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內斬汪直,外止刀兵

次日清晨,幹清宮。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

昨夜侍寢的女人是蓮美人,所以腰有點酸。

小妖精的路數永遠是值得期待,做宮女的時候就已經不安分,而今更是想在敲定“一後兩妃九嬪”前混到更高的封號。

朱祐樘並不信文人的那一套,紅顏禍國終是文臣無能的一套說辭罷了。

至於後面朝代所規定的時長限制,這種事情只能說爲某三分鐘找藉口,而今他更喜歡隨性而爲,享受作爲皇帝的最大樂趣之一。

由於今日是八月最後一場逢八早朝,故而起牀的時間比平日要早一些。

“陛下,您可是有心事?”劉瑾已經正向着朱祐樘腹中蛔蟲演變,顯得小心翼翼地輕聲地詢問。

朱祐樘知道自己的心思被看穿,不由得輕輕嘆息一聲。

汪直從劉大夏那裡得到的訊息送回京城,他讓王相和杜銘一起去兵部衙門尋找,結果並沒有找到所需要的安南檔案。

事情的發展出乎意料,現在他們並不知道劉大夏是撒了謊,還是存放在那裡的安南檔案再次失竊。

即便他是高高在上的大明皇帝,但想要知道一些事情的真相,同樣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而今安南檔案的事情顯得撲朔迷離。

跟後世所讀的網絡小說不同,只要皇帝虎軀一震,滿朝文武百官便匍匐在地,結果現實卻是文武百官跪倒是跪了,但現在底下是陰謀詭計不斷。

從汪直和劉忠所遞交的威逼經過來看,劉大夏不應該在那個時候撒謊,但偏偏現在在劉大夏所供訴的位置找不着安南檔案。

劉大夏給出錯誤的安南檔案信息,還是又有人提前將安南檔案偷走,現在安南檔案正被一團迷霧所籠罩。

朱祐樘隱隱感覺這個朝堂似乎藏着一股勢力,在漱口後,便淡淡地開口:“劉大夏是不是快到京城了?”

“陛下,現在已經加急解運劉大夏赴京,今日預計便會到達京城!”劉瑾親自接過茶盞,顯得恭敬地彙報。

在建州檔案的位置找不到西南檔案後,陛下便親自下令,讓地方官員火速將犯官劉大夏解運至京。

朱祐樘知道只能再度從劉大夏身上着手,此次務必弄清西南檔案所在,而今耽擱的時間着實是太長了。

走出幹清宮的時候,天色剛剛漸亮。

朱祐樘在臨上龍輦前,扭頭望向東邊的乳白色的雲朵感慨一句:“今日的早朝不平靜啊!”

午門外,隨着午門城樓的鐘鼓響起,宮門便緩緩打開。

“今日咱們定當誅此惡賊!”

“如此殘害賢臣滿門,有明以來聞所未聞!”

“咱們固然要擁護皇帝,但希望有人能分清是非!”

……

翰林院的官員今日顯得殺氣騰騰,不僅公然對其他官員進行呼籲,而且對吏部尚書李裕等官員進行隱晦地警告。

雖然汪直火燒劉大夏全家的事情早已經傳到了京城,但現在早朝的時間進行更改,故而亦是忍到今日才準備給汪直致命一擊。

且不說他們文官集團一直是一個共進退的整體,哪怕沒有道理亦要找道理,而今有了大義自然是滅殺那個閹豎。

在這裡聲音最大的並不是新的清流領袖禮部左侍郎劉健,而是一個身穿六品官服的小老頭,而他的官職僅僅是翰林修撰。

大明官場的生態其實十分的複雜,通常是按官職的高低,但亦會有一些特別情況出現。像曾經的正八品翰林檢討楊廷和正五品車駕司郎中劉大夏,這些都是能夠接觸到當朝大人物的官員。

吏部尚書李裕等官員面面相覷,特別看到張貞一副磨刀霍霍的模樣,隱隱覺得這些人是要鬧事了。

早朝按着一貫的流程進行,只是到了翰林院的時候,並不是翰林學士出列,而是翰林修撰張元貞跳出來:“臣翰林修撰張貞奏南京鎮守太監汪直十不法事,請誅殺此賊!”

來了!

吏部尚書李裕等人看到竟然是翰林修撰張貞,不由得感到一陣頭疼。

張貞今年已經年近六旬,只是這個人雖然至今僅僅是從六品的翰林修撰,但卻是天順元年的進士,資歷上已經碾壓在場絕大多數官員。

以庶吉士進入翰林院,因成績優異,改授翰林編修,在明憲宗即位後,他曾上疏呈陳“勤講學、公聽政、廣用賢”三事,後因言詞過激被宗憲所厭,憤而辭官歸裡。

只是張貞在仕途失利,卻是在士林獲得了極大的聲譽。

在辭官這二十二年間,他一直致力於教學,跟原戶部尚書李敏共創紫雲書院,更是帶着自己弟子宣揚自己的理念,故而在士林中擁有極大的聲望。

在朱祐樘剛剛繼位的時候,徐溥等人便力推張貞回朝,而張貞再三推辭後才應允,以翰林修撰的身份參與修纂《憲宗實錄》。

張貞不僅成爲河南鄉黨當之無愧的黨魁,而且被許多官員譽爲當朝第一賢者,在朝堂的聲望已經蓋過禮部尚書徐瓊。

現在突然站出來將矛頭指向汪直,這背後所蘊含的攻擊力比禮部左侍郎劉分健還要強,而他的的言詞註定會引發士林的聲援。

誅殺汪直,不僅是張吉的願意,現在恐怕已經代表大明士林的一種聲音。

“汪直以劉大夏一家性命逼迫劉大夏供出安南檔案所藏之處,朕已知其中實情,此事不宜論罪!”朱祐樘翻開不按正規流程遞上來的奏疏,發現果然是以汪直燒死劉大家全家一事爲切入點,便淡淡地表態。

汪直的做法雖然殘忍,但並不見得多大的錯。

劉大夏至今都還想藏着安南檔案,卻是不知曉現在安南檔案關乎此次對外的戰事,更關乎大明的國運。

若是汪直這般一心爲大明的人都要因此獲罪的話,那麼自己是想要跟這幫文臣共享太平之福,對西南百姓的生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在場的文武百官聽到朱祐樘的表態,對這個結果其實是意料之中。

這位終究不是任人擺佈的賢君,而是一個有着權術和幹勁的帝王,故而不太可能處置汪直那種替他辦差的太監。

東邊漸漸亮起,只是出現了一片霞光。

張貞擁有二十年教學經驗,而後便像是身處課堂般,顯得飽含激情地擡眸:“陛下,你怎麼能庇護此等惡賊,那可是數十條人命啊!”

此話充滿一種不甘和震驚,彷彿朱祐樘真的犯了錯一般。

在場的官員還真被這位德高望重的張貞唬住,不少官員開始思索該不該放過汪直,該不該將汪直碎屍萬段了。

“張貞,你是覺得大明的江山社稷重?還是劉大夏一家數十口的命貴?”朱祐樘對這種感情牌免疫,便是淡淡地反問。

張貞在這麼多年的論道的過程中歷經無數場次的辯論,當即發揮所長:“陛下,這兩件事不可混爲一談!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此爲前賢所述也!”

“朕今不論修身,而是治國!你盯着劉大夏一家的生死,盯着汪直的小惡,難道都不在意大明跟黎朝的戰事了嗎?”朱祐樘發現這個老頭纔是混淆概念,不由得大聲質問。

咦?

吏部尚書李裕等官員聽到朱祐樘如此條理清晰的反駁,不由得輕輕地點頭,同時對這位越來越有皇威的帝王刮目相看。

若從君子的角度判斷,汪直用劉大夏全家要挾的做法,可以說是地地道道的小人行徑。只是從國家的利益出發,汪直這種做法無過而有功。

張貞發現眼前的年輕帝王還真不好忽悠,便拋出另一個攻擊點道:“陛下,恕臣直言,這場戰事本就不該有!天下牽一髮而動全身,今新朝,當起沉痾,致中興。然戰事一起,西南糜爛,百姓無日安寧,朝廷便無盛世可言!”

“張修撰,黎朝不過是一個小小藩國而已,你這怕是妄自菲薄了吧?”禮部尚書徐瓊忍不住站出來。

“黎朝用兵,我朝必勝,爾何言西南糜爛?”

戶部尚書李嗣其實是最不願意興戰事的人,畢竟戰事一起,財政就得向西南傾斜,但此次並沒有反對。

打仗確實是要花錢,但而今黎朝已經是得寸進尺。若大明繼續忍氣吞聲,人家對西南的百姓必定是變本加厲,還不如一戰來立天朝之威。

最爲重要的是,憲宗留下的糧倉夯實,而新朝通過整理鹽政和清丈田畝,現在的財政完全能夠支撐得了西南用兵。

張貞自恃自己的學問了得,便侃侃而談:“天下興,百姓苦;天下亡,百姓苦。太宗當年定了安南,然國家所耗百萬巨,今焉何不引以爲鑑?縱得一時之勝又如何?然日久,外藩再起戰端,大明軍隊疲而奔命,苦的終是我朝百姓。今新朝當起沉痾,百事待興,焉可爲一珠而興戰?”

“開戰一事乃朕跟內閣同六部重臣商議的結果,今日不是在這裡再爭論該不該開戰一事!”朱祐樘意識對方是堅定的主和派,卻是不願意跟這種人繼續爭執下去。

大明的詞臣還真的自我感覺良好,明明自己都已經將他們直接排除在決策圈之外,結果還是硬要湊過來參與決策。

只是他們這種天下的“跪臣”,自己現在又沒犯病,又怎麼可能再跟他們商討該不該向黎朝宣戰。

終究而言,他們所追求的是共享天下之福,而自己所謀求的是發展,是將大明打造成爲世界紡織中心。

原以爲張貞已經無話可說,但張貞卻是不依不饒:“陛下,您是過問了內閣和六部,但並沒有問過翰林院,我們翰林院有很多人並不認爲興戰事是良策!如此國政要事,當廣開言路!”

“翰林院做好分內之事即可,國家大事自有重臣定奪!”朱祐樘知道翰林院確實有一些官員主和,便是板着臉道。

張貞完全不怕得罪人一幫重臣,顯得鄙夷地望了一眼前面的吏部尚書李裕等官員:“陛下,您今所依重臣並非賢臣,而本朝賢臣歷來出自翰林院,然今朝中多媚臣,故請您應該聽取翰林院的意見!據微臣所知,禮部劉侍郎是反對開戰,然你竟是一意孤行方使其欲請辭歸田!”

“張貞,朕剛剛已經說得很清楚!今日不是討論要不要開戰,亦不是討論國家要事該與誰商討,你再胡攪蠻纏便逐你出朝堂!劉大夏竟敢私藏西南檔案,是朕派汪直往去討要,而劉大夏竟然膽敢拒不回交,此乃大逆不道之舉!”朱祐樘發現這個老頭是揪着事情不依不饒,亦是端出皇帝的架子。

張貞連朱祐樘都不放在眼裡的模樣,竟然繼續糾纏道:“陛下,忠言逆耳啊!劉大夏匿藏安南檔案是想要朝廷休戰,是爲西南幾百萬百姓的安定而拒絕陛下,此乃第一忠臣也!”

“忠臣?朕的旨意是可以公然違抗的呢?來人,將張貞逐出朝堂,今後免朝!”朱祐樘的臉色一沉,當即便下達旨意道。

禮部左侍郎劉健等詞臣紛紛站出來請情道:“陛下息怒,張修撰一心爲國,還請不要因其直言治罪!”

朱祐樘看着這幫求情的詞臣,終於知道爲何治理國家如此艱難,這一幫有文化的流氓做事沒有一個頂用,但扯後腿全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爲大明江山千秋永固爲計,勿要大動干戈,妄言刀兵,請誅汪直此賊。忠臣爲國,今臣願以死相諫!”張貞指向那邊的石獅子,便一個箭步衝了上去。

“快將他攔下!”萬安看到張貞真要撞向石獅,急忙提醒下面的官員道。

王相正準備帶領兩個錦衣衛抓人,結果看到這個小老頭衝向了另一邊,心臟當即提到了嗓門眼。

砰!

張貞的腦袋重重地撞在那石獅結實的胸肌上,頓時濺起了一片鮮血。

只是此次跟尚寶司少卿李全那次有所不同,並沒有一個白白淨淨的年青年胖子跑出來,而今前面多是一幫老傢伙。

完了!

萬安看到這個人撞到石獅前,當即便意識到大事不好。

張貞被撞得頭破血流,身子顯得搖搖晃晃地站不穩,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彷彿是做了了不得的事情:“止戰事,斬汪直,起沉痾,廣用賢,致中興!”

只是話音剛落,整個人栽倒在地。

第140章 收網行動2第255章 青天落刀,侯爺後盾(月票1)第190章 科技興邦第339章 喬新有名,帝悲失臂(加更求月票)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326章 金路亦難,礦有血案第272章 遠窺石見,近觀驥遁第190章 科技興邦第130章 英公上岸,十勳下水第178章 治地方當用強臣第326章 金路亦難,礦有血案第556章 弘治朝成長起來的總督第181章 最高決策會議定策遼東505.第503章 權力使人瘋狂第254章 帝問誰逆,忠民有言第417章 弘治五年新春快樂!第300章 欲速不達,謀世君臣第15章 鹽法蟲害,天子揮棍551.第549章 青史惡名,有宮太孫第255章 青天落刀,侯爺後盾(月票1)第452章 黑幕終露,螞蟻智慧第189章 該誕生的終究還是誕生了!第381章 血染九族,至材當賞第195章 爆大雷了(求訂閱求月票)第268章 察院新觀,越說正奇。第266章 兇案落錘,暗處謀畢第259章 京城暗涌,會考論雄第97章 神盾遇阻,葉淇獻計第320章 一件被當事人遺忘的大事第189章 該誕生的終究還是誕生了!第117章 諫臣解日食510.第508章 土佐七顆牙齒被打碎了第320章 一件被當事人遺忘的大事第36章 牀暖有香,爾雅事君第550章 南宮有禁,帝國有憂第227章 布票可期,寶監韋眷第425章 賊不在外,帝欲親征江南519.第517章 弘治迎來了同等地位的對手第89章 改制乾清,瞪退瑾衆第570章 草原的屠刀一路向西第102章 萬民送行,王越再詩第112章 國母有缺,帝指軍政第200章 風起西南489.第487章 命中註定般的東西相撞第317章 大明第一瘋子第457章 白銀溺器,犬咬銀主第258章 君施雨露,臣起雷霆第456章 瘋狂知府,帝使問罪第14章 有帝弘治,昭告天下第136章 孔有毒瘤,鈴鐺夜響517.第515章 又是一年百姓歡樂時加隱憂第18章 帝有謀略,潤物無聲495.第493章 帝鬥精怪,其樂無窮!第343章 取之於民,用之於夷第20章 晨起乾清,天心難測第407章 世間再無家家皆淨第561章 西歐爭土,明艦亮劍第133章 吳玘官途,帝嘆荒謬第173章 帝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第188章 帝曰:一切以國家利益爲先第364章 銘窺世道,靜妃多動。第253章 懷璧其罪,帝曰奸臣534.第532章 國之基石,謎開傳臚522.第520章 我是大明王朝的一員第561章 西歐爭土,明艦亮劍第51章 意料之中的廷推第56章 京山風波3500.第498章 蒸汽機,出來吧!第19章 宵小劉瑾,帝臨考驗第48章 西苑初駕,有監二十第552章 神秘青年男子的身份第445章 民生有難,九州易主?第238章 忠君的三千將士第438章 江南反噬,軍動九州第131章 東廠酷刑,劉吉教徒第307章 初雪538.第536章 火起大明,棍落內外第151章 榜眼有污,廷和生恨第114章 養心莫善於寡慾?487.第485章 憤怒的帝王喊一二三第157章 有刀雪楓,神盾將危502.第500章 萬國的使臣迎來了反哺時刻第120章 揚州夢第306章 犯明必誅,一路向東第122章 投石現窩鼠第128章 真兇第207章 拒東宮婚,迎民間後第129章 禍從天降第414章 大明萬一真有暴君呢?第382章 金礦之上的寶種第169章 王聖人又逃婚了?(求月票)502.第500章 萬國的使臣迎來了反哺時刻第116章 人蠢無藥可治494.第492章 邁向四萬萬人的超級王朝第184章 萬匹馬騾南下意欲何爲?第247章 開年第一聲雷第286章 惡子之首,抄家問罪第237章 華夏的軍事底蘊第260章 一招制敵,帝國起航第82章 明現首貪,破局不易
第140章 收網行動2第255章 青天落刀,侯爺後盾(月票1)第190章 科技興邦第339章 喬新有名,帝悲失臂(加更求月票)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326章 金路亦難,礦有血案第272章 遠窺石見,近觀驥遁第190章 科技興邦第130章 英公上岸,十勳下水第178章 治地方當用強臣第326章 金路亦難,礦有血案第556章 弘治朝成長起來的總督第181章 最高決策會議定策遼東505.第503章 權力使人瘋狂第254章 帝問誰逆,忠民有言第417章 弘治五年新春快樂!第300章 欲速不達,謀世君臣第15章 鹽法蟲害,天子揮棍551.第549章 青史惡名,有宮太孫第255章 青天落刀,侯爺後盾(月票1)第452章 黑幕終露,螞蟻智慧第189章 該誕生的終究還是誕生了!第381章 血染九族,至材當賞第195章 爆大雷了(求訂閱求月票)第268章 察院新觀,越說正奇。第266章 兇案落錘,暗處謀畢第259章 京城暗涌,會考論雄第97章 神盾遇阻,葉淇獻計第320章 一件被當事人遺忘的大事第189章 該誕生的終究還是誕生了!第117章 諫臣解日食510.第508章 土佐七顆牙齒被打碎了第320章 一件被當事人遺忘的大事第36章 牀暖有香,爾雅事君第550章 南宮有禁,帝國有憂第227章 布票可期,寶監韋眷第425章 賊不在外,帝欲親征江南519.第517章 弘治迎來了同等地位的對手第89章 改制乾清,瞪退瑾衆第570章 草原的屠刀一路向西第102章 萬民送行,王越再詩第112章 國母有缺,帝指軍政第200章 風起西南489.第487章 命中註定般的東西相撞第317章 大明第一瘋子第457章 白銀溺器,犬咬銀主第258章 君施雨露,臣起雷霆第456章 瘋狂知府,帝使問罪第14章 有帝弘治,昭告天下第136章 孔有毒瘤,鈴鐺夜響517.第515章 又是一年百姓歡樂時加隱憂第18章 帝有謀略,潤物無聲495.第493章 帝鬥精怪,其樂無窮!第343章 取之於民,用之於夷第20章 晨起乾清,天心難測第407章 世間再無家家皆淨第561章 西歐爭土,明艦亮劍第133章 吳玘官途,帝嘆荒謬第173章 帝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第188章 帝曰:一切以國家利益爲先第364章 銘窺世道,靜妃多動。第253章 懷璧其罪,帝曰奸臣534.第532章 國之基石,謎開傳臚522.第520章 我是大明王朝的一員第561章 西歐爭土,明艦亮劍第51章 意料之中的廷推第56章 京山風波3500.第498章 蒸汽機,出來吧!第19章 宵小劉瑾,帝臨考驗第48章 西苑初駕,有監二十第552章 神秘青年男子的身份第445章 民生有難,九州易主?第238章 忠君的三千將士第438章 江南反噬,軍動九州第131章 東廠酷刑,劉吉教徒第307章 初雪538.第536章 火起大明,棍落內外第151章 榜眼有污,廷和生恨第114章 養心莫善於寡慾?487.第485章 憤怒的帝王喊一二三第157章 有刀雪楓,神盾將危502.第500章 萬國的使臣迎來了反哺時刻第120章 揚州夢第306章 犯明必誅,一路向東第122章 投石現窩鼠第128章 真兇第207章 拒東宮婚,迎民間後第129章 禍從天降第414章 大明萬一真有暴君呢?第382章 金礦之上的寶種第169章 王聖人又逃婚了?(求月票)502.第500章 萬國的使臣迎來了反哺時刻第116章 人蠢無藥可治494.第492章 邁向四萬萬人的超級王朝第184章 萬匹馬騾南下意欲何爲?第247章 開年第一聲雷第286章 惡子之首,抄家問罪第237章 華夏的軍事底蘊第260章 一招制敵,帝國起航第82章 明現首貪,破局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