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這個數字連朕都不敢相信呢

此話一出,瞬間蘊含無數信息撲面而來,隱隱有着一股陰謀的味道。

如果東方道的天機預言準確的話,只要朱祐樘廢掉皇后常有容而冊封張玉嬌,那麼便能夠延續一世。

只是現在張玉嬌被殺,那麼便斷絕朱祐樘延續一世的可能性,而興王將會成爲當之無愧的第一皇位繼承人。

正是如此,在張玉嬌死訊傳來的時候,興王自然而然成爲第一嫌疑人,而朱祐樘的處境會變得糟糕起來。

朱祐樘頓時感到怒火直涌心頭,便是冷冷地道:“這還是朕的皇宮嗎?”

由於跟文官集團不對付,而今亦是收拾武勳集團,甚至外戚等勳貴羣體的利益都觸碰,所有十分注重個人安全。

雖然早期爲了扮演蠢太子的角色而沒有輕舉妄動,但這些年早已經將整個皇宮都清洗了一遍又一遍。

即便是周太皇太后,亦不過能夠動用幾名心腹太監和宮女,其他的人員早已經成爲自己掌握中一員。

只是現在淑妃張玉嬌之死,不僅是自己堂堂的妃子遭到不測,而且這個皇宮似乎並沒有自己所想象的那般固若金湯。

“陛下,龍體要緊,請息怒!”劉瑾等人感受到朱祐樘的怒氣,當即便齊刷刷地跪下來道。

朱祐樘知道無能狂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當即便冷靜下來:“覃從貴,此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給朕細細道來!”

韓幼英雖然知道這位昔日的太子妃已經失寵,但得知堂堂的淑妃莫名其妙去世,亦是好奇地望向了覃從貴。

張玉嬌今日因父親張巒的生辰而請旨前去賀壽,所以一大早便前去張府,但在回到承禧宮的時候突然間吃東西暴斃。

皇宮突然間出了驚天大案,北京城亦是遭到人爲製造恐慌。

“據小道消息,朝廷要叫停通州糧倉給京城輸糧了!”

“通州糧倉關係國家穩定,所以不許皇家米行從通州倉運糧了!”

“家裡有糧心裡才能不慌!別愣着了,趕緊到皇家米行搶糧吧!”

……

隨着朝廷叫停通州倉給北京城輸糧的消息傳播開來,大量的百姓又涌向皇家米行,讓皇家米行面臨很大的壓力。

好在皇家米行的碾米廠招聘足夠的人員,現在正在瘋狂地碾米,倒沒有一下子被這個購買潮衝擊倒下。

“大家放一百個心,皇家米行的米糧保管夠,朝廷亦沒有叫停通州倉!如果家裡的米糧還能吃半個月,本掌櫃建議還是遲點再來,這米糧放家裡久亦容易生蟲!”面對受到蠱惑前來搶米的百姓錢掌櫃亦是認真地勸阻道。

張英剛好前來送布,亦是站出來安撫道:“皇家米行何時失信,現在米糧一直從通州倉送來,到現在都沒有停止。即便有奸臣站出來阻止,咱們的皇帝是百年難得一見的皇帝,他連河南百萬災民都安置得好好的,咱們是天子腳下的子民,哪可能會忍心讓我們吃價格貴十幾倍的大米呢?”

或許錢掌櫃和張英將心比心,或許是已經慢慢冷靜下來,亦或許是對弘治皇帝的信任,最終絕大多數百姓默默地離開了。

隨着銷售的壓力消退,皇家米行亦是慢慢迴歸到正軌,門口不再排着長龍,讓真正有需要的百姓第一時間吃到了平價米。

當然,這裡存在着一個隱憂,一旦京城百姓不能吃通州米,那麼他們確實要面對襄城侯那幫人高出十幾倍的大米。

外面的恐慌情緒得到緩解,但皇宮中正瀰漫着一種緊張的氛圍。

“陛下,臣已經查實,淑貴妃所食的糕點有砒霜,淑貴妃是因砒霜中毒而死的!”李番檢查後,便給出十分肯定的答案道。

郭鏞算是大內總管般的存在,看到那盒糕點篤定地道:“陛下,這盒糕點並非宮庭之物,這是從宮外帶回來的!”

朱祐樘得知事情的始末,當即寒着臉表態道:“不管查到誰的身上,朕都絕不姑息,給朕進行徹查!”

雖然他一點都不愛淑妃,但淑妃終究是自己的妃子,更是天機中明確能夠替自己傳承後代的女人。

現在淑妃突然被人毒殺,不論是爲了自己的臉面,還是爲了懲罰這個想要斷自己後代的人,自己都有足夠的理由讓他下地獄。

“奴婢遵旨!”覃從貴得到朱祐樘的指示,亦是鄭重地表態道。

夜已深,今晚的幹清宮的動靜比較大。

朱祐樘原本今晚計劃是翻皇后的牌子,只是在用晚膳的時候,卻還是鬼使神差般伸手選了藩金的牌子。

雖然他不相信常皇后是幕後主使,常皇后早前的態度應該不是對自己的試探,但常皇后終究還是一個潛在的得益者。

朱祐樘知道不該懷疑知書達理的常皇后,但身爲這個帝國的最高統治者,便註定任何事情都要多留一個心眼。

畢竟多留一個心眼的皇帝,通常都會活得更久,亦可能會更加的滋潤。

“陛下,你今晚好厲害!”

藩金鈴的腳裸上的金鈴鐺已經更大,所以每次都伴隨着一聲聲的脆響,反倒是激發了朱祐樘更強的征服慾望。

朱祐樘原本存在着一點私心,希望常皇后給自己生下嫡長子,從而避免潛在的皇位紛爭,但現在已經無所謂了。

如今嘉靖已經不存在了,連同正德都不會再出現,大明的氣運徹底被自己改變。藩金鈴、青月、韓幼英、蘇允兒、林琪琪、楊紫蘇、伊克錫等女人都可以,只會給自己誕下繼承人即可。

最終,在一種無比的愉悅中,他將全部希望給了藩金鈴。

藩金鈴深知自己所肩負的使命,只是她的性子比較單純,沒有其他人那麼多的奢望。

作爲一個宮女,而今得到了嬪的冊封,已經讓她無比的滿足,所以從來都沒有刻意去思考兒子的事情。

她此刻無比的快樂,知道自己再度成功刺激朱祐樘的瘋狂。雖然她早已經是潰不成軍,但很快便爬向朱祐樘,幸福地依偎在朱祐樘的身側。

彷彿是朱祐樘肚子裡的蛔蟲般,卻是輕聲地說道:“陛下,皇后姐姐不是那種人,她比臣妾更加希望陛下有後!”

“別瞎猜!朕相信她,只是這個事情是衝着朕而來,朕現在需要冷靜面對這個事情!”朱祐樘輕摟着這個體貼的美人兒,亦是說出自己的心裡所想。

藩金鈴輕輕地點頭,而後卻是狡黠地道:“青月的月信來了,所以臣妾今晚給你叫來了一個新夥伴,讓你好好放鬆放鬆!”

朱祐樘完全不記得青月的月信日期,只是看到從珠簾外面走進來一個窈窕的美人,不由得大感意外。

只是似乎又在情理之中,在這麼多嬪妃中,雖然藩金鈴是最能玩花樣的那個,但北妃伊克錫纔是真正蒙古上的野馬灑脫。

次日,逢八早朝。

朱祐樘坐上龍輦的時候,很清晰地感覺到兩條腿的那股舒暢感,發現有些事情亦得剋制一下,不管當時是多麼的誘人。

只是回味昨晚的場景,發現藩金鈴和北妃伊克錫的配合確實是有意思,而伊克錫似乎挺喜歡這種遊戲。

“臣等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由於現在是一個月三次的早朝,所以文武百官幾乎都不會缺席,按時來到了奉天門前廣場,面對出現的朱祐樘行跪拜之禮。

朱祐樘坐在龍椅之上,居高臨下俯視自己的臣子,現在並不反感早朝。

雖然早朝仍舊是流於形式的會議,但自己偶爾出現在文武百官面前,這有利於激發他們體內的忠心因子。

人都是如此,雖然對看不見的帝王充滿敬意,但對看得見的皇帝會有更強的親切感,亦會激發他們的那份從骨子裡的那份忠心。各個衙門陸續奏事,只是早朝亦是一些人挑事的最重要途徑,該來的終於還是來了。

戶科都給事中林元甫出列,直接將矛頭指向了朱祐樘:“陛下,通州倉乃大明穩定之根本,亦是九邊將士食米之依!今陛下因皇家米行缺米從通州倉撥付米糧……如此公私不分必釀造大錯,北方亂則天下亂,懇請陛下即刻停止皇店私調通州倉!”

由於皇家米行得到通州糧倉的支持,現在皇家米行再度成爲京城百姓食米的最重要渠道,亦讓京城其他米行壓根賣不出米糧。

襄城侯李瑾那幫人在吃了一頓酒後,而今的日子簡直像是度日如年,每天睜開眼睛只希望一切都是一場夢。

現在他們不僅面臨囤米計劃破產的壓力,而且還得承受儲存大米的成本,再不出現轉機便是真的扛不住了。

正是如此,他們需要阻止皇家米行從通州倉調糧,這樣他們才能扭轉敗局。

咦?

吏部尚書李裕等人看到這位戶科都給事中跳出來,不由得上下審視這個明顯抱着其他目的的科道言官。

林元甫是福建莆田人,一個出人才的人傑地靈之所,於成化十一年高中進士,因諫止汪直和王越復起而揚名,今累遷爲戶科都給事中。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這個頗有清名的科道言官,最終還是受到利益集團的驅使。

“懇請陛下即刻停止皇店私調通州倉!”林元甫的話音剛落,又有幾個科道言官即刻進行附和。

襄城侯李瑾站在武勳的行列,很是滿意自己所導演的一切,顯得似笑非笑地望向奉天門前的朱祐樘。

雖然朱祐樘動用通州倉確實能夠瞬間安撫全城百姓的恐慌情緒,但通州倉終究是大明的穩定北方的糧倉,亦不能由你朱祐樘隨意“私用”。

若不是朱祐樘這些年斬殺太多的官員和權貴,加上現在的清流都是軟蛋,這種明顯不合規矩的做法必定遭到文武百官的強烈反對。

現在林元甫將這個事情捅出來,你總得給大家一個合理的解釋,不然反對的聲音必定會越來越大,而自己所率領的武勳集團亦會站出來反對。

“林元甫,你可知通州城的存糧多少?”朱祐樘雖然已經猜到今日早朝會是這種狀況,但還是十分失望地詢問道。

林元甫其實是剛從禮科都給事中平調過來不久,但還是做了一些功課道:“先帝駕崩之時,通州糧倉存糧大概兩千二百萬石!”

工部尚書賈俊等官員突然想到成化帝,亦是不由得暗自點頭。

雖然憲宗獨寵萬貴妃讓人詬病,開設西廠更是讓文官集團恨得咬牙切齒,但確確實實給朱祐樘留下了一大筆財富。

“朕問你現如今通州糧倉存糧多少!”朱祐樘凝視着這個福建中年人,便進行強調道。

林元甫求助般地望了望左右,最後只好硬着頭皮道:“現在通州糧倉的存糧數目應該跟先帝駕崩之時差不多少吧!”

咦?

工部尚書賈俊等官員突然發現他們自己亦是不知曉,便紛紛扭頭望向戶部官員隊伍,尋找掌管通州倉的戶部右侍郎吳裕。

吳裕宛如老僧入定般,卻是沒有理會周圍的目光。

“吳裕!”朱祐樘的身子往後靠了一下,便是淡淡地道。

戶部右侍郎吳裕當即恭敬地站出來,嘴角微微上揚地彙報道:“回稟陛下,今通州糧倉存糧共計三千七百萬石!”

“啊?多少?”

“三……三千七百萬石?”

“這……怎麼可能這麼多存糧?”

……

此話一出,別說是挑事的林元甫等人,哪怕中立的官員都無比震驚地望向吳裕。

雖然不少官員結合這些年的財政情況,卻是知道朝廷的財政收入有所增加,所以通州糧倉的糧食亦有所增加,但完全想不到會增長這麼多。

林元甫的嘴巴張得大大的,而後進行質疑道:“吳侍郎,此事不是兒戲,休要在這裡虛報數目!”

倒不怪他懷疑,畢竟這個數字已經超過在場所有人的認知。

“林科長,在陛下面前,誰敢冒殺頭之罪欺瞞陛下?通州糧倉的支取賬冊在此,不信你大可上前一翻!”吳裕白了林元甫一眼,然後從袖中取出賬本道。

他確實不是虛報數目,而是通州城現在貨真價實的存糧。

通州城的糧倉原本就被成化帝打了一個好底子,而朱祐樘登基後,不僅持續改善財政情況,而且十分注重北方的糧食安全。

在恢復開中法後,九邊的糧食緊張情況得到了有效的緩解,九邊的糧倉不再依賴於通州糧倉,而是通過中鹽的方式得到了足夠的糧食。

加上九邊跟蒙古的關係得到改善,雙方的戰事明顯減少。由於從貿易中得到了大量的羊肉,導致糧食的負擔越來越小,如今九邊的將士連兵餉都改爲特別受蒙古歡迎的布票。

在大明糧稅方面,雖然最初僅是湖廣試行清丈田畝,但各地很多良善之家亦是已經開始主動足額向朝廷繳稅。

隨着今年全國清丈田畝實行,大明的糧稅得到了迅猛的增長,而全國各地的糧食被運送到通州總倉。

特別刁民冊起到了十分有效的震懾作用,很多大戶之家不想因避稅而斷了自己子孫的前程,當即便紛紛配合並進行補繳糧稅。

另外前年朝廷推出奢靡稅,大明向大量的富人羣體進行徵稅,而富人有繳納銀兩的,但亦有不少繳納糧食的京城權貴,而這些京城權貴繳納的糧食都送到了通州糧倉。

通州糧倉的開支方面,雖然因山東受蝗災而需要調動一批通州糧倉進行賑災,但需要進行支出的地方反而越來越少。

像山西地區,由於官府徵收的糧稅越來越充足,不僅不需要依靠通州糧倉,甚至還有足夠的稅糧可以撥付九邊。

正是如此,通州的糧倉這些年是進多出少,在大家都以爲通州糧倉不可輕動的固定思維下,殊不知通州糧倉的存糧已經達到驚人的三千七百萬石。

北京城的米價之所以出現這麼大的缺口,未嘗不是由於京城大量的糧食通過奢侈稅等形式流入了通州倉,這樣導致社會面的糧食減少所致。

襄城侯李瑾等人只是簡單地看到京城的米糧緊張,卻是根本不知道真正的原因,便傾家蕩產般募集資金囤米謀利。

如果成化帝時期二千二百萬存糧可以穩定北方,那麼現在多出足足一千五百萬石存糧,拿出來一點撥付皇家米行又談何危及大明王朝的生死存亡呢?

現在通州糧倉的存糧別說供應小小的京城,哪怕供應整個北方地區,亦已經擁有了足夠的底氣。

“原來我們已經這般富有了啊?”

“這些年咱們可是一直在清除蛀蟲啊!”

“何止是清除蛀蟲,咱們亦是恩澤萬民,還讓百姓少繳了多少稅!”

“現在通州糧倉有這麼多糧,而今有人想要囤積居奇,本官是第一個不答應!”

……

工部尚書賈俊等官員得知實情,顯得後知後覺般地表態,對通州糧倉給皇家米行供應米糧已經沒有任何的異議。

任誰都知曉,若是通州糧倉的糧食緊張確實不宜調動,但現在不用來化解京城糧食緊張要等着發黴嗎?

朱祐樘知道是該給一些人吃苦頭了,便將目光落到始作俑者的林元甫道:“林科長,你現在怎麼說?”

第354章 尹直言蠢,旨落遠臣第51章 意料之中的廷推第243章 論政的嚴重後果第129章 禍從天降第411章 嫁禍的人一點都不專業好吧第150章 帝有王炸,廷和命貴第561章 西歐爭土,明艦亮劍第307章 初雪第204章 奸佞當除,民有恩票(補更)第426章 宋澄的解題思路竟是找女人528.第526章 朝事遇難,喜恩獻策第45章 爾雅訓人,忠坤受教第16章 巧破朝局,新君新觀541.第539章 後宮有主,案情難明第362章 計中有計,天意冥冥。第162章 雙管齊下,再現雪楓499.第497章 皇帝會給我們奇蹟對吧?第333章 着眼田間,興衰在農第21章 忠路難行,後宮暗涌第45章 爾雅訓人,忠坤受教第436章 女子有符,滅門有即第303章 舉國磨劍,揚我明威524.第522章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第199章 取勝的鑰匙507.第505章 貫徹思想:神君上民下夷第381章 血染九族,至材當賞第328章 十月歸途,喜憂參半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502.第500章 萬國的使臣迎來了反哺時刻第296章 君臣佐使,己酉工程第454章 天子降臨,官念烏紗。第396章 皇帝這是唱哪一齣?第367章 內有亂黨,外存奸盟第357章 有道無道,福禍自解第337章 靈魂難觸,興盛不易。(加更,求月第557章 明版西部大開發第268章 察院新觀,越說正奇。第237章 華夏的軍事底蘊第351章 宋金可期,黑袍再現第321章 出來混總要還?第133章 吳玘官途,帝嘆荒謬第216章 內外兼治,帝喜爲上第252章 兇徒浮現,君臣收網第112章 國母有缺,帝指軍政第326章 金路亦難,礦有血案第343章 取之於民,用之於夷第85章 三江感言和上架感言!544.第542章 矛指周後,宮廷動盪第377章 皇命在天,紅顏禍水第248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第336章 官官相通,喬新有詞第287章 淮安有喜,父子同好。第376章 語無倫次,九族累官第307章 初雪第90章 禮部人事,廷推之爭第345章 風波不止,內閣新貌第49章 六宮粉黛多姿色第28章 狼人君主,以退爲進第392章 看到勝利曙光的襄城侯第150章 帝有王炸,廷和命貴第389章 控制全人類的秘訣第248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542.第540章 宋澄遇挫,帝教王后第101章 舊事西廠,助越懲貪第353章 地產宰相,曾奪文運?第97章 神盾遇阻,葉淇獻計第47章 詩起詩終,臣子如棋第84章 羣臣如魚,帝起色念第221章 朝無大夏,雷霆暴擊。第300章 欲速不達,謀世君臣第162章 雙管齊下,再現雪楓第307章 初雪第247章 開年第一聲雷第14章 有帝弘治,昭告天下532.第530章 唐寅遇墨,帝心無私。第417章 弘治五年新春快樂!第339章 喬新有名,帝悲失臂(加更求月票)第192章 斬盡魑魅魍魎第96章 天命楚王,硬剛尚方?第181章 最高決策會議定策遼東第340章 王越出擊,官滑如油第154章 妙筆喜恩,畫中帝王第566章 弘治皇帝的最大追求537.第535章 花開四海,乾清遇火第215章 東海之城,紛爭在己第186章 十三豹趙虎初顯弓威第227章 布票可期,寶監韋眷第20章 晨起乾清,天心難測第72章 餘波4第324章 八月南洋,取金不易488.第486章 西方社會對東方財富的執念第246章 弘治二年的春節第220章 帝有袖質,國大擔當540.第538章 後宮新勢,斷案光速第556章 弘治朝成長起來的總督第418章 惦記大明女人是要被迴旋鏢的第177章 吏治大壞而清名在第209章 帝遣使擇,誰能爲後?第553章 君子不畏宵小第278章 越說荒謬,帝指金融
第354章 尹直言蠢,旨落遠臣第51章 意料之中的廷推第243章 論政的嚴重後果第129章 禍從天降第411章 嫁禍的人一點都不專業好吧第150章 帝有王炸,廷和命貴第561章 西歐爭土,明艦亮劍第307章 初雪第204章 奸佞當除,民有恩票(補更)第426章 宋澄的解題思路竟是找女人528.第526章 朝事遇難,喜恩獻策第45章 爾雅訓人,忠坤受教第16章 巧破朝局,新君新觀541.第539章 後宮有主,案情難明第362章 計中有計,天意冥冥。第162章 雙管齊下,再現雪楓499.第497章 皇帝會給我們奇蹟對吧?第333章 着眼田間,興衰在農第21章 忠路難行,後宮暗涌第45章 爾雅訓人,忠坤受教第436章 女子有符,滅門有即第303章 舉國磨劍,揚我明威524.第522章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第199章 取勝的鑰匙507.第505章 貫徹思想:神君上民下夷第381章 血染九族,至材當賞第328章 十月歸途,喜憂參半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502.第500章 萬國的使臣迎來了反哺時刻第296章 君臣佐使,己酉工程第454章 天子降臨,官念烏紗。第396章 皇帝這是唱哪一齣?第367章 內有亂黨,外存奸盟第357章 有道無道,福禍自解第337章 靈魂難觸,興盛不易。(加更,求月第557章 明版西部大開發第268章 察院新觀,越說正奇。第237章 華夏的軍事底蘊第351章 宋金可期,黑袍再現第321章 出來混總要還?第133章 吳玘官途,帝嘆荒謬第216章 內外兼治,帝喜爲上第252章 兇徒浮現,君臣收網第112章 國母有缺,帝指軍政第326章 金路亦難,礦有血案第343章 取之於民,用之於夷第85章 三江感言和上架感言!544.第542章 矛指周後,宮廷動盪第377章 皇命在天,紅顏禍水第248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第336章 官官相通,喬新有詞第287章 淮安有喜,父子同好。第376章 語無倫次,九族累官第307章 初雪第90章 禮部人事,廷推之爭第345章 風波不止,內閣新貌第49章 六宮粉黛多姿色第28章 狼人君主,以退爲進第392章 看到勝利曙光的襄城侯第150章 帝有王炸,廷和命貴第389章 控制全人類的秘訣第248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542.第540章 宋澄遇挫,帝教王后第101章 舊事西廠,助越懲貪第353章 地產宰相,曾奪文運?第97章 神盾遇阻,葉淇獻計第47章 詩起詩終,臣子如棋第84章 羣臣如魚,帝起色念第221章 朝無大夏,雷霆暴擊。第300章 欲速不達,謀世君臣第162章 雙管齊下,再現雪楓第307章 初雪第247章 開年第一聲雷第14章 有帝弘治,昭告天下532.第530章 唐寅遇墨,帝心無私。第417章 弘治五年新春快樂!第339章 喬新有名,帝悲失臂(加更求月票)第192章 斬盡魑魅魍魎第96章 天命楚王,硬剛尚方?第181章 最高決策會議定策遼東第340章 王越出擊,官滑如油第154章 妙筆喜恩,畫中帝王第566章 弘治皇帝的最大追求537.第535章 花開四海,乾清遇火第215章 東海之城,紛爭在己第186章 十三豹趙虎初顯弓威第227章 布票可期,寶監韋眷第20章 晨起乾清,天心難測第72章 餘波4第324章 八月南洋,取金不易488.第486章 西方社會對東方財富的執念第246章 弘治二年的春節第220章 帝有袖質,國大擔當540.第538章 後宮新勢,斷案光速第556章 弘治朝成長起來的總督第418章 惦記大明女人是要被迴旋鏢的第177章 吏治大壞而清名在第209章 帝遣使擇,誰能爲後?第553章 君子不畏宵小第278章 越說荒謬,帝指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