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解酋頭希晏進京

由於是加急信件,因此王厚數日後便收到了高俅手書。如今他乃是一方帥臣,自然不比當年蹉跎歲月,對於高俅這個舉薦者更是感恩戴德,但凡有事奏報朝廷則必先知會。此番接到手書,他的第一反應便是朝廷有所措置,及至展開觀看之後,他卻有些愣了。

西北軍中藩漢雜用乃是一貫的舊例,而高永年更是以麾下藩兵衆多積功累累而廣爲人知。這一次,高俅特地來信卻是爲了提醒他讓高永年防備那些羌人親兵,是不是太過小題大做了?儘管心裡很有些嘀咕,但他還是反反覆覆思索了幾遍,一想到多羅巴蹤跡全無和西夏的蠢蠢欲動,他再也不敢輕視這種可能,連忙派人去請童貫。

倘若說童貫最初擔任監軍的時候還只是離開大內禁中建功立業,那麼,一年多的仗打下來,他的野心便不可抑制地膨脹了開來。如果不是每次在封賞之外還會接到趙佶嚴厲的申飭,恐怕他早就直接插手軍政了。但是在現如今,他至少在面上仍保持着對王厚這個主帥的尊重,一聽得京中來信更是提起了十分精神。

“高永年在羌人之中頗有威望,麾下羌兵不少確實是事實,可是,他在西北打了這麼多年仗,始終沒有出過任何紕漏,高相是不是太過小心謹慎了?”無獨有偶,童貫和王厚的想法一模一樣,略一沉吟便笑道,“高相一定是在京城中聽到了什麼風聲,所以才提醒一聲罷了。既如此,王帥便遣人知會高永年一聲。讓他心裡有個數就夠了!”

王厚聽童貫如此說,正好合了自己的意見,想了想便立刻動筆寫成了一封急信。又命人送往鄯州給高永年。如今雖然西北戰雲密佈,但畢竟仍未殃及鄯州一帶。因此這主帥監軍兩人一忙活,便把這件事丟在了腦後。他們並不知道,僅僅是數月後,這讖語便險些成了現實。

雖然奉命押解谿賒羅撒,但接到了政事堂密令之後。姚平仲便捨棄了原本準備好的囚車,用了一輛堅固結實地馬車運送谿賒羅撒上京。他帶着百多人日夜兼程地趕路,沿途幾乎只在驛站中歇了三次。他和麾下軍士固然還能支撐得住,谿賒羅撒卻已經有些吃不消了。

自忖到了京城也是死路一條,谿賒羅撒這個在青唐呼風喚雨的羌族王子乾脆不肯吃飯不肯喝水,若不是姚平仲喝令人強行給他餵食灌水,恐怕早就死在了半路。饒是如此,一行人也足足用了十二天方纔趕到了京城。

由於谿賒羅撒屬於叛臣,因此既不歸刑部也不歸大理寺,姚平仲將人一解到京城。便有政事堂書吏帶着公文自去安置,也省卻了姚平仲一番麻煩。他乃是奉旨回京的武官,因此未得聖意不敢私自回家。只得于禁中之外等候,那一身戎裝頓時引得無數行人駐足,就連一些低品文官也不時投來好奇地目光。

“看,那個就是單騎拿獲青唐王子的少年將軍!”

“左右不過十六七歲嘛。真那麼了得?”

“那當然,人家可是山西姚家地人!”

“怪不得,關中二姚當初可是赫赫有名,果然是將門虎子!”

聽到耳邊各式各樣的議論,姚平仲頓時覺得心潮澎湃,暗暗握緊了拳頭。身爲姚家子弟,他既知道身上責任深重,又知道在外不能有半點舉止失當,因此這一年多在軍中可謂是奮力爭先,終於拿到了這麼一次大功。他一面在心中打點着待會面聖時的對答,一面想着家中情形,一時竟是呆了。

一個高高瘦瘦的內侍一溜煙地自禁中跑了出來,左右掃了一眼便直奔姚平仲而來:“可是姚指揮?”

姚平仲一個激靈回過神來,應聲答道:“正是末將!”

“原來你就是聖上一直記掛的那個少年將軍!”那高瘦內侍上下打量了姚平仲,突然笑道,“聖上在福寧殿召見你,只有高相一人在那,你用不着緊張,跟我來吧。”姚平仲見來人一團和氣不卑不亢,不由暗自點頭,連忙跟在了那人後面。一路走着,他便聽到那人不停地向自己說着宮中近況,顯然是在提點面聖時應該注意地地方,不免揣測起了其中奧妙。待到臨近福寧殿時,那人方纔轉過身來:“剛纔那些都是曲押班交待小人告訴姚指揮的,聖上最喜年少將軍,姚指揮少年得志,此番必定能得重用,小人便在此先恭賀了!”

對方突然這彎腰一禮頓時讓姚平仲措手不及,只是一愣,對方便又站直了身子,這一禮竟是生受了。記起祖父教導的不能隨意交結內臣,他只得淡淡地問了一句:“你叫什麼名字?”

“小人樑師成。”進得大殿後,他還在思考那個樑師成究竟在打什麼主意。及至下拜面君,他方纔把一應雜亂的情緒全都丟在了腦後,專心致志地應付起現在的場面來。果然,只是片刻,他便聽到頭頂上傳來了一陣爽朗的笑聲:“姚家果然是後繼有人,當日朕沒有看錯人,這樣的少年英才,不去戰陣上建功殺敵豈不是可惜了?起來吧,朕倒想看看這一年你有什麼長進!”

姚平仲依言起身擡頭,見御座上的天子官家正饒有興致地打量着自己,連忙低垂着頭不敢仰視。但只是這一眼,他便瞟見了一邊的高俅,心中頓時大定。

“不錯,人是瘦了些,但精氣神似乎與以前不同了!”趙佶滿意地點了點頭,突然朝着旁邊的高俅道,“不到十七歲便有這樣地成就着實難得,他既然已經在戰陣上立了功,朕倒有些不捨得再讓他冒這樣的風險了。伯章,不如直接編入捧日諸軍……”

“聖上此言差矣!”高俅見趙佶又犯了這老毛病,連忙笑着打斷道,“將門子弟正應該縱橫沙場建立功勳,姚君瑞也是在戰場上磨練了大半輩子方纔最後任了殿帥,聖上現在將他留在了京城,豈不是磨折了一員大將麼?”

“哈哈哈,伯章說的是,是朕想左了!”趙佶醒悟到自己失言,立刻遮掩了過去。”西北還有地是仗要打,當初神宗皇帝宿衛王恩也是憑一己之力在羌人之中豎不世威名,如今你也曾經充任朕的班直,不過十七歲便能在沙場建功,將來必定會爲朕寫下一段佳話!”

“聖上謬讚,臣愧不敢當。”姚平仲慌忙退後一步拜謝道,“臣蒙聖上欽點於西征軍中效力,自然應當殫精竭慮報效皇恩。”

“唔,好!”趙佶聞言更覺大悅,他如今自己都不過二十出頭,對於這些和自己年紀相近的人自然是好感多多,“你如今是馬軍營指揮使?”

“是——”

“先後兩次建功仍爲一營指揮是不是封賞太輕了?”

高俅知道這句話是問自己的,不由被噎得一愣。這還太輕,要知道,先前若不是王厚力薦,姚平仲最多得一個步軍指揮使便了不起了,哪裡會升得那麼快?可天子官家嫌慢,他也只好朝姚平仲丟了個眼色,這才欠身答道:“聖上,希晏兩次戰功共轉了六官,這已經是相當重地封賞了。他還年輕,聖上總不會讓他今後無可晉升吧?王處道兩次突出其功,朝中已經有人頗有微詞,聖上若是愛惜他,不妨等他再立奇功時封賞也不遲。”

趙佶這才釋然,當下又問了姚平仲軍中景況以及西北形勢,見其對答如流不免欣喜,最後便轉頭朝高俅道:“既然不便加官,他留在熙州也是閒置,畢竟那邊最近不會有什麼大戰事。伯章,你看呢?”

聽到趙佶的話,高俅突然心中一動,腦海中轉過了無數念頭。幾乎是頃刻之間,他便爲之前一直頭痛的問題想到了一個答案,此刻順勢建議道:“聖上既然這麼說,臣倒真的有一個好主意。聖上已經下令改鄯州爲西寧州,而那一帶雖經安撫,卻仍舊是羌人衆多。知西寧州高永年的麾下以劉仲武爲副,蕃漢混雜,比起蕃將來,漢將反而更少一些,不如將希晏補進去?”

“西寧州?”

聽到這三個字,趙佶和姚平仲同時思索了開來,一個在考慮是不是太危險,一個卻在掂量高俅的用意。最後,趙佶略有猶豫地點了點頭:

“那便照伯章的意見辦吧,不過,須得讓一個人和他同去。就是那個……上次那個和姚平仲一同作爲騎兵,並繳獲谿賒羅撒黃屋篩旗的於達,就是他了!”

皇帝御口一張便爲西寧州多了一千人,高俅頓時苦笑連連。不過想到不久之後那邊很可能會有大戰,他也懶得出言駁斥。多了兩營一千人也好,再加上還有劉仲武在高永年身邊看着,如果仔細些決不至於發生那種問題。對了,劉仲武……他似乎會有一個相當了不得的兒子,究竟叫什麼來着?天哪,自己爲什麼就沒有過目不忘的記憶……)

第6章 各逞機心爭鬥忙第32章 爲固己鋒芒驟轉第18章 御前交鋒第1章 兩相爭鬥終有時第17章 童言無忌驚全場第23章 洞房花燭喜慶夜第31章 寶物無雙第27章 街頭遇盜第26章 聞諫言夜審心腹第10章 校場炫技威武揚第1章 渾水摸魚本常事第15章 元旦大朝第1章 花魁雙姝第36章 百官上壽天寧節第2章 貴婦雲集閒話多第17章 略施薄懲第35章 沆瀣一氣共進退第6章 允再戰借勢立威第29章 各封賞死水微瀾第28章 訪高相太子露怯第30章 送別離人生百態第11章 抵江南贈書爲禮第4章 權利弊官家爲難第39章 調兵將上下齊心第5章 蔡元長笑看佳婿第15章 念舊情天子恩重第7章 聞音訊起意遊湖第4章 翻臉無情各爲己第38章 爲求存直言坦白第12章 諜影迷蹤第5章 殿中論財第30章 憂困境同舟共濟第33章 有心施恩無心報第36章 百官上壽天寧節第14章 爲家書各具思量第39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13章 奉詔命兄弟詣闕第32章 盛勢出巡第1章 川中馬幫太猖狂垂簾太后和影子皇帝第13章 各路才俊齊聚首第26章 遼金間宋何偏綺第11章 賓客盈門第30章 宗汝霜盛年待起第3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16章 雷霆大怒重發落第15章 使高麗另有要務第35章 引金蘭希圖固己第13章 陰結內外謀升轉第15章 蘭心蕙質第9章 因緣巧合得悍將第33章 元宵佳節團圓忙第26章 禁宮火起第3章 下青唐威凌諸羌第16章 大相國寺探虛實第27章 街頭遇盜第4章 會羌酋夏主定策第40章 萬事有始皆有終第15章 念舊情天子恩重第37章 議儲君君臣交心第25章 動身回國第2章 福寧殿官家說親第32章 得聖意嚴均擢升第21章 靖內外疑雲迭出第13章 此生但願天下寧第18章 鉅商雲集第10章 賀新人陳王登門第6章 重操舊業第14章 通風報信第7章 戰訊驟驚遼與夏第1章 生財有道第40章 謝幕亦是開幕曲第5章 暗潮洶涌第29章 各封賞死水微瀾第25章 動身回國第26章 驚聞隱情第35章 柔情蜜意第3章 尋人有果第21章 夜市遇險第10章 東坡之約第22章 爲聖心各用機謀第34章 危機重重第22章 曾布回朝第6章 解酋頭希晏進京第20章 遂寧郡王第29章 上陣也須父子兵第14章 炙手可熱燙山芋第2章 姚家有子箭穿楊第30章 憂困境同舟共濟第37章 蔡王府獄第12章 天下熙熙爲利來第6章 千言萬語無真假第8章 橫生波折第34章 觀全局謀定後動第12章 福寧殿廷議伐夏第39章 雙管齊下第12章 假戲真做探心機第13章 元符皇后第40章 爲招納紛爭再起第40章 自古沙場埋忠骨
第6章 各逞機心爭鬥忙第32章 爲固己鋒芒驟轉第18章 御前交鋒第1章 兩相爭鬥終有時第17章 童言無忌驚全場第23章 洞房花燭喜慶夜第31章 寶物無雙第27章 街頭遇盜第26章 聞諫言夜審心腹第10章 校場炫技威武揚第1章 渾水摸魚本常事第15章 元旦大朝第1章 花魁雙姝第36章 百官上壽天寧節第2章 貴婦雲集閒話多第17章 略施薄懲第35章 沆瀣一氣共進退第6章 允再戰借勢立威第29章 各封賞死水微瀾第28章 訪高相太子露怯第30章 送別離人生百態第11章 抵江南贈書爲禮第4章 權利弊官家爲難第39章 調兵將上下齊心第5章 蔡元長笑看佳婿第15章 念舊情天子恩重第7章 聞音訊起意遊湖第4章 翻臉無情各爲己第38章 爲求存直言坦白第12章 諜影迷蹤第5章 殿中論財第30章 憂困境同舟共濟第33章 有心施恩無心報第36章 百官上壽天寧節第14章 爲家書各具思量第39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13章 奉詔命兄弟詣闕第32章 盛勢出巡第1章 川中馬幫太猖狂垂簾太后和影子皇帝第13章 各路才俊齊聚首第26章 遼金間宋何偏綺第11章 賓客盈門第30章 宗汝霜盛年待起第3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16章 雷霆大怒重發落第15章 使高麗另有要務第35章 引金蘭希圖固己第13章 陰結內外謀升轉第15章 蘭心蕙質第9章 因緣巧合得悍將第33章 元宵佳節團圓忙第26章 禁宮火起第3章 下青唐威凌諸羌第16章 大相國寺探虛實第27章 街頭遇盜第4章 會羌酋夏主定策第40章 萬事有始皆有終第15章 念舊情天子恩重第37章 議儲君君臣交心第25章 動身回國第2章 福寧殿官家說親第32章 得聖意嚴均擢升第21章 靖內外疑雲迭出第13章 此生但願天下寧第18章 鉅商雲集第10章 賀新人陳王登門第6章 重操舊業第14章 通風報信第7章 戰訊驟驚遼與夏第1章 生財有道第40章 謝幕亦是開幕曲第5章 暗潮洶涌第29章 各封賞死水微瀾第25章 動身回國第26章 驚聞隱情第35章 柔情蜜意第3章 尋人有果第21章 夜市遇險第10章 東坡之約第22章 爲聖心各用機謀第34章 危機重重第22章 曾布回朝第6章 解酋頭希晏進京第20章 遂寧郡王第29章 上陣也須父子兵第14章 炙手可熱燙山芋第2章 姚家有子箭穿楊第30章 憂困境同舟共濟第37章 蔡王府獄第12章 天下熙熙爲利來第6章 千言萬語無真假第8章 橫生波折第34章 觀全局謀定後動第12章 福寧殿廷議伐夏第39章 雙管齊下第12章 假戲真做探心機第13章 元符皇后第40章 爲招納紛爭再起第40章 自古沙場埋忠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