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臨奠禮猜忌橫生

聞聽王恩去世,高俅不由感到心中一沉。人總有一死,哪怕是他自己也不例外,而早在當日劉克勘向他表明王恩時日無多的時候,他就有這樣的心理準備。趙佶即位之後一共任用過兩位殿帥,一位是姚麟,一位是王恩,兩人都是昔日戰場勇將,而執掌殿帥府期間同樣都是治軍嚴謹聲譽卓著,如今王恩去世,繼任的人可還能讓所有人欽服?

腦際晃過一連串武臣的名字,最終他還是搖了搖頭。殿帥雖然是大宋武臣最高的一階,但是,比起在前方管軍,在京城擔任殿帥更需要的不是什麼軍略,而是一等一的人品以及嚴謹的風格。同時,要鎮壓禁軍中那些驕矜之士,同樣需得有不凡的戰功。這樣一番數下來,竟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人。

西北雖然暫定,但還在缺人的時候,不可能再從那裡進行選擇,河北禁軍中資歷足夠的人雖然不少,但是,趙佶在即位之後便已經開始陸續用西軍名將爲殿前都指揮使,如今換作那些幾乎未建寸功的人爲殿帥,只怕人們也不會心服。

他越想越覺得心中煩悶,最後乾脆站了起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若是真的這樣那就好了,以他自己爲計,此番上了辭呈不過是爲了以退爲進,怎可能真的想要辭相?殿帥雖然是武官,但隨着樞密院的改革以及趙佶的態度,這個位置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倘若不能是一個自己信得過的人,那麼至少也得是一個公正無私不偏不倚的人,否則,將來局勢必定對他不利。

“相爺!”

他收回思緒,見高升站在眼前,便沉聲吩咐道:“你去準備一份賻儀,讓人去王府弔唁一下……不,我親自去!”

“相爺!”高升聞言大駭。急忙阻止道,“萬萬不可,相爺如今乃是遞了辭呈的人,又借病在城外休養,若是貿貿然去王府探視,只怕那羣多嘴多舌沽名釣譽的御史不會放過。不如讓小人去請三爺代爲弔唁,這樣也好省卻了外人的一番議論。”高俅瞟了高升一眼,心中嘆了一口氣。儘管知道高升此言是爲了他着想。但是,於公於私,他都不得不去。他是遞了辭呈,但是,只要趙佶一日未準,他就仍然是尚書右僕射,而王恩雖說和他沒有那麼深的私交,在人品上亦是一個值得尊重的人,若是這種時候自己仍舊躲着不出面,只會讓人在背後議論。”好了。你不用說了。此事我意已決,無需再議!”他阻止了還要再勸的高升,命其下去準備賻儀。自己則喚來另一個僕人前去更衣。

一個時辰後,當高俅出現在王府門口地時候,立刻激起了不小的反應。自從遞了辭呈以後,他幾乎足不出戶,到後來出城養病,更是很少有人能夠看見他。聯想到如今朝堂上愈演愈烈的風波,有些人刻意避開了去,但更多的則是不閃不避地上前打招呼。

高俅一一和那些打招呼的人寒暄笑語,只是臉色有些蒼白。巧得很,他三日前感染風寒。雖說不是大病,但看上去頗像是那麼一回事。

入內拜祭送了賻儀,他又向王敏健王敏中兄弟道了節哀,還殷殷囑咐了兩句方纔告辭離去。雖說前後不過小半個時辰,但是,消息還是立刻傳了開來。

蔡京前腳進了王府,便有趨附他的官員上來說了此事,他不由眉頭一皺。王恩過世,他這個當年的舉主於公於私都是要來的。他也想到高俅會派人送賻儀,誰知對方竟是親自前來,毫無避諱地意思。想到這裡,他便低聲問道:“高伯章來的時候是穿官服還是便服?”

“是便服!”

那個官員答了之後,忍不住偷眼瞧了瞧蔡京的臉色。見這位宰相面無表情地站在那裡,他心中不由有些發虛。朝堂上到了眼下這個時候,不是從高便是從蔡,至於還有一些人則攀上了剛剛進政事堂的鄭居中,希望不被捲入兩虎相爭的漩渦裡頭。他既然選擇了投靠蔡京,當然是認爲資歷深厚手段高明的蔡京能夠最終得勝,只是,此時看蔡京這種鄭重其事的樣子,難不成蔡京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蔡京確實沒有必勝的把握,所以,整個弔唁的過程中,他其實頗有些心不在焉,過後便匆匆登上馬車直奔大內都堂。由於補進來一個鄭居中,因此,政事堂最近地政務處理情況還算差強人意,雖說效率還不算太高,但是,比起之前地混亂模樣卻是好的多了。

他一進都堂,便看見何執中正在看着一份奏報出神,便笑着問道:“伯通,在看什麼呢?”

何執中這才擡起了頭,見是蔡京便站起身來打了個招呼,然後便苦笑道:“是劉仲武那裡剛剛送來的請功摺子,其他地倒還好,只是其中有一條,說是童貫在攻涼州的時候調度有方,功勳錄上居然把他排在了第二位。”

“童貫?”很久沒有聽到這個名字,蔡京眯了一下眼睛方纔想了起來,“原來是童道夫,劉仲武倒是很會做人,這樣一番大功勞,全都算在了童貫身上。”何執中也露出了奇怪的神情,轉而才笑道:“劉仲武這個人無論在軍略還是爲人上都是靈活多變,只不過,這樣的軍功大事,如果童貫沒有真正的功勞,他也是不敢這麼寫的。畢竟,底下的軍士這麼多,武將的眼睛哪一個不是雪亮的,他要是把別人的功勞轉嫁到童貫身上,誰會服氣?我看多半也是真地,不過真正怎麼樣,要等後續消息才知道。”

蔡京對於童貫並無多大好感,剛剛不過隨口一問,這也不算什麼大事,因此他很快便把此事丟在了腦後。兩人坐下商議了一陣,他便說起今日去王府弔唁時聽到的話,而何執中亦是臉色一變。

“元長,如今鄭居中進了政事堂,和阮大猷走得很近,我看此人行止,和高伯章應該是一路的。”說到這裡的時候,何執中頗有些憂心忡忡,“如今高伯章僵而不死,聖上的態度又曖昧得很,而代州那件事更加詭異,我總覺得,此事是衝你來的。”

蔡京原本就有這樣的預感,聽何執中這麼說,更是心中一沉。只是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蔡攸的頭上,思忖良久便搖了搖頭:“此事只不過是聖上一時興起,要壓下去找幾個替死鬼也就夠了,要憑它牽扯到我沒那麼容易。”

“我也只是擔心而已。”何執中合上手中奏本,緩緩揉着太陽穴,卻仍舊感到腦際脹痛,“聖上前次召見我的時候,已經暗示我不要糾纏於如今地爭鬥中,分明是暗示希望朝廷靖寧,我只能含含糊糊地應了。唉,一旦交鋒,哪裡有次次和稀泥的?”

聽說趙佶曾經對何執中有如此暗示,蔡京不由得萬般頭痛。對於這位天子官家,他自然有非同一般的瞭解,絕不輸給高俅。然而,事有可爲和不可爲,同時還有必爲和不必爲。如今不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而是利箭已經發出去了,怎麼還能收回來?

當下他便冷笑了一聲:“聖上袒護高伯章那是一定的,多年情誼豈是等閒,倘若沒有實證,高伯章的地位確實難以撼動。只不過,那高明清說得信誓旦旦,說不定還有其他證據,只要咬準了他裡通外國不放過,縱使聖上心意再堅,也抵不過朝廷律法!”

何執中知道蔡京心意已決,當下便不再多勸。而等到他晚間回到自己府邸的時候,家裡卻早已經有客人等着。來者不是別人,正是以一份彈劾高俅的奏摺而鬧得沸沸揚揚的禮部侍郎劉正夫。

劉正夫和劉逵交情深厚,正因爲這個因素,儘管他在當年幫助蔡京復相的事情上很是盡心竭力,但是依舊不爲蔡京所喜,復相之後也並未重用他。但是,何執中和劉正夫之間的私交卻好,此時邁入廳堂一看到人,他便笑道:“德初今日怎麼有空到我這裡來了?”

“無事不登三寶殿,我今次來,自然是有大事要借重伯通兄!”劉正夫起身拱拱手,臉上只是微微一笑,不肯輕易說出來意。直到何執中屏退了一干下人,他方纔字斟句酌地說道:“伯通兄可知道我當日爲何要上那樣一份奏摺?”

直至今日,何執中依然很奇怪劉正夫當日的舉動,此時聽劉正夫自己提出,他索性直截了當地問道:“德初,不瞞你說,我確實心中費解。倘若當初你和蔡相公仍舊交好的時候,有這樣的舉動倒不奇怪,只是如今你分明對元長公心有成見,爲何又有如此示好的舉動?元長公不是輕易改變的人,即使知道你幫了他,亦不會因此而重用你。”

劉正夫曬然一笑,他早就料到何執中會說這樣的話,只是心中有事不得不來:“伯通,你該知道我是什麼樣的人,仕途雖好,若有攔路虎卻是枉然。蔡相公不待見我,天下還是有待見我的人。”)

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39章 衆志成城備死戰第12章 橫加脅迫第34章 今日騰達會當時第34章 公主府彗星突見第8章 故人相見如陌路第29章 應危機三人成虎第29章 信口開河第23章 假戲真做剖心腑第27章 峰迴路轉第13章 奉詔命兄弟詣闕第21章 舊主逝女真建國第30章 迷霧重重前路茫第39章 棄興州敗走西北第10章 以牙還牙後報來第19章 引蛇出洞謀雙鵰第40章 得家書兩女定策第10章 爲夫郎妻妾費心第23章 兩後臨朝天下震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40章 謝幕亦是開幕曲第16章 無名火禍及柳門第8章 卻聖意心志彌堅第8章 聞捷報隱跡面聖第6章 受召見驚怒交加第35章 慰孟後官家疑心第33章 同仇敵愾應大敵第30章 憂困境同舟共濟第36章 忖得失童貫棄子第35章 見遺稿睹物思人第34章 御前蹴鞠第24章 憂戰力君王震怒第24章 巧舌如簧說同僚第22章 曾布回朝第20章 老將臨去亦無私第27章 父子相疑不相露第10章 官商際野第23章 洞房花燭喜慶夜第29章 狗急跳牆第36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7章 趁慌亂別有所第9章 仇人相見不眼紅第29章 金枝玉葉接連降第13章 貌合神離第3章 少年英傑人人愛第17章 風雲突變第31章 喜得鉅艦可揚帆第9章 揣心思狀元得意第39章 長柚善舞爲哪般第36章 宮中私語第3章 少年英傑人人愛第17章 風起朝堂第24章 憂戰力君王震怒第37章 人人皆有謀利心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28章 訪高相太子露怯第5章 開空門迎俊傑才第7章 高伯章面授機宜第16章 佳兒佳婦佳偶成第35章 見遺稿睹物思人第38章 訪蔡府笑泯恩仇第40章 鴻鵠之志第28章 擊掌爲誓第27章 憂婚事百味雜陳第4章 除夕夜合家團圓第16章 各顯神通第32章 探陳王兄弟交心第6章 風雨欲來第20章 希晏訪王厚問策第28章 君臣相得亦難事第21章 夜市遇險第37章 爲夫郎自作主張第24章 訪蘇府三女巧遇第6章 風雨欲來第12章 魑魅魍魎煽人心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39章 公平交易第9章 詢力士驚聞隱情第32章 游上海兄友弟恭第31章 萬事俱備第8章 居心叵測挑病父第36章 調虎離山急動手第26章 抽絲剝繭見真章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14章 小王駙馬第33章 大行善舉第12章 應邀約高俅承情第27章 家家各應非凡策第34章 精兵直擊搗黃龍第25章 偕使團奉旨回京第16章 趙府宴術驚四座第8章 何處草莽稱英豪第14章 夏遼各有不解情第35章 沆瀣一氣共進退第30章 迷霧重重前路茫第2章 計議將來第27章 下湟州語論進退第33章 無雙絕藝第2章 姚家有子箭穿楊第26章 爲前途卑躬屈膝
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39章 衆志成城備死戰第12章 橫加脅迫第34章 今日騰達會當時第34章 公主府彗星突見第8章 故人相見如陌路第29章 應危機三人成虎第29章 信口開河第23章 假戲真做剖心腑第27章 峰迴路轉第13章 奉詔命兄弟詣闕第21章 舊主逝女真建國第30章 迷霧重重前路茫第39章 棄興州敗走西北第10章 以牙還牙後報來第19章 引蛇出洞謀雙鵰第40章 得家書兩女定策第10章 爲夫郎妻妾費心第23章 兩後臨朝天下震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40章 謝幕亦是開幕曲第16章 無名火禍及柳門第8章 卻聖意心志彌堅第8章 聞捷報隱跡面聖第6章 受召見驚怒交加第35章 慰孟後官家疑心第33章 同仇敵愾應大敵第30章 憂困境同舟共濟第36章 忖得失童貫棄子第35章 見遺稿睹物思人第34章 御前蹴鞠第24章 憂戰力君王震怒第24章 巧舌如簧說同僚第22章 曾布回朝第20章 老將臨去亦無私第27章 父子相疑不相露第10章 官商際野第23章 洞房花燭喜慶夜第29章 狗急跳牆第36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7章 趁慌亂別有所第9章 仇人相見不眼紅第29章 金枝玉葉接連降第13章 貌合神離第3章 少年英傑人人愛第17章 風雲突變第31章 喜得鉅艦可揚帆第9章 揣心思狀元得意第39章 長柚善舞爲哪般第36章 宮中私語第3章 少年英傑人人愛第17章 風起朝堂第24章 憂戰力君王震怒第37章 人人皆有謀利心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28章 訪高相太子露怯第5章 開空門迎俊傑才第7章 高伯章面授機宜第16章 佳兒佳婦佳偶成第35章 見遺稿睹物思人第38章 訪蔡府笑泯恩仇第40章 鴻鵠之志第28章 擊掌爲誓第27章 憂婚事百味雜陳第4章 除夕夜合家團圓第16章 各顯神通第32章 探陳王兄弟交心第6章 風雨欲來第20章 希晏訪王厚問策第28章 君臣相得亦難事第21章 夜市遇險第37章 爲夫郎自作主張第24章 訪蘇府三女巧遇第6章 風雨欲來第12章 魑魅魍魎煽人心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39章 公平交易第9章 詢力士驚聞隱情第32章 游上海兄友弟恭第31章 萬事俱備第8章 居心叵測挑病父第36章 調虎離山急動手第26章 抽絲剝繭見真章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14章 小王駙馬第33章 大行善舉第12章 應邀約高俅承情第27章 家家各應非凡策第34章 精兵直擊搗黃龍第25章 偕使團奉旨回京第16章 趙府宴術驚四座第8章 何處草莽稱英豪第14章 夏遼各有不解情第35章 沆瀣一氣共進退第30章 迷霧重重前路茫第2章 計議將來第27章 下湟州語論進退第33章 無雙絕藝第2章 姚家有子箭穿楊第26章 爲前途卑躬屈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