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目!
帝宗聽到這兩個字不由的心下一陣,上下打量錦衣男子,神情中不免有些激動的道:“你是,那個樹靈?”
“哈哈哈。 ”凌霄大笑起來,道:“是啊,是啊,你終於想起我來了,不枉我剛剛化形就把你逼出來,這麼多年不見,我還以爲你死了那。”
帝宗也是大笑起來,上前拉過凌霄:“來,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不要擾亂部落的生活,你隨我去我平日靜修的地方。”說着,兩個人並行而去,只留下太夙部落衆人以及牧僵有些呆滯不解的站在原地。
梟谷深處的古老洞穴中。帝宗與凌霄二人對坐在火堆前。
帝宗對凌霄問道:“我記得我部剛剛遷來泰威山的時候,你我無意中有了溝通,也是在那個時候,結下了淵源,不過,我記得那個時候你就是妖塵,已經可以化形,可是你卻沒有,這幾百年過去了,沒想到你竟然成了妖尊,不過,你怎麼才化形?還有,你的本體也就是那株巨木,你不是說叫鬼目樹嗎,而且你也以身爲名,怎麼,化形了,就連名字都改了?”
凌霄笑着搖頭,道出了一段往事。
原來,當年帝宗率領部落定居泰威山時,凌霄也就是鬼目,在此之前便已經化形幾百年了,也就是說,帝宗還未成神時,他便已經是妖了,而且其境界還是少有的王級,號稱鬼目妖王。
在泰威山界內,獨樹一幟,只不過,雖然他是妖王,天下間能與其對手的不多,可是也不在少數,數百年前,便有另一個妖王,不知何故,降臨泰威山,欲要佔山爲王,而作爲一直生長在這的鬼目來說,自然是不被他所容。
鬼目與那妖王之間展開了一場激戰,最終,那妖王不敵鬼目,落得個魂飛魄散的下場,而鬼目也不好受,生生被打退了五個境界,從妖王,變成了妖塵,而且因爲重傷的因素,要化爲原型,吸取大地的元氣修復本體的傷勢。
直到今日,鬼目才傷勢復原,雖然境界上還差有一個層次,但是至少他現在可以化形爲人,逍遙世間,而不必死守在那一處地方,寸步不得移動。他與帝宗的相識可以算是機緣巧合因爲那個時候的他纔剛剛能夠和別人溝通。
鬼目生性好動,最喜歡和別人喋喋不休,因爲要修復傷勢所以沉默了幾百年,好不容易能說話了,也就不在乎會不會嚇到別人了。
恰巧的是,帝宗還是一個神,也是修爲道行之人,自然而然的,鬼目就選擇與他溝通交流,以解苦悶。
而帝宗,也是樂的和他交流,其實那個時候帝宗是有私心的,因爲他覺得假如可以拉攏一個妖塵到自己的部落,對部落是有好處的。
所以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兩個人有了淵源。只不過,他們之間的交流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在十幾年過後,突然的,鬼目就好像消失了一樣,而他的本體也好像就是一株普通的巨樹一樣,無論帝宗怎麼試着與他溝通都無濟於事。
那個時候帝宗甚至以爲鬼目可能是因爲什麼原因而妖靈毀滅又變成了普通的植被了,帝宗雖然惋惜,可是卻沒有多想什麼,自己潛心開始參悟造化,想要試着更進一步了。
凌霄沒有說自己消失的那一段時間都做了什麼,還是因爲什麼原因,而他既然自己不願意說出來,帝宗也不可能追問,至於爲什麼鬼目現在改名爲凌霄,其實很簡單,因爲鬼目樹還有一個稱號,或者是別名,就叫凌霄。
聽完凌霄的闡述,帝宗不由的唏噓起來。那個時候,他真的就以爲凌霄就是一個普通的妖塵,他還經常把自己的一些經驗心得傳授給他,希望他可以儘快的提升境界界限,可是沒想到,凌霄竟然是妖王。
比之自己的境界還要高上一個層次,說來這是個挺可笑的事,不過,再細品味,其實也不乏是一種回憶。
“哈哈,沒想到我當年竟然那麼不自量力,凌霄兄竟然是妖王,凌霄妖王在下失禮了。”帝宗搖着頭正色道。
而凌霄則是一笑:“你不必這樣嗎,什麼失禮不失禮的;我其實沒什麼朋友,你算是我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朋友了,當年我成氣候的時候,爲了保證不被別人奪走這泰威山,也是爲了減少威脅,我把這泰威山內所有的修行生靈,盡數誅殺。你當年帶領部落遷居到此的時候,難道就沒發現嗎?”
“我說的嗎,這麼一個福地洞天竟然沒有一個修行的生靈,當時我還納悶,沒想到,竟是凌霄妖王的手筆。”
“別叫我什麼妖王不妖王的,我不是說了,我就你這麼一個朋友,你叫我凌霄就好了;你總是妖王妖王的,難道你不打算做我的朋友嗎?”凌霄的神情變得有些古怪,看不出喜怒。
帝宗點點頭,道:“好,我當然希望可以和你做朋友,既然如此,我以後就稱呼你爲凌霄了。”而後,帝宗又道:“凌霄,打這以後,你有什麼打算嗎?我看你也是一個人,而且這泰威山本就是你的地方,不如你就和我的部族生活在一起吧,假加入我們,你看怎麼樣?”
聽完帝宗的話,凌霄陰笑一聲,陰陽怪氣的說:“別以爲我不知道你打的什麼主意;別看我現在和你的境界一樣,可我也還是可以恢復到王級的,你拉攏一個妖王在你的部落,不但你的部落會壯大實力,而且你也能從我的經驗中試着得到一些啓發,對不對?”
說到這,凌霄的神情突然兇惡起來,並且他的臉上竟然隱隱有樹皮枯朽的樣子,而帝宗被這突如其來的變化弄得不由一怔,正要解釋,可是還未等他開口。
凌霄卻突然帶笑起來,臉上滿是得意之色:“哈哈哈,你肯定是這麼想的對不對?不用解釋,不用解釋;我是不在乎,再說了你這也是人之常情嗎,更何況,我就你這麼一個朋友,這點事,當然我不能拒絕啊,況且,我知道你其實心裡面這樣的打算只佔最小的一部分,對吧?”
“那,你是答應了?”帝宗連忙追問。
凌霄笑着點點頭,而後道:“我這好幾百年也沒活動了,身子都僵硬住了,正好現在咱倆境界相同,來來,陪我過幾招,活動活動。”
“好。”帝宗一口答應下來,其實他心裡也是這麼想的,因爲雖然此時凌霄還不是全盛時期,不過他至少曾經也是妖王,對於王級的戰鬥,帝宗還從未感受過,他也想就此機會來嘗試一下,同時,也是探探凌霄的底。
見帝宗首肯,凌霄說着就要往洞外走,不過帝宗卻叫住他,道:“不能出去打,咱倆要是放開了就這麼切磋,那我的太夙部落還有着泰威山的無數生靈,至少半數以上都要陪葬;這樣,我知道有一種幻境,可以讓咱們身體不懂,不發出任何力量,而後精神進入其中,在裡面無論如何的戰鬥,對外界都不會有任何影響,因爲那本就是一場虛幻,你看可好?”
雖然不是和願意,但是凌霄還是同意了;帝宗與凌霄同時緊閉雙目,冥冥中進入到一種虛幻的狀態。
而在那個虛幻的世界裡,凌霄與帝宗早已展現出了最佳最佳的戰鬥狀態。
先說帝宗,帝宗修神,什麼是神?就是領悟了玄機造化而得到揉合造化的神體者便是神。
神是沒有靈力的,除非修成神君,可即使如此,一尊神君的靈力也還不如一個仙王的靈力強大,神最依仗的就是本源的神體。
所謂神體,是造化與萬物生靈各有的長處所綜合出來的,一般都是數丈以上;帝宗是神尊境界,他的神體足足有十七八丈高大。上半身爲人,下半身是龍,其色澤烏黑髮亮,龍身有四肢,一頭斑駁長髮也變成了糾結飛舞的血色。兩耳之上各掛有一條深青色的龍。
此時的帝宗面目猙獰,獠牙伸出口外,四隻龍爪之下各有九個面目兇惡的鬼神托起,不令其着地。神體沒有規定的樣子,根據每人蔘悟造化的不同,時時都可能發生改變,可能這一次帝宗的神體是這樣的,而下一次,他參悟出更多的東西之後,就會又改變一個樣子。
而另一邊的凌霄,比之帝宗,就簡單多了,凌霄直接一聲咆哮,而後便爲本體,一株參天巨木,舞動着枝幹,雖然場面上沒有帝宗威懾四方,但是氣勢上卻一絲也不弱於他。
“凌霄,我就先出手了!”
一聲怒吼,帝宗咆哮着徑直衝向那株參天巨木。而凌霄也不多廢話,枝幹一擺,一條足有十人合圍粗的藤蔓憑空出現,而且在這藤蔓之上,隱隱有周天星辰的光芒閃爍。似是一片虛無的星空鑲嵌其上,又似是一種障眼之法,但是那星光又那麼真實,更令人驚異的是。
在這株巨木的上空,竟然也出現了一片似有似無的星空,而且這片星空是獨、立的,並非是矇昧世界上的周天寰宇星辰。
一場大戰,以一觸即發。
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而且明眼人肯定一眼就看得出來,這不過就是哄騙小孩子的故事罷了,但是不能否認的就是這樣的神怪故事,其中的構成因素,除了先人豐富的想想之外,肯定還是有着一定依據的,因爲怪力亂神之說,由來已久。
雖然鄒若衡是軍人出身,但是這不表示他就能夠忽略這樣的傳統的東西,而且說起來,別說是鄒若衡了,就是從日本士官學校歸來的蔡鍔,也多次的與他提起自己在士官學校聽來的有關日本傳說中的神怪故事。其中鄒若衡記憶比較深刻的有三種怪物,大天狗、雪女,還有幾乎盡人皆知的河童。
既然連蔡鍔這樣的人都無法確定,或者說能夠找到一個與這些怪異故事有關的答案,又何況是一個鄒若衡那?而且鄒若衡武術出身,江湖上流傳的一些鬼怪故事對於他來說也是耳熟能詳的,而起在歷史文獻上,其實也有着很多關於這樣的鬼怪生疑故事的記載的,比如其中有一則就是與明朝大將於謙有關的。
先要說明一下,于謙這個人,于謙,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
永樂十九年辛丑科進士,從此步入仕途,曾隨宣宗鎮壓漢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後,身爲御史的于謙因數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宣德五年升任兵部右侍郎,正統十四年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獲,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進兵部尚書。代宗立,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破瓦剌之軍。加少保,總督軍務。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爲重,君爲輕,不許。
綽羅斯,也先以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英宗既歸,仍以和議難恃,擇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以安。其時朝野多事,乃獨運徵調,悉合機宜,號令明審,片紙行萬里外無不惕息。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自奉儉約,所居僅蔽風雨,但性固剛直,頗遭衆忌。
天順元年,英宗復辟,石亨等誣其謀立襄王之子,被殺。要說明一下的是,綽羅斯也先,乃是第二十八代蒙古大汗,也是相當於明朝中葉時蒙古瓦剌部的領袖,嚮明朝朝貢被封爲敬順王。
這一則故事是這樣的,記載於《西樵野記》中,文曰:景泰間,總兵石亨西征,振旅而旋,舟次綏德河中。天光已瞑,亨獨處舟中,扣弦而歌。忽聞一女子訴流啼哭,連呼救人者三。亨命軍士亟拯之,視其容貌妍絕,女泣曰:“妾姓桂,名芳華。初許同裡尹氏,邇年伊家衰替,父母逼妾改醮,妾苦不從,故捐生赴水。”亨詰之曰:“汝欲歸寧乎?欲爲吾之副室乎?”女曰:“歸寧非所願,願爲相公箕帚妾耳。”亨納之,裁剪綴補,烹飪燔冪,妙絕無議,亨甚嬖倖。凡相親愛者,輒令出見,芳華亦無難色。是年冬,兵部尚書於公謙至其第,亨欲誇寵於公,令芳華出見之,芳華不出。亨命侍婢督行者,相踵於道,芳華竟不出。於公辭歸,亨大怒,拔劍欲斬之,芳華走入壁中,語曰:“邪不勝正,理固然也。妾本非世人,實一古桂,久竊日月精華,故成人類耳。今於公棟樑之材、社稷之器,安敢輕詣?獨不聞武三思愛妾不見狄樑公之事乎?妾於此來別矣。”言罷杳然。
由此可見,這些鬼怪神異的故事,在古籍上就有記載,而且不單單僅侷限於民間的,而且鄒若衡也非常的享受這樣的故事,他其實個人是非常喜歡這樣的故事的,因爲相比於現實,虛幻一些的東西更能夠讓他放鬆心情。
不過鄒若衡雖然沉浸在自己的回憶中,而且還從其中體會着當年師父留給他的音容笑貌,可是一陣夜風吹過,又將其拉回了現實中,看着手中的《太白武要》不住的再一次除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