不需要加載就能完整的顯示出來。
在頁面的左側,有一個玻璃瓶的圖標,和一個撈網的圖標,這時又彈出新的提示:“試着丟一個漂流瓶吧,它會被與你有緣的異行優先撈取到,讓你在茫茫人海之中,與對方建立一段奇妙的緣分!”
點開漂流瓶,就會出現一張精美的信紙背景,用戶可以在裡面輸入自己想發的內容。
落款處,下劃線上面是空着的,旁邊還有一條溫馨提示:“您可以在這裡輸入一個喜歡的網名、選擇一個您喜歡的卡通頭像,當您用漂流瓶和遠方的朋友交流時,將顯示您的網名,不顯示您的實名以及個人主頁。”
這下,讓實名玩校內網的用戶,感到了一絲有趣的味道。
匿名丟漂流瓶,還能跟異性聊天,茫茫人海,能撈到我的漂流瓶,那一定很有緣分吧?
古早階段的互聯網,含蓄、內斂、悶騷且富有浪漫和理想主義,所有人都追捧着最狗血的劇情和設定。
現在的網友十分相信緣分,喜歡和陌生人建立起一段奇妙的聯繫。
要是再過十年,當大家對這種所謂緣分玩膩的時候,就紛紛開始變身實用主義,微信搖一搖慢慢就沒人玩了,大家開始從附近的人裡直接搜尋合適的目標,當附近的人都無法滿足大家直截了當的需求時,探探、陌陌這種更直白的軟件就佔據了一席之地。
校內網的漂流瓶,是現如今中文互聯網第一款漂流瓶產品,這東西一出,對躁動男女們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在這之前,他們還只能在各種電影裡,看到這種撿到異行漂流瓶的浪漫橋段,很多網友早就想模仿電影橋段,向大海里丟下一個寫了內心獨白的漂流瓶,可實際情況是,絕大多數網友至今還都沒見過海長什麼樣子。
可是,現在校內網開發出了這樣一款小遊戲,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驚喜中的驚喜。
於是,很多人都在第一時間丟出了自己的第一個漂流瓶。
後臺系統顯示,在校內幣的刺激下,兩百八十萬在線用戶裡,兩百六十萬人丟了人生第一個漂流瓶。
緊接着,用戶的頁面又彈出提示:“現在,試着用撈網撈一個漂流瓶試試吧!”
每個丟了漂流瓶的人,幾乎都點了撈網。
於是,他們很快又第一次撈到漂流瓶。
接着,奇妙的人生體驗開始了。
系統適時機的彈出提示:“您每天最多可以丟十個漂流瓶,每丟一次,就可以撈取一個漂流瓶,更有機會撈到裝有特殊獎品的漂流瓶,快試一試您的運氣吧!”
接着,用戶又收到了1.88校內幣到賬的提示,這次新功能的引導流程也正式結束。
不出陳程所料,系統引導結束之後,幾乎所有的用戶都沉浸在丟漂流瓶、撈漂流瓶,以及和漂流瓶裡的陌生網友聊天的行爲之中無法自拔。
而騰訊團隊這時候已經麻了。
漂流瓶的出現,意味着校內網一下就切中了QQ最大最核心的優勢——陌生人社交。
先前大家做校友錄沒做起來,還可以安慰自己,實名社交本來就是小需求,做不起來不要緊,起碼校內網做不起來非實名社交。
可誰能想到,校內網竟然搞出一個完全爲非實名社交量身定做的神仙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