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衆志成城備死戰

“小人……”

楊戩已經覺得後背心出了一身冷汗,然而,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前些日子,他在相當偶然的情況下,聽說曲風正奉天子官家之命清查福寧殿內侍的背景,當時便感到有些不妙。而這一次的事情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落到了他的頭上,他非但沒有感到受寵若驚,反而有一種深深的驚懼。要知道,內臣永遠不同於外臣,外臣即便有天大的錯處也不過編管貶謫,可是他一個內臣若是遭了疑忌,將來便只有一個死字而已。

“高相公,小人知道您和蔡相公乃是姻親,平日又是互相扶助的,只求相公能夠拉小人一把!”他終於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苦苦哀求道,“小人此次得了這個差事,竟是始終不能安心。因爲陳王的薨逝,聖上如今疑心日重,小人擔心是有人就蔡相公的事在聖上面前嚼了舌頭,所以才把小人遠遠打發了出來。可是,小人對聖上的忠心,惟蒼天可表!”

聽楊戩說了這麼一大堆,高俅終於漸漸明白了過來。怪不得御筆上說的那麼奇怪,原來,趙佶是動了疑心,所以才把這個曾經頗爲得寵的內侍派到江南來。不對啊,若真是如此,找個錯處處置了此人不就完了,何必把明尊教這麼大的人交到此人手中?一瞬間,一個念頭劃過他的腦海,立刻讓他清醒了過來。

如今放眼朝廷找不到一個像蔡京這樣的能臣,所以不管怎麼樣,只要趙挺之一落職,趙佶都是一定會用蔡京,而像楊戩這樣身份有干礙的人,則一定要遠遠打發出去,甚至於找一個罪名處置了,以便惹出不必要的麻煩。那麼說來,這個人自己幫不得?

腦海中竄過一個又一個念頭。他最終還是微微點頭道:“此事我會輾轉向聖上提一提,江南之事非同小可,你若是能夠打點得好,未必不能建功。你看童貫當年還不是區區一個供奉,如今已經是西北監軍,這建功立業的好處就不用我教你了吧?至於你和蔡相公的那一層關係,就只看你如何把握了,你若是對聖上把其中關節坦承了。聖上體諒你多年服侍,應該不會追究纔是。只要你不是一力推卸,蔡相公想必也能夠體諒。”

“這……”楊戩本就是聰明人,若不是性命攸關,他根本不會如此惶急。此時細細思量,他終於感到眼前一亮,連忙磕了一個頭,“小人多謝相公的指點迷津!”

“好了好了,你起來吧!”高俅壓根沒打將楊戩收歸己用的意思,宮裡已經有了一個曲風。還有公孫勝當年送進去的一大批小黃門。他沒必要再多做無用功。”時候不早了,你先回去吧!”

“是,小人告退!”楊戩剛剛想走。便聽到背後傳來了一個聲音。

“那三個和你同來地內臣在宮中是何職司?”

楊戩慌忙轉身道:“稟告相公,他們乃是皇城司從宮監之中精挑細選出來的,各個都悍勇無比,聖上挑選了幾個隨侍在側,其他的則打散分發到了宮中,這三人是曲大人推薦的。”

“嗯,我知道了,你回去吧!”

打發走了楊戩,高俅這才露出了一絲笑容。如今看來,京城局勢已定。自己回京恐怕是不遠了。從這一年開始,兩浙路江南東路將會實行新稅法,光是這一樁,大約就會減少江南一地一半多的稅收,也正因爲如此,商稅方纔更加重要。沿海各個碼頭上,他已經頒佈了嚴密的命令,但凡夾帶銅錢的,一律暫時記下。放其出海,回來之後所得貨物三分之一歸公。雖然看似是商人吃虧,但是,這等於是變相開了銅錢的禁令,從長遠角度來看,無疑是對商人有利地。

一文銅錢的價值遠遠小於其實質價值,而鐵錢則更賤,這實在是這個時代錢法最大的弊病。交鈔信譽全失的情況下,也就只能看看錢莊的錢票能不能發揮一點作用了。最最主要的是,金銀等貴金屬遠遠不夠,所以銅錢的需求量巨大。不過,據陳無方等人的意思,日本那裡的談判已經差不多了,那幫貴族願意用真金白銀購買大宋貨物,只要商品精美,他們願意全部吃進,尤其是天皇和藤原家更是如此。

據他的記憶,日本在最初地時候流出了大量黃金白銀,買入了大量精美地瓷器、珠寶及中原工藝品。那時日本的公卿貴族自以爲有用不完的金銀,因此從不知道儉省,這一點正是可資利用地。至於錢票,只要信譽良好,自然能夠像後世的銀票一樣通用。中原的百姓向來都有藏錢的習慣,只要這些人能夠把錢拿出來,哪怕是暫時拿出來給錢莊生錢,朝廷也不至於年年發愁市面上的銅錢不夠。

江南風調雨順的當口,西北卻籠罩在一片戰雲之中。延安府中時不時可見疾馳而過的軍士,有關消息一撥接一撥,來往府州麟州的探馬更是馬不停蹄。畢竟,遼國的動作非同小可,西軍儘管自認驍勇,卻仍然沒有人願意一舉對上西夏和遼國聯手的攻勢。

“一定是李乾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此時,一個參議忍不住開口說道:“李察哥雖然是難得地名將,但是,畢竟難以抵擋西北幾十萬軍馬,所以,他一定是誘餌。遼國動用軍馬需要有一定的時限,若不是他拖住了我們的視線,遼國又怎有時間準備?他們陳重兵於邊境,分明是想要趁火打劫!”

“七萬契丹鐵騎……已經很久沒有聽到這樣大的動作了。”說話的是晉成,在座衆人中,他的年紀最長,此時眉頭也是皺得緊緊的,“我朝用弓弩手應對西夏騎兵,但是,和遼國卻已經很久沒有交戰,這一戰若是真的打起來,孰勝孰敗難以預料。嚴帥,朝廷難道就沒有章程麼?”

“朝廷旨意未到,兩府合議就不是短時間能出結果的,更何況聖上也許還有自己地心意。”不到兩年的時間,嚴均原本白皙的皮膚已經變得發黑,圓潤的嗓子也變得有些沙啞,“打與不打是朝廷的事,而我們的準備就是,倘若打應該怎麼打!”

此話一出,在場衆人全都是悚然一驚,嚴均這麼說,豈不是斷言,朝廷有七八成的可能是要大動干戈?澶淵之盟後,大宋和遼國已經很久沒有動過兵了,這一次一打起來,會不會如當年一般禍及整個中原?他們這邊的壓力也就罷了,河北真定府等地首當其衝,憑河北禁軍那些貨色,抵擋得了遼軍鐵騎?

“河北那邊你們不用多做考慮!”嚴均適時打斷了衆人的聯想,要知道,西軍一向自成體系,雖然內部有各種各樣的派系,但是,對外的時侯卻是非常團結的。對於吃着優厚的俸祿而沒有寸功的河北禁軍,他們向來是打心眼裡瞧不起,連帶着一羣文官也有了這樣的性子。而他如今和這幫彪悍的軍人待久了,也不免沾染了同樣的習氣,此刻卻只能竭力壓制屬下。

“上次曾經得到消息,遼國東京道那裡彙集了重兵,如今又在南京道彙集重兵,難道他們就不怕兩面作戰麼?”

“提得好,若不是遼國朝廷有人如此攛掇,他們又怎會這麼幹?”

嚴均如今深信遼國朝堂上大多是庸碌之輩,此時不免冷笑一聲道,“事到如今,他們還以爲遼國兵威一下,我大宋就得乖乖退兵,這也未免以爲我中原無人!”

見底下幾個參議都看着自己,他便解釋道:“一直以來,遼國都是扶持夏國以牽制我大宋,以達到消耗我朝錢糧軍力的目的,只是到了眼下的地步,這一招卻再也沒有用武之地。經過夏國樑氏內亂之後,昔日的西夏遊騎早已不復當年驍勇,而我朝西軍卻在一次又一次地對外作戰中歷練了出來,如今純論戰力,還有誰敢小看我大宋將士?不說別的,橫山乃是西夏最大的兵源地,如今橫山大半在我朝之手,西夏此次冒險出兵損失慘重,試問他們如何補充兵源?遼國即使再花力氣幫他,難不成還能把契丹騎兵送給李乾順不成?”

“不錯,就算送過去了,李乾順也不敢要!”

不知是誰鬨笑了一聲,原本有些僵硬的氣氛很快緩解了下來。自從西夏崛起於西北之後,陝西六路始終不得安生,如今,終於有可能一掃以往的窩囊,在座誰會不高興,一時間,就連大戰在即的緊張也漸漸淡了。

“遼國陳兵邊境,示威的成分還是居多,上一次因爲遼東之戰,遼國的調停策略大大受阻,使得西夏沒能收回橫山,這也成了李乾順最大的心病!如今,他寧可損兵折將也要將走出這一步,自然是有了破釜沉舟的決心,所以,我們的動作也要對得起他的決心纔是!”嚴均狠狠地一拍桌子,一字一句地道,“即便不能葬送了夏國,也要讓他們退回當初那苦寒之地,把靈夏之地全部奪回來,那原本就該是屬於我中原的!”)

第14章 轉武階再試鋒芒第1章 爲固己引狼入室第22章 曾布回朝第19章 處心積慮圖上進第11章 賓客盈門第25章 未雨綢繆設前計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2章 護犢切左右爲難第18章 辨良駿因禍得福第30章 憂困境同舟共濟第11章 瞞天過海設妙計第39章 調兵將上下齊心第27章 殺伐決斷第31章 反目成仇第8章 聞捷報隱跡面聖第17章 相忌深落井下石第38章 託後事東坡長辭第25章 計前途謀動險棋第11章 賓客盈門第35章 王府大變第37章 夏主低頭結和議第17章 老少將軍論舊制第18章 訪摯友達夫問策第2章 大遼密諜第15章 連失利如遼請援第1章 病勢沉內外憂心第33章 蔡衙內暗生毒計第13章 訓衆子語託少蘊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33章 婚事亦需從長議第8章 驕郡王強索東青第32章 誡九郎才女苦心第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14章 夜深人靜截人時第27章 下湟州語論進退第35章 見遺稿睹物思人第29章 君臣促膝談前情第34章 負荊請罪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31章 李才女十里相送第30章 八方風雨齊匯聚第36章 蒙聖恩漸生異心第17章 會夏使毫不相讓第15章 拒請降攻勢日急第40章 雙喜臨賀客盈門第17章 探病情言語摧心第13章 元符皇后第21章 靖內外疑雲迭出第28章 接將令平仲調兵第9章 詢力士驚聞隱情第8章 商人重利第26章 狹路相逢第31章 李才女十里相送第1章 穿越時空第29章 揚帆出海第12章 諸般大戲齊登場第35章 莽天子誤打誤撞第17章 觀戰事觸目驚心第39章 三人行之主心骨第34章 尚主乃是家門幸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5章 暗潮洶涌第36章 翩翩欽使乃閹宦第40章 雙喜臨賀客盈門第31章 慧文妃暗謀諫君第21章 福寧殿痛陳利害第26章 驚聞隱情第14章 炙手可熱燙山芋第16章 雷霆大怒重發落垂簾太后和影子皇帝第26章 驚聞隱情第35章 慰孟後官家疑心第3章 召宰臣議改樞府第7章 蔡老三陰結外援第11章 天子謀國有遠慮第37章 晴天霹靂第15章 兩虎相爭未必傷第5章 祝融災肆虐禁中第32章 赴邀約無故遭襲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10章 一網打盡第38章 託後事東坡長辭第8章 居心叵測挑病父第37章 議儲君君臣交心第20章 迎親前夕各奔忙第9章 爭分奪秒第35章 爲明志試探兄弟第14章 天子亦需勤修整第4章 爾虞我詐第20章 聞風聲豪族奔忙第13章 元符皇后第8章 聞捷報隱跡面聖第22章 慮父疾才女憂心第22章 亮身分明暗立現第19章 婚慶日貴客盈門第11章 除大敵國舅逼宮第21章 相聚入雲第3章 不老神翁第17章 探病情言語摧心第31章 慧文妃暗謀諫君
第14章 轉武階再試鋒芒第1章 爲固己引狼入室第22章 曾布回朝第19章 處心積慮圖上進第11章 賓客盈門第25章 未雨綢繆設前計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2章 護犢切左右爲難第18章 辨良駿因禍得福第30章 憂困境同舟共濟第11章 瞞天過海設妙計第39章 調兵將上下齊心第27章 殺伐決斷第31章 反目成仇第8章 聞捷報隱跡面聖第17章 相忌深落井下石第38章 託後事東坡長辭第25章 計前途謀動險棋第11章 賓客盈門第35章 王府大變第37章 夏主低頭結和議第17章 老少將軍論舊制第18章 訪摯友達夫問策第2章 大遼密諜第15章 連失利如遼請援第1章 病勢沉內外憂心第33章 蔡衙內暗生毒計第13章 訓衆子語託少蘊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33章 婚事亦需從長議第8章 驕郡王強索東青第32章 誡九郎才女苦心第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14章 夜深人靜截人時第27章 下湟州語論進退第35章 見遺稿睹物思人第29章 君臣促膝談前情第34章 負荊請罪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31章 李才女十里相送第30章 八方風雨齊匯聚第36章 蒙聖恩漸生異心第17章 會夏使毫不相讓第15章 拒請降攻勢日急第40章 雙喜臨賀客盈門第17章 探病情言語摧心第13章 元符皇后第21章 靖內外疑雲迭出第28章 接將令平仲調兵第9章 詢力士驚聞隱情第8章 商人重利第26章 狹路相逢第31章 李才女十里相送第1章 穿越時空第29章 揚帆出海第12章 諸般大戲齊登場第35章 莽天子誤打誤撞第17章 觀戰事觸目驚心第39章 三人行之主心骨第34章 尚主乃是家門幸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5章 暗潮洶涌第36章 翩翩欽使乃閹宦第40章 雙喜臨賀客盈門第31章 慧文妃暗謀諫君第21章 福寧殿痛陳利害第26章 驚聞隱情第14章 炙手可熱燙山芋第16章 雷霆大怒重發落垂簾太后和影子皇帝第26章 驚聞隱情第35章 慰孟後官家疑心第3章 召宰臣議改樞府第7章 蔡老三陰結外援第11章 天子謀國有遠慮第37章 晴天霹靂第15章 兩虎相爭未必傷第5章 祝融災肆虐禁中第32章 赴邀約無故遭襲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10章 一網打盡第38章 託後事東坡長辭第8章 居心叵測挑病父第37章 議儲君君臣交心第20章 迎親前夕各奔忙第9章 爭分奪秒第35章 爲明志試探兄弟第14章 天子亦需勤修整第4章 爾虞我詐第20章 聞風聲豪族奔忙第13章 元符皇后第8章 聞捷報隱跡面聖第22章 慮父疾才女憂心第22章 亮身分明暗立現第19章 婚慶日貴客盈門第11章 除大敵國舅逼宮第21章 相聚入雲第3章 不老神翁第17章 探病情言語摧心第31章 慧文妃暗謀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