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召宰臣議改樞府

“爹爹!”

高俅一歸家,就看到高嘉急急忙忙地衝了上來,心中立刻明白了是怎麼回事。見高嘉一臉的哀求,他便輕輕拍了拍她的頭道:“你娘如今行動不便,你去和你兩個姨娘商議一陣子,先去那裡弔祭一下吧。代我和李夫人說,他日我約了其他人,必定再去拜祭!”言罷他輕輕嘆了一口氣,頭也不回地朝內間走去。

李格非的喪事仍在辦,便接連有數名館閣學士上書請郡,一時間引來無數人議論紛紛。一干原本只是閒職的官員也紛紛上書言事,竟比建中靖國時求直言更盛。只是,天子官家固然是歡喜了,別人卻是苦得很,僅僅是整理那些各式各樣的諫書,就忙得一干小吏腰痠背痛,更不用說負責檢看的幾個官員了。

“聖上雖然沒有下旨求直言,這卻和真正下旨每多少差別,只是,其中還有不少人是衝着揣摩上意而來的,動機就不純,自然說不出什麼好話!”

阮大猷一邊將幾份摺子給高俅看,一邊笑道:“這其中甚至還有人認爲聖上對我等不滿,羅織了多條罪名,似乎準備一舉把如今的幾位相公都彈劾了下去。心愚至此還想再進一步,未免令人可笑!”

“有什麼可笑的,這些人拿了朝廷俸祿不幹實事,成天就想着攻擊這個攻擊那個,該說是我輩的恥辱纔是!”對於所謂清議,高俅一向沒有多大好感,原因很簡單,這個人說起來是左一套右一套,彷彿有天大的本事,但是,若你真正問起細則,便是一問三不知成了搖頭先生。不僅如此,這種人還要信誓旦旦地說自己如何如何爲朝廷着想,彷彿天底下就是他最忠心似的。

“你也太偏激了!”阮大猷聞言只得苦笑一聲。也就不再提這些事,隨手又拿起了旁邊的一摞奏章。”遼國陳兵邊境,雖然聖上沒有大肆張揚,但是,朝臣還是緊張萬分,這些都是請求和西夏議和的。這些人都說恩威並濟,既然威已經到了,不妨再施恩安撫。否則縱使開疆千里,卻不能保其太平,仍然是朝廷的負擔。聽說,這種意見如今在朝廷還相當有人支持。”

高俅拿過幾份奏章稍微翻了翻,見全都是些老調重談,甚至有人還引用了歐陽修在新唐書中的評論,說什麼“蓋自古爲天下者,務廣德而不務廣地,德不足矣,地雖廣莫能守也。嗚呼。盛極必衰′曰勢使之然,而殆忽驕滿,常因盛大。可不戒哉”他就不明白了,唐時漢族威儀遠播西域,引得四方來朝,之所以落得一個滅亡的下場,也不過是因爲子別不肖,和什麼德不足有什麼關係。難不成大宋這所謂的恩威並濟,就能保住一世太平不成?

“這些奏摺蔡元長看過沒有?”他揚了揚手中那幾分沉甸甸地玩意,冷冷一笑道,“我敢擔保,蔡元長若是看到這些。必定也是笑其迂腐!千載難逢的機會不知道抓住,反而死死抱住祖宗成例,這些人的腦子是不是讀書讀壞了?”

阮大猷本能地掃了一眼四周,見幾個書吏都不在,這才鬆了一口氣:“你這話雖然沒錯,但無疑是一竿子掃落一船人。要是讓人傳出去,明天朝堂上無疑又是一場軒然大波。”他見高俅滿臉不以爲意,心中不由暗歎一聲,隨即又問道。”對了,上一次所說的巨舟一事,那時我對聖上提了,聖上很是高興,說是你曾經提過要建海軍,彼時尚未有餘力,現在既然能夠做到,就按照你的話多造幾艘備着。”

由於鉅艦下水成功,高俅行前就和高傑下了訂單,此時聽到阮大猷的這一席話不由異常滿意。這年頭,無論是女真還是遼國都尚未發展海軍,而大宋只要有了這樣一支生力軍,北可擊遼國女真,威懾高麗日本,南可達蒲甘等國,這十二世紀的遠征艦隊一旦建立起來,此時海上還有誰能及?

“聖上英明遠慮,自然是我朝之幸!”一句例行頌聖俗語之後,高俅突然望見外邊有個人影在張望,不由站起身來,厲聲喝道:“是誰在外面?”

話音剛落,一個小黃門便滿面慌張地閃了出來,下拜見禮後方才結結巴巴地道:“小人……小人奉聖上旨意……召……召高相公和阮相公前去議事!”

高俅聞言不覺疑惑,見那內侍不過十六七歲的年紀,看上去面生得很,心中這才釋然,但仍是板着臉訓斥道:“你既然是奉旨而來,自可大大方方地通傳,何必在外邊躲躲閃閃地?政事堂要地,豈可容人不明不白地擅闖?”

“小人……小人知罪!”那小黃門登時把頭低得更低了,說話的聲音也有些顫抖,“小人剛……剛到福寧殿執役,不……不懂得規矩……”

不懂得規矩的人還能到福寧殿御前?高俅的心中不免有些疑惑,見阮大猷同樣露出了茫然的神態,他遂命那小黃門前面領路,整理了一下衣冠便出了都堂。一路上,他屢次用言語探問,這才知道此人竟然是王皇后身前撥來的內侍,不由和阮大猷對視了一眼。

兩人進殿先後行了禮,趙佶便示意賜座,然後方纔說道:“朕這些天一直在考慮一件事,須知祖宗設樞密院,就是爲了避免武臣獨大,兵部職權太專,而到了如今,名義上雖然是兩府合議,但是,總以政事堂爲準,樞使位分雖尊,卻如同雞肋一般※以,朕有意恢復當年舊制,若有軍事則有樞府獨專,兩位卿家認爲如何?”

今日召見竟然是因爲此事?

高俅滿肚子疑惑地望了阮大猷一眼,見其同樣是茫然無措,立刻醒覺此事趙佶事先並未和任何一個人商量。樞府獨專軍事原本是大宋開國時的制度,但是,由於樞府幾乎都是文臣,而後政事堂職權越來越大,所以縱有軍情大事也往往進行兩府合議,而樞密院卻無權干涉政事堂的政務。久而久之,也就造成了樞相一職不受重視,對於宰臣更相當於左遷的情況。

“聖上,此議確實不錯,但是,歷來樞密院用人只從文臣中揀選,即便這些人曾經紙上談兵懂得一些軍事,到底未曾真正縱觀全局,所以臣認爲仍有些不妥。”一想到樞密院拖沓的行政體系,高俅就有些惱火,此時順勢就提了出來,“太祖立國時,樞府曾經用過武將,但是,英宗和神宗兩朝,只有郭逶曾經擔任過樞密副使,其他再無武將入過樞府,這雖然防止了武將擅權,但是,也造成了樞密院目光地侷限※以,臣認爲,即使樞密院不能用武將,卻需對入選其中地臣子加以系統訓練,否則,一幫連大局都難以看清楚的官員,怎能做出最好的統籌安排?”

趙佶起初還以爲高俅地意思是要用武將爲樞密,因此不免皺起了眉頭,最後聽高俅這麼說,眉頭便漸漸舒展了開來。要知道,以文統武乃是大宋一直以來貫徹的制度,若輕易改動,那麼,必定會遭致大多數文臣的羣起而攻之。只要不動及這一條根本,那麼,一切都還是可行的。

“伯章說得有理,待到和元長他們再商議後,朕會考慮此事。”身爲天子,趙佶當然知道如今帶兵主要靠的是前方將士自己的判斷,樞密院頒下去的陣圖往往都只是表面功夫,因此對於樞密院的作用一直耿耿於懷,所以纔會提出這一次的意見。”僅僅陳腐兩個字,便足以概括如今樞密院的景況,要不是朕曾經遴選了一批年輕有爲地官員補充進去,怕只是堂堂大宋樞密院,就要變成養老的地方了!”

這番話雖然重了些,但其實沒錯。這些年來,樞密使一職暫且不提,同知和籤書院事幾乎都成了養老的位置,上去的官員往往都有七老八十的,看上去自然是一片暮氣沉沉的景象。而趙佶即便再喜歡任用年輕人,卻總不能把年老的官員統統擱置不用,因此在這個問題上也一直沒有太好的法子。

高俅終於忍不住問道:“那麼,聖上對於樞相之職,可是已經心有定計?”

“伯章,朕的心意難道你還不知道麼?嚴卿家在西北勞心勞力,一而再再而三地取得戰果,朕也沒什麼可以犒賞他地。足以表彰其功的,也不過樞相之職而已!”

“聖上!”阮大猷終於驚詫了,要知道,樞密使真正掌軍權已經是很久沒有過的事,一旦開此先例,必定會讓朝堂震驚。”聖上要犒賞嚴均達的功勳,恐怕也不應該此時進他爲樞相,否則……”

“阮卿家多慮了,你說的朕心中有數,如今嚴卿家做的事情,其實不就是樞密使的事?不過,朕此番決定虛樞相之職以待嚴卿歸來,至於樞密副使以及籤書樞密院事,還請你們回去多多考量!”

高俅聞言不禁和阮大猷面面相覷,這大戰在即的當口,天子真的準備改組樞密院?這是讓遼人麻痹大意,還是真正下了決心?

第12章 東風漸起人心拂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27章 父子相疑不相露第8章 何處草莽稱英豪第19章 動亂序曲第25章 鬧劇連連第29章 上陣也須父子兵第7章 球社之爭第17章 風雲突變第39章 衆志成城備死戰第7章 誰家鋒芒蓋全場第1章 渾水摸魚本常事第2章 初入高門第12章 應邀約高俅承情第16章 趙府宴術驚四座第33章 見嬌婿語重心長第39章 調兵將上下齊心第32章 弱質女流撐殘局第10章 尋藉口官家教子第3章 陰差陽錯臥病榻第39章 慰長嫂用心良苦第21章 動色心圖謀不軌第40章 謝幕亦是開幕曲第10章 青雲亦需借好風第25章 動身回國第27章 百般籠絡第31章 送使節左右爲難第31章 入雲龍回京救場第35章 興靈故地近咫尺第35章 慰孟後官家疑心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5章 賀升遷雄心萬丈第21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13章 訓衆子語託少蘊第33章 蔡衙內暗生毒計第34章 公主府彗星突見第33章 大行善舉第29章 應危機三人成虎第24章 微服行驟聞噩耗第14章 守株待兔擒正着第18章 假道士有真本領第10章 病西施沉痾得解第35章 誰人損人不利己第6章 堅冰漸融端倪現第39章 春花秋月第13章 奉詔命兄弟詣闕第35章 措手不及第20章 聞風聲豪族奔忙第9章 詢力士驚聞隱情第16章 蘇元老願附驥尾第27章 憂婚事百味雜陳第40章 爲招納紛爭再起第39章 三人行之主心骨第12章 家有賢妻好兒女第28章 諸臺諫心繫同僚第29章 應危機三人成虎第9章 千金女招搖過市第36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23章 高僧不耐苦修寂第8章 兩相投機結金蘭第16章 雷霆大怒重發落第9章 延帥告捷朝堂震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39章 公平交易第18章 辨良駿因禍得福第12章 捉襟見肘第8章 略施小計懲衙內第2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0章 巧舌如簧第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26章 衆環伺虎視眈眈第34章 觀全局謀定後動第40章 因危機心力交瘁第12章 家有賢妻好兒女第23章 高僧不耐苦修寂第27章 回京更有重任待第37章 應邀約兩女爲媒第5章 夫妻之間第3章 少年英傑人人愛第5章 樑上君子何處來第39章 衆志成城備死戰第15章 生來便是天驕子第31章 聞金使郡王氣恕第26章 狹路相逢第1章 穿越時空第12章 應邀約高俅承情第29章 狗急跳牆第28章 千萬人中挑駙馬第6章 解酋頭希晏進京第19章 臭味投沆瀣一氣第7章 戰訊驟驚遼與夏第38章 審案亂事緣何起第40章 入京城朝局初定第12章 謀伐宋遼夏聯手第38章 兄弟相見別有情第30章 美人恩重第7章 狂風驟雨第33章 大行善舉第37章 人人皆有謀利心
第12章 東風漸起人心拂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27章 父子相疑不相露第8章 何處草莽稱英豪第19章 動亂序曲第25章 鬧劇連連第29章 上陣也須父子兵第7章 球社之爭第17章 風雲突變第39章 衆志成城備死戰第7章 誰家鋒芒蓋全場第1章 渾水摸魚本常事第2章 初入高門第12章 應邀約高俅承情第16章 趙府宴術驚四座第33章 見嬌婿語重心長第39章 調兵將上下齊心第32章 弱質女流撐殘局第10章 尋藉口官家教子第3章 陰差陽錯臥病榻第39章 慰長嫂用心良苦第21章 動色心圖謀不軌第40章 謝幕亦是開幕曲第10章 青雲亦需借好風第25章 動身回國第27章 百般籠絡第31章 送使節左右爲難第31章 入雲龍回京救場第35章 興靈故地近咫尺第35章 慰孟後官家疑心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5章 賀升遷雄心萬丈第21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13章 訓衆子語託少蘊第33章 蔡衙內暗生毒計第34章 公主府彗星突見第33章 大行善舉第29章 應危機三人成虎第24章 微服行驟聞噩耗第14章 守株待兔擒正着第18章 假道士有真本領第10章 病西施沉痾得解第35章 誰人損人不利己第6章 堅冰漸融端倪現第39章 春花秋月第13章 奉詔命兄弟詣闕第35章 措手不及第20章 聞風聲豪族奔忙第9章 詢力士驚聞隱情第16章 蘇元老願附驥尾第27章 憂婚事百味雜陳第40章 爲招納紛爭再起第39章 三人行之主心骨第12章 家有賢妻好兒女第28章 諸臺諫心繫同僚第29章 應危機三人成虎第9章 千金女招搖過市第36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23章 高僧不耐苦修寂第8章 兩相投機結金蘭第16章 雷霆大怒重發落第9章 延帥告捷朝堂震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39章 公平交易第18章 辨良駿因禍得福第12章 捉襟見肘第8章 略施小計懲衙內第2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0章 巧舌如簧第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26章 衆環伺虎視眈眈第34章 觀全局謀定後動第40章 因危機心力交瘁第12章 家有賢妻好兒女第23章 高僧不耐苦修寂第27章 回京更有重任待第37章 應邀約兩女爲媒第5章 夫妻之間第3章 少年英傑人人愛第5章 樑上君子何處來第39章 衆志成城備死戰第15章 生來便是天驕子第31章 聞金使郡王氣恕第26章 狹路相逢第1章 穿越時空第12章 應邀約高俅承情第29章 狗急跳牆第28章 千萬人中挑駙馬第6章 解酋頭希晏進京第19章 臭味投沆瀣一氣第7章 戰訊驟驚遼與夏第38章 審案亂事緣何起第40章 入京城朝局初定第12章 謀伐宋遼夏聯手第38章 兄弟相見別有情第30章 美人恩重第7章 狂風驟雨第33章 大行善舉第37章 人人皆有謀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