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5.第482章 一樹千獲的耕藉禮

弘治六年三月的耕藉禮,顯得空前的盛大。

一支浩浩蕩蕩的皇家隊伍從午門廣場出發,經由正陽門離開北京城,徑直朝位於官道西側的山川壇而去。

即便是短短的路途,亦安排重兵警戒,而無數的百姓和學子已經參拜道路的兩旁,恭迎天子弘治經過。

朱祐樘身着龍袍,頭戴金冠出行,乘坐金輅緩緩進入山川壇大門,從金輅下來,眼前便是太歲殿。

這座山川壇反倒像是一座皇家園林,除了太歲殿,還有神廚庫、耕藉所、觀耕臺、具服殿、慶成宮、神倉及祭器庫、神壇等。

“臣恭請聖安!”農業部尚書劉忠已經率領一衆相關官員在此恭敬多時,顯得規規矩矩地見禮道。

他們的臉上洋溢着溫和的笑容,深知耕藉禮不僅僅是一種儀式,更是對農業生產的重視和對民生的關心。

現在皇帝能夠親自前來參加耕藉禮,這既是天下百姓之福,亦是對他們農業部的器重。

朱祐樘對今天這一場耕藉禮顯得十分重視,對跪迎的官員頜首後,便即刻着令開始耕藉禮的儀式。

耕藉禮既是一種禮儀,亦是時下大明農業的宣傳平臺之一,可供由《明》刊將此次禮儀的細節公佈天下。

春光明媚,那塊一畝三分的田地選用東北的黑土,在有關人員精心照料下,如今的土質顯得十分肥沃。

朱祐樘按着流程換上不同的服飾,最後則是站到耕地上,親手扶着犁頭,驅趕前面聽話的老黃牛在土地上劃下一道道整齊的溝壑。

在軟土翻起來的時候,空氣瀰漫着一股泥土的味道,而這亦是屬於時代的味道。

臺下觀禮的百官突然紛紛交頭接耳,因爲他們看到寶種被太監和官員帶了出去,導致他們亦是十分的激動。

爲了這三樣看似平平無奇的寶種,朝廷不僅花費重金打造了三艘明遠寶船,更是派遣官員和船員橫渡東海到達神秘的大陸尋找寶種。

足足歷時兩年,在折損過半的船員後,劉璋這才帶回了寶種,而今讓大家對寶種亦是充滿着期待。

“一樹一獲,谷也;一樹十獲,木也;一樹百穫,人也;一樹千獲,寶種也!”

“你就別誇大其辭了,聽聞寶種畝產千斤,並沒有你聽說的一樹千獲那般誇張!”

“你不是農民出身,不曉得畝產五百斤和畝產千斤的區別,多一倍的收成何止是多養一倍人!”

……

正在觀禮的百官雖然沒有經過驗證,但從劉璋那裡得到寶種的畝產數據後,心裡亦是已經充滿着樂觀了。

以前他們或許會對沒有經過證實的東西產生質疑,但這是太祖託夢於陛下,何況劉璋亦是已經證實。

東海彼岸存在新大陸,而新大陸真有陛下所描繪的寶種,如今寶種被劉璋歷時兩年帶了回去,這種種的事情已經足夠打消他們那點不成熟的懷疑。

正是如此,他們都紛紛相信劉璋關於寶種畝產千斤的說法,亦對生長於東海新大陸的寶種充滿着期待。

身穿一品官服的劉璋站在前排官員中,只是臉上並沒有喜悅之情。

自從他駕駛寶船回到天津港後,便得到朝廷方面的隆重的歡迎,特別回到京城得到如同劉忠當年那般的天子率領百官親迎。

這是何等的榮耀,足以讓他光宗耀祖了。

此次他圓滿完成任務歸來,朝廷不僅將他提升爲農業部左侍郎,而且還被授予新土伯的爵位,而今在大明負責將帶回來的寶種進行培育和推廣種植。

因被皇帝加授虛銜太子太師,而今他亦是從一品的官員,所以位置還要排在農業部尚書劉忠前面,成爲貨真價實的朝廷高官。

“新土伯,你因何悶悶不樂呢?”工部尚書賈俊注意到這個昔日的下屬表情嚴肅,亦是好奇地詢問道。

其實劉璋此次從海外歸來,他明顯能夠感受到劉璋似乎有些不一樣,時常表現出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

只是對方的身份終究今非昔比,而海外的兩年經歷可能亦會改變一個人,所以他一直不好直接點破。

不過今天看到劉璋在這個大喜之日,仍舊還是一副鬱鬱寡歡的模樣,最終還是忍不住直接問了出來。

劉璋先是微微一愣,旋即擠出一點笑容道:“賈尚書,您怕是誤會了,下官心裡歡喜得緊,只是並不擅於表露在臉上!”

“原本我們都認爲封伯的事情可以緩一緩,等寶種收穫之時再行封賞亦是不遲,但陛下力排衆議給你封了爵。陛下對您可謂是隆恩浩蕩,你不是因爲自己對吧?”工部尚書賈俊頓時來了勁,便索性開誠佈公地分析道。

劉璋沒有想到這個昔日的上司說話如此的直白,便即刻點頭道:“下官不僅得到陛下授爵,而且還提升了官職,更是得到不少額外的賞賜,又豈有不滿之理!”

只是說完這番話之時,突然意識到剛剛點頭的舉行不妥,這不是等於變相承認是因爲其他人不開心了嗎?

“看來老夫猜得沒有錯,你是因蘇燦家人的事!去年江南案牽涉甚廣,蘇燦家人亦是參與其中,其叔涉嫌配合白蓮教徒在運河安置火藥,所以朝廷亦不可能饒恕蘇燦的家人!”工部尚書賈俊想到跟劉璋一起前往美洲大陸的蘇燦,亦是長嘆一聲地道。

自從蘇燦發跡後,蘇燦的家人在江南擁有一定的地位。

由於蘇燦的叔叔不僅加入江南商號,而且還參與行刺皇帝,所以成爲江南大案的涉案人員,而蘇燦家人因此受到了牽連。

因明遠寶船前往美洲大陸近兩年不歸,大家以爲劉璋跟蘇燦已經叛國,亦或者早已經葬身於汪洋之中。

卻是誰能想到,這纔剛開年不久,便得知劉璋歸來的消息。

雖然蘇燦已經死在海外,但蘇燦爲朝廷尋寶種而付出這麼大的功績,他的家眷確實不應該被誅殺。

正是如此,朝廷的做法雖然不妥,但亦算是命運弄人。

“朝廷的做法沒有錯,下官並非不滿之念!”劉璋已經知道了事情的始末,顯得苦澀地表明立場地道。

工部尚書賈俊深深地望了一眼劉璋,又是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陛下正帶領大明開創盛世,今不忠陛下者,乃朝臣之逆流,萬民之公敵,還望你能三思!”

劉璋被這隻手搭在肩膀上,頓時感受到萬鈞的力度,一道汗水從額頭處無聲地滑落下來。

恰是此時,皇帝的親耕禮結束,接下來便輪到他們重臣參與其中。

都說皇帝不親農事,其實這些重臣早已經過上養尊處優的生活,自然同樣不懂得該如何去勞作。好在,他們能夠站到這個位置,無一不是聰明好學之人,自然亦會提前預習,從而知道該如何耕作。

王越倒是一個例外,當年跟胡大牛一起比試割稻穀,自然曉得該如何去犁田。

或許正是當年謫居的經歷,讓他明白底層百姓生活的不易,更加懂得皇帝花費巨資尋找寶種是何等英明之舉。

到了播種環節,今年跟往年有所不同。

自朱祐樘在弘治元年加入棉花種子後,此次自然而然地引進三種寶種。因一畝三分地的土地有限,此次除了種植三種寶種,僅僅留下了棉花、大麥和稻穀。

現在的《明》刊乃由謝遷兼任總編,亦是將這個變動記錄了下來。

因朝廷增設農業部,所以播種環節主要是由劉忠和劉璋進行操作。

劉璋這個農業部左侍郎兼管這一畝三分地,所以他打起十二分精神,小心翼翼地將手中的種子種下去。

他的命運已經跟寶種深度地綁在一起,既因爲尋回寶種而得到新土伯的爵位,亦是以農業部左侍郎的身份負責寶種的培植和推廣。

只是在種植土豆的時候,他幾番欲言又止,卻是突然感受到一道刺骨的目光。

劉璋扭頭望過去的時候,竟然看到蘇燦正冷冷地盯着自己,只是待他想到細看的時候,發現人羣並沒有蘇燦的身影。

“劉璋怎麼回事?”

“他給老夫的感覺怪怪的!”

“聽聞在美洲大陸遭了驚嚇,遲點應該就會好!”

……

在場的文武百官注意到劉璋的反常舉動,只是想到劉璋經歷了兩年的艱難險阻,亦是紛紛表示理解。

隨着耕藉禮結束,皇帝的儀仗隊便直接返回皇宮。

朱祐樘現在是這個帝國的發動機般,雖然中央和地方衙門都是各司其職,但重要的事情仍舊由他來啓動。

自從皇帝入主西苑後,這裡的格局亦是不斷地調整。

養心殿的南邊修建了內閣的獨立辦公點,只是現在對面又修了一個庭院,正是新成立不久的軍機處。

任誰都看得出,皇帝設立軍機處,既是加強國家軍事的決策能力,亦是對一家獨大的內閣進行分權。

軍機處現在成員僅僅只有三位,分別是王越、趙承慶和張永。

王越自然沒有任何的異議,若不是他是非詞臣出身,而今都應該由他來擔任內閣首輔。新晉的靖國公趙承慶依靠軍功晉升,同樣已經具備了資格,存在反對聲音的是太監張永。

張永原本是皇宮的一名太監,因剛登基的朱祐樘要掌控軍營,所以派出張永等十二位太監出任十二營的統領。

因其表現出色,在朱祐樘打造重騎神盾營的時候,張永直接被皇帝提拔爲神盾營的第一任統領。

神盾營這些年南征北戰,可謂是百戰百勝,成爲整個大明王朝公認戰力第一的軍隊,大明子民亦是以神盾營自豪。

儘管張永被選爲軍機處成員遭到一定的非議,但弘治皇帝的威望已經足夠,即便一些科道言官上疏表達不滿,亦是被輕鬆壓了下來。

其實反對的聲音主要來自於文官集團,武將羣體並沒有提出異議,甚至平遼伯鐵象山等武將十分擁護張永。

張永的作戰風格十分的彪悍,領軍能夠已經贏得大家的一致認可,如果不是他太監出身,早就應該封侯了。

由於三個重量級的人員組建軍機處,而今軍機處的勢力隱隱都壓過了由尹直所統領的內閣。

耕藉禮結束,帝國的目光自然重新落向北方。

受到朱祐樘的召見,軍機處的三人在門前經過通稟,亦是來到瀰漫着檀香的養心殿中。

身穿龍袍的朱祐樘坐在案前處理兩京十二省的奏疏,看到小太監領着三人覲見,這纔將手中的一份奏疏輕輕放下。

雖然大明王朝現在已經安定,但並不是沒有任何的問題。

江南的禁銀令已經取得了成效,但新幣在全國徹底推行同樣需要時間,遇到一些小的問題仍舊要進行妥善處理。

值得欣慰的是,建設國債得到普遍鄉紳和百姓的認可,而今新幣跟百姓的利益其實正在悄然綁定了。

朱祐樘看到出現的三人,便開門見山地道:“北順王太后已經回信,她表示上次突襲薊鎮是亦不剌因的個人行爲,今她已經剝奪北順國太師的身份,並答應出兵幫我們圍剿亦不剌因部,你們軍機處對此怎麼看?”

此次亦不剌因率部突襲薊鎮,這可以視作北元撕毀和議。

朱祐樘雖然一直有吞併蒙古的想法,但這個成本投入過於高昂,亦是不想以一己之私押上國運進行豪賭。

現在大明王朝需要的是發展國力,如果耗費以億計的銀兩將蒙古拿下,且不說蒙古的產值根本無法填補,而且蒙古可能還得朝廷財政進行給養。

何況兩國中間還夾着自己的一位愛妃,特別自那個瘋狂的晚上後,北妃的肚子似乎已經有了動靜。

正是如此,現在滿都海主動跟亦不剌因劃清界限,甚至已經表達可以出兵支持,亦不剌因率部突襲薊鎮可解讀爲亦不刺因的個人行爲。

“我們軍機處一致以爲不宜對北順國開戰,咱們大明此次清剿亦不剌因部即可!”王越三人交換眼色,由王越進行回答道。

朱祐樘知道三人都是能顧全大局的重臣,便輕輕地點頭:“既然如此,那麼今日便議一議,制定清剿亦不剌因的戰略!”

此話一出,預示弘治六年將會進行一場戰事,一場針對蒙古南下的瘋狂報復。

543.第541章 暹羅宵小,君謀四海第423章 不介意借人頭一用吧?第455章 帝之手段,瘋犬歸窩第89章 改制乾清,瞪退瑾衆第201章 湖廣非明,狠人汪直第229章 刀兵不止,斬破虛妄第407章 世間再無家家皆淨第77章 案情撲朔,工部擇才488.第486章 西方社會對東方財富的執念第14章 有帝弘治,昭告天下第408章 這個數字連朕都不敢相信呢第21章 忠路難行,後宮暗涌486.第483章 帝王的寶藏和暗涌的伯府535.第533章 有金閃爍,狀元問世498.第496章 白象暴死,明旗飄揚第182章 從馬廄走出的總督第62章 朕的首輔呢?第181章 最高決策會議定策遼東第34章 考場多汗,良材兩棵第50章 官場的世態炎涼第475章 弘治要畫一條線第63章 這頂帽子臣頂不住啊!第130章 英公上岸,十勳下水第88章 惴惴不安,眼疾玄機第184章 萬匹馬騾南下意欲何爲?第568章 大明王朝的新底牌第284章 撥雲見日,貓王降臨第77章 案情撲朔,工部擇才第28章 狼人君主,以退爲進第367章 內有亂黨,外存奸盟550.第548章 聾瞎貴後,終現演技第412章 乾清宮夜裡的一場火第116章 人蠢無藥可治第58章 京山風波5第32章 文臣一心,殺器終現518.第516章 弘治八年的主旋律第96章 天命楚王,硬剛尚方?第258章 君施雨露,臣起雷霆第155章 黎使逞威,帝王難日第463章 天子贈禮,南巡終點第122章 投石現窩鼠第219章 清丈有成,揚威大明第164章 成公高士,帝闢蹊徑第50章 官場的世態炎涼488.第486章 西方社會對東方財富的執念第216章 內外兼治,帝喜爲上第141章 收網行動3第367章 內有亂黨,外存奸盟第443章 苦撐遇霜,帝計深遠第72章 餘波4第145章 有禮耕藉,帝播新種第178章 治地方當用強臣523.第521章 這還是我們的祖國嗎?第188章 帝曰:一切以國家利益爲先第382章 金礦之上的寶種第379章 雄才大略,謊話連篇第422章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閣刀來。第318章 弘治三年春天的小苗第430章 官不似官,甘做帝刀第181章 最高決策會議定策遼東第65章 武勳點火,帝防奪門第270章 帝欲同享,殿試減三第227章 布票可期,寶監韋眷第308章 小驚喜第41章 詩中帶桃,庭中半苔第257章 曲十八拍,春雪元宵第292章 萬丈豪情,先建後朝?第223章 北妃教騎,帝推實政第138章 案情有詐,從貴甘犬第260章 一招制敵,帝國起航第295章 雷擊逆臣,帝國遇劫第197章 奸黨?抄家(求月票求訂閱)第269章 能臣歸位,線生禍端第163章 帝治風奏,宋澄破謎第28章 狼人君主,以退爲進第460章 蘇喜忠君,帝肋遇考第200章 風起西南第408章 這個數字連朕都不敢相信呢第370章 兵部雙傑,侯陷絕境第48章 西苑初駕,有監二十第411章 嫁禍的人一點都不專業好吧第290章 暴君弘治,明當奪門第310章 磨刀霍霍向豬羊第203章 抽絲剝繭,抄家滅族第271章 帝出難題,京勢漸顯第429章 一場失敗仿越計劃第228章 內斬汪直,外止刀兵第138章 案情有詐,從貴甘犬第385章 道家的使命第129章 禍從天降第335章 首輔已老,國債有阻第259章 京城暗涌,會考論雄第47章 詩起詩終,臣子如棋第458章 雙標帝王,血染陪都第448章 運籌帷幄,吾言即鐵第388章 弘治朝下的失意聯盟第404章 一年八億兩白銀要到手了?第239章 大明的旗幟飄揚
543.第541章 暹羅宵小,君謀四海第423章 不介意借人頭一用吧?第455章 帝之手段,瘋犬歸窩第89章 改制乾清,瞪退瑾衆第201章 湖廣非明,狠人汪直第229章 刀兵不止,斬破虛妄第407章 世間再無家家皆淨第77章 案情撲朔,工部擇才488.第486章 西方社會對東方財富的執念第14章 有帝弘治,昭告天下第408章 這個數字連朕都不敢相信呢第21章 忠路難行,後宮暗涌486.第483章 帝王的寶藏和暗涌的伯府535.第533章 有金閃爍,狀元問世498.第496章 白象暴死,明旗飄揚第182章 從馬廄走出的總督第62章 朕的首輔呢?第181章 最高決策會議定策遼東第34章 考場多汗,良材兩棵第50章 官場的世態炎涼第475章 弘治要畫一條線第63章 這頂帽子臣頂不住啊!第130章 英公上岸,十勳下水第88章 惴惴不安,眼疾玄機第184章 萬匹馬騾南下意欲何爲?第568章 大明王朝的新底牌第284章 撥雲見日,貓王降臨第77章 案情撲朔,工部擇才第28章 狼人君主,以退爲進第367章 內有亂黨,外存奸盟550.第548章 聾瞎貴後,終現演技第412章 乾清宮夜裡的一場火第116章 人蠢無藥可治第58章 京山風波5第32章 文臣一心,殺器終現518.第516章 弘治八年的主旋律第96章 天命楚王,硬剛尚方?第258章 君施雨露,臣起雷霆第155章 黎使逞威,帝王難日第463章 天子贈禮,南巡終點第122章 投石現窩鼠第219章 清丈有成,揚威大明第164章 成公高士,帝闢蹊徑第50章 官場的世態炎涼488.第486章 西方社會對東方財富的執念第216章 內外兼治,帝喜爲上第141章 收網行動3第367章 內有亂黨,外存奸盟第443章 苦撐遇霜,帝計深遠第72章 餘波4第145章 有禮耕藉,帝播新種第178章 治地方當用強臣523.第521章 這還是我們的祖國嗎?第188章 帝曰:一切以國家利益爲先第382章 金礦之上的寶種第379章 雄才大略,謊話連篇第422章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閣刀來。第318章 弘治三年春天的小苗第430章 官不似官,甘做帝刀第181章 最高決策會議定策遼東第65章 武勳點火,帝防奪門第270章 帝欲同享,殿試減三第227章 布票可期,寶監韋眷第308章 小驚喜第41章 詩中帶桃,庭中半苔第257章 曲十八拍,春雪元宵第292章 萬丈豪情,先建後朝?第223章 北妃教騎,帝推實政第138章 案情有詐,從貴甘犬第260章 一招制敵,帝國起航第295章 雷擊逆臣,帝國遇劫第197章 奸黨?抄家(求月票求訂閱)第269章 能臣歸位,線生禍端第163章 帝治風奏,宋澄破謎第28章 狼人君主,以退爲進第460章 蘇喜忠君,帝肋遇考第200章 風起西南第408章 這個數字連朕都不敢相信呢第370章 兵部雙傑,侯陷絕境第48章 西苑初駕,有監二十第411章 嫁禍的人一點都不專業好吧第290章 暴君弘治,明當奪門第310章 磨刀霍霍向豬羊第203章 抽絲剝繭,抄家滅族第271章 帝出難題,京勢漸顯第429章 一場失敗仿越計劃第228章 內斬汪直,外止刀兵第138章 案情有詐,從貴甘犬第385章 道家的使命第129章 禍從天降第335章 首輔已老,國債有阻第259章 京城暗涌,會考論雄第47章 詩起詩終,臣子如棋第458章 雙標帝王,血染陪都第448章 運籌帷幄,吾言即鐵第388章 弘治朝下的失意聯盟第404章 一年八億兩白銀要到手了?第239章 大明的旗幟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