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院裡的日子悠閒而又緊張,時間過得飛快。
劉宇原本期待最先出師的學子就是學種田的,沒想到第一個提出自己的思想的竟然是一個學機械的學子,這個學子名叫蔡佳生,乃是晉江城裡一個普通的年輕人,長得倒是比較敦實,身材略胖,眼睛小小的。
蔡佳生從小就跟隨木匠父親學習如何製造車輪、馬車等器具,長大之後,蔡佳生對造船、水車等產生了興趣,萬物書院開辦之後,蔡佳生聽說這裡教導人如何製造蒸汽機、螺旋槳等東西,他心中十分好奇,便不顧父親的反對進入了書院裡學習。
書院裡提供的一些書籍極大地擴展了蔡佳生的眼界,他開始癡迷於蒸汽機的製造,通過書籍裡的內容,蔡佳生終於弄懂了蒸汽機的基本工作原理,但是,蔡佳生很清楚地知道,現在的條件是造不出這種實用的蒸汽機的,因爲有很多問題無法解決,鐵料的品質不夠好,加工的刀具不夠精準,漏氣的問題無法解決,鍋爐爆炸的可能存在,等等諸多問題都讓人十分撓頭。
即使如此,蔡佳生依舊癡迷於蒸汽機的強大能力,他開始研究劉宇兌換出來的一個小型蒸汽機,這是用來作爲教學模型的,蔡佳生對這個模型十分好奇,經常過來研究其中的奧妙。
劉宇也知道蔡佳生不可能就現在做出蒸汽機,但是蔡佳生對此感興趣,而且他爲人有天分,劉宇很看好他,即使一時間做不出蒸汽機,但是能夠對蒸汽機進行維修保養,更換零件,這也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能,關鍵是蔡佳生可以帶出一大批能夠這樣做的學生,這纔是最重要的。
劉宇也收到了蔡佳生對於蒸汽機制造的幾點思考和意見,對其中的一些觀點,劉宇還是認同的,因此劉宇就經常給蔡佳生開小竈,教導蔡佳生如何製造蒸汽機。
通過這些交流,蔡佳生的水平在飛速提高,不過兩個月的時間,蔡佳生就開始嘗試着製造一臺小型的蒸汽機了,他利用現有的技術和材料,設計出了一款能夠提水的蒸汽機,使用了這款蒸汽機的家庭,可以得到自來水、衝馬桶的水等應用。
如此,劉宇就可以開始傢俱潔具、廚具和衛浴設備的製造了,其中包括了抽水馬桶、浴缸等,劉宇讓陳道爾過來設計了幾款抽水馬桶和浴缸,這對於陳道爾來說只是小菜一碟,完成這些東西的燒製之後,就準備拿來出售了。
此時,正在等待蔡佳生製造的小型蒸汽機面世,但是,小型蒸汽機的製造遇到了很多的困難,首先是鐵料不過關,不夠堅硬和有韌勁。
而且對鐵料的加工能力不足,加工出來的鐵料都很粗糙,尺寸上的誤差很大,組裝在一起竟然猛漏氣,根本沒有實用的可能。
蔡佳生對此心知肚明,這是一個體系,需要很多方面都提升才行,蔡佳生在劉宇的支持之下,召集了一羣同樣對機械感興趣的學子,開始從各方面進行研發,打算徹底解決蒸汽機的製造問題。
對此,劉宇是十分驚喜的,他缺的就是人才。
爲此,劉宇撥款一千兩銀子給蔡佳生研發小型蒸汽機。
此外,還有一個人同樣引起了劉宇的注意,此人名叫高天壽,是一個農家子弟,由於家貧,所以他經常給地主當長工,對於種植莊稼十分在行。
但是高天壽身材高大,很能吃,一頓飯能夠吃下一斤多的米飯,所以生活過得頗爲艱難,自從劉宇開辦了萬物書院之後,高天壽聽說可以免費吃午飯,就過來入學了,入學之後,高天壽依舊是對種田感興趣,他從書籍裡知道了很多種田的道理和方法,他結合自己的實際,開始將書籍裡的方法落實下去。
在高天壽的打理之下,劉宇的田地裡雜交水稻生長得很好,比別人照料的土地更好許多,如此,劉宇就知道自己又發現了一個人才,他讓高天壽給學子們講課,講自己如何照料莊稼,爲此劉宇承諾高天壽可以一整天都在飯堂裡免費吃飯,還每個月發2兩銀子的報酬。
高天壽高興壞了!
劉宇讓高天壽研究如何讓水稻雜交,高天壽從書籍裡明白了原理之後,就開始研究起來了,他發動學子們到處去尋找雌性不育株,然後人工給這些水稻育種,如此雜交水稻就做出來了,此事說來簡單,但是需要很多的耐心和嘗試。
經過一番尋找,高天壽終於有了一些進步,成功地完成了這項任務。
當然,此事的雜交水稻還很原始,遠遠達不到需求,高天壽還需要努力。
這就是劉宇在兩個月的時間裡發現的人才。
此時,劉宇十分渴望再次去到大琉球島的時刻到來,他知道在大琉球島,沒有人會限制他的發展,在那裡劉宇可以大展拳腳,全力發展自己的事業。
三百多個學子在兩個月的時間裡就學會了如何識字,這種驚人的效率是可怕的,劉宇親手培養了一羣人才,這些人才將成爲他將來事業的基石。
梅晚秋對於劉宇的發展很是關心,他經常來萬物書院裡閒逛,與學子們交談,瞭解他們的情況,梅晚秋很詫異地發現這些學子在兩個月之前還是不識字的,所以,梅晚秋對於現在識字的他們感到十分的震驚,這種驚人的識字速度簡直就是匪夷所思,劉宇是怎麼做到的呢?
其實很簡單,劉宇利用了一本字典就做到了,學子們學會了如何在字典裡查找生字,遇到不懂的字,他們就在字典裡查詢,然後瞭解其意思,如此,識字就快了許多。
梅晚秋時常在想,如果讓劉宇去教秀才、舉人們考試,能不能教出一些優秀的人才來?對此,梅晚秋很是好奇,他知道答案或許會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
對於這個不可能的事情,梅晚秋也感到有些暗暗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