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窺涼州王厚設套

收到朝廷樞密院軍令和嚴均公文的時候,王厚正在病中←幼年隨父親王韶安撫河澶,打下了相當好的基礎,無奈後來貶謫賀州期間滿腔怨氣無處發,雖然再度得用,身體卻是遠遠不及當年了。饒是如此,當他看到那字跡分明的軍令時,忍不住一陣感慨。

“王帥,朝廷的軍令上怎麼說?”

童貫見王厚臉色有異,心中也頗感振奮←這個監軍當到現在,已經幾乎要人生鏽了,當初大軍揮師西進,一舉克服湟州和西寧州,確實是經歷了數場大仗,但是之後由於西夏主力全都被涇原路和永興軍路牽制,也使得這塊地方一直風平浪靜。再加上朝廷對於羌族曲意安撫,又刻意培植一些羌族首領內部的爭鬥,所以別說是湟州一片安定,就連西寧州也太平了許多。但是,這卻不是他想要的,沒有戰事,他該怎麼立功?

“朝廷讓我們利用羌人,爭取西進涼州!”

涼州!童貫一顆心狠狠跳了一下,自打當初李元昊打通河西走廊,從而將涼州、肅州、瓜州、沙州全部收入境內之後,國力一時大盛,涼州甚至有陪都的美譽,其中佛寺林立,頗有江南氣象。而由於羌族內訌嚴重,雖然也對失去這些地方耿耿於懷,但若是進攻卻不是對手,所以也使得西夏牢牢控制了這些地方。正是因爲奪下了這四州,西夏才能夠控制伊西,平吞漠北,從此用兵中原無後顧之憂。

想到這裡,他不由深深吸了一口氣,然後不無鄭重地問道:“如今興慶府那邊雖然用兵順利,但是,我們這一邊再開戰,那就是兩面作戰,會不會太過冒險?”

“我算了一下。如果羌人肯出兵,我軍只要三萬人,應該也就夠了!”王厚自信地一笑,見童貫滿臉不可思議,他又解釋道,“你也應該看到了,自從程之邵來到這湟州,任茶馬司都大提舉之後。我們和羌人的關係緩和了許多,而且買到的戰馬也比往日優良,這就是因爲民心的緣故。羌人和党項本是一體,但是,党項建國西夏以來,卻從羌人手裡奪了不少地盤,如今眼看党項被我國迫得喘不過氣來,你說羌人會不會出來撿便宜?”

“可是,這請神容易送神難吧?”童貫卻知道,這些羌人窩裡鬥雖然是第一把手。但是。對於土地和牲畜人口的貪婪卻是一樣的,否則,當初積石軍那麼一小塊地方。那個羌族王子也不會拉着區區數百人就做起了一方土皇帝。”涼州等四州都是膏腴之地,倘若他們不肯退出,反而要挾我國,怕是……”

“就怕他們不要挾呢!”王厚一把掀開蓋在身上厚厚的毯子,霍地站了起來。”西羌這些年來和夏國一樣,越來越不成氣候,你看看那些大小首領,有幾個是有雄心壯志的?區區一個數千到數萬人的小部落,時時刻刻還不忘爲了一個首領地位子爭來爭去,當初趙懷德的往事你可還記得?正要這些人前去逐利爭鬥。我軍在後面看着即可,等到他們前方分贓不勻打起來了,到時候求到我國頭上,這出兵方纔是名正言順呢!”

童貫聽得後背直冒涼氣,他也是陰狠的角色,此時竟有些弄不明白,究竟是朝廷的軍令上就是這麼寫的,還是王厚早就有所預謀打算。

想到自己趁着王厚在病中的時候,把權限搶過了大半←更是心中直犯嘀咕〉是監軍,凡事的消息竟然比王厚知道的更晚,要是再這麼下去,恐怕就是打了勝仗,他也休想有所寸進←哪裡知道,京城蔡京和高俅早就達成了默契,刻意讓趙佶忘掉了他這麼一號人物地存在。

既然心中有事,王厚自然不便再臥牀養病,很快,他正式到衙理事,連綿不斷的軍令便從他的手底下發了出去。未幾,朝廷又有明令,以他爲隴右節度使,這一道旨意一下,頓時在熙河蘭澶路的宋軍之中激起了軒然大波。大宋的節帥從來都是虛銜,往日武臣即使官拜節度,也不過是遙領,而隴右節度還是唐時所設,以前根本就沒有。此時此刻,朝廷突然給王厚加了一個節度使的頭銜,究竟是什麼意思?

“這不過是一個名義而已。”

在面對前來道賀的程之邵時,王厚便這樣輕鬆自如地說道:“我不像程兄你,一旦離開了這戰場,我便什麼都不是,畢竟,我不是嚴帥那樣在朝廷在戰場都能夠應付裕如的人。如今接着這一道春風,早就按捺不住的羌人一定會找上門來。這樣,不用出門去求人便能得到雄兵數萬,試問天下哪裡有這樣的美事?”

在王厚病中,程之邵也署理了一部分軍事,聽這麼一解釋,自然是心知肚明。見童貫不在,他稍稍猶豫片刻,隨即問道:“那此番王帥準備用何人作爲主將?湟州離不開你,你總不會親自上陣吧?”

“我屬意知西寧州劉仲武。”王厚坦然地說出了自己心目中地人選,“劉仲武此人不單單是沉着,而且在戰法上也頗有見地,既不會因爲輕敵而冒進,也不會因爲過於謹慎而貽誤戰機,所以他是最好地人選。不過麼,我打算讓童道夫也跟着一起去。”

程之邵這回卻疑惑了,盯着王厚看了半晌,最後纔有些不確定地問道:“你準備讓他立功回朝麼?”

“他雖然是閹宦,但這些年在湟州還是做了不少實事的,湟州如今需要處理的軍務有限,讓他上戰場也好。”王厚輕描淡寫地解釋了一句,見程之邵還是不肯放鬆,他只得笑道,“你放心,此次之所以用他,是因爲朝廷需要一個能幹地監軍,沒有其他的意思。如今河北那裡正在緊鑼密鼓地備戰,到了那個時候,若是沒有一個合適的監軍,朝廷上的那些文官御史難免會叫囂。再說了,兵權在劉仲武手裡,童道夫身爲監軍,並無干涉的權力。”

程之邵這才知道原來是朝廷的意思,但出門的時候,心中仍然存了一個大疙瘩,回去之後便開始往回寫信←年前也生了一場大病,幾乎在鬼門關轉了一圈,好容易才逃得生天,由是對高俅送來的那個大夫自然感恩戴德。這一封信寫起來極快,他幾乎是一揮而就,但在命人送出去之前,他又稍稍猶豫了片刻,最後又寫了一份正式的奏疏,這才命兩個隨身小校一一送往京城。

果然,在得知王厚加了節度使銜之後,十幾個羌族首領紛紛前來拜見,每個人幾乎都備了一份厚厚的禮物。當從王厚那裡聽說西平府指日可下,而李乾順已經準備棄興慶府地時候,一幫人都露出了貪婪的神色。涼州瓜州肅州沙州的富饒,早已看在他們這些人的眼中,如今西夏眼看便要被大宋吞併,若不能趁着這個機會撈一筆,抑或是佔一座城池,他們豈不是虧了?

所以,當王厚不經意地提起,涼州等地正在集結兵馬的時候,一個羌酋便迫不及待地建議道:“王帥,夏國和我羌族諸部的仇隙由來已久,如今大宋用兵順遂,我們也希望能夠助一臂之力。我部願出兵五千,作爲貴軍馬前卒!”

他這一聲嚷嚷頓時激起了無窮附和,好幾個羌酋都站了起來,義正詞嚴地表示要出兵助宋軍作戰,當然,所謂的馬前卒不過是說說而已,他們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實力,怎麼會輕易投入到絞肉機似的攻城戰中?

王厚自然知道他們地想法,此時故作驚訝地深吸一口氣,然後露出了爲難的神情:“各位的好意,本帥心領了,只是這出兵一事須得朝廷允准,再說永興軍路和涇原路戰事正酣,我這湟州大概不會輕易出兵。”

一句話出口,一羣羌酋心頓時涼了半截,但是,王厚接下來的一段話卻讓他們又生出了希望。

“我朝希望的就是取回興靈之地,對於涼州這些地方倒不是志在必得。各位都是羌族勇士,合則力強,只要能夠湊在一起出兵,何愁不能下了西涼四州?要知道,最強的卓邏和南軍司已經都被抽空了,剩下的便是甘肅軍司和西平軍司,總兵力甚至不到兩萬,再加上他們如今都在惶惶難安,說不定大軍一到,他們也就會投降了!可惜啊,朝廷不會同意我輕易出兵,否則……”

望着王厚惋惜的臉色,一幫羌酋不約而同地保持了沉默。一回到各自的地盤,他們幾乎是立刻派人出去打探情報,一時間,西涼之地四處可見羌族探馬。而甘肅軍司和西平軍司由於前時抽鄧馬過多,這個時候只能嚴陣以待,並不敢主動出擊。

而當大觀三年八月九日,西平府靈州被宋軍佔領時,所有的羌酋都意識到,曾經戰力遠遠凌駕在他們之上的夏國,已經是被拔掉牙齒的老虎了!

第26章 爲前途卑躬屈膝第5章 暗潮洶涌第28章 羌兵入寇烽煙起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第15章 貪得無厭成禍因第6章 千言萬語無真假第19章 臭味投沆瀣一氣第16章 佳兒佳婦佳偶成第38章 風雲突變第10章 三英聚首圖大計第40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5章 賀升遷雄心萬丈第26章 衆環伺虎視眈眈第37章 蔡京內舉不避親第21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38章 聞和親君臣色變第13章 貌合神離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第18章 假道士有真本領第23章 千頭萬緒難排解第17章 童言無忌驚全場第34章 危機重重第27章 殺伐決斷第31章 入雲龍回京救場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29章 狗急跳牆第19章 處心積慮圖上進第32章 所謂江湖第12章 橫加脅迫第13章 晴天霹靂第11章 抵江南贈書爲禮第39章 蔡衙內志在都堂第25章 未雨綢繆設前計第10章 和氣生財結四方第36章 浴血苦戰第9章 微服出遊第23章 先斬後奏亦良方第38章 風雲突變第24章 俏高嘉直闖李府第38章 已是大限將到時第34章 負荊請罪第21章 審時勢白玲用謀第40章 謝幕亦是開幕曲第13章 陰結內外謀升轉第22章 懼降罪蔡攸求父第7章 紛至沓來第4章 百日抓週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12章 福寧殿廷議伐夏第17章 弄雀鳥偶遇外戚第23章 訓諸弟蔡攸發威第8章 探真言一擊中的第36章 百官上壽天寧節第18章 喬遷之議第23章 千頭萬緒難排解第33章 狹路相逢第14章 轉武階再試鋒芒第35章 佛道亦有可得處第11章 瞞天過海設妙計第5章 祝融災肆虐禁中第29章 俏千金通風報信第23章 賀生辰貴妃認親第36章 百官上壽天寧節第1章 一朝天子數朝臣第35章 爲明志試探兄弟第6章 重操舊業第23章 千頭萬緒難排解第34章 得報訊洞察先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18章 訪密友才女問計第26章 翩翩使節大理來第28章 說權相少蘊復出第8章 故人相見如陌路第32章 赤子忱忱報國心第1章 動盪起波瀾無邊第6章 見黨羽試探腹心第11章 除大敵國舅逼宮第20章 老將臨去亦無私第5章 顏面存亡孰輕重第38章 兄弟相見別有情第9章 相有意將亦有意第25章 花中澄心第36章 一語驚人第37章 爲夫郎自作主張第31章 兄弟重逢告誡忙第24章 摧眉折腰又何妨第38章 託後事東坡長辭第9章 仇人相見不眼紅第25章 聞首告洞若觀火第27章 回京更有重任待第27章 街頭遇盜第5章 樑上君子何處來第3章 蠻女多情投懷抱第31章 反目成仇第10章 尋藉口官家教子第21章 靖內外疑雲迭出第4章 翻臉無情各爲己第35章 誰人損人不利己第14章 炙手可熱燙山芋第23章 人才基礎
第26章 爲前途卑躬屈膝第5章 暗潮洶涌第28章 羌兵入寇烽煙起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第15章 貪得無厭成禍因第6章 千言萬語無真假第19章 臭味投沆瀣一氣第16章 佳兒佳婦佳偶成第38章 風雲突變第10章 三英聚首圖大計第40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5章 賀升遷雄心萬丈第26章 衆環伺虎視眈眈第37章 蔡京內舉不避親第21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38章 聞和親君臣色變第13章 貌合神離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第18章 假道士有真本領第23章 千頭萬緒難排解第17章 童言無忌驚全場第34章 危機重重第27章 殺伐決斷第31章 入雲龍回京救場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29章 狗急跳牆第19章 處心積慮圖上進第32章 所謂江湖第12章 橫加脅迫第13章 晴天霹靂第11章 抵江南贈書爲禮第39章 蔡衙內志在都堂第25章 未雨綢繆設前計第10章 和氣生財結四方第36章 浴血苦戰第9章 微服出遊第23章 先斬後奏亦良方第38章 風雲突變第24章 俏高嘉直闖李府第38章 已是大限將到時第34章 負荊請罪第21章 審時勢白玲用謀第40章 謝幕亦是開幕曲第13章 陰結內外謀升轉第22章 懼降罪蔡攸求父第7章 紛至沓來第4章 百日抓週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12章 福寧殿廷議伐夏第17章 弄雀鳥偶遇外戚第23章 訓諸弟蔡攸發威第8章 探真言一擊中的第36章 百官上壽天寧節第18章 喬遷之議第23章 千頭萬緒難排解第33章 狹路相逢第14章 轉武階再試鋒芒第35章 佛道亦有可得處第11章 瞞天過海設妙計第5章 祝融災肆虐禁中第29章 俏千金通風報信第23章 賀生辰貴妃認親第36章 百官上壽天寧節第1章 一朝天子數朝臣第35章 爲明志試探兄弟第6章 重操舊業第23章 千頭萬緒難排解第34章 得報訊洞察先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18章 訪密友才女問計第26章 翩翩使節大理來第28章 說權相少蘊復出第8章 故人相見如陌路第32章 赤子忱忱報國心第1章 動盪起波瀾無邊第6章 見黨羽試探腹心第11章 除大敵國舅逼宮第20章 老將臨去亦無私第5章 顏面存亡孰輕重第38章 兄弟相見別有情第9章 相有意將亦有意第25章 花中澄心第36章 一語驚人第37章 爲夫郎自作主張第31章 兄弟重逢告誡忙第24章 摧眉折腰又何妨第38章 託後事東坡長辭第9章 仇人相見不眼紅第25章 聞首告洞若觀火第27章 回京更有重任待第27章 街頭遇盜第5章 樑上君子何處來第3章 蠻女多情投懷抱第31章 反目成仇第10章 尋藉口官家教子第21章 靖內外疑雲迭出第4章 翻臉無情各爲己第35章 誰人損人不利己第14章 炙手可熱燙山芋第23章 人才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