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求寬心清照南下

出乎王氏意料的是,李格非聞訊後並沒有勃然大怒,而是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出於韓琦門下,以文章受知於蘇軾,一向都是士林中頗有名望的文學之士,然而,此時此刻什麼都比不上女兒的終生。若非他當日一病而耽誤了女兒的婚事,哪裡又會橫生枝節鬧到如今的地步?妻子氣急之下說要退婚,可是,這退婚壞的不僅僅是趙家的名聲,就連女兒也會反受其害,到了那時,恐怕就真的難辦了。

“夫人,退婚之事就先不要再提了。明誠縱有再多不是,看在他對清照還是真心的份上,便先罷了吧,婚事暫且再推推。我看經此一事,清照也許會心灰意冷,你這個作母親的不妨多多開導,或是讓她出去散散心。唉,說到底,還是我當年耽誤了她……”

王氏起初還心有不甘,但是,她終究還是明理人,細細深思之後也知道退婚不過是一句氣話。女兒已經二十出頭,一旦退了趙家的婚事,將來不見得能有更好的人選,可是,按照趙明誠的性子,就一定是良配麼?不過,當聽到丈夫自責的語氣時,她卻感到心中咯噔一下,連忙勸解道:“你怎能這麼說,清照當日是一片孝心,如何能夠預見到如今的光景?你自己都在病中,就不要操心這麼多了。”

“兒女的事情,我這個當爹爹的怎麼能夠不操心?”

李格非苦笑一聲,無奈地搖了搖頭。突然,他似乎想到一事,隨即開口問道:“對了,我看了你的信,聽說清照和高相公的長千金頗爲有緣,還認了師徒名分?”

“是有這回事。”提起這個,王氏緊繃的臉色便和緩了下來,甚至露出了一絲笑意。”那個孩子很討人喜歡,我看着竟是和清照小時候像得很,過目不忘不說,性子又是極好的。再說高相公和高夫人都爲了此事登門,我也就允了。本意是讓清照亦師亦友地教導着,誰知高相公執意不肯,硬是先行了拜師禮,還說等到嘉兒大了之後再正式拜師。請親朋故舊一起觀禮。唉,只可惜高相公去了東南,否則,若是有嘉兒在,興許能夠讓清照有所安慰。”

“原來如此。”李格非閉目沉思了一會,旋即便睜開了眼睛,“這樣吧,我有一個遠房表弟陳煥家在杭州,他如今在京城爲秘閣修撰,我去和他說一聲。就讓清照去東南散散心。正好在陳家住上一陣子。如此她能夠見到高相公的千金,興許過一些時日也能夠解了心結。再者,此次隨高相公去東南的還有不少新科進士。我聽說其中有不少才學出衆人品不凡的,而江南向來是人才俊傑迭出,若是可能……”

王氏聞言先是露出了幾分不可思議,隨即便覺一喜:“老爺,你的意思如…”

“我沒什麼意思,這種事情還得看緣份地!”李格非臉上的苦笑更濃了些,兩鬢的斑斑白髮在搖曳的燭火下異常醒目,“你也知道,我朝向來是娶媳容易嫁女難,清照已經耽誤不起了。若是真的能夠……唉〉實話,趙家如今乃是宰相之家,誰知會有這樣的變故。”

過了幾日,李府用一輛嚴嚴實實的馬車將小宛送到了趙府,同時還送去了李格非的親筆信。看了李格非地信,趙挺之不由長長噓了一口氣。既然他最擔心的事情沒有發生,他自然不好再厚顏催促李家完婚,於是,兩家的婚事便無聲無息地冷寂了下來。

休養了半個月後。李格非再赴河北,而李清照在幾個僕婦和家人的陪伴下登船南下,王氏則留在家中教導稚兒。儘管趙李兩家都把消息捂得極緊,但總難免有些流言蜚語散佈了開來,只是,這些話自然傳不到離京而去的李清照耳中。

京城發生的這一切高俅全然不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在眼下這個時代還沒有流傳下來,和江南其他的城市相比,杭州雖然已經是頗爲富庶,但是,比起盛極一時的東京開封府還有頗大的差距。不過,由於水路陸路都極爲方便,此地便成了江南商人云集之地,論起熱鬧卻也是不同凡響。

當了大半個月的撒手掌櫃,高俅卻已經漸漸摸清了一些情況。和他事先了解地差不多,大宋官員向來有南北對峙地情況,由於東南以及四川士林的逐漸崛起,使得北方士子在科考中並不具優勢,當然,還不到明清那樣懸殊的情況就是了。不過,由於太祖立國便是以北統南,崛起地大多是北方的家族,因此南方的家族雖然富有,但是在官場上卻尚未形成一脈相承的勢力。北地有相州韓氏、有府州折家將,有山西姚種兩個將門世家,還有不少世家大族,而像這樣顯赫的門庭,南方則並不多見。

東南是整個大宋的糧倉,也可以說是整個大宋最安定的土地。但是,派人在各處明察暗訪的結果卻讓高俅大失所望。怪不得人說大宋乃是當時世界上最繁榮的國家,擁有當時最燦爛的文化以及最先進地技術,其人民卻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苛捐雜稅如牛毛,此話誠然一點不假〉是勸農桑,但農有丁稅,桑有砂,號召人們養馬,但馬還有馬稅,總而言之,不管是小民百姓幹什麼,一個稅字便當頭壓了下來。一旦遇到災年,交不出租子而流離失所的佃戶更是不計其數,故而大宋的廂軍年年龐大,根本裁撤不掉,這正是量出爲入的稅法最大的弊病。國庫雖然支出龐大,但是,並非是真的沒錢,而是這個時代的人雖用禁榷作爲斂財之術,但在根本上,卻只是斂財,而沒有生財的概念。

所以,高俅感到肩頭的擔子沉甸甸地。要知道,趙佶已經發了狠,特許他可以使用東南府庫常平錢取利。這雖然是權宜之計,但是,一旦失敗,他知道不僅是彈劾可能紛至沓來,更有可能會使得仕途從此嘎然而止。因此,在調查的時候,他半點都不敢馬虎。

雖然他一向爲人隨和,但是,身爲高官卻隨意接見商人卻不能成爲慣例,所以,這幾日在外頭奔忙的便都是吳廣元和金堅兩個幕僚的事,而被他拐騙來的李綱也是忙得不亦樂乎。李綱本就是無錫有名的士子,在江南士林也頗有同好,此次一到杭州便先去見了一幫舊友,不費多大功夫便又爲高俅找到了一幫子人。於是,那些官員根本是應接不暇,最後索性就不再派人跟着。

除了這些人之外,連家父子也在代替高俅奔走於各海商之間。這個年頭還不存在皇商的名頭,但是,在東南經營多年,明眼人哪裡還會看不出連家和那些當朝貴胄的聯繫,因此自然是個個羨慕,幾乎全將這父子倆當成了座上客。但是,一聽他們的要求,人人都是面露難色。

在杭州巨室陳家的府上,連烽便正在遊說此地炙程伯謹。不過,無論他怎麼說,陳伯醬依舊沒有鬆口。

“連公子,並非我不信你。你們連家能夠在數年之內成爲江南有數的大家,我自然是知道輕重。”五十出頭的程伯謹並沒有在連烽面前倚老賣老,但是,口氣卻絲毫不動,“造出更大更好的海船不是問題,只需重獎工匠,自然能夠做到,朝廷一旦褒獎,則我們的生意也會越來越好,這都是應有之義,不在話下。但是,海圖的事事關重大,我無法輕易應承。”

“程老,我也知道海圖乃是各家不知花費多少代價方纔摸索出來的,所以,我和家父商量之後,認爲既便是有厚賞,獻海圖於朝廷對我等海商也確實有爲難之處。”雖然不到三十,但連烽在程伯謹面前卻鎮定自若揮灑自如,此時見對方面有所動,他便趁熱打鐵地道,“所以,此事我本就是想徵詢程老的意見。須知我等雖然於北於南都有貿易往來,卻只是民間,不入大雅之堂。兼且朝廷每每查禁流出的銅錢,卻也爲我等帶來了頗大的麻煩,不知程老認爲是也不是?”

查禁銅錢四個字入耳,程伯謹的臉色頓時有些不太自然。但凡東南沿海的商人都知道,與其販運貨物前往海外,還不如裝滿一船的銅錢最爲划算。十萬貫的錢能在國外換來二十萬貫的貨物,運到國內翻手又可以成爲四十萬貫,還有什麼買賣能夠比這個更有利?只是,這是朝廷一直嚴令禁止的事,如今只是不曾嚴查,倘若真的追究起來,自己卻還是真的討不了好。只是,當着一個後生的面服軟,這卻是萬萬不能的。

他立刻板起了臉,冷笑一聲道:“怎麼,連公子莫非願意替官府越俎代庖不成?”

“程老笑話了,連某一介晚輩,怎敢如此?”連烽微微一笑,隨手放下了茶盞,“我只是想說,我輩商人的錢來得雖然容易,但是,卻比不過朝廷的政令。當日我連家不過是區區泰州商賈,如今卻能夠用區區四五年在江南鉅商中佔據一席之地,靠的自然不僅僅是財力不是麼?程老,和人家福建海商比起來,我江南海商並不佔優勢,莫非你連這送上門的好處,都願意拱手讓給別人麼?”

第18章 假道士有真本領第24章 浮出水面第27章 殺伐決斷第22章 遊說客紛至沓來第24章 摧眉折腰又何妨第16章 雷霆大怒重發落第18章 喬遷之議第30章 玄機重重因何悟第11章 分而化之第5章 賀正旦父子忌深第17章 童言無忌驚全場第30章 慧眼識破瞞天計第31章 入雲龍回京救場第34章 大計初定第17章 接書信各做準備第18章 辨良駿因禍得福第22章 遊說客紛至沓來第2章 兄弟自有手足情第23章 洞房花燭喜慶夜第32章 隱門弟子第5章 蔡元長笑看佳婿第11章 宗氏元朔第6章 高府夜話第14章 守株待兔擒正着第36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18章 攀龍附鳳暗盤算第5章 造膝密陳搬是非第33章 聞危言心有所感第23章 南北揮師擊湟州第4章 緊鑼密鼓第9章 微服出遊第16章 面君王一唱一和第35章 太后歸政第21章 因龍裔波瀾暗涌第17章 出人意料第13章 鴻門宴上下歸心第15章 細謀劃聯手製敵第37章 爲夫郎自作主張第17章 弄雀鳥偶遇外戚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第27章 峰迴路轉第27章 天子急召爲哪般第22章 爲國祚后妃妥協第3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35章 太后歸政第27章 善後事亦分贓事第24章 俏高嘉直闖李府第7章 狂風驟雨第11章 天子謀國有遠慮第26章 憂西征各懷鬼胎第38章 各奔前程第30章 迷霧重重前路茫第3章 不老神翁第38章 風雲突變第1章 生財有道第19章 因勢利導造僞證第35章 誰人損人不利己第5章 樑上君子何處來第8章 探真言一擊中的第27章 會遼使舌戰探心第31章 送使節左右爲難第10章 校場炫技威武揚第38章 聞和親君臣色變第30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第25章 聞首告洞若觀火第33章 未雨綢繆第22章 金蟬脫殼第21章 相聚入雲第17章 因別情婚事生波第7章 亦真亦假無需辨第35章 柔情蜜意第18章 說諸酋動之以利第20章 希晏訪王厚問策第17章 相忌深落井下石第4章 緊鑼密鼓第14章 除夕紀事第37章 應邀約兩女爲媒第11章 教女無方亦有方第29章 君臣促膝談前情第31章 寶物無雙第3章 不老神翁第21章 雷霆恕閹宦橫死第5章 舊時袍澤再聚首第21章 舊主逝女真建國第4章 緊鑼密鼓第30章 迷霧重重前路茫第15章 生來便是天驕子第39章 天降麟兒曰鵬越第38章 杳貓膩蹤影既現第13章 陰結內外謀升轉第10章 高門他日出才女第24章 血肉之軀困堅城第2章 姚家有子箭穿楊第27章 會遼使舌戰探心第33章 元宵佳節團圓忙第16章 蘇元老願附驥尾第20章 爲茶法波瀾迭起第25章 提婚事挺之出馬第4章 人生難得幾回搏
第18章 假道士有真本領第24章 浮出水面第27章 殺伐決斷第22章 遊說客紛至沓來第24章 摧眉折腰又何妨第16章 雷霆大怒重發落第18章 喬遷之議第30章 玄機重重因何悟第11章 分而化之第5章 賀正旦父子忌深第17章 童言無忌驚全場第30章 慧眼識破瞞天計第31章 入雲龍回京救場第34章 大計初定第17章 接書信各做準備第18章 辨良駿因禍得福第22章 遊說客紛至沓來第2章 兄弟自有手足情第23章 洞房花燭喜慶夜第32章 隱門弟子第5章 蔡元長笑看佳婿第11章 宗氏元朔第6章 高府夜話第14章 守株待兔擒正着第36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18章 攀龍附鳳暗盤算第5章 造膝密陳搬是非第33章 聞危言心有所感第23章 南北揮師擊湟州第4章 緊鑼密鼓第9章 微服出遊第16章 面君王一唱一和第35章 太后歸政第21章 因龍裔波瀾暗涌第17章 出人意料第13章 鴻門宴上下歸心第15章 細謀劃聯手製敵第37章 爲夫郎自作主張第17章 弄雀鳥偶遇外戚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第27章 峰迴路轉第27章 天子急召爲哪般第22章 爲國祚后妃妥協第3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35章 太后歸政第27章 善後事亦分贓事第24章 俏高嘉直闖李府第7章 狂風驟雨第11章 天子謀國有遠慮第26章 憂西征各懷鬼胎第38章 各奔前程第30章 迷霧重重前路茫第3章 不老神翁第38章 風雲突變第1章 生財有道第19章 因勢利導造僞證第35章 誰人損人不利己第5章 樑上君子何處來第8章 探真言一擊中的第27章 會遼使舌戰探心第31章 送使節左右爲難第10章 校場炫技威武揚第38章 聞和親君臣色變第30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第25章 聞首告洞若觀火第33章 未雨綢繆第22章 金蟬脫殼第21章 相聚入雲第17章 因別情婚事生波第7章 亦真亦假無需辨第35章 柔情蜜意第18章 說諸酋動之以利第20章 希晏訪王厚問策第17章 相忌深落井下石第4章 緊鑼密鼓第14章 除夕紀事第37章 應邀約兩女爲媒第11章 教女無方亦有方第29章 君臣促膝談前情第31章 寶物無雙第3章 不老神翁第21章 雷霆恕閹宦橫死第5章 舊時袍澤再聚首第21章 舊主逝女真建國第4章 緊鑼密鼓第30章 迷霧重重前路茫第15章 生來便是天驕子第39章 天降麟兒曰鵬越第38章 杳貓膩蹤影既現第13章 陰結內外謀升轉第10章 高門他日出才女第24章 血肉之軀困堅城第2章 姚家有子箭穿楊第27章 會遼使舌戰探心第33章 元宵佳節團圓忙第16章 蘇元老願附驥尾第20章 爲茶法波瀾迭起第25章 提婚事挺之出馬第4章 人生難得幾回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