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番薯收穫

衆人離開了花船,站在碼頭上互道珍重,杜久洲對劉宇說道:“劉公子,原本我18歲就考取了舉人,以爲自己很快就能夠考取進士,沒想到一連考了3次,都沒能考中進士,白白浪費了九年的時間,我已經心灰意冷了,本想做一個官員的幕僚,藉此機會立功當官,但是自從聽聞了你的事蹟之後,我心生感慨,原來做一個百姓也是可以建功立業的,我想幫你做事,不知道你可願意收留我?”

劉宇一聽就大喜,笑着說道:“歡迎之至,有了杜公子的幫忙,我就輕鬆多了。”

杜久洲急忙鞠躬一禮說道:“拜見東家。”

劉宇掏出二十兩銀子的銀票塞入杜久洲的手裡,說道:“你拿這些銀票去安頓家裡,妥當之後再來高隆鎮找我,我會安排你的事務的,你的月俸就是二十兩銀子吧。”

二十兩銀子的月俸不低了,比得上低級的官吏了,杜久洲也沒有計較太多,躬身領命。

於是,衆人分別,劉宇就返回了家中,這次招攬了一個杜久洲,算是不錯的開始。

過了幾日,杜久洲就來高隆鎮找劉宇報到了,劉宇安排杜久洲做袁福天的副手,主管各個產業,杜久洲欣然領命,開始謀劃起來了。

杜久洲的第一個事情就是擴大番薯的種植面積,之前劉宇搞的農村合作社,招募了很多農民來種植番薯,現在已經快到了收割的時候了,可以看出番薯的產量如何,能不能賣出更多的錢財?如果錢財多,就可以鼓勵更多的農民來種植番薯。

糧食的產量關乎國計民生,十分重要,劉宇將此事交給杜久洲負責,也算是對他的重視了。

至此,杜久洲就每天往農民的田地裡跑,看看番薯的長勢如何,有沒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他會將問題彙總成冊,然後回來請教劉宇如何處理,劉宇也會按照自己的看法給出意見,而且劉宇還兌換了許多關於種植番薯的書籍,交給杜久洲觀看,方便杜久洲處理番薯的種植事宜。

有了杜久洲的幫忙,番薯種植的事情很快就走上了正軌,到了六月底的時候,番薯開始收穫了,經過杜久洲的仔細測量,番薯的畝產達到了10石,算是高產了,這讓種植番薯的百姓心中十分驚喜,劉宇按照每2石番薯1兩銀子的價格收購,整整收購了5000兩銀子的番薯,總共有1萬石之多。

劉宇將這些番薯都放入倉庫之中保存,他知道糧食必須保證安全,不可缺少。

安排好番薯收割的事情之後,劉宇讓杜久洲鼓動更多的百姓跟風種植番薯,凡是種植番薯的百姓都發了一筆小財,這讓其他的百姓都感到羨慕,更多的人加入了種植番薯的行列。

此事也傳到了苟武雙的耳朵裡,一種高產的作物乃是朝廷的需要,苟武雙命人將劉宇請來詢問此事,劉宇就匆忙騎馬來到縣衙之外,走入了大堂之中。

苟武雙正好坐在大堂裡看書,看到劉宇來了,就放下了手裡的書本,苟武雙微笑說道:“劉宇啊,我聽說你田地裡種植的一種叫做番薯的作物,收穫了每畝10石,可有此事啊?”

“有的,大人。”劉宇說道。

苟武雙聞言精神一振,這可是立功的大好機會,苟武雙就說道:“那麼你可願將這種作物獻給朝廷,讓朝廷推廣種植,如此天下百姓就不必擔心飢寒了。”

“我正要將此作物獻給朝廷,讓朝廷推廣種植。”劉宇說道:“只是這種作物性情有些特備,種植的次數多了,容易出現病蟲害,會導致產量減少,希望大人明鑑。”

“無妨,我立即上書朝廷,推廣番薯的種植。”苟武雙說道。

“大人心繫天下百姓,這是百姓之福!”劉宇稱讚了苟武雙兩句。

苟武雙聞言微微一笑,摸着下巴上的短鬚十分高興的樣子。

於是,苟武雙就上書朝廷說了番薯產量驚人的事情,希望朝廷推廣種植,讓百姓不至於飢寒。

此事果然引起了朝廷的重視,派出了一位欽差來查看此事,這位欽差自然是鍾靈秀了。

鍾靈秀馬不停蹄地來到高隆鎮,立即去見了苟武雙,兩個人交談了一會之後,鍾靈秀就帶着苟武雙來到劉宇的城堡之外,希望看一看番薯,劉宇就親自出來迎接,帶着杜久洲將兩人迎入倉庫之中,給鍾靈秀看放在倉庫裡的番薯。

鍾靈秀看到了個頭不小的番薯,對於這種新的作物,鍾靈秀心裡沒底,就仔細詢問番薯種植的事情,劉宇和杜久洲一一解答。

然後,劉宇讓人烤了幾個番薯拿過來給鍾靈秀嘗一嘗,鍾靈秀一嘗,發現番薯分兩種,一份粉粉的,一種甜甜的,味道還不錯。

於是,鍾靈秀就命人買了很多的番薯準備帶回去長安種植,確認過產量很高之後,就會全天下推廣。

當然,番薯喜歡比較熱的氣候和潮溼的天氣,比較適合在南方種植。

鍾靈秀待了幾天,收集了許多種植番薯的問題和答案之後,就告辭離開了,此事有待證實,所以苟武雙等人的功勞就沒有立即得到獎賞。

此時,劉宇建造的新的兩艘御風級也下水了,加入了航運事業,劉宇爲了擴大航運的規模,又讓造船廠新建了兩個造船塢,打算建造新的商船,這種商船乃是200噸的船隻,比御風級更大得多,命名爲破浪級。

有了建造御風級的經驗作爲底氣,造船廠的遊京古也沒有訴苦,而是很痛快地接下了這個任務,劉宇兌換了整套的船隻圖紙以及一艘破浪級的模型,交給遊京古研究。

遊京古很喜歡造船,特別是看到一艘船隻從無到有地從自己手中造成,那種自豪的感覺難以言說。

看到了劉宇拿出來的船隻模型之後,遊京古就心動了,這種船隻比他過往造過的船隻更大更強,上面裝備了八門火炮,可以載員100人,還可以裝載上百噸的貨物,性能十分強悍。

最重要的是,破浪級能夠使用更加強大的蒸汽機作爲動力,可以以更高的速度行駛,這真是造船業的革命性進步。

第206章 梅晚秋的感慨第150章 俘獲船隻第231章 策論第72章 子彈和圖紙第253章 暴力抗稅第62章 偷襲的建議第70章 情報系統第28章 實戰演練第40章 賣蠶繭第271章 收容流民第137章 陷害第199章 朝廷的猜忌第53章 謀劃第268章 勝利第239章 收攏流民第215章 收網第53章 謀劃第167章 安在旭巡查第251章 測量土地第11章 新的力量第43章 燒製瓷器第155章 招募流民第23章 訓練鄉勇第206章 梅晚秋的感慨第207章 人才涌現第129章 商議第222章 大海盜的家事第69章 反擊的陰謀第51章 城堡第20章 養蠶和種植第102章 交涉無果第88章 接戰第21章 倭寇和團練第185章 會議第129章 商議第200章 劉宇請客第211章 獵頭部落第12章 埋伏第277章 協議第262章 初戰第141章 製糖第133章 端午節第129章 商議第35章 獎勵第170章 情報小組第199章 朝廷的猜忌第42章 番薯收穫第122章 斬首計劃第213章 集市第271章 收容流民第222章 大海盜的家事第240章 葛長虹的野望第94章 招募造船廠管理者第124章 刺殺第262章 初戰第124章 刺殺第265章 海盜的報復第177章 嚴家落敗第145章 運貨第46章 招募人才第200章 劉宇請客第76章 獎賞第178章 陶家家丁第180章 打聽情報第273章 與鬱金香國的貿易第82章 換人第41章 劉宇的思考第7章 邀請第269章 河北道乾旱第113章 商議第110章 殺豬喝湯第42章 番薯收穫第150章 俘獲船隻第125章 拜訪路家第62章 偷襲的建議第191章 策略第140章 蠶農如願第48章 海盜出擊第118章 朝廷的旨意第35章 獎勵第214章 密探第117章 調查第248章 完成進度第6章 審案第32章 對比第154章 死亡的消息第25章 叔侄兩人的評價第268章 勝利第28章 實戰演練第7章 邀請第205章 參觀書院第49章 奪門第225章 懸賞第174章 購買工匠第80章 欽差第152章 報功第26章 紛爭第172章 賄賂第176章 劫掠第248章 完成進度
第206章 梅晚秋的感慨第150章 俘獲船隻第231章 策論第72章 子彈和圖紙第253章 暴力抗稅第62章 偷襲的建議第70章 情報系統第28章 實戰演練第40章 賣蠶繭第271章 收容流民第137章 陷害第199章 朝廷的猜忌第53章 謀劃第268章 勝利第239章 收攏流民第215章 收網第53章 謀劃第167章 安在旭巡查第251章 測量土地第11章 新的力量第43章 燒製瓷器第155章 招募流民第23章 訓練鄉勇第206章 梅晚秋的感慨第207章 人才涌現第129章 商議第222章 大海盜的家事第69章 反擊的陰謀第51章 城堡第20章 養蠶和種植第102章 交涉無果第88章 接戰第21章 倭寇和團練第185章 會議第129章 商議第200章 劉宇請客第211章 獵頭部落第12章 埋伏第277章 協議第262章 初戰第141章 製糖第133章 端午節第129章 商議第35章 獎勵第170章 情報小組第199章 朝廷的猜忌第42章 番薯收穫第122章 斬首計劃第213章 集市第271章 收容流民第222章 大海盜的家事第240章 葛長虹的野望第94章 招募造船廠管理者第124章 刺殺第262章 初戰第124章 刺殺第265章 海盜的報復第177章 嚴家落敗第145章 運貨第46章 招募人才第200章 劉宇請客第76章 獎賞第178章 陶家家丁第180章 打聽情報第273章 與鬱金香國的貿易第82章 換人第41章 劉宇的思考第7章 邀請第269章 河北道乾旱第113章 商議第110章 殺豬喝湯第42章 番薯收穫第150章 俘獲船隻第125章 拜訪路家第62章 偷襲的建議第191章 策略第140章 蠶農如願第48章 海盜出擊第118章 朝廷的旨意第35章 獎勵第214章 密探第117章 調查第248章 完成進度第6章 審案第32章 對比第154章 死亡的消息第25章 叔侄兩人的評價第268章 勝利第28章 實戰演練第7章 邀請第205章 參觀書院第49章 奪門第225章 懸賞第174章 購買工匠第80章 欽差第152章 報功第26章 紛爭第172章 賄賂第176章 劫掠第248章 完成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