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

“十萬大軍兵發遼東,想不到此次遼主竟有這樣的決心!”

御座上的趙佶臉色分外凝重,畢竟,以女真遏遼國乃是大宋施行了兩年多來的策略。倘若遼國一旦平了遼東之亂,那麼,他日遼國便再無後顧之憂,那麼,西北好不容易取得的優勢,恐怕又要拱手讓人。

此時此刻站在殿上的全都是中樞重臣,既有樞密使蔡卞和樞密副使安惇,也有政事堂的諸位宰執,人人的臉色都不太好看。就連高俅自己,思及這戰局心中也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要知道,這一次女真的揭竿而起比歷史上至少早了七八年,他豈能輕易斷定勝敗?

只不過,對於從遼國送來的線報,他看得比誰都要仔細,所以從中也察覺到了一絲端倪。見旁人都在皺眉沉思沒有開口,他便上前一步奏道:“聖上,遼國只是號稱十萬大軍,實則兵馬只有六萬餘人,而這些兵馬正是出自東京道。須知女真自從起兵以來,敗的都是東京道的守軍,斬殺的將領也全都是這一帶的契丹貴族,所以從士氣上說,女真人強過遼軍不止一籌。”

蔡京斜睨了高俅一眼,見其侃侃而談萬分篤定,便絕了出言反駁的心思。出乎他意料的是,就連一旁最喜歡和別人唱反調的張康國也沒有跳出來,提出異議的反倒是蔡卞。

“伯章相公說得雖然有理,但是,即使遼軍乃是新敗之軍,士氣上的分別仍然不能彌補數量上的差距。據報。女真在下寧江州之後,兵力增加到了五千餘人,但是。這仍然和遼軍相差不止十倍,若是如此亦可取勝。那契丹鐵騎豈不是徒有虛名?”蔡卞一邊說一邊朝御座深深一躬身,“以臣之見,我朝應該做好女真兵敗地準備。之前李乾順的求和使者已經被晾了許久,而西北戰事也已經暫時停歇。如今我朝要麼接受議和,要麼索性加大用兵力度。否則,等到遼國從遼東抽手出來,恐怕就來不及了!”

趙佶聞言不由萬分猶豫,從大局上,他當然希望遼東戰局能夠膠着,但是,從情勢上,他卻覺得這種可能性幾乎爲零。畢竟,就算女真兵卒再悍勇,那也應該有個限度。絕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以少勝多。

“聖上,臣剛剛的話還沒有說完。”高俅含笑朝蔡卞點了點頭,又解釋道。”兵馬地士氣是一個方面,而統軍大將的素質又是另一個方面。此次奉命任都統地乃是蕭嗣先,此人乃是遼國皇后的嫡親弟弟,能夠領到這一次的任務。也是因爲其兄長蕭奉先一再力挺的緣故。論文韜武略,他是樣樣稀鬆,到遼東也只是想趁機撈到大功勞,然後回朝加官。而且,自恃有大軍在手的蕭嗣先絕對不會把女真人放在眼裡,也根本不會考慮什麼戰術戰略。但是,女真人世居遼東佔據地利,只要來一次奇襲,未必不能夠取勝。”

“伯章相公,你設想地情勢未免過於理想了。”蔡卞緊皺的眉頭絲毫沒有打開的跡象,反而是要了搖頭,“這幾天來,前來樞密院推演戰局的官員已經有了好幾十人,誰也沒能找到女真取勝的辦法,由此看來,女真此次至少是九死一生之局。至少,渤海遺民在起兵不久之後便偃旗息鼓了。”

所謂的渤海遺民,指得乃是當年渤海國的國民。渤海國乃是粟末靺鞨部所建,爲遼國所滅後,其子民流散各地,時時懷有復國之心。而女真的前身乃是黑水靺鞨,所以,從本質上來說,這些渤海遺民其實和女真人出自同支。

高俅沉吟片刻,當下便開口說道:“聖上,渤海雖然一擊之後便再無音訊,但恕臣直言,其中隱情我大宋一無所知,不能妄下推斷。不過,女真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敗了遼軍,聲勢已然大振,他們和渤海遺民本就是一脈相承,倘若招納這些人,許之以復國,那麼,女真便能在短短時間內聚集到更多的人。所以說,渤海那邊偃旗息鼓,對於女真而言不僅不是壞事,而且可能是更大的臂助。”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趙佶一時間真地沒了主張,最終只得把目光投向了蔡京。

見此情景,蔡京不好再旁觀下去,輕咳一聲便出言道:“聖上,如今沒有更多的消息,要下判斷着實不易,不如先應付西北這邊。西夏的使者到京城也已經有兩個月了,就這麼幹晾着也不是辦法。聽說李乾順已經頻頻使人前去遼國求娶公主,雖然前時因爲女真之事而耽擱了,但是,此次遼主必定會允准。再說,嚴均達坐鎮西北,恐怕也在等着朝廷地音訊。”

“遼東一片大亂,想必遼國更想籠絡住了西邊,此次聯姻肯定是定了。”趙佶見蔡京轉過了話題,心想女真之事並非迫在眉睫,也就順勢接上了話,“銀州城既得,如今正可兵迫石州洪州龍州,一旦下了這三城,則橫山幾乎全數爲我大宋掌握,即使要議和,也得等到那個時候。”

天子官家的態度一下子如此強硬,倒是讓在場衆人全都是一驚,但細細一思量,這卻也是應有之意。每每下了西夏城池之後,李乾順都會縱兵劫掠秦鳳路和永興軍路一帶,但是,倘若一步步用兵逼近,那麼,其縱深漸漸加大,西夏能夠活動的範圍就越來越小。兼且西北如今雲集了整個大宋最精銳的軍隊和最善戰地將軍,趙佶會接受議和纔是怪事。

提到西北,高俅又想起了前時王厚的奏報和那封書信,趁着這個時候便提了出來:“聖上,熙州王厚來報,已經投靠了西夏的多羅巴一心想要奪回青唐故地,趁着我朝的注意力集中在永興軍一帶時,他糾集了西夏卓邏和南軍司兵馬,仍然準備再度進犯。先前王厚西征的軍馬已經多數迴歸熙州,除此之外,湟州駐兵一萬五千餘人,廊州駐兵一萬餘人,西寧州駐兵一萬餘人,而除了西夏卓邏和南軍司之外,廊州的南面還有溪哥城,河州的南面還有臨洮城,皆爲羌人所居。所以,王厚的意思是,允許他繼續平羌。”一面伐夏,一面還要繼續平羌?趙佶的腦海中轉過這樣一個念頭,但轉念一想,王厚大軍既然在熙州不能隨意調動,不若先安穩了後院,然後才能放心出擊,當下他便肯定地點了點頭。

“也罷,既然平羌,臨洮和溪哥城又沒有多少兵將,索性一概取了也好。”

“聖上,臣並不是這個意思。”高俅見趙佶會錯了意思,又見其他人紛紛側目,只得上前一步解釋道,“當初之所以棄守西北之地,無非是因爲他們孤懸於外,易攻難守,況且,因爲我朝取了羌人故地,倘若再一味進兵,恐怕羌人之中仍會有不滿的情緒。據臣所知,溪哥城幾乎是空城,兵將人力都不足,溪哥王子臧徵撲哥又是色厲內荏之輩,其實並不足懼,所以,溪哥城若要取之,只需派一員統制引兵數千即可成功。而元符二年曾經邊軍曾經攻下臨洮城,棄守後雖然爲羌人盤踞,但是,要取得並不困難。”

趙佶一時聽得糊里糊塗,情不自禁地問道:“伯章的意思是……”

“臣的意思是,邊功固然該賞,但是,須得提防邊將冒領功勳。”

從王厚的信上,高俅敏銳地覺察到,這件事的背後有童貫在攛掇。須知樑師成剛死,他對閹宦的提防正在最高的時候,此時童貫跳出來,無非是撞在槍口上。”聖上可曉諭王厚繼續進兵,但不可再如當初下湟州以及鄯州那般厚賞,否則,對於永興軍路和秦鳳路的將士而言,便有不公之嫌。”

原來是這個意思!

除了趙佶之外,在場諸人臉色各異。要知道,古來邊功最重,之前下湟州鄯州廊州,除了邊將之外,得利最多的便是高俅蔡京,這一次高俅居然提出賞罰須得公允,在他們看來自然是一件奇事。倒是蔡卞執掌樞密院,略知一些內情,此時只是曬然一笑也就罷了。

“唔,伯章此議有理,若下空城和下堅城一概賞之,確實有失公允。”趙佶當然猜不出高俅打的是什麼主意,略一沉吟便點頭應了。

出了福寧殿,高俅深深吸了一口氣,目光落在了前面的蔡卞身上。

今天蔡卞和他雖然大唱反調,但是,他卻能夠隱隱約約感到,蔡卞似乎別有一番深意。否則,憑着蔡卞執掌樞密院這兩年多來的時間,決不至於如此泛泛而談。難道是,蔡卞已經有了別的心意?

晚間,他一到家中,管家高豐景便立刻遞上了一封信。”相爺,這是七公子命人捎來的,送信的人才走沒一會。”“小七送來的信?”高俅心中一奇,一邊走一邊信手拆開了彌封,看了幾行字便臉色大變。

黎陽盜禍,常平庫被劫,死傷軍士數十!

那可是黎陽,河北西路靠近京畿的縣城之一,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他來不及多想,連忙停住了腳步,匆忙朝下看去,臨到最後方纔露出了憂慮的神色。縣官猶如流水似的換,但胥吏卻沒有換,而一個不懂民政的縣令要治理好一縣之地,往往需要這些胥吏。而這一次與其說是盜禍,還不如說是吏禍!)

第31章 兄弟重逢告誡忙第19章 東邊寥落西邊喜第38章 兄弟相見別有情第10章 爲夫郎妻妾費心第30章 宗汝霜盛年待起第34章 諸般緣起枕頭風第33章 無雙絕藝第11章 覷時機手起收網第21章 句句問心解籤人第16章 佳兒佳婦佳偶成第23章 明爭暗鬥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11章 明算計暗度陳倉第11章 瞞天過海設妙計第21章 夜市遇險第23章 明爭暗鬥第31章 大相國寺遇故人第24章 聞絃歌不知雅意第38章 已是大限將到時第28章 投新主直趨南京第23章 先斬後奏亦良方第12章 查弊政驚聞異訊第19章 禍水東引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29章 鄭居中妙薦能員第24章 摧眉折腰又何妨第30章 送別離人生百態第10章 青雲亦需借好風第39章 調兵將上下齊心第30章 憂困境同舟共濟第1章 兩相爭鬥終有時第36章 宮中私語第11章 瞞天過海設妙計第29章 鄭居中妙薦能員第3章 驚天秘聞平地現第8章 聞捷報隱跡面聖第12章 捉襟見肘第7章 兩纏綿驚得喜訊第9章 風波再起第37章 國之大計第40章 臨行前夕第8章 商人重利第14章 天子亦需勤修整第40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11章 分而化之第7章 高伯章面授機宜第38章 已是大限將到時第18章 鉅商雲集第13章 鴻門宴上下歸心第12章 應邀約高俅承情第28章 諢身浴血脫重困第14章 夏遼各有不解情第13章 晴天霹靂第19章 千金公主齊溜號第17章 鷸蚌相爭漁翁現第23章 夫妻夜話第10章 高門他日出才女第2章 遵聖意悍將回京垂簾太后和影子皇帝第37章 驟升遷萬人矚目第9章 千金女招搖過市第19章 謀西北驅狼吞虎第23章 春宵苦短日高起第25章 三喜臨門第24章 運籌帷幄指掌中第39章 隱瞞事實第11章 除大敵國舅逼宮第3章 蠻女多情投懷抱第17章 接書信各做準備第27章 屈豪家鋒芒初露第37章 應邀約兩女爲媒第36章 毀祠堂義憤填膺第39章 雙管齊下第32章 得寸進尺第2章 貴婦雲集閒話多第2章 家家有本難唸經第15章 球場驚變第28章 諢身浴血脫重困序章師恩深重第4章 百日抓週第20章 迎親前夕各奔忙第36章 辨奇石料露崢嶸第17章 老少將軍論舊制第33章 初交涉互探底線第37章 晴天霹靂第35章 太后歸政第5章 開空門迎俊傑才第13章 鷸蚌爭漁翁誰屬第3章 路遇貴人第33章 蔡衙內暗生毒計第32章 黎陽盜禍緣何起第9章 微服出遊第24章 動情理父子釋嫌第21章 此公主彼亦公主第7章 高郎道觀遇段郎第37章 應邀約兩女爲媒第34章 用人才亦有詭道第25章 花中澄心第13章 不解之緣乃前定第26章 翩翩使節大理來
第31章 兄弟重逢告誡忙第19章 東邊寥落西邊喜第38章 兄弟相見別有情第10章 爲夫郎妻妾費心第30章 宗汝霜盛年待起第34章 諸般緣起枕頭風第33章 無雙絕藝第11章 覷時機手起收網第21章 句句問心解籤人第16章 佳兒佳婦佳偶成第23章 明爭暗鬥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11章 明算計暗度陳倉第11章 瞞天過海設妙計第21章 夜市遇險第23章 明爭暗鬥第31章 大相國寺遇故人第24章 聞絃歌不知雅意第38章 已是大限將到時第28章 投新主直趨南京第23章 先斬後奏亦良方第12章 查弊政驚聞異訊第19章 禍水東引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29章 鄭居中妙薦能員第24章 摧眉折腰又何妨第30章 送別離人生百態第10章 青雲亦需借好風第39章 調兵將上下齊心第30章 憂困境同舟共濟第1章 兩相爭鬥終有時第36章 宮中私語第11章 瞞天過海設妙計第29章 鄭居中妙薦能員第3章 驚天秘聞平地現第8章 聞捷報隱跡面聖第12章 捉襟見肘第7章 兩纏綿驚得喜訊第9章 風波再起第37章 國之大計第40章 臨行前夕第8章 商人重利第14章 天子亦需勤修整第40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11章 分而化之第7章 高伯章面授機宜第38章 已是大限將到時第18章 鉅商雲集第13章 鴻門宴上下歸心第12章 應邀約高俅承情第28章 諢身浴血脫重困第14章 夏遼各有不解情第13章 晴天霹靂第19章 千金公主齊溜號第17章 鷸蚌相爭漁翁現第23章 夫妻夜話第10章 高門他日出才女第2章 遵聖意悍將回京垂簾太后和影子皇帝第37章 驟升遷萬人矚目第9章 千金女招搖過市第19章 謀西北驅狼吞虎第23章 春宵苦短日高起第25章 三喜臨門第24章 運籌帷幄指掌中第39章 隱瞞事實第11章 除大敵國舅逼宮第3章 蠻女多情投懷抱第17章 接書信各做準備第27章 屈豪家鋒芒初露第37章 應邀約兩女爲媒第36章 毀祠堂義憤填膺第39章 雙管齊下第32章 得寸進尺第2章 貴婦雲集閒話多第2章 家家有本難唸經第15章 球場驚變第28章 諢身浴血脫重困序章師恩深重第4章 百日抓週第20章 迎親前夕各奔忙第36章 辨奇石料露崢嶸第17章 老少將軍論舊制第33章 初交涉互探底線第37章 晴天霹靂第35章 太后歸政第5章 開空門迎俊傑才第13章 鷸蚌爭漁翁誰屬第3章 路遇貴人第33章 蔡衙內暗生毒計第32章 黎陽盜禍緣何起第9章 微服出遊第24章 動情理父子釋嫌第21章 此公主彼亦公主第7章 高郎道觀遇段郎第37章 應邀約兩女爲媒第34章 用人才亦有詭道第25章 花中澄心第13章 不解之緣乃前定第26章 翩翩使節大理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