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

曾布自元符末年到建中靖國,一直用的都是以元祐兼紹聖而行的那一套,後來與韓忠彥不和之後,他又揣摩上意想要完全恢復熙寧那一套,無奈韓忠彥已經力薦蔡京把人重新提了上來,他自然是無可奈何。隱隱約約的,他已經覺得自己的位子有些不穩,雖然有心讓御史臺中和自己交往密切的言官攻擊蔡京,無奈一直逮不到機會,反而中了好幾發暗箭。不過蔡京也沒佔到多少上風,臺諫當中依舊有人抓住當年舊事不放,讓其異常惱火,但局勢又重新穩定了下來。

然而,這一日福寧殿的小朝議,高俅的一道摺子打破了許久以來的平靜。自趙佶即位以來,朝廷還沒有在外大舉用兵,對於一個年輕而又雄心勃勃的皇帝而言,這個結果無疑是並不能讓人滿意的。沒有皇帝不想着令四夷賓服天下歸心,更何況大宋這種在外用兵失利多而大勝少的所謂大國。

“朕自即位以來,西夏雖然曾經表示恭順,西北遊騎掠奪的情況卻仍舊時有發生,待我大軍準備出動之時,他們卻又逃遁於無蹤。究其原因,不過是因爲忘記了當年的教訓而已!”御座上的趙佶緊緊捏着手中的奏疏,心中異常興奮。“當初西夏新喪國母,兼且又要清理梁氏一族,所以才一再由遼國從中斡旋,最後止息了兵戈。但是,若讓他們緩過了氣,則大宋西北再無安寧之日!”

見底下羣臣一幅震驚的模樣,竟沒有一人開腔,趙佶不由有些不耐。“高卿家在奏疏上說,前時元祐棄河湟。而在元符年間耗費無數軍力錢糧方纔取回。而後卻又爲朝廷所棄。這一進一出的錢糧豈不都是白白浪費?當年神宗皇帝時,王韶曾經因《平戎策》得用,而後爲朝廷定熙河。立下戰功無數。此次高卿家隨奏疏呈進了王韶之子王厚的一份摺子,朕閱覽之後覺得很是欣慰。當初棄守湟州乃是朝廷地公議,歸罪於他本就不應當,他卻仍舊惦記着爲朝廷重定河湟,足可見有心。欲定西夏,則應該先定周邊羌人,諸卿以爲如今地時機,是否該重提西進之事?”

底下地蔡京已經完完全全愣住了←萬萬沒有想到,就在自己遣人向王厚問訊的當口,高俅突然就這麼搶了先,動作也未免太快了!對於他來說。被人搶去先機的前例極少,可是這一次卻是確確實實地挫敗,他原本計劃通過重提此事來撈取向上的資本,順便還能向王厚賣一個人情,居然完全落了空←悄悄握緊了藏在袖中的拳頭,卻不懂聲色地垂下了頭。

趙挺之觀了觀風色,又權衡了一下利弊得失,方纔第一個出列奏道:“先時哲宗皇帝用王贍策,而後取了青唐、邈川,定了湟鄯。確實是不世出之略。但王贍在此之後縱兵掠殺羌人,使得羌人起兵報復,這卻是他的過失。若朝廷真的能夠重新取得湟鄯,則一可告慰哲宗,二可昭示百姓我朝軍威,三可彰顯聖上威嚴。”

趙佶頷首不語,卻只是以目示嚴均,顯然是希望這個心腹臣子能夠說些什麼。

嚴均雖然早已料到這一步,卻仍舊咋舌於高俅的動作之快。要知道,他奉旨從樞密院派出去的人還沒有迴音,這會子高俅居然就把王厚的奏疏一起呈上來了,難道他就不怕有人指斥他擅自交結外臣?

來不及多思考,他連忙彎腰稟報道:“臣先前得聖上旨意,已經以樞密院快馬向王厚前去徵詢河湟之事,想不到高學士竟已經未雨綢繆,真可謂是和聖上心有靈犀。”他說着說着突然詞鋒一轉,“不過,河湟之地孤懸於西北,易攻難守,若不能徹底使周邊羌人平服,恐怕仍會事機有變,重蹈當初覆轍。臣以爲,聖上不若召王厚入京親自一問其中詳情,到時再下決定也不遲。”

“諸卿可還有其他意見?”見所有人都無異議,趙佶自然滿意地點了點頭,“那就擬詔召王厚入京,朕要看看,王子純的兒子究竟是怎樣的人才!”

朝議散了之後,曾布卻悄悄走在了後頭,覷了個四下無人注意的空子突然把嚴均拉到了一邊←和嚴均並沒有太深的交情,見其管卑職小卻聖眷日長甚至還有幾分嫉妒,但因爲中間夾着一個高俅地緣故,他還是不時向其問計。

“均達,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怎麼沒聽伯章提過?”

嚴均見曾布一臉焦急,心下暗笑,嘴上卻好言安慰道:“曾相,你是不是說,蔡學士自從入朝以來,並沒有什麼大動作?”

“這和他有什麼關係?”曾布起初還以爲嚴均顧左右而言他,細細一想卻立馬色變,“你的意思是說,要是伯章不提出此議,遲早也會被別人提出來?”可轉念一想,他還是覺得不對,“聖上銳意進取誰都知道,但是,困於財政,聖上一直壓着用兵之事不提,重定河湟需要錢糧無數,聖上不會沒有考慮到這一點,難道……”他突然睜大了眼睛,想到了一個極度荒謬的可能。

“沒錯,錢糧方面聖上已經有了定計。”嚴均忖度片刻,還是實話實說道,“此事我就給曾相露個風,曾相你千萬勿外傳。”

“咦?”曾布這下子才真正詫異了,他當然知道高俅乃是趙佶藩邸舊臣,而且在經營上頗有一套,可是,軍費開支動輒百萬千萬,決計不是一點點錢能夠撐下來的,兩人究竟是從哪裡聚攏了一筆鉅款?左思右想沒個頭緒,他也懶得再動腦筋,只是點了點頭,“我明白了。”

蔡京一回府便召見了當日那個去賀州的信使,詳細盤問了一番便把人打發了出去,然後把自己一個人關在了房中。自從回京之後,他自忖步步爲營,雖然也有遭到暗算,但從未有這麼嚴重的挫敗感。要知道,趙佶對他有好感不假,可遠遠還沒有到託以腹心的地步,這個皇帝的難伺候,他已經從方方面面感覺了出來←本來還寄希望於靠軍事得到一個出彩的機會,如今卻再也不可能了。

“難道是有人泄露了風聲?不可能,那個信使來回京城和賀州沒有耽誤任何功夫,而且王厚那些東西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寫出來的,再加上成都府到京城地路程,至少他比我提早了十幾天,甚至很早就開始計劃了!”

他一邊在書房中踱步一邊算計着其中關鍵,最後卻聯想到了蔡攸身上。“此事我只是和攸兒提過一次,旁人誰都不知道。攸兒在外結交了一大批人,莫非是他露了口風?不會啊,他怎麼會這樣不知輕重?”

正思量間,外頭突然響起了一陣叩門聲,他正想不耐煩地呵斥回去,卻聽到了蔡攸的聲音,連忙開門放了兒子進來,又重新把門關得嚴嚴實實。

蔡攸一進門便嚷嚷開了:“爹,我都聽說了,這是怎麼回事,爲何那傢伙搶在你前面……”

“攸兒,你實話實說,有沒有在外頭提過這件事?”蔡京一口打斷了蔡攸的話,面色異常凝重,“你平日和那批官宦公子都有深交,會不會在酒後露了口風?”

“爹,難道我就是這麼不知輕重的人麼?”蔡攸一下子跳了起來,但隨即突然皺起了眉頭,“等等,那天和趙明誠那傢伙喝酒的時候,似乎他高談闊論過什麼西北軍事,後來我就諷刺了他兩句。我那時喝了一點酒,忘記說了些什麼,總之最後是不歡而散……爹,不會是這小子對他爹說的吧,他就是一個書呆子,應該不會管這麼多才對。”此時此刻,他的臉上現出了幾許惶急,如今的時節,老爹的官位前程當然比他自己重要。

“趙明誠……趙挺之!”蔡京想起今日殿上趙挺之的話,臉色頓時變得鐵青。政事堂如今那三位全和高俅有着明裡暗裡的關係,這一點他當然知道,可是,趙挺之和他還算私交尚可,怎麼會在背後捅了這麼一刀?他當然不會猜到高俅有未卜先知的本領,本能地把懷疑的焦點聚集到了趙挺之身上。

“攸兒,今後對趙明誠要謹慎一些,那雖然是個好高騖遠的書呆子,可他父親可還是精明得很!”事情都已經出了,蔡京再也沒了責怪兒子的興致,只是鄭重其事地告誡道,“京中乃是藏龍臥虎之地,你別輕易小看了任何人!”

“趙明誠,要真的是你,我今後和你勢不兩立!”蔡攸面上點頭,心裡卻破口大罵了起來←爲人最是記仇,這一次認爲被人耍了,自然是更難忍耐。

“攸兒,記住,最難防範的便是你想不到的人,今後別把那些官宦公子都當做傻瓜。不要以爲,世上就只有你一個人知道未雨綢繆。”蔡京輕嘆一聲重新落座,事到如今,他不得不對未來的考量重新計議。想到當初哲宗趙煦在世時對他的言聽計從,他突然生出了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第28章 千萬人中挑駙馬第35章 莽天子誤打誤撞第22章 慮父疾才女憂心第34章 觀全局謀定後動第4章 人生難得幾回搏第34章 精兵直擊搗黃龍第38章 訪蔡府笑泯恩仇第28章 高嚴對酌謀靖國第9章 議將來兩兩交心第14章 爲家書各具思量第38章 興學校各持己見第36章 宮中私語第28章 君臣相得亦難事第25章 狹路相逢智者勝第7章 球社之爭第19章 因勢利導造僞證第27章 殺伐決斷第11章 宗氏元朔第35章 天賜良機莫失去垂簾太后和影子皇帝第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23章 南北揮師擊湟州第26章 憂西征各懷鬼胎第18章 一語不合動嗔心第40章 萬事有始皆有終第40章 得家書兩女定策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7章 訪相府撞破玄機第16章 佳兒佳婦佳偶成第7章 趁慌亂別有所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18章 辨良駿因禍得福第26章 西寧州風雲又起第5章 殿中論財第2章 誰家英氣少年郎第34章 觀全局謀定後動第11章 暗求信物結外援第8章 居心叵測挑病父第7章 狂風驟雨第40章 爲招納紛爭再起第9章 風波再起第11章 除大敵國舅逼宮第39章 蔡衙內志在都堂第5章 仇人相見第39章 棄興州敗走西北第10章 爲爭位各展身手第30章 玄機重重因何悟第10章 校場炫技威武揚第10章 高門他日出才女第14章 轉武階再試鋒芒第40章 溘然長辭第33章 見嬌婿語重心長第3章 少年英傑人人愛第33章 大行善舉第35章 天賜良機莫失去第32章 盛勢出巡第24章 長訌後浪推前浪第22章 金蟬脫殼第13章 元符皇后第6章 蘇子由千里回京第16章 趙府宴術驚四座第28章 名將宗澤第36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31章 清朝堂雷霆霹靂第39章 慰長嫂用心良苦第5章 明升暗降手段高第30章 憂困境同舟共濟第9章 揣心思狀元得意第13章 此生但願天下寧第39章 天降麟兒曰鵬越第14章 琴瑟和諧效鴛鴦第28章 軟硬兼施收人心第1章 渾水摸魚本常事第28章 妙手回春皆歡喜第9章 議將來兩兩交心第40章 萬事有始皆有終第1章 生財有道第8章 卻聖意心志彌堅第36章 通訊息英娘求援第20章 再見童貫第21章 此公主彼亦公主第22章 曾布回朝第28章 民不聊生第9章 人面獸心第25章 聞急訊火燒火燎第29章 大名豪賈第21章 臨奠禮猜忌橫生第35章 慰孟後官家疑心第21章 審時勢白玲用謀第35章 措手不及第34章 危機重重第40章 因危機心力交瘁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13章 鷸蚌爭漁翁誰屬第25章 偕使團奉旨回京第8章 探真言一擊中的第8章 橫生波折第17章 出人意料第8章 商人重利第8章 橫生波折
第28章 千萬人中挑駙馬第35章 莽天子誤打誤撞第22章 慮父疾才女憂心第34章 觀全局謀定後動第4章 人生難得幾回搏第34章 精兵直擊搗黃龍第38章 訪蔡府笑泯恩仇第28章 高嚴對酌謀靖國第9章 議將來兩兩交心第14章 爲家書各具思量第38章 興學校各持己見第36章 宮中私語第28章 君臣相得亦難事第25章 狹路相逢智者勝第7章 球社之爭第19章 因勢利導造僞證第27章 殺伐決斷第11章 宗氏元朔第35章 天賜良機莫失去垂簾太后和影子皇帝第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23章 南北揮師擊湟州第26章 憂西征各懷鬼胎第18章 一語不合動嗔心第40章 萬事有始皆有終第40章 得家書兩女定策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7章 訪相府撞破玄機第16章 佳兒佳婦佳偶成第7章 趁慌亂別有所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18章 辨良駿因禍得福第26章 西寧州風雲又起第5章 殿中論財第2章 誰家英氣少年郎第34章 觀全局謀定後動第11章 暗求信物結外援第8章 居心叵測挑病父第7章 狂風驟雨第40章 爲招納紛爭再起第9章 風波再起第11章 除大敵國舅逼宮第39章 蔡衙內志在都堂第5章 仇人相見第39章 棄興州敗走西北第10章 爲爭位各展身手第30章 玄機重重因何悟第10章 校場炫技威武揚第10章 高門他日出才女第14章 轉武階再試鋒芒第40章 溘然長辭第33章 見嬌婿語重心長第3章 少年英傑人人愛第33章 大行善舉第35章 天賜良機莫失去第32章 盛勢出巡第24章 長訌後浪推前浪第22章 金蟬脫殼第13章 元符皇后第6章 蘇子由千里回京第16章 趙府宴術驚四座第28章 名將宗澤第36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31章 清朝堂雷霆霹靂第39章 慰長嫂用心良苦第5章 明升暗降手段高第30章 憂困境同舟共濟第9章 揣心思狀元得意第13章 此生但願天下寧第39章 天降麟兒曰鵬越第14章 琴瑟和諧效鴛鴦第28章 軟硬兼施收人心第1章 渾水摸魚本常事第28章 妙手回春皆歡喜第9章 議將來兩兩交心第40章 萬事有始皆有終第1章 生財有道第8章 卻聖意心志彌堅第36章 通訊息英娘求援第20章 再見童貫第21章 此公主彼亦公主第22章 曾布回朝第28章 民不聊生第9章 人面獸心第25章 聞急訊火燒火燎第29章 大名豪賈第21章 臨奠禮猜忌橫生第35章 慰孟後官家疑心第21章 審時勢白玲用謀第35章 措手不及第34章 危機重重第40章 因危機心力交瘁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13章 鷸蚌爭漁翁誰屬第25章 偕使團奉旨回京第8章 探真言一擊中的第8章 橫生波折第17章 出人意料第8章 商人重利第8章 橫生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