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歸正傳。”
“教主,這次請你過來,是商議與闖軍結盟一事。”
楊逍開口,說回正事。
“與闖軍結盟?”張無忌眉頭一皺。
楊逍點頭:“之前教主還沒來咱們明教的時候,我爲了明教能夠重回中土,就曾找過闖軍首領李自成,希望與其結盟,我們明教助其起事,也趁此機會,重回中土,東山再起,但當時李自成並未同意。”
“但今日,李自成突然派人傳信,答應與我們明教結盟,但條件是要幫他們打下西安城。”
此言一出,衆人眉頭皆皺,議論紛紛:
“那李自成還真是狂妄,真以爲我們求着他們結盟不成?”
“就是,與我們結盟,竟然還提條件?簡直是沒把我們明教放在眼裡!”
脾氣暴躁的彭瑩玉冷笑:“據說明廷已經派了盧象升領兵前來平反,又派出西廠和錦衣衛的那羣鷹犬隨軍前來對付李自成手下的高手,我看他就是自知不能敵,這纔會想着與我們明教結盟。”
“想拿我們明教做刀?他還嫩了點!”
“不能答應他!”
“就算要重回中原,也無需與闖軍結盟!我們明教,向來獨來獨往,不論做什麼,何時需要假借他人之手?”
“沒錯!”
“我們無需他人相助,也不可能做別人的走狗!”
一羣明教高層紛紛出聲,態度相當堅決,反對結盟之事。
不過張無忌眉頭卻皺得更緊幾分,因爲他聽出了衆人的意思。
衆人反對與闖軍結盟,僅僅只是因爲不滿闖軍利用明教,不將明教放在眼裡,而不是因爲不想造反。
顯然,明教成立幾百年,一直以造反爲主業。
造反這兩個字,早已深深刻入了每一名教衆的血肉裡。
除非自己人當皇帝,否則不論皇帝是誰,他們都立志要推翻朝廷。
這就是明教此時的狀況。
聽着衆人議論,楊逍、殷天正和韋一笑三人,面色平靜,一言不發。
直到衆人說的差不多了,楊逍纔看向張無忌,詢問意見:“此事,教主可有何看法?”
衆人的目光都聚集到張無忌身上。
張無忌沉默片刻,看向衆人,反問道:“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晚輩斗膽,敢問各位一句,當今的朝廷,昏庸嗎?”
“這……”
聞言,衆人面面相覷,不明白張無忌的意思。
不過沉默片刻,還是有人開口迴應:“比起上一個天啓皇帝,這個剛登基兩年的崇禎小兒,應該算不上昏庸吧?”
“我覺得也還好,畢竟這崇禎小兒上位以來,倒也沒做過什麼天怒人怨的事,反而上位第一件事,就是剿滅閹黨,肅清朝政,之後又重用孫承宗、袁崇煥等人,抵禦遼東,平定各地匪患。”
“據說去年,錦衣衛在河南那邊查出當地的鄉紳士族侵佔田畝一事,還想着手收回世家大族手中侵佔的土地,還給百姓,雖然最後沒有成功,不過他能爲百姓考慮,應該算是個好皇帝吧?”
wWW •тTkan •℃O
“也不一定!”
有人反對,冷笑說道:“他雖然清除了以魏忠賢爲首的閹黨,但之後不是又重啓東廠,繼續用閹黨監視朝廷官員?”
“而且半年前,又重啓西廠,重用雨化田,這半年來,不知有多少官員死在了西廠的酷刑之下,攪得朝野怨聲載道、人心惶惶。”
“若繼續如此,這天下只怕又是閹黨說了算,到時候,受苦的還是百姓!”
衆人各抒己見,張無忌也靜靜地聽着。
直到所有人說完,他才微微點頭,開口說道:“諸位的意思,我都明白了。”
“在諸位看來,當今的朝廷和新上位的崇禎皇帝,雖然也有缺點,但嚴格來說,也並不算一個昏庸無道的皇帝,至少,他會替百姓考慮,真正地將百姓當成了大明的子民。”
“而且,自從閹黨覆滅之後,如今天下也算太平,百姓的日子,也在逐漸變好。”
“既然如此,那我們爲何還要繼續造反呢?”
此言一出,衆人頓時愕然。
楊逍等人互相看了看,眉頭頓時也皺了起來。
“咱們明教這麼多年來,一直以推翻朝廷爲己任,不造反,能做什麼?”
過了片刻,有人突然開口,引起了衆人共鳴。
“不錯,咱們明教的第一條教義,就是推翻大明,這麼多年都是一直造反走過來的,不造反幹什麼?”
“是啊,朝廷將我們視爲反賊,中原武林也不待見咱們,咱們除了造反,還有別的路可走麼?”
殷天正見勢不對,上前說道:“無忌,你不瞭解咱們明教的情況,對咱們明教的局勢也不清楚,咱們明教的處境,其實一直都很危險,造反也並非是咱們非要如此,而是不得不造反!”
張無忌面露疑惑,問道:“外公可否解惑?”
殷天正點了點頭,開始講述:“咱們明教成立,其實還在大明立國之前。”
“當時,天下諸侯紛爭,戰亂四起,百姓民不聊生,而咱們明教存在的意義,就是推翻腐朽的朝政,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讓百姓的日子能過得更好。”
“也因此,咱們明教專門與朝廷作對,就淪爲了各諸侯國的打擊對象,生存十分艱難。”
“後來北方異族趁亂入侵,侵佔我們的土地,搶佔我們的財物、糧食、女人,甚至一度將我們中原人當成牲口豬羊一般對待,隨意宰殺、烹食,簡直是慘無人道,那也是我們中原人最黑暗的時期。”
“就在這時,我們東方這片地界,出現了一個人……”
殷天正眼中,浮現一抹複雜之色,既有欽佩,又有憤恨與感慨,緩緩說道:“他是個普通人家出身,曾給大戶人家做過奴僕,入過寺院爲僧,也曾做過乞丐,四處流浪乞討,甚至……還曾加入過我們明教,與我們一起抵抗異族。”
“但後來,此人不知爲何又脫離了明教,投身軍伍。”
“自此,他的命運也開始改變……”
“此人從軍以後,因驍勇善戰,急公好義,很快就籠絡了一批死忠的高手相助,地位也節節攀升,成爲了當時最爲強大的一個義軍首領。”
“當時,我們明教也在積極抵抗異族,也算是實力比較強勁的一股勢力。”
“此人在得知此事以後,便拉攏我們明教,與我們明教結盟,條件是在成就大業之後,與我們明教共享天下。”
“當時的教主考慮到此人實力不凡,而且也曾是明教之人,便答應了與此人結盟,共抗異族。”“經過多年征戰,在各方勢力聯手之下,終於成功驅逐了異族,恢復了中原人的統治。”
“可當時,中原這邊的義軍,仍然分成好幾股勢力。”
“外戰結束後,內戰便開始了……”
張無忌精神一震,他知道,轉折點開始了。
他自然猜得出,殷天正說的這個人,不出意外的話,應該就是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沒想到,這位洪武大帝,竟還有如此精彩曲折的過往,而且還與明教有交集?
只是不知,此人最終爲何會與明教對立?
殷天正繼續開口,解開了他的疑惑:“我們明教,當時一如既往地支持此人,助此人剷除各方諸侯勢力,直到一舉統一中原東部的這數千裡土地,開創一方王朝。”
“此人一開始也信守承諾,甚至連國號都以‘大明’爲名。”
“當時,所有人都以爲,我們明教終於苦盡甘來,可以享受盛世太平了。”
“但沒想到,當此人成功登基,控制局面以後,他立即便反悔了,開始調轉目標,對付我們明教,派人剿殺我們明教的人。”
“當年的最終一戰,我們明教的當代教主和各個護教法王盡數戰死,其餘人也是死傷慘重,四處逃亡,險被滅教!”
張無忌臉色微變:“這……怎會如此?!那位洪武皇帝,他竟然違背了當初結盟的誓言?!”
韋一笑嗤笑道:“教主,你太天真了,對於上位者而言,誓言就跟放屁沒什麼區別!”
殷天正嘆了口氣,點頭道:“狡兔死,走狗烹,這個道理誰都清楚。”
“只可惜,當代的明教,與這位洪武皇帝牽扯太深了,明教也早已被滲透,許多人甚至都已暗中投靠了這位洪武皇帝,這位洪武皇帝所掌控的實力,早已遠遠超過明教。”
“當代教主,除了一條路走到黑,根本沒有其他選擇。”
“他唯一能夠選擇的,就是祈禱這位洪武皇帝能夠說話算話,遵守諾言。”
“只可惜,他賭輸了。”
張無忌臉色難看,道:“後來呢?”
“後來……自然就是一直持續到現在的叛亂了。”
殷天正搖了搖頭,道:“自從當年被剿滅過一次,明教四分五裂,幾近覆滅,而那位洪武皇帝爲了斬草除根,也一直在派人清剿明教,只可惜,我們明教也不是軟柿子,終究沒有就此覆滅。”
“但儘管沒有被滅教,那時候我們明教在大明境內,也根本無法生存,最終在一位掌旗使的帶領下,剩下的人都選擇退往大明之外發展。”
“經過數代的積累,也勉強恢復了一些元氣,一直到那位洪武皇帝駕崩以後,明教纔敢重回中原。”
“但那位洪武皇帝在駕崩之前也曾立下遺詔,讓後世皇帝,必須全力剿滅我們明教,不准我們在大明境內生存。”
“因此,這幾百年來,我們一直被大明朝廷清剿,就連中原武林也視我們爲魔教,人人喊打。”
“整個大明,根本沒有我們明教的立足之地!”
殷天正說完,場中一片寂靜。
明教衆人沉默不語,但個個眼中都露出憤慨之色。
“原來,明教與大明朝廷的恩怨,竟然是這麼來的……”張無忌喃喃,他終於明白,爲何明教會被視爲天字第一號反賊了。
楊逍長嘆一聲,道:“教主,你現在可明白了,並非我們想要造反,而是朝廷不願放過我們。”
“我們想活下去,唯一的辦法,就是造反,推翻大明朝廷。”
“否則,只要我們明教還存在一日,與大明朝廷的恩怨,就永遠不會了結!”
張無忌面色複雜。
一開始,他還想勸一勸衆人,放下造反的理念,與朝廷化干戈爲玉帛。
但現在,他已經不知道該如何開口了。
畢竟,是大明朝廷不放過明教,而且,明教纔是受害者。
究其原因,就是因爲那位洪武皇帝違背了當初的承諾,不願與明教共享江山。
這樣的恩怨,根本無法調和。
“我明白教主你是好意,不願我們繼續與朝廷作對,可我們現在的處境真的很不妙。”
楊逍眼中露出一抹疲憊,道:“這些年來,不僅朝廷在清剿我們,就連少林、武當等武林各派,也一直在針對我們,我們想活下去,唯一的辦法,就是退出中原,前往西域等地發展。”
“但在那邊,我們也是外來者,西域那邊的魔教、金剛門等勢力,對我們十分排斥。”
“我們可以說是寸步難行。”
“這一次,趁着闖軍起義,是我們唯一重回中土的機會了。”
張無忌眼神迷茫,他感覺自己掉進了賊窩。
明教是大明最大的反賊,去了其他地方,也處處不受待見,他卻成了最大的反賊頭子。
可現在,還能有後悔的餘地嗎?
這時候,他要是敢說退出明教,不再擔任教主的話,明教衆人,恐怕會生吃了他。
就算他外公殷天正,只怕也保不了他。
“無忌,你現在應該明白我們的處境有多難了,但外公對你有信心,我們明教的未來,就靠你了。”
恰在此時,殷天正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勵道。
張無忌嘴角一抽,外公,我真是謝謝您了。
將自己親外孫往火坑裡推,您也是真做得出來……
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選擇接受現實。
沉默許久。
張無忌擡頭,再次看向衆人,問道:“是不是隻要讓明教重回中原,化解與朝廷和武林各派的恩怨,讓大家不再被清剿追捕,我們就可以不用造反了?”
衆人互相看了看,隨即點頭。
“其實,我們也沒想過非要去爭那個皇位。”楊逍無奈道。
張無忌長呼口氣,點頭道:“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