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君臣相得亦難事

“皇上,臣若是拜領尚書左僕射之職,尚書右僕射一位必然不能空缺。”他把語速放慢了些,同樣用誠懇的語氣陳情道,“如今朝中人才濟濟,莫說是在場三位,就是朝堂其他大臣,也不乏深得人望者。臣懇請聖上擇一腦骨之臣,莫讓臣爲衆矢之的。”

這最後一句話無疑是道盡了心聲,何執中阮大猷鄭居中同時勃然色變,而趙佶更是幾乎站了起來。然而,在一驚之後,三個執政就先醒悟了過來,其他的推辭之語全都是空的,而這句話方纔是實。當初王安石一步步走上來的時候,何嘗不是朝中只有一個聲音,而最後的結果怎樣,還不是王安石黯然去位?而趙挺之上位的時候,同樣是空尚書左僕射而只設尚書右僕射,結果他只當了不到一年的宰相就黯然去位。

一人獨步天下的結果就是衆矢之的,這是永遠不變的事實。只不過,能像高俅這麼坦白說出來的,只怕是整個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人了。

趙佶終究也是聰明絕頂的人,只是愣了片刻便醒悟了過來。當着其他三個大臣的面,他仍舊不免狠狠瞪了高俅一眼,這才一臉沒好氣地嗔怪了一句:“伯章你還是如此直白!”

“多謝聖上誇獎!”高俅此刻滿心輕鬆,順勢彎了彎腰,一擡頭見對面三人全都看着自己,頓時露出了一個輕鬆的笑容。姿態姿態,大宋朝拜相和辭相往往都是拉鋸戰,他不得不勉爲其難做做樣子,要他學人家在天子官家準備拜相的時候一而再再而三地固辭,他就沒有哪個興致了。

果然如他所料,當這件事敲定了之後,趙佶就順勢丟出了趙鼎的彈章,而在看到通篇文字之後,他不由深深皺起了眉頭。不得不說。裡頭的罪名實在太多了,勾結耶律淳這種事若是傳揚出去,不論是任何人都得掉一層皮,而且其罪非輕,即使蔡攸能夠拿出當初他高俅撇清的手段,位子卻肯定是坐不住了。而趙鼎不同於劉正夫之輩,敢這麼說,很可能已經拿到了某些真憑實據。儘管他實在難以置信這種事情竟會有把柄落在別人手裡。

“伯章認爲此事是真是假?”

他正在沉吟,頭頂突然傳來這樣一句話,擡頭見趙佶目光炯炯地望着自己,他連忙欠身道:“聖上,以趙元鎮爲人來說,此事絕非空穴來風,但是,臣依舊認爲他如此直陳頗有不妥,畢竟,事涉朝廷大臣。而且還牽涉到已經致仕的蔡相公。無論是對於士林還是天下百姓,都存在難以預估的影響。但是,也難免他如此言辭過激。遼國和我大宋之間雖說互通來使已經多年,但從本質上來說,依舊是敵國。如果蔡居安真的做了這樣的事,哪怕本心是好地,別人亦無法容得。”

說到這裡,他微微一笑,輕描淡寫地又加了一句:“想當初劉德初彈劾臣的時候曾經有一句話”居心即使至公,亦難掩欺君之事,一個小小的大理已經讓羣臣如此緊張,又何況是遼國?”

這樣一句反諷的話從高俅口中說出來。既隱隱帶上了幾分怨憤,又流露出些許不同的含義,在場衆人不由怔住了。在何執中和鄭居中心中暗歎高俅城府不夠的同時,阮大猷的眼神中卻閃過一絲佩服——人不是十全十美的,如果面對這許多天地空穴來風,高俅還能夠虛懷若谷一味大度,只怕是羣臣佩服則佩服了,天子卻會有不同的觀感。

自古爲君者,駕馭臣下總有自己的一套法則。而其中一條最重要的便是觀人之術。若是明君越是如此,只有看穿了臣子心性,方纔能夠駕馭自如,而若是君王都無法看透的人,輕易委以重任便有可能陰溝裡翻船。畢竟,君臣相得總是有條件的。

果然,當他細細察看趙佶的神情時,便發現了天子官家臉上閃過了一絲如釋重負,再看高俅時,對方卻已經垂下了頭。

“伯章此話雖然還有可斟酌之處,卻也道出了朕的心聲。若是問之种師道,是否能夠澄清事實?”

“萬萬不可!”高俅再次搶在了所有人的前面,沉聲反對道,“趙鼎如今是給事中,還兼有言官的本分,他彈劾蔡居安乃是正理。而种師道乃是武臣,如今安撫河東路任務重大,倘若陷入此爭之中,只怕會爲有心人誣爲文武之爭。聖上應當知道當初狄武襄之事。”說到狄青,無論是趙佶還是其他三位執政都露出了惋惜地神色。那畢竟是仁宗朝地事情了,距今已經過去了六七十年,但是對於武臣所帶來的衝擊卻是無與倫比。想當初太祖太宗的時候,樞密使之職還有武人擔任,但自從狄青之後,除了郭逡在籤書樞密院事地位子上坐過一陣,武臣基本被杜絕了入樞密院的可能。當然,宋朝因此而絕了武臣入主中樞的希望,掃除了唐朝藩鎮作亂和武將專權的亂源,但同樣也造成了文武之間的分際。若是這個時候种師道站出來,潑髒水的文臣絕對不會少。儘管知道自己這一次很難置身事外,但何執中還是站出來認可道:

“聖上,伯章所言極是,原本只是彈劾,若是將事情牽涉到文武之爭的層面,只怕是風波難平。聖上只需召趙元鎮回來當面詢問,若事情確有端倪,那麼便可立刻處置,無需等事態擴大。全文字小說閱讀,盡在(.文.學網”

這無疑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意思,但是,從何執中口中說出來,卻帶了幾分朝廷的立場,並非一味的和稀泥,儘管這裡人人都知道何執中和蔡京關係菲淺。

高俅也並非一定要把事情擴大,他很清楚,趕盡殺絕把人逼上死路,其後果很可能是招來對方地狗急跳牆,到時候弄得玉石俱焚就不好了。問題是,他沒有想到蔡攸會在勾結蕭芷因之外,還去和魏王耶律淳牽扯上了關係。如果趙鼎真的是風聞奏事也就罷了,但要是拿到實證,只怕是躲都躲不掉。

但是這句話卻不宜由他來說,畢竟,他先前擺出的態度已經很明顯了。而這裡的人除了何執中之外,鄭居中和阮大猷與蔡攸都是不對盤的,因此,他不說,並不代表別人就不會再火上澆油一把。

站出來的是鄭居中,他今次忍痛將要到手的相位推出去,但是卻從天子的眼中看到了更多的激賞,不由暗自感謝智光先前地提點。但是,倘若讓蔡攸平安無事逃過了這一關,那麼,他可就真的變成天字第一號大傻瓜了,畢竟,蔡氏父子都是他當初入政事堂時最大的阻力,亦是他前進路線上最大的絆腳石。

“聖上,臣倒是認爲,趁着高明清還在京城,應當把上一次劉正夫彈劾伯章的事情一同處置了,方纔顯得朝廷公正無私。”他一邊說一邊瞟了高俅一眼,然後義正詞嚴地道,“相信聖上若是要重新拜伯章爲相,亦要保證朝廷和民間輿論,否則對伯章也多有不利。此外,與此同時應立刻召回趙鼎。風聞奏事本就不是御史該當的行爲,臣以爲聖上既然曾經將樞密院從頭到腳梳理了一遍,對御史臺也應該一併處置。”

這番話中帶出了兩層意思,一層是藉着處理代州馬案後續的功夫,將先頭的謠言打破;一層是徹查蔡攸在代州馬案中涉入的深度,歸根結底還是確定其是否勾結遼人;至於第三層,則是將火燒到了御史臺御史彈劾大臣原本是本分,但是沽名釣譽這四個字估計是不少大臣對如今御史的評語,就連趙佶自己,也曾經因爲先前那把火燒得太旺,而動了整肅御史臺的意思。

那個時候所有人都勸諫趙佶不要那麼做,但如今情境不同,鄭居中就第一個站出來提出了這個石破天驚的建議。他已經下了最後決心,要讓自己這個有外戚嫌疑的人上位,那麼,讓御史臺清靜下來就是唯一的辦法。否則除非他不姓鄭,不然他一輩子也別想將執政兩個字變成宰相。

“達夫所言甚是!”

儘管不是正式奏對場合,但是趙佶剛纔除了對高俅之外,一直避免直呼三位執政的表字,此時這達夫兩個字出口,無疑是極其欣然的標誌。趙佶不是開國那位太祖,更不像其父神宗陛下,一旦真正下決心整肅某個機構,他便會全心全意去做,而不是顧及其他。

高俅本能地想要反對,但是,略一回顧御史臺如今那幾個人,他最後還是把到了嘴邊的勸諫變成了另外一通話:“聖上,若是真的不滿如今的御史,臣卻建議聽聽侯蒙的意思,拔擢一些在士林中有人望的官員出任御史,將來還能夠爲朝廷柱石。”

而順着這一句話,他終於拋出了精心準備已久的進言:“臣曾經提出過宰輔不可推薦臺諫,自己卻推薦了一個趙元鎮,如今想起來頗覺得慚愧不已。臣認爲爲了平息天下公論,聖上應當重新聲明一次規矩,除非有詔特問,否則政事堂宰執不得推薦臺諫!”

第10章 高門他日出才女第21章 腰纏百萬海外歸第9章 診親王醫官驚心第17章 接書信各做準備第3章 尋人有果第23章 洞房花燭喜慶夜第20章 欲隱欲現春宮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15章 拒請降攻勢日急第35章 慰孟後官家疑心第20章 賀婚事天子降恩第1章 一朝天子數朝臣第10章 爲贓物羣賊反目第16章 趙府宴術驚四座第19章 臭味投沆瀣一氣第19章 禍水東引第24章 弄虛作假第22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12章 觀前路蔡相憂心第4章 俏佳人縱論宮闈第29章 成才府偶遇故人第21章 靖內外疑雲迭出第40章 得家書兩女定策第20章 老將臨去亦無私第28章 諢身浴血脫重困第26章 翩翩使節大理來第8章 卻聖意心志彌堅第28章 軟硬兼施收人心第30章 十萬大軍徵遼東第5章 造膝密陳搬是非第13章 訓衆子語託少蘊第14章 未雨綢繆嚴防範第24章 遼主天祚第30章 宗汝霜盛年待起第22章 權利弊衆家俯首第25章 狹路相逢智者勝第26章 翩翩使節大理來第2章 臨危機陳王受命第15章 渝州城風雲際會第8章 兩相投機結金蘭第10章 校場炫技威武揚第25章 出奇兵火燒宗水第31章 慧文妃暗謀諫君第36章 毀祠堂義憤填膺第18章 婚事亦非容易事第37章 驟升遷萬人矚目第40章 謝幕亦是開幕曲第30章 權臣能臣第11章 天子謀國有遠慮第5章 開空門迎俊傑才第2章 大遼密諜第4章 權相亦有憂心事第4章 夜半驚心馬蹄場第18章 辨良駿因禍得福第34章 觀全局謀定後動第20章 定立新君第12章 幕後盟友第14章 天子亦需勤修整第18章 訪摯友達夫問策第13章 借外力胸有成竹第22章 芙蓉帳暖度春宵第38章 爲求存直言坦白第34章 御前蹴鞠第2章 福寧殿官家說親第3章 飛黃騰達會有時第26章 禁宮火起第39章 隱瞞事實第29章 鄭居中妙薦能員第4章 翻臉無情各爲己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第9章 議將來兩兩交心第19章 處心積慮圖上進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3章 下青唐威凌諸羌第25章 議出使天子阻行第2章 福寧殿官家說親第1章 病勢沉內外憂心第36章 正是出遊好時節第29章 狗急跳牆第34章 觀全局謀定後動第30章 慧眼識破瞞天計第10章 一網打盡第13章 觀相撲官家有感第40章 辭去歸來無定期第20章 賀婚事天子降恩第37章 國之大計第40章 謀痹敵步步爲營第1章 花魁雙姝第1章 川中馬幫太猖狂第25章 三喜臨門第22章 防微杜漸第37章 柳暗花明第31章 大相國寺遇故人第24章 遼主天祚第7章 高伯章面授機宜第12章 福寧殿廷議伐夏第3章 生不逢時第19章 求仙問道大滌山第10章 爲贓物羣賊反目第39章 一朝人死如燈滅
第10章 高門他日出才女第21章 腰纏百萬海外歸第9章 診親王醫官驚心第17章 接書信各做準備第3章 尋人有果第23章 洞房花燭喜慶夜第20章 欲隱欲現春宮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15章 拒請降攻勢日急第35章 慰孟後官家疑心第20章 賀婚事天子降恩第1章 一朝天子數朝臣第10章 爲贓物羣賊反目第16章 趙府宴術驚四座第19章 臭味投沆瀣一氣第19章 禍水東引第24章 弄虛作假第22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12章 觀前路蔡相憂心第4章 俏佳人縱論宮闈第29章 成才府偶遇故人第21章 靖內外疑雲迭出第40章 得家書兩女定策第20章 老將臨去亦無私第28章 諢身浴血脫重困第26章 翩翩使節大理來第8章 卻聖意心志彌堅第28章 軟硬兼施收人心第30章 十萬大軍徵遼東第5章 造膝密陳搬是非第13章 訓衆子語託少蘊第14章 未雨綢繆嚴防範第24章 遼主天祚第30章 宗汝霜盛年待起第22章 權利弊衆家俯首第25章 狹路相逢智者勝第26章 翩翩使節大理來第2章 臨危機陳王受命第15章 渝州城風雲際會第8章 兩相投機結金蘭第10章 校場炫技威武揚第25章 出奇兵火燒宗水第31章 慧文妃暗謀諫君第36章 毀祠堂義憤填膺第18章 婚事亦非容易事第37章 驟升遷萬人矚目第40章 謝幕亦是開幕曲第30章 權臣能臣第11章 天子謀國有遠慮第5章 開空門迎俊傑才第2章 大遼密諜第4章 權相亦有憂心事第4章 夜半驚心馬蹄場第18章 辨良駿因禍得福第34章 觀全局謀定後動第20章 定立新君第12章 幕後盟友第14章 天子亦需勤修整第18章 訪摯友達夫問策第13章 借外力胸有成竹第22章 芙蓉帳暖度春宵第38章 爲求存直言坦白第34章 御前蹴鞠第2章 福寧殿官家說親第3章 飛黃騰達會有時第26章 禁宮火起第39章 隱瞞事實第29章 鄭居中妙薦能員第4章 翻臉無情各爲己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第9章 議將來兩兩交心第19章 處心積慮圖上進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3章 下青唐威凌諸羌第25章 議出使天子阻行第2章 福寧殿官家說親第1章 病勢沉內外憂心第36章 正是出遊好時節第29章 狗急跳牆第34章 觀全局謀定後動第30章 慧眼識破瞞天計第10章 一網打盡第13章 觀相撲官家有感第40章 辭去歸來無定期第20章 賀婚事天子降恩第37章 國之大計第40章 謀痹敵步步爲營第1章 花魁雙姝第1章 川中馬幫太猖狂第25章 三喜臨門第22章 防微杜漸第37章 柳暗花明第31章 大相國寺遇故人第24章 遼主天祚第7章 高伯章面授機宜第12章 福寧殿廷議伐夏第3章 生不逢時第19章 求仙問道大滌山第10章 爲贓物羣賊反目第39章 一朝人死如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