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相有意將亦有意

徙封蔡京魯國公,三日一至都堂治事!

這道恩旨下達之後,頓時在京城再次激起了軒然大波。趙佶前次準高俅辭相的時候,曾經徙封其爲陳國公,此番又突然爲蔡京轉封大國,又特賜三日一次至都堂治事的榮耀,在恩寵更重的同時,也讓眼光敏銳的人看到了其中的玄機。

毫無疑問,如今政事堂是缺人的。蔡京、何執中、阮大猷、鄭居中,這四個人構成了大宋的最高權力機構,而除了鄭居中還算得上年輕一些之外,其他人不是年過六旬就是逼近六旬。而蔡京現在每三日纔到政事堂一次,那剩餘的三人還要輪班處理政事,怎麼能夠來得及?於是,蔡京門下的黨羽便在暗地裡計議,希望能夠在蔡京不在都堂的時候,將奏摺帶回府中閱看,而這樣的提議更引起了衆多非議。

而在這種言論紛紛的當口,蔡攸卻是得意萬分——老爹的病已經是所有官員都知道的事了,投靠他這裡的人已經越來越多,看來,這些人不是不會看風向的。不是麼,他是蔡京的長子,如今在蔡家下一輩之中又是官職最高,要是不靠着他,那些人還能靠誰?老爹爲人刻薄寡恩,旁人往往是助了他也沒有好下場,像劉正夫等人就是如此。現如今只要他肯廣結大臣,然後把許下的諾言一個個都完成了,誰還敢認爲他蔡攸只不過靠着家門餘蔭?

蔡安那一日向他回報了蔡京在聽到那幾句話時的迴應,而他亦感到相當滿意。老三此番狗急跳牆,保不準觸怒了老爹的底線,將來結果如何還很難說,而不管怎麼樣,他都已經達到了既定目的。

另一邊,京城禁軍一年一度的大比也即將掀開帷幕。由於禁軍之中由於所屬軍營不同,俸祿和待遇也不盡相同,因此但凡武藝超羣的。也希望能夠藉着大比的機會得以露臉,只要能夠得上司看重,輕則加官進爵,重則有可能調入御前禁衛班直,最是武人獲得榮耀的大好機會。而當天子官家將親自蒞臨觀看的消息傳揚出去之後,禁軍之中頓時翻騰起一種莫大地激昂情緒,誰人不願意佔得鰲頭,博取一個封妻廕子?

正因爲如此。三衙的所有軍官自然是忙了個底朝天,就連郭成也不得不暫時丟下講武堂那些學生,一門心思地投入了這邊的籌備當中。而童貫更是將自己的本事發揮得淋漓盡致,成日裡奔忙於三衙和大內禁中之間,少不得有人贊他幾句嚴謹,而看在趙佶眼中自然就覺得他可靠。

而就在整個禁軍系統最最忙碌的時候,肅州軍中劉仲武的回信終於到了童府。童貫一回家聽到這個消息,也顧不上滿心疲累,立刻從管家那裡取過信函,一路走一路拆開。迫不及待地匆匆瀏覽了起來。待到一封信看完。他的臉上頓時浮現出種種複雜的情緒,最後突然哈哈大笑了起來。

“大人……”

這管家新近方纔跟了這位新貴,因此摸不準童貫地脾氣。此時見主人笑得暢快,不禁小心翼翼地問道:“九少爺聽說是西邊劉帥來的信,已經問過一次了,小人想着大人還未看過,只是敷衍了一回。大人既然看了,是否要和九少爺分說一下?”

童貫回頭看了一眼官家,見其一臉的謹小慎微,不由笑道:“這次你做的很好,九郎那裡我自然會去說,你下去吧!”

管家早覺得童貫對劉琦不一般。因此生怕惹事,聞聽這話便鬆了一口氣,慌忙退下忙自己的事去了。而童貫則一手拿着信,笑吟吟地進了東邊的小院。

“九郎!”

劉琦中午就得知父親送了信來,心中很有些忐忑,但信是直接送給童貫的,他作爲晚輩,又是寄住在別人家裡,自然不好爭先。此時見童貫拿着信進來。他心中大喜,但仍是規規矩矩地上前行禮:“童大人!”

“都和你說多少次了,這又不是外面,叫我一聲童叔就好!”童貫一把將其扶了起來,又把手中的信抽了一張遞過去,“這是你爹專門寫給你的,我知道你一定急了,自己好好看吧!”

劉琦連忙謝過,取過信展開一看,當頭便是幾句教訓的話,頓時讓他心中一凜。細細看去,前面大多是一些老話,無非是讓他在京城不要惹事生非,凡事皆聽童貫安排就好,面聖地時候切忌驕躁,更不可四處顯擺武藝。總而言之,幾乎全都是往日教訓地翻版。看到這裡,即便他心智再成熟,也禁不住暗自撇了撇嘴。

然而,最後幾句話卻讓他立刻鄭重了起來。果然,對於童貫竭力撮合的這段婚事,劉仲武心中也頗有意動,畢竟,高俅重武這一條在武將之中並非新聞,先前已經有種種舊例擺在那裡。從最初的舉薦王厚西征,到後來地推薦种師道种師中兄弟兩人,而姚麟王恩這先後兩位殿帥,和高俅都是關係非凡。

因此,在對方也有此心的情況下,劉仲武便索性將此事完全交給了童貫打理。

身爲人子,劉琦自然不可能對此提出什麼異議,看完之後便點頭對童貫道:“父親的意思我明白了,但請童叔爲我做主。”

“好!”雖說劉仲武答應,但是,童貫亦不希望劉琦對此有什麼牴觸的情緒,此時便笑道,“三日後便是大比之日,只要你能夠在聖上面前露臉,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對了,此番不比往日,聖上會將宮中那些皇子和公主都帶過去,高家那位千金多數也要到場,你到時可別露怯!”

自打孃胎裡劉琦就不知道什麼叫做露怯,因此,即便站在一堆比自己大上一倍的軍官當中,他的臉上仍舊是那種自信滿滿的表情。儘管知道旁邊這個小孩子是西北劉仲武劉帥的幼子,但是,生性高傲的禁軍軍官仍然在那裡肆無忌憚地議論紛紛——西軍和禁軍之中地不合由來已久,儘管自哲宗和趙佶登基以後,數任殿帥全都是用的西軍宿將,但那些中下級禁軍軍官往往仍舊是出自那些禁軍世家,對於西軍子弟,他們心中那股牴觸情緒自然難免。

“屁大的孩子就來參加大比,以爲這是什麼地方呢?”

“嘿嘿,到時候在御前出了醜,別說自個,就連劉帥的臉面也得丟盡了!”

“就是,大比是好玩的麼?到時候比騎術比箭術,就是硬朗的漢子也不見得能全都撐下來,何況一個小孩!”

儘管耳邊盡是各色各樣的鄙薄,但這種情形劉琦當日在軍中早就聽得多了,並不十分在意。西軍中那些將門子弟往往都是軍中出身,自小便在軍中效力,衝殺的時候和普通士卒更沒什麼兩樣。他雖說家學淵源,但甫一上陣的時候也同樣沒有區別待遇,當然,由於他年紀還小,那些最最危險地任務是輪不到的。可比起那些沒有在戰場上殺過人的禁軍軍官而言,他在心理上仍舊佔據着優勢。

“聖上駕到!”

在一連數聲的呼喝之後,浩浩蕩蕩的天子官家一行人便漸漸近了,所有的軍士和軍官紛紛倒身下拜,場中頓時響起了山呼海嘯似的萬歲聲。

儘管以往也曾經親臨過這樣的場面,但那已經是趙佶剛剛登基時的事了,那時候天下還是一個爛攤子,遼國心懷叵測,西夏虎視眈眈……

而現在卻是另一番景象。因此,在看到底下那些軍容齊整的彪悍之士,他打心眼裡生出了一股自豪。

這便是朕的國家,朕的大宋!

趙佶在中間的寶座上坐定之後,便有郭成和童貫上來,由郭成報說了今次大比的各種景況。當然,這位老將亦沒有忘記說明小小年紀的劉琦此番也在參加的軍官之列。

“這劉九郎原本就承襲了保義郎的職銜,所以也算是軍官,只不過,他今年才十三歲,禁軍大比還從未有這麼年輕的軍官參加,也算是一大奇事了!”郭成說着便得意地捋了捋鬍鬚,他生性豪爽,在禁軍之中人緣極佳,和劉仲武昔日也有些交情,對於同僚有這樣一個兒子,在驚歎之外自然還有幾分歡喜,“到時候聖上也可看看他的本事!”

趙佶今日擺駕前來,一來是要看看禁軍景況,二來也是想看看這位童貫讚口不絕的少年小將究竟有什麼本事,此時聽郭成這麼說,自然也是莞爾一笑,順勢便點了點頭:“朕亦想一觀他的英姿!唔,時候不早了,讓他們儘早開始吧!”

天子發話,郭成當即下去安排,而童貫便自然而然地站在了趙佶身邊,眼睛卻朝一旁瞟去。這一次趙佶帶來的陣容着實龐大,除了皇太子趙桓以及嘉王趙楷之外,還有其餘幾位皇子,就連幾位年長一些的公主也換了男裝打扮出現在人前。而在秦國公主趙芙的身邊,赫然是一身騎裝的高嘉。

只見這位小丫頭正聚精會神地看着下面演練的軍陣,眼睛中除了好奇,還閃動着一絲別樣的光芒。)

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12章 捉襟見肘第6章 駕幸王府第37章 獲賊首塵埃落定第24章 訪蘇府三女巧遇第3章 驚天秘聞平地現第3章 千里迢迢伊人來第19章 後宮女陰結外援第18章 訪密友才女問計第35章 戰事急各懷鬼胎第30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第26章 聞諫言夜審心腹第17章 風雲突變第8章 往事成灰第19章 求仙問道大滌山第8章 橫生波折第5章 祝融災肆虐禁中第3章 聞風聲二妃籌劃第18章 婚事亦非容易事第23章 南北揮師擊湟州第8章 巧手羹湯暖人心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29章 君臣促膝談前情第9章 議將來兩兩交心第21章 審時勢白玲用謀第28章 軟硬兼施收人心第34章 苦心孤詣造時機第14章 夏遼各有不解情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2章 相見時難第6章 各逞機心爭鬥忙第19章 謀西北驅狼吞虎第4章 文武事人盡其才第11章 宗氏元朔第19章 禍水東引第16章 細分析堪破玄機第2章 爲家國各有盤算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4章 權利弊官家爲難第37章 柳暗花明第23章 高僧不耐苦修寂第37章 國之大計第35章 一箭雙鵰巧設局第5章 明升暗降手段高第36章 毀祠堂義憤填膺第14章 通風報信第39章 調兵將上下齊心第17章 相忌深落井下石第5章 仇人相見第34章 今日騰達會當時第26章 翩翩使節大理來第24章 浮出水面第18章 訪摯友達夫問策第24章 憂戰力君王震怒第25章 出奇兵火燒宗水第40章 溘然長辭第32章 誡九郎才女苦心第4章 觀互搏巧言激將第31章 送使節左右爲難第31章 李伯紀直言不諱第27章 天子急召爲哪般第39章 出重拳腥風血雨第36章 聞敗訊內外驚心第7章 亦真亦假無需辨第24章 微服行驟聞噩耗第24章 應制舉子廷回京第39章 春花秋月第31章 半推半就僞投誠第17章 老少將軍論舊制第1章 渾水摸魚本常事第26章 爲前途卑躬屈膝第37章 拖兒帶口出門去第35章 興靈故地近咫尺第37章 三言兩語收名臣第26章 禁宮火起第19章 求仙問道大滌山第26章 度帝心謀傾首相第34章 諸般緣起枕頭風第2章 天行有常人無常第5章 賀升遷雄心萬丈第29章 成才府偶遇故人第2章 誰家英氣少年郎第10章 官商際野第34章 御前蹴鞠第10章 官商際野第6章 受召見驚怒交加第40章 謀痹敵步步爲營第21章 句句問心解籤人第26章 翩翩使節大理來第7章 狂風驟雨第39章 蔡衙內志在都堂第7章 天家兄弟皆有心第17章 略施薄懲第26章 抽絲剝繭見真章第31章 聞金使郡王氣恕第18章 一語不合動嗔心第14章 通風報信第24章 弄虛作假第35章 戰事急各懷鬼胎
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12章 捉襟見肘第6章 駕幸王府第37章 獲賊首塵埃落定第24章 訪蘇府三女巧遇第3章 驚天秘聞平地現第3章 千里迢迢伊人來第19章 後宮女陰結外援第18章 訪密友才女問計第35章 戰事急各懷鬼胎第30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第26章 聞諫言夜審心腹第17章 風雲突變第8章 往事成灰第19章 求仙問道大滌山第8章 橫生波折第5章 祝融災肆虐禁中第3章 聞風聲二妃籌劃第18章 婚事亦非容易事第23章 南北揮師擊湟州第8章 巧手羹湯暖人心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29章 君臣促膝談前情第9章 議將來兩兩交心第21章 審時勢白玲用謀第28章 軟硬兼施收人心第34章 苦心孤詣造時機第14章 夏遼各有不解情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2章 相見時難第6章 各逞機心爭鬥忙第19章 謀西北驅狼吞虎第4章 文武事人盡其才第11章 宗氏元朔第19章 禍水東引第16章 細分析堪破玄機第2章 爲家國各有盤算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4章 權利弊官家爲難第37章 柳暗花明第23章 高僧不耐苦修寂第37章 國之大計第35章 一箭雙鵰巧設局第5章 明升暗降手段高第36章 毀祠堂義憤填膺第14章 通風報信第39章 調兵將上下齊心第17章 相忌深落井下石第5章 仇人相見第34章 今日騰達會當時第26章 翩翩使節大理來第24章 浮出水面第18章 訪摯友達夫問策第24章 憂戰力君王震怒第25章 出奇兵火燒宗水第40章 溘然長辭第32章 誡九郎才女苦心第4章 觀互搏巧言激將第31章 送使節左右爲難第31章 李伯紀直言不諱第27章 天子急召爲哪般第39章 出重拳腥風血雨第36章 聞敗訊內外驚心第7章 亦真亦假無需辨第24章 微服行驟聞噩耗第24章 應制舉子廷回京第39章 春花秋月第31章 半推半就僞投誠第17章 老少將軍論舊制第1章 渾水摸魚本常事第26章 爲前途卑躬屈膝第37章 拖兒帶口出門去第35章 興靈故地近咫尺第37章 三言兩語收名臣第26章 禁宮火起第19章 求仙問道大滌山第26章 度帝心謀傾首相第34章 諸般緣起枕頭風第2章 天行有常人無常第5章 賀升遷雄心萬丈第29章 成才府偶遇故人第2章 誰家英氣少年郎第10章 官商際野第34章 御前蹴鞠第10章 官商際野第6章 受召見驚怒交加第40章 謀痹敵步步爲營第21章 句句問心解籤人第26章 翩翩使節大理來第7章 狂風驟雨第39章 蔡衙內志在都堂第7章 天家兄弟皆有心第17章 略施薄懲第26章 抽絲剝繭見真章第31章 聞金使郡王氣恕第18章 一語不合動嗔心第14章 通風報信第24章 弄虛作假第35章 戰事急各懷鬼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