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普法(下)

整個明帝國龐大疆域內,名義戶口大概是四千萬左右,但是這只是稅基人口而非實際人口。以明朝那可憐的行政能力加上官吏的工作水平,準確統計戶口對他們來說,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根據部分學者推算,當下大明朝的人口總數應該不下一億,從比例看,其中文盲加法盲雙盲比例,要佔八到九成。雖然大明律並不算複雜,即使加上大誥,其總量也無法跟後世浩如煙海的法律條文相比。但是對大多數當下百姓而言,依舊不知所謂王法具體包括什麼內容。

普通百姓只保持有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這種樸素的法律觀點,更多時候鄉規族法,代替了大明司法,在鄉間發揮着作用。諸如寡婦與人私合要沉潭浸豬籠之類野蠻的私刑,並不被大明律所支持,卻依舊在鄉間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甚至能存在到幾百年後,歸根到底也是由民風民情所決定。

大明朝之所以形成鄉紳政治的局面,固然有朱元璋吏員無故不得下鄉國策,導致鄉紳坐大的因素,但是另一方面也必須看出,由於科技及物質條件的硬性限制,大明即使想管理到鄉村一級,也力有未逮。

這個時代大多數鄉間百姓終其一生,未必會進城,就像小范莊這種以農業爲主業的村莊,普通百姓一輩子也未必會進省城一次。對於朝廷正策制度的瞭解,要麼靠貨郎要麼就是靠鄉紳族長科普。正策制定成什麼樣沒有意義,最後被宣貫成什麼樣,才真正能作用到百姓身上。

對於國法王章一無所知的百姓,由於不識字,即便皇榜貼遍城市,也不知道上面寫的爲何物,更何況這類東西也貼不到鄉下。大家只能從鄉紳、書生嘴裡瞭解朝廷又下了什麼命令,或是推行了什麼制度。

朝廷之所以要厚待書生,原因之一,就是書生是朝廷與百姓連接的橋樑之一。他們只需要稍微歪曲篡改一下榜文內容,又或者在句讀上加上一點變化,就足以讓好經變歪,甚至引得地方大亂。而書生也靠着掌握這種渠道,爲自己謀取最大利益,不管是普法還是普及教育,都是書生所不願意做的事。究其根本,就是這樣做會損害到自己的利益及權限。

范進現在做的,就是大明朝讀書人基本都不願意做的事,向廣大鄉民普及明朝法律。當然,爲了不動搖族長及甲首的統治基礎,這種普及必須有所選擇,只限於人丁田畝的稅收,以及徭役徵發這一部分,刑民法條基本不會涉及。

明朝的糧稅其實並不高,即使加上耗羨、攤派等等,依舊不至於讓百姓無力承擔,真正要命的,實際是役。在明朝的思想裡,認爲民衆接受朝廷命令動員起來從事各種大規模工程,是天經地義之事。

這就導致明朝各項正雜役層出不窮,每一項指派到百姓頭上,都必須放下自己的工作,立刻去完成朝廷命令。這也是爲什麼國初嚴格路引,不讓百姓離家十里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不離開家派役時就不至於找不到人。

秀才舉人免丁役的特權,之所以能引起那麼多人產生興趣,就因爲這些役實在對家庭損害太大,一個家庭若是命運不好,攤上幾次朝廷徭役,差不多就要家破人亡。乃至剛剛成親就被拉去服役的明版萬喜良故事,已經不知出過多少,爲了避免服役,投身爲奴者不知凡幾,足見這種制度於普通百姓的損害。

這種不合人情的力役制度,在嘉靖之前,就已經引起一些有識之士的反對,朝中不少大臣向皇帝剖析利害,經過幾代努力,情形已經大有好轉。眼下雖然仍舊有繁雜的派役制度,但是一部分役已經可以通過給錢的方式來抵消,也就是所謂的銀役。像廣東就搞過均平銀製度,就是交錢代替服役。

交一定數字的錢,抵掉自己應服之役,朝廷拿到銀子,又可以靠這筆錢去僱傭流民及無業者完成工作。既沒有耽誤正事,又讓那些失業者處於監管中,減少社會治安壓力,實是一舉多得之事。以大小范莊這次面對的拉夫令爲例,戶籍裡有田的百姓,都可以通過交錢,折代服役,讓兩廣總督用這筆銀子去招募城市流民來充當民壯,就不用耽誤農時影響來年收成,更不至於搞的鄉村大亂。

力役抽丁時要考慮到每一家的具體情況,單丁不抽,三到五丁者,才能抽一丁去服役,一旦一家有人去服某種役,那麼其他的役原則上就不該再派到這家頭上,以免對百姓生活造成影響,破壞農業生產。

一百名夫子這個數字,已經遠超大小范莊承受範圍,按照范進計算,這應該是縣裡派給整個金沙鄉的服役數字。但是洪承恩利用自己的權力,把一個鄉應承擔的徭役,推給了範莊這兩個村子來承受,也就是之前慣用的輪役法,把役攤派給一個社,整個鄉的負擔都由範氏兩村來承擔。

範長旺、範長友兩人,同樣是無知村老,並不瞭解朝廷有這種制度。讀書人之所以能受人尊敬,就在於他們認識字,能看明白朝廷榜文,瞭解天下大事,百姓想問點什麼,就只能去問讀書人。

等聽到范進做了科普,範家莊的人先是陣陣歡喜。知道自己頭上的徭役,實際沒有想象中那麼重,隨即又憤怒起來。

“洪家莊欺人太甚!十八村丁役,居然要我們兩個村子來承擔,這不是騎在我們頭上拉使!這事不能就這麼算了,他們洪家要敢來咱們村子拉丁,就打死他們!”

“沒錯,打死他們!殺他幾個人,也好讓他知道,我們範莊不是好欺負的!大不了村子裡使出錢,買一個人去抵命,總是不能讓他洪家太過舒坦。”

范進咳嗽兩聲,喝止衆人道:“鄉親們,且不可冒失衝動!現在是我們有理的官司,不要因爲自己的莽撞,把自己變成無理。洪承恩胡亂攤派,欺壓我們範莊,我們卻不和他撕打,有什麼話,只管到衙門裡去說。等到錢糧徵集完成,我們不送到洪家,自己送到衙門去。等到了衙門,面見縣太爺,自然可以講道理。”

一名範家子弟道:“九叔,我們自己送到衙門怕是不行。衙門裡的各位老爹最是兇惡,當初有人也嫌送糧到糧長那,要加徵一成耗羨剋扣太過,想直接送到衙門裡。哪知衙門裡的老爹說這不合規矩,拒絕接收,偏又不放人走,說是要等糧長來當面理論清楚。結果一來一回,光是在省城食宿,就害的他幾乎傾家蕩產。等到糧長來後,當面過秤,又說糧食短缺兩成,要那人自己賠付,最後逼的那村甲首自盡。有這等事在,誰還敢自己去送糧啊。”

胡屠戶卻朝那人吐了口唾沫,“蠢材!你這腦殼,只合一輩子土裡刨食,你說的那是過去,現在咱們有進仔在,還用怕衙門裡的老爹麼?有案首送糧,我看衙門裡誰還敢找咱麻煩,只管按進仔說的做,保證無事!這回咱們到衙門裡,要好好告姓洪的一狀!看看誰倒黴!”

第五百三十七章 薛五尋親(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會試(下)第二十四章 新居第二百三十一章 行路第五百一十九章 儀仗第七十九章 講斤頭(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開門揖盜(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六部觀政(上)第八十八章 分功第五十三章 不第而歸第三百零二章 自投羅網第三百五十四章 春風十里杏花開第三百五十章 用計收心(下)第四百一十一章 打開局面第三百四十七章 既做師孃又做鬼(下)第三百零七章 反戈一擊第六百零三章 山西變革(中)第二百四十二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十七章 打蛇隨棍上第六十章 借艇割禾(下)第六十八章 利益交換第四百五十九章 節婦清官(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按我說的做第三百五十二章 鐵娘子(下)第五百零七章 帝王心思第二百四十九章 馮保之託第一百五十二章 芳心有屬第三百零七章 反戈一擊第四百九十四章 翁婿第八十章 傾頹第三百九十七章 范進新政(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玉杯銀燭第二百一十五章 魏國公府的善意第二百一十章 功夫換功夫第四百五十八章 範氏新政(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擒兇第一百七十八章 病倒第一百零四章 肇慶之行第一百七十章 取捨難定第四章 坍塌的祠堂第三十四章 放榜第三百七十二章 燒冷竈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四百九十七章 新貴第七十七章 戶籍第一百九十九章 困境(上)第七十八章 講斤頭(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十面埋伏(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相府相召第三百二十八章 黔國公案第一百八十三章 虎穴(上)第五百九十三章 草原驚雷(上)第一章 萬般皆下品第四十五章 師徒合作(上)第三百六十章 巧設羅網(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鐵案第四百六十五章 江陵到來(上)第四百五十八章 範氏新政(下)第四百八十二章 王穉登的美人計(中)第一百四十九章 衝突(上)第三百一十章 涅槃(上)第四百四十四章 家變第三百一十二章 掃地出門第三百八十二章 翻江水與燎原火第九十三章 暗影第二百四十六章 討債第七章 範家棟樑第五百二十三章 謀事(中)第三百九十五章 願做冰人第150.5章 假古董與假世子第五百七十一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二百三十七章 融冰第六百零四章 山西變革(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左道第三百四十五章 初次奏對第三百一十五章 喪報第一百六十七章 何心隱第四百零三章 浪子回頭第四百三十七章 窮途末路(上)第三百八十三章 謀事佈局第二百一十二章 溫馨時光(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病倒第五百五十七章 考題第一百七十三章 秦淮會(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死士(上)第五百五十九章 穿梭時空的降維打擊第七十七章 戶籍第一百三十八章 入場第二百五十章 相府偷會(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有冤報冤第五百四十二章 開門揖盜(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玉杯銀燭第三百八十八章 整治捕快(下)第四百零七章 馮邦寧的報復第五百五十四章 餘波第四百八十五章 蘭花開第三百三十六章 操控清議(下)第四百九十五章 辦學(上)第二十三章 謀劃第四十四章 被捕
第五百三十七章 薛五尋親(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會試(下)第二十四章 新居第二百三十一章 行路第五百一十九章 儀仗第七十九章 講斤頭(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開門揖盜(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六部觀政(上)第八十八章 分功第五十三章 不第而歸第三百零二章 自投羅網第三百五十四章 春風十里杏花開第三百五十章 用計收心(下)第四百一十一章 打開局面第三百四十七章 既做師孃又做鬼(下)第三百零七章 反戈一擊第六百零三章 山西變革(中)第二百四十二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十七章 打蛇隨棍上第六十章 借艇割禾(下)第六十八章 利益交換第四百五十九章 節婦清官(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按我說的做第三百五十二章 鐵娘子(下)第五百零七章 帝王心思第二百四十九章 馮保之託第一百五十二章 芳心有屬第三百零七章 反戈一擊第四百九十四章 翁婿第八十章 傾頹第三百九十七章 范進新政(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玉杯銀燭第二百一十五章 魏國公府的善意第二百一十章 功夫換功夫第四百五十八章 範氏新政(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擒兇第一百七十八章 病倒第一百零四章 肇慶之行第一百七十章 取捨難定第四章 坍塌的祠堂第三十四章 放榜第三百七十二章 燒冷竈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四百九十七章 新貴第七十七章 戶籍第一百九十九章 困境(上)第七十八章 講斤頭(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十面埋伏(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相府相召第三百二十八章 黔國公案第一百八十三章 虎穴(上)第五百九十三章 草原驚雷(上)第一章 萬般皆下品第四十五章 師徒合作(上)第三百六十章 巧設羅網(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鐵案第四百六十五章 江陵到來(上)第四百五十八章 範氏新政(下)第四百八十二章 王穉登的美人計(中)第一百四十九章 衝突(上)第三百一十章 涅槃(上)第四百四十四章 家變第三百一十二章 掃地出門第三百八十二章 翻江水與燎原火第九十三章 暗影第二百四十六章 討債第七章 範家棟樑第五百二十三章 謀事(中)第三百九十五章 願做冰人第150.5章 假古董與假世子第五百七十一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二百三十七章 融冰第六百零四章 山西變革(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左道第三百四十五章 初次奏對第三百一十五章 喪報第一百六十七章 何心隱第四百零三章 浪子回頭第四百三十七章 窮途末路(上)第三百八十三章 謀事佈局第二百一十二章 溫馨時光(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病倒第五百五十七章 考題第一百七十三章 秦淮會(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死士(上)第五百五十九章 穿梭時空的降維打擊第七十七章 戶籍第一百三十八章 入場第二百五十章 相府偷會(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有冤報冤第五百四十二章 開門揖盜(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玉杯銀燭第三百八十八章 整治捕快(下)第四百零七章 馮邦寧的報復第五百五十四章 餘波第四百八十五章 蘭花開第三百三十六章 操控清議(下)第四百九十五章 辦學(上)第二十三章 謀劃第四十四章 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