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貌合神離

福寧殿寢居前,幾個大臣三三兩兩地站在那裡,臉上盡是難以掩飾的憂色。已經快要年底了,倘若春節大朝時趙煦仍舊不能上朝,那麼別說不能接見各國使節,就連臣下那裡的恐慌也會越來越重。誰也不會想到,這位年輕的大宋官家竟有可能不到二十三歲便要英年早逝。

由於前殿地方寬敞兼且太后太妃都不在,因此羣臣不免分作了涇渭分明的兩派。其中章惇蔡卞安惇爲一派,而曾布則與其幾個黨羽站在了另一邊。僅僅從人數和官職高低上看,曾布無疑是略遜章惇一籌。

“剛纔御醫孔元偷偷對我說,聖上的病可能拖不過正月。”章惇見四邊都是自己人,言語自然毫無顧忌。“前時聖瑞賜我金盒的事情你們應該知道了,若是聖上召見,希望你們也能夠勸諫一番。若是聖上能夠留下遺詔,那麼縱使他人有千萬本事也無法力挽狂瀾。”

蔡卞眉頭微微一皺,但他這個細微的動作沒有落在任何人眼中。沉吟良久,他方纔搖搖頭道:“子厚兄,你此言極爲不妥。聽說聖瑞宮皇太妃已經多日守在聖上病榻前,若是聖上有心,此刻遺詔也許早就出現在我等面前,可是,你從任何地方聽說過遺詔兩個字麼?”他輕點食指指了指天空,意味深長地道,“聖上春秋鼎盛,最忌諱什麼大家應該清楚,莫要爲此失了聖眷。”

“縱使失了聖眷也應該據理力爭!”章惇聞言有些惱了,斜睨了曾布一夥人一眼,用不容置疑的口吻道,“聖上的時日已經不多了,如果不能趁早定下大局,我們遲早也會失勢,到那時候就是後悔也晚了!再說,曾子宣是什麼想頭大家都清楚,他巴不得一掃帚掃落我們所有人,大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一點你們別忘了!”

安惇本就是和章惇一個鼻孔出氣慣了,見蔡卞這個智囊和章惇這個主心骨似乎有分歧,連忙上前打圓場。好容易等氣氛融洽了一些,他連忙岔開話題道:“對了,怎麼沒看見元長?今日聖上很有可能召見大臣,這種機會他怎麼能夠不來?”

“大哥昨夜貪了幾杯,結果不巧染上了風寒,今日便臥牀不起,恐怕要休養幾天了。”蔡卞淡然答道,見不遠處幾個宗室聯袂而來,連忙推了推身旁兩個同伴。“噤聲,申王端王簡王他們來了!”

隨着一衆宗室和太后太妃皇后的到來,這一日的召見便揭開了帷幕。也不知是病勢真有好轉還是御醫用藥得當,趙煦的精神竟健旺得很,在見過所有的兄弟之後,他竟還有餘暇召見幾個大臣,甚至一反常態多進了一碗粥。

趙煦的逐漸恢復無疑讓向太后和劉皇后極爲高興,而眼看兒子病情大好,朱太妃的臉上卻有些陰霾。這些時日她幾乎用盡了一切辦法勸說趙煦早立遺詔,可非但沒有收到任何效用,反而激起了兒子的反感,末了甚至不管她說什麼,趙煦都是沉默以對,讓她極爲難堪。此刻見向太后斜坐在趙煦榻前,她不禁輕輕嘆了一口氣。

果然,在御前奏對時,章惇仍舊忍不住提出請皇帝立嗣的要求。衆目睽睽之下,趙煦的臉色登時變得極爲可怕,話語更是有如狂風驟雨一般。

“朕還沒死,用得着你們一天到晚鼓譟着立嗣麼?”也不知從哪裡來的力氣,趙煦一把推開想要伸手扶住自己的樑從政,竟掙扎着站了起來,怒聲咆哮道,“朕如今春秋鼎盛,皇后又曾經生下過皇子,用不着你們操心!朝政上頭也沒看你們有多上心,原來心思都放在這上頭了,嗯?”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自己母親身上,眼神中分明流露出一股淡淡的恨意,“朕如今好得很,今後若是誰再提此事,休怪朕不客氣!”

“官家,大夥也是好意,你的身體尚未痊癒,別因爲這些事情再傷了元氣!”向太后此時才莊重地站了起來,意味深長地看了廷下衆臣一眼,語帶雙關地道,“官家的話你們也都聽到了,今後就應該謹言慎行,別再提這些虛無縹緲的事!官家如今還年輕,不過得了些許小病就被你們如此聲張,傳揚出去,豈不是道我大宋臣子連這點擔當都沒有?”

聽了向太后的這些話,趙煦的臉色漸漸平靜了下來,順勢坐在了牀榻上。藉着樑從政的阻擋,他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氣,臉上也泛起了陣陣紅雲。只是剛纔那一會兒的功夫,他就感到四肢百骸彷彿被人抽空了一般難受,就連胸腑也悶得厲害,心底自然愈發深恨章惇的不識相。好容易緩過了氣,他便沉聲道:“元旦那日朕會照例召見各國使節,你們去好好安排。”

這句話一出形同逐客令,知機的曾布連忙和幾個同僚一併告退,緊接着章惇蔡卞安惇也辭了出來。兩邊一打照面,曾布便皮笑肉不笑地發話道:“子厚兄今天也太心急了一些,聖上龍體稍安,我們這些爲人臣子的怎麼能輕提立嗣之事,那不是挑起聖上的心火麼?”

“你……”章惇本就是一肚子的火,這話便好似火上澆油一般,將他心中的怒焰全都撩撥了起來,“你別得意,聖上如今只是未曾醒悟,只要皇太妃再加勸說,聖上一定會回心轉意的!”

“噢,那我就靜候佳音了!”曾布得意洋洋地撂下一句話,帶着幾個黨羽揚長而去。

“忘恩負義的傢伙,早知如此,當初我就不該向聖上舉薦他!”章惇氣急敗壞地衝着曾布的背影狠狠瞪了一眼,全然忘記自己當初對曾布也是嚴加防備,一再力阻其出任執政。勉強按捺了心火之後,他便轉頭看着蔡卞和安惇,希望能夠得到一個建議,然而,他立刻失望了。

往日足智多謀的蔡卞面沉如水,看不到一絲一毫的表情,而安惇則是一幅驚嚇過後的慘白臉孔,明顯也不足爲恃。見此情景,章惇不由得生出了一股孤零零的感覺,好在他心志極堅,很快把顧慮拋在了腦後。

“你們不用擺出這幅樣子,聖上只是一時想不透,到時讓皇太妃和皇后勸解一下就好了!我們走吧!”他又朝福寧殿寢居看了一眼,這才當先離去。在他背後,安惇急急忙忙追了上去,而蔡卞沉吟良久方纔跟上了前面兩人的腳步,臉上現出了令人捉摸不定的神情。

一干大臣離開之後,趙煦藉故支開了母親朱太妃,又斥退了樑從政和一羣內侍宮婢,獨獨留下了向太后。當初神宗在世時,他對於這位嫡母還僅僅是保持着面上的恭敬,但自元祐到紹聖期間,他纔對向太后真正有了發自內心的尊敬。在他看來,向太后不僅從不偏袒母家,甚至極力遏制向家在朝的勢力,而且處事也稱得上公允,尤其是對自己那幾個幼年喪母的兄弟更是關懷備至。比起一心看顧趙似的親生母親朱太妃來,他反而在向太后面前更輕鬆一些。

“母后,朕知道自己剛纔太沖動了……”

“官家!”向太后悚然一驚,剛纔在肚子裡徘徊良久的話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

“人生自古誰無死,像秦皇漢武那樣武功卓越的天子也免不了一杯黃土,又何況是朕?”趙煦的臉上浮現出了深深的疲憊之色,精神也低落了許多,“朕只是不甘心,元祐年間,執政的一直是宣仁太后,朕一直形同提線木偶,而自紹聖改元之後,朕一心一意勵精圖治,百姓卻難得稱道,反而是詆譭日多。可是,朕一直認爲自己還年輕,還有時間推行那些政策,還有時間一步步裁汰舊弊,可是,朕沒想到老天爺連這點時間都不能留給我!”

“官家怎可如此自怨自艾?”向太后越聽越覺得心慌,連忙阻止道,“官家掌管着整個大宋河山,怎可輕易灰心喪氣?就是這病也不過一時小疾罷了,用不着時時記掛!”

“朕倒不想記掛,可是,倘若有人在耳畔時時念叨,朕就是想要安心養病也未必可得!”說到這裡,趙煦的臉上不無恨意,“立嗣立嗣,彷彿朕明日就要死似的!”

話說到這個份上,即便向太后心思再愚鈍,此時也能猜到趙煦和朱太妃母子有些隔閡。她素來沒有挑撥離間的習慣,因此反倒是軟言安慰了幾句。待到趙煦情緒安定之後,她又親自扶了他躺下,一切安置好之後,她正欲轉身離開,豈料身後傳來了一句驚心動魄的話。

“母后,倘若朕真的有個三長兩短,一應事務便交託給您了!”

聖瑞宮偏殿,面對趙似的抱怨和不滿,朱太妃頓生一股恨鐵不成鋼的衝動,突然劈頭給了這個一向寵溺的幼子一個巴掌。“你有什麼可以抱怨的,官傢什麼都給你了,最好的師傅最好的王府官,甚至連王妃也是我親自爲你挑選的,可你看看自己都幹了些什麼?平時不學無術不求上進也倒罷了,一天到晚和王府中那些狐朋狗友廝混也倒罷了,可你招惹良家婦女做什麼?你知不知道,爲了你的事情,我這個當孃的費了多少心力!”望着呆若木雞的兒子,她一瞬間又心軟了,一把將趙似攬在了懷中,“十二郎啊,你爲什麼就不能讓我省省心呢!”)

第17章 弄雀鳥偶遇外戚第27章 回京更有重任待第32章 準駙馬心懷焦慮第27章 峰迴路轉第20章 重拳出擊第1章 兩相爭鬥終有時第37章 人人皆有謀利心第29章 驕貴胄各懷鬼胎第38章 已是大限將到時第17章 觀戰事觸目驚心第16章 懲治惡奴第34章 精兵直擊搗黃龍第13章 晴天霹靂第2章 貴婦雲集閒話多第38章 各奔前程第12章 應邀約高俅承情第15章 貪得無厭成禍因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31章 送使節左右爲難第2章 護犢切左右爲難第10章 官商際野第20章 遂寧郡王第11章 賓客盈門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25章 提婚事挺之出馬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31章 李伯紀直言不諱第35章 蔡學士語訓長子第18章 喬遷之議第5章 夫妻之間第1章 生財有道第34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4章 爾虞我詐第36章 浴血苦戰第14章 君王自古無家事第35章 措手不及第7章 天家兄弟皆有心第21章 福寧殿痛陳利害第25章 聞首告洞若觀火第14章 殿中召見有深意尾聲大好河山大結局第18章 一朝風水輪流轉第37章 蔡京內舉不避親第39章 三人行之主心骨第18章 喬遷之議第33章 初交涉互探底線第25章 聞首告洞若觀火第39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3章 聞風聲二妃籌劃第7章 紛至沓來第14章 守株待兔擒正着第40章 因危機心力交瘁第26章 聞諫言夜審心腹第2章 爲家國各有盤算第37章 三言兩語收名臣第36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19章 臭味投沆瀣一氣第17章 風雲突變第19章 動亂序曲第2章 遵聖意悍將回京第33章 舊時禁中小宿衛第17章 會夏使毫不相讓第36章 蒙聖恩漸生異心第24章 巧言令色第2章 初入高門第16章 懲治惡奴第10章 爲爭位各展身手第6章 千言萬語無真假第6章 各逞機心爭鬥忙第39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30章 迷霧重重前路茫第13章 觀相撲官家有感第37章 蔡京內舉不避親第4章 權利弊官家爲難第3章 陰差陽錯臥病榻第36章 調虎離山急動手第15章 生來便是天驕子第28章 高嚴對酌謀靖國第2章 兄弟自有手足情第39章 一朝人死如燈滅第38章 已是大限將到時第8章 略施小計懲衙內第4章 求寬心清照南下第30章 憂困境同舟共濟第34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22章 防微杜漸第4章 觀互搏巧言激將第37章 晴天霹靂第10章 賀新人陳王登門第14章 夏遼各有不解情第13章 此生但願天下寧第34章 得報訊洞察先第33章 聞危言心有所感第29章 信口開河第17章 接書信各做準備第39章 公平交易第26章 禁宮火起第15章 連失利如遼請援
第17章 弄雀鳥偶遇外戚第27章 回京更有重任待第32章 準駙馬心懷焦慮第27章 峰迴路轉第20章 重拳出擊第1章 兩相爭鬥終有時第37章 人人皆有謀利心第29章 驕貴胄各懷鬼胎第38章 已是大限將到時第17章 觀戰事觸目驚心第16章 懲治惡奴第34章 精兵直擊搗黃龍第13章 晴天霹靂第2章 貴婦雲集閒話多第38章 各奔前程第12章 應邀約高俅承情第15章 貪得無厭成禍因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31章 送使節左右爲難第2章 護犢切左右爲難第10章 官商際野第20章 遂寧郡王第11章 賓客盈門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25章 提婚事挺之出馬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31章 李伯紀直言不諱第35章 蔡學士語訓長子第18章 喬遷之議第5章 夫妻之間第1章 生財有道第34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4章 爾虞我詐第36章 浴血苦戰第14章 君王自古無家事第35章 措手不及第7章 天家兄弟皆有心第21章 福寧殿痛陳利害第25章 聞首告洞若觀火第14章 殿中召見有深意尾聲大好河山大結局第18章 一朝風水輪流轉第37章 蔡京內舉不避親第39章 三人行之主心骨第18章 喬遷之議第33章 初交涉互探底線第25章 聞首告洞若觀火第39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3章 聞風聲二妃籌劃第7章 紛至沓來第14章 守株待兔擒正着第40章 因危機心力交瘁第26章 聞諫言夜審心腹第2章 爲家國各有盤算第37章 三言兩語收名臣第36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19章 臭味投沆瀣一氣第17章 風雲突變第19章 動亂序曲第2章 遵聖意悍將回京第33章 舊時禁中小宿衛第17章 會夏使毫不相讓第36章 蒙聖恩漸生異心第24章 巧言令色第2章 初入高門第16章 懲治惡奴第10章 爲爭位各展身手第6章 千言萬語無真假第6章 各逞機心爭鬥忙第39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30章 迷霧重重前路茫第13章 觀相撲官家有感第37章 蔡京內舉不避親第4章 權利弊官家爲難第3章 陰差陽錯臥病榻第36章 調虎離山急動手第15章 生來便是天驕子第28章 高嚴對酌謀靖國第2章 兄弟自有手足情第39章 一朝人死如燈滅第38章 已是大限將到時第8章 略施小計懲衙內第4章 求寬心清照南下第30章 憂困境同舟共濟第34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22章 防微杜漸第4章 觀互搏巧言激將第37章 晴天霹靂第10章 賀新人陳王登門第14章 夏遼各有不解情第13章 此生但願天下寧第34章 得報訊洞察先第33章 聞危言心有所感第29章 信口開河第17章 接書信各做準備第39章 公平交易第26章 禁宮火起第15章 連失利如遼請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