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一章 傳國玉璽

這南陽公主本來躲在屏風後面偷聽人談話,大不了也就是個失禮的問題。

然後沒事幹還拿着跟二尺多長的長髮簪,縱有行刺的嫌疑,只要把誤會解除就問題不大了,可如今把這長簪倒轉,抵着自己脖子是個什麼鬼操作?

見此情況,黃小剛更感頭疼,先示意左右持弩的近侍稍稍後退,又舉了雙手微微下壓與南陽比劃了一個估計她也看不懂的手勢,也才小心翼翼慢慢上前一步,輕聲的問道:“不知公主問的是那一件?是放歸諸帝女自由?還是流放宇文化及?又或者是赦免洛陽的楊氏宗人?”

南陽公主被問得一愣,便瞧她眼珠微微向着斜上動了一下,該是思謀如何答話,也在這時黃小剛眼疾手快,突然一步突前,伸手一拽便將南陽公主拽翻在地,跟着便劈手將她用來抵着脖子的長簪奪了過來。

哪知道黃小剛手上剛一用力,那長簪便斷成了兩節,待得仔細一看,也才發現這長簪乃是木製,之所以看着有些反光,不過是上面包了一層銀箔而已,並非是什麼利器。

至於被拽倒的南陽公主,尚未反應過來就被兩個撲上來的近侍反剪雙手給按住,跟着便瞧着她神色一變,當即嚎啕起來,竟還抽咽道:“母后,萬不可信此人!”

“且住手!”黃小剛很是無奈,一邊將手中的斷簪遠遠拋開,一邊忙也讓近侍將南陽公主扶起來,苦笑道:“公主說的是哪裡的話?剛纔是公主莽撞了,可知道險些釀成大禍啊!”

一旁的蕭太后見狀也是急了,忙也上來扶着南陽,口中忙道:“是!是!是南陽莽撞了!”

黃小剛示意左右退下之後,倒也開誠佈公道:“公主不用擔心,某剛纔說到之事,自然都會做到,所謂的賭咒誓言,無非用來求一個心安,公主無妨細想一下,某若別有用心,要哄你等還不容易?”

南陽聞言,神色纔有微變,問道:“監軍此話當真?”

黃小剛很是無奈,只能道:“當真!當真!某一天到晚很忙的,沒有時間來開這種無聊玩笑!”

對於這蕭太后一家子的安排,還有宇文化及、楊桐這些人的安排,黃小剛當然不是一拍腦袋隨口一說,而是與黃娜私下裡做過詳細的討論。

畢竟二人都是接受了現代教育具備現代人文思維,真要讓他們按照這個時代的慣例來處理這些人的話,還真有點降低了逼格。

因爲按例,如楊廣的嬪妃和女兒,要麼是就是收入後宮(肯定是黃小剛的後宮),要麼就是流放、賜死或者作爲賞賜拿來賞給有功之臣,而宇文化及等人估計也就是一個死罪難逃,至於楊桐還有什麼楊氏宗人,也肯定是要畫地爲牢圈禁到死。

可是,真要如此處理的話,豈不是把舅侄倆的逼格給拉低了?

所以,不論是放了嬪妃帝女們自由,還是免了宇文化及等人的死罪,以及給楊氏族人一條生路,這些都是爲了顯示二人的逼格不同,甚至還想着說不定能把這事記在史書裡。

便也說黃小剛耐着性子,又對蕭太后和南陽公主好言撫慰了一番之後,也才藉故諸事繁忙請辭要走,可那知道剛起身走到門口,就聽見蕭太后語氣一變道:“還請監軍留步!”

黃小剛扭頭來看時,也才見着在他轉身之際,南陽公主不知又從何處弄了一個小小的錦盒出來抱在懷中,就聽蕭太后道:“老身今日本欲以此物,與監軍做個交易,如今看來已是無用,不如就此獻與監軍作罷!”

黃小剛聽得一怔,心說不知是什麼了不得的物件,但還是擺手道:“不必如此,若是隨身之物,二位大可保留。”

蕭太后卻是不爲所動,但見她慢慢打開錦盒,從中取出了一方小小印璽來,展示與黃小剛道:“不知監軍可識得此物?”

黃小剛定睛一看,倒也瞧清這一枚虎鈕印璽,通體呈現爲淡淡奶色,大小約有小兒拳頭一般,在鈕上還繫有一根半尺上的細紅索。

黃小剛左看右看,突然腦子一抽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他曾經在B站上看過一部國家地理頻道的紀錄片,講的就是有關“傳國玉璽”的千古傳奇!

而這其中,由於“傳國玉璽”在隋末唐初的行蹤,雖然黃小剛記得不真切,但卻明確記得李淵開國的時候是沒有“傳國玉璽”的,原因就是蕭後攜隋煬帝孫楊政道及傳國璽遁入漠北突厥,直到後來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帶回了蕭後和楊政道,也纔將玉璽帶回李唐。

如今細看蕭後手中捧着的印璽,一個是璽鈕刻做虎型,再一個通體奶白色,以及大小也就小兒拳頭,黃小剛頓時萬分篤定,便自答道:“哦!我道是何物,原來是傳國璽!”

“傳國璽”也就是“傳國玉璽”,黃小剛用的這聲“哦”,可不是第二聲,而是第四聲,因爲他恰好因爲看過紀錄片的關係,知道這“真·傳國玉璽”應該是什麼模樣,以及有關它的傳奇,所以一點都不驚訝。

在後世,或許隨便尋一個華夏人,問他知不知道“傳國玉璽”是什麼,大多都能答得上來,可要說這“傳國玉璽”長什麼模樣,能正確答對的人卻是不多。

因爲首先,關於這“傳國玉璽”就有兩個甚囂塵上的謠傳,幾乎誤導了超過九成的普通人。

這第一個謠傳,就是說這“傳國玉璽”,乃是用“和氏璧”改的,但實際上“傳國玉璽”跟“和氏璧”是真沒有一點點的蛋關係!

而第二個謠傳,則說當年王莽篡位時,因逼迫王太后交出傳國璽,結果王太后將傳國璽怒擲於地,使之缺了一角,於是王莽只得用黃金來補。

但實際上,這兩個關於“傳國玉璽”的傳說都是假的!假的!假的!

紀錄片上,外國專家用了三十年的時間做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是真正的傳國玉璽具有以下幾點特徵:一、材質爲白色的藍田玉;二、螭虎鈕紋;三、大小約爲“寸許”。

這實際的情況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確實曾令當時的丞相李斯雕琢過一枚皇帝玉璽,稱之爲“天子璽”,此印用藍田白玉鐫刻而成,爲螭虎鈕,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

而且,因爲這印璽要掛在腰間以便使用,所以個頭非常的小!

第三十七章 陶瓷第四百七五章 別有隱情第二百二五章 民意第三百二四章 士信娶親第五百七五章 去留自便第七百四七章 水晶第二百零四章 收穫第五百七四章 罪大惡極第七百十六章 江山第一百七七章 廢奴第六百五十章 又生一計第六百九二章 過年第二百三二章 辯論第十二章 不情之請第九十章 散花天女第二百十八章 天罰第一百四十章 大日子 【卷一終】第六百五四章 頂層設計第一百三九章 按部就班第五百二十章 歌舞娛卒第四百十一章 一念之間第七百二七章 早晚第六百十六章 大好時機第二百三十章 落雪第五百八二章 欲將東歸第三百四九章 翌日再戰第五百零一章 去國之人第六百五一章 傳國玉璽第二百二二章 誤會第四百二六章 科舉時代第一百六九章 宇文第六百四五章 淑女好逑第六百七十章 安排第七十五章 火樹銀花第一百二七章 浮客編民第五百零六章 位面之子第六百零九章 糧信本位第七百六三章 突襲第四百五四章 驍果借道第七百章 算賬第三百八五章 大魚入網第八十九章 分則無益第一百零一十章 軍議(三)第三百二五章 目標黎陽第三百九四章 與國無疆第七百零三章 外交第七十三章 邀鬥第十三章 制膠與繩第二百零八章 參軍第十五章 賊陣凜然第二百十四章 新政第六百七九章 少年第六百四五章 淑女好逑第五百六十章 兵臨關中第六百零一章 匯聚一堂第五百七四章 罪大惡極第六百七一章 二事第二百八五章 壞消息第一百四十章 大日子 【卷一終】第四百八八章 天賜良機第一百七七章 廢奴第二百十八章 天罰第三百八六章 尉遲敬德第一百三二章 步步爲營第七百五五章 消息第四百八七章 司馬炸了第一百三四章 問鼎第五百五四章 政策解說第七百四四章 鼓譟第三百六七章 清河降了第一百四十章 大日子 【卷一終】第六十九章 開拔第七百六八章 大坑第七百二七章 早晚第六百十二章 雁門關前第一百零四章 新家園第二百五八章 戰備第三十七章 陶瓷第六百六七章 墨技第一百二五章 地獄模式第六百八十章 百家第五百七六章 既定國策第五百三十章 何以鑑德第三百零九章 非戰之罪第三百七二章 虛與委蛇第四百零六章 援軍才至第二百八九章 出擊奢卑城第二百二一章 商榷第二百六一章 表弟第十一章 時空定位第四百七一章 去留兩難第七百二六章 平等第六百四七章 十拿九穩第二百六一章 表弟第四百九七章 楊浩出奔第三百八六章 尉遲敬德第五百九四章 元帥之敵第五百八二章 欲將東歸第四百二二章 合作共贏第六百七九章 少年
第三十七章 陶瓷第四百七五章 別有隱情第二百二五章 民意第三百二四章 士信娶親第五百七五章 去留自便第七百四七章 水晶第二百零四章 收穫第五百七四章 罪大惡極第七百十六章 江山第一百七七章 廢奴第六百五十章 又生一計第六百九二章 過年第二百三二章 辯論第十二章 不情之請第九十章 散花天女第二百十八章 天罰第一百四十章 大日子 【卷一終】第六百五四章 頂層設計第一百三九章 按部就班第五百二十章 歌舞娛卒第四百十一章 一念之間第七百二七章 早晚第六百十六章 大好時機第二百三十章 落雪第五百八二章 欲將東歸第三百四九章 翌日再戰第五百零一章 去國之人第六百五一章 傳國玉璽第二百二二章 誤會第四百二六章 科舉時代第一百六九章 宇文第六百四五章 淑女好逑第六百七十章 安排第七十五章 火樹銀花第一百二七章 浮客編民第五百零六章 位面之子第六百零九章 糧信本位第七百六三章 突襲第四百五四章 驍果借道第七百章 算賬第三百八五章 大魚入網第八十九章 分則無益第一百零一十章 軍議(三)第三百二五章 目標黎陽第三百九四章 與國無疆第七百零三章 外交第七十三章 邀鬥第十三章 制膠與繩第二百零八章 參軍第十五章 賊陣凜然第二百十四章 新政第六百七九章 少年第六百四五章 淑女好逑第五百六十章 兵臨關中第六百零一章 匯聚一堂第五百七四章 罪大惡極第六百七一章 二事第二百八五章 壞消息第一百四十章 大日子 【卷一終】第四百八八章 天賜良機第一百七七章 廢奴第二百十八章 天罰第三百八六章 尉遲敬德第一百三二章 步步爲營第七百五五章 消息第四百八七章 司馬炸了第一百三四章 問鼎第五百五四章 政策解說第七百四四章 鼓譟第三百六七章 清河降了第一百四十章 大日子 【卷一終】第六十九章 開拔第七百六八章 大坑第七百二七章 早晚第六百十二章 雁門關前第一百零四章 新家園第二百五八章 戰備第三十七章 陶瓷第六百六七章 墨技第一百二五章 地獄模式第六百八十章 百家第五百七六章 既定國策第五百三十章 何以鑑德第三百零九章 非戰之罪第三百七二章 虛與委蛇第四百零六章 援軍才至第二百八九章 出擊奢卑城第二百二一章 商榷第二百六一章 表弟第十一章 時空定位第四百七一章 去留兩難第七百二六章 平等第六百四七章 十拿九穩第二百六一章 表弟第四百九七章 楊浩出奔第三百八六章 尉遲敬德第五百九四章 元帥之敵第五百八二章 欲將東歸第四百二二章 合作共贏第六百七九章 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