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殿中召見有深意

“這不是葉大人麼?”

趙明誠見到葉夢得先是一愣,隨後便笑吟吟地道:“葉大人可是來拜會家父的?”

葉夢得見趙明誠頗有自矜之色,心中不由連連冷笑。趙明誠雖然在京城太學中極有聲名,但是,畢竟不是正經進士出身。此番雖然因爲趙挺之拜相的緣故水漲船高,但畢竟不是正道,他這個堂堂正正的進士又何懼於此。

“原來是趙公子。”葉夢得只是微微點頭爲禮,臉上絲毫沒有恭敬之色,“我只是路過這裡而已,趙相公日理萬機,我哪敢上門打擾?”

言罷他又掃了旁邊的幾個太學生一眼,冷冷一笑,竟直截了當地揚長而去。

見葉夢得如此作勢,趙明誠的臉色倏然陰沉了下來。儘管因父親遠下西南而辭了太學,但是,他在太學中依然有相當高的名聲,如今父親一舉拜相,他更是隱隱有爲太學清流領袖的趨勢←早知葉夢得乃是一時詩文大家,很想借着蔡京罷相的機會替乃父結交一下,誰知對方竟如此不識趣,擺明了附蔡京驥尾之意。

“德甫兄,葉夢得如此託大,你不必去理會他!”站在趙明誠身邊的太學生吳自啓衝着葉夢得的背影冷哼一聲,極爲不屑地道,“蔡京擅權誤國,葉夢得身爲我輩文學中人,不知潔身自好,反而執迷不悟,你若是結交這種人,恐怕令尊也不會高興的!”

此話一出,旁邊頓時附和連連。

“吳兄說的是,不過。這種鐵桿地京黨便應該一一罷斥,他日趙相公在朝堂的時候也能夠少些掣肘!”

“似這葉夢得這般執迷不悟,真是有負他兩榜進士的名頭!”

“趙相公也是好心性。照我來說,應該一鼓作氣將那些京黨全都捋了。這才能還朝堂一個清平世界!”聽到這些七嘴八舌地議論,趙明誠幾乎把父親的囑咐忘在了腦後,朝四周瀟灑地一拱手道:“各位說得對,我雖然如今已不在太學,但這心卻是與大家一致地。大家也請放心。孰是孰非自有聖上公斷,家父既然已經拜相,也決不會辜負大家的期望!”

他在這邊口若懸河神情激昂,他的父親趙挺之卻在政事堂忙得叫苦不迭。原因很簡單,當初元豐改制之後,設尚書左僕射爲首相,設尚書右僕射爲次相,又以尚書左右丞、中書侍郎和門下侍郎爲副相,所以政事堂向來是輪班換崗,隔一天休息一天。如今尚書左僕射一位空缺。

他這個尚書右僕射就只得天天去政事堂治事。若非有劉逵與他同心,這麼多政務他根本料理不清。

而此時此刻,高俅正在福寧殿中面君。這是他告病之後首次出現在大內禁中。但是,儘管物事仍在人事已非,但是,他卻沒有絲毫患得患失的表情。

這也是趙佶近兩個月來第一次見到高俅。除了高俅安撫西南的那一次遠行之外,他幾乎是隔三差五就要接見一次,從來沒有這麼長時間不見地。端詳着高俅的臉,他突然笑道:“伯章病了這麼久,看起來反倒是發福了些許,看來你的三位夫人倒是照顧得不錯啊!”

心知趙佶是在打趣,高俅不由微微一笑,略一躬身道:“臣難得有這麼多空閒,又不用操心政務,成天除了休養便是享受兒女繞膝之樂,自然免不了發福。”

“你是偷了閒,這些天卻苦了朕!”趙佶沒好氣地瞪了高俅一眼,口氣中便流露出了埋怨之意,“那些時候百官的彈章幾乎把政事堂都堆滿了,朕一看到那些就火冒三丈,偏偏還不能不看。每日還要虛懷若谷地接見那些面目可憎別有用心的小人,朕有時真恨不得把他們都遠遠貶到嶺南去,來一個眼不見爲淨!”

見趙佶說得愈發咬牙切齒,高俅只覺得一陣心驚肉跳。這位天子官家到底是野路子出來的皇帝,雖然在明面上能夠虛言納諫,但在背地裡不免就會露出真性情。要是那些上書的官員知道天子如此痛恨他們,真不知道還會不會這樣一窩蜂似的彈劾。胡思亂想了一陣,他只得開口說道:“聖上,爲君者不能恣意,這一點想必聖上早有體會。不說別的,聖上此次不用別人而偏偏召回了趙挺之,豈不是神來之筆?”

“還是伯章你能夠體會朕心。”趙佶欣慰地點了點頭,竟突然自御座上起身,徐步下了臺階,竟就這麼直接站在了高俅身前,語聲也低沉了下來,“你前些時候託陳王遞上來的奏章朕已經看過了。”

高俅聞言立刻擡起了頭,他卻不像尋常臣子面君時那麼戰戰兢兢,直接對上了趙佶地目光。”江南乃富庶之地,所以臣認爲,若有政令需要施行,當以江南作爲試點。倘若連膏腴之地也不能承受,那麼,其他的地方就更難推行了。”

“你說得不錯,當初王荊公推行免役法青苗法的時候,儘管看上去利國利民,結果卻因爲考慮不周再加上用錯了人,使得民間怨聲載道,所以改政令確實得慎之又慎。”說到這裡,趙佶突然沉默了片刻,然後不無疑慮地問道,“伯章,此事你有無徵詢過元長地意見?”

“因爲那時尚未定案,臣只是對元長提了提,後來因爲有諸多問題需要考慮,所以就暫時擱置了下來。此番趁着星變的時候,臣和幾個幕僚商議了許久,這纔拿出了像樣的條陳,茲事體大,所以臣的這份奏章元長並沒有過目。”

高俅說地很是坦然,但是,他心中確實存了別樣的心思。對於經濟之道,他並沒有那些穿越前輩那麼深厚的功底,因此在除了貿易和打仗的一些遠見之外,他就只有最後一個殺手鐗——徹底改革兩稅法。但是,聯想到中唐時期改革租庸調時遇到的巨大阻力,他就不敢一味蠻幹,如今雖然並不完全具備施行的條件,但是,若是能夠一步步緩緩推行,面對的阻力也應該會小些。況且,他也不是沒有私心的。

趙佶來回踱了幾步,突然若有所思地問道:“你在奏摺上提到我朝兩稅法實爲量出爲入一條,朕也深有體會。若是不打仗,則小民尚可負擔賦稅,但一旦邊關戰事連年,則賦稅之重足以讓百姓失去活路。只是,要按照你說的改革稅制,這丈量土地事關重大,你又如何斷定那些差役不會因爲收受賄賂而私相篡改?”

見趙佶一句話就問到了點子上,高俅頓時有些躊躇。當日蔡京試圖推行方田法,頓時在朝中激起劇烈的反響,也正是因爲需要釐定天下田畝的緣故。天下承平日久,瞞報的田畝不計其數,而在他印象中,史書上記載明朝自明初就在改革稅制,卻直到張居正任上方纔取得突破性進展※以說,自己去江南不過是暫時的起個頭,後續的事情還需要一大幫人來幹。

“聖上明鑑,正因爲釐定田畝需要衆多的官員從旁協助,也一定要有嚴格的法度來限制那些胥吏,所以說,臣的意思是在此次崇寧五年的禮部奏名進士中挑選人。”

趙佶聞言眉頭一皺:“用新科進士?可是這些人並無施政的經驗,如若貿然使用,豈不是會有害民之嫌?”

“聖上,正是因爲他們沒有經驗,所以才更容易看到兩種制度之間的差距。而且,新登科的進士不會有那麼多名利之心,若是聖上親自曉,以大義,他們自然會懷着精忠體國之心報效。聖上前時也說過,官員在地方上職位低微的時候,往往還能夠體恤民心疾苦做出一番政績,到了中樞之後卻是隻知道趨炎附勢往上爬※以說,若讓臣挑選人手,臣寧願選那些進士,而不是所謂的才俊。”

嘴裡說着漂亮話,高俅心裡卻別有盤算←畢竟是當過一任宰相的人,況且人人皆知他乃是趙佶深深信任的臣子,所以說,做起事來也能夠少一些掣肘。再加上有了王安石前車之鑑,他當然不會全部用強制性的手段,真正篩選人才時也會更加小心謹慎。當然,只要趙佶一旦真正認可,他還是要去找蔡京去請教一二。這種事情,靠一己之力蠻幹當然不行。

“嗯,禮部雖然還未把名單呈上來,但朕確實聽說,此次的進士共有六百四十一人,也足夠伯章你挑選了。”趙佶終於還是下了決心,神宗皇帝用王安石變法,雖然其中多有波折,但畢竟是留下了不少可供借鑑之處,如今他若是再想改進,用人上便需更加謹慎。”還有,如今既然是趙挺之爲尚書右僕射,此事朕也得知會他一聲。”

君臣這一談便是將近三個時辰,等到事情前後都考慮到了之後,兩人方纔發覺已經是飢腸轆轆。趙佶當下便吩咐前去備膳,竟是硬將高俅留下來儘管以前也碰上過幾次這樣的情況,但如今高俅自忖已經不是宰相,這樣的殊遇便有些過頭,傳到他人耳中的時候還不知道會變成什麼。只是他終究拗不過趙佶的堅持,最後只得坐了下來。此時,他的心中突然涌起了一個念頭——要是張康國之流知道今天的情形,不知會作何感想?

第29章 信口開河第2章 遵聖意悍將回京第4章 求寬心清照南下第30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第7章 高郎道觀遇段郎第20章 再見童貫第12章 忌立場重臣心疑第29章 面聖駕王厚安心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22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1章 三路大軍進宗哥第25章 未雨綢繆設前計第33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16章 窺涼州王厚設套第7章 高伯章面授機宜第17章 童言無忌驚全場第10章 高門他日出才女第8章 探真言一擊中的第9章 爭分奪秒第30章 巡河北希晏遇故第25章 花中澄心第12章 東風漸起人心拂第21章 福寧殿痛陳利害第20章 欲隱欲現春宮第17章 鷸蚌相爭漁翁現第25章 聞首告洞若觀火第21章 夜市遇險第16章 各顯神通第38章 此消彼長第21章 一唱一和第25章 未雨綢繆設前計第6章 風雨欲來第25章 鬧劇連連第12章 幕後盟友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32章 黎陽盜禍緣何起第7章 高郎道觀遇段郎第35章 沆瀣一氣共進退第39章 慰長嫂用心良苦第18章 一語不合動嗔心第15章 球場驚變第17章 童言無忌驚全場第15章 拒請降攻勢日急第22章 懼降罪蔡攸求父第40章 爲招納紛爭再起第19章 臭味投沆瀣一氣第40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33章 未雨綢繆第2章 初入高門第8章 卻聖意心志彌堅第21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4章 爾虞我詐第23章 夫妻夜話第10章 爲夫郎妻妾費心第34章 用人才亦有詭道第3章 少年英傑人人愛第27章 驚天構陷波瀾起第25章 偕使團奉旨回京第38章 託後事東坡長辭第7章 兩纏綿驚得喜訊第19章 爲拜師才女設限第16章 初次交鋒第4章 人生難得幾回搏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40章 連暗示好事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21章 臨奠禮猜忌橫生第9章 議將來兩兩交心第9章 相有意將亦有意第12章 幕後盟友第33章 初交涉互探底線第25章 聞急訊火燒火燎第33章 兩虎相爭趁虛入第34章 負荊請罪第25章 未雨綢繆設前計第23章 明爭暗鬥第27章 善後事亦分贓事第37章 爲夫郎自作主張第16章 各顯神通第16章 無名火禍及柳門第24章 訪蘇府三女巧遇第5章 貴公子北上成都第39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10章 東坡之約第13章 晴天霹靂第27章 家家各應非凡策第3章 尋人有果第29章 揚帆出海第29章 女真貴胄海上來第30章 迷霧重重前路茫第10章 青雲亦需借好風第17章 出人意料第19章 禍水東引第33章 元宵佳節團圓忙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29章 俏千金通風報信第6章 重操舊業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第22章 懼降罪蔡攸求父
第29章 信口開河第2章 遵聖意悍將回京第4章 求寬心清照南下第30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第7章 高郎道觀遇段郎第20章 再見童貫第12章 忌立場重臣心疑第29章 面聖駕王厚安心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22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1章 三路大軍進宗哥第25章 未雨綢繆設前計第33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16章 窺涼州王厚設套第7章 高伯章面授機宜第17章 童言無忌驚全場第10章 高門他日出才女第8章 探真言一擊中的第9章 爭分奪秒第30章 巡河北希晏遇故第25章 花中澄心第12章 東風漸起人心拂第21章 福寧殿痛陳利害第20章 欲隱欲現春宮第17章 鷸蚌相爭漁翁現第25章 聞首告洞若觀火第21章 夜市遇險第16章 各顯神通第38章 此消彼長第21章 一唱一和第25章 未雨綢繆設前計第6章 風雨欲來第25章 鬧劇連連第12章 幕後盟友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32章 黎陽盜禍緣何起第7章 高郎道觀遇段郎第35章 沆瀣一氣共進退第39章 慰長嫂用心良苦第18章 一語不合動嗔心第15章 球場驚變第17章 童言無忌驚全場第15章 拒請降攻勢日急第22章 懼降罪蔡攸求父第40章 爲招納紛爭再起第19章 臭味投沆瀣一氣第40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33章 未雨綢繆第2章 初入高門第8章 卻聖意心志彌堅第21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4章 爾虞我詐第23章 夫妻夜話第10章 爲夫郎妻妾費心第34章 用人才亦有詭道第3章 少年英傑人人愛第27章 驚天構陷波瀾起第25章 偕使團奉旨回京第38章 託後事東坡長辭第7章 兩纏綿驚得喜訊第19章 爲拜師才女設限第16章 初次交鋒第4章 人生難得幾回搏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40章 連暗示好事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21章 臨奠禮猜忌橫生第9章 議將來兩兩交心第9章 相有意將亦有意第12章 幕後盟友第33章 初交涉互探底線第25章 聞急訊火燒火燎第33章 兩虎相爭趁虛入第34章 負荊請罪第25章 未雨綢繆設前計第23章 明爭暗鬥第27章 善後事亦分贓事第37章 爲夫郎自作主張第16章 各顯神通第16章 無名火禍及柳門第24章 訪蘇府三女巧遇第5章 貴公子北上成都第39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10章 東坡之約第13章 晴天霹靂第27章 家家各應非凡策第3章 尋人有果第29章 揚帆出海第29章 女真貴胄海上來第30章 迷霧重重前路茫第10章 青雲亦需借好風第17章 出人意料第19章 禍水東引第33章 元宵佳節團圓忙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29章 俏千金通風報信第6章 重操舊業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第22章 懼降罪蔡攸求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