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賄賂

既然問清楚了,楊九勝就將萬盛丟在了一個荒郊野嶺,告訴萬盛必須數到一萬才能張開眼,否則就殺了他,萬盛果然從1開始數起,中間又輸錯了幾次,不得不從頭再來,如此數了十多遍,纔敢慢慢睜開了眼睛,看到四周無人,萬盛心花怒放,急忙逃跑了。

楊九勝帶着萬盛的口供和簽押的記錄返回了高隆鎮,將結果交給了袁福天,然後袁福天又將結果報告給了劉宇,劉宇拿着結果陷入了沉思。

這件事情裡,佘世軍自然是有嫌疑的,威逼利誘的嫌疑,但是想要憑此定罪,就必須看主官知府大人梅晚秋的態度如何了?

如果劉宇拿出一副趕盡殺絕的態度,肯定會激起官吏們的反感,甚至是反撲,因爲官吏們對於自己的權利看得很重,並不希望有人能夠在這方面反對自己,如果遇到劉宇這個外人的敵視,官吏們是會集合起來一起反對劉宇的,包括梅晚秋都是如此。

所以,這個事情絕對不能當做劉宇與官吏階層的對決,只能是官吏派系之間的鬥爭,如此安排就變成了官吏對官吏的爭端,不涉及劉宇挑戰整個官吏階層的事情。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劉宇行事頗有謀略,並不是一味硬衝硬打。

想要將此事當做了官吏之間的爭端,就需要給谷家安排一個官吏作爲後臺,佘世軍奪走了谷家的田地,就算是侵犯了谷家後臺的利益,如此,一場矛盾就成爲了官吏之間利益的對決,雖然這樣做不能起到滌盪人心、伸張正義的效果,但是也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了。

想要改造整個社會的規則,不是現在的劉宇可以做到的,等到將來劉宇強大了之後,就可以嘗試這樣做了。

那麼,找誰當谷家的後臺呢?此人必須能夠壓倒佘世軍,人選有三個,分別是孫思秀、梅晚秋和苟武雙。

三個人各有優劣,劉宇開始仔細地思考了起來,最終他決定還是找梅晚秋,因爲梅晚秋是晉江城的知府,與晉江城外的谷家發生關係的可能性更大,更加容易讓人信服。

於是,劉宇就讓袁福天帶上了谷家,準備去拜訪梅晚秋。

袁福天得知劉宇的計劃之後,心中佩服多了幾分,他知道劉宇無意挑戰整個官僚制度和利益,便放心多了,他擔心的是劉宇年少氣盛,貿然挑戰整個官吏的整體利益,遭到官吏們的兇猛反撲,導致劉宇敗亡。

谷家聽了劉宇的安排之後,心中頗爲感動,原本他以爲劉宇與自己非親非故,爲何要給他出頭,難道裝作看不見不是更加簡單易行嗎?

感動的谷家自然一切都聽劉宇的安排。

於是,劉宇帶着兩個人和三十多個精銳家丁出發了,前往晉江城。

此時,大家的傷勢已經好得差不多了,由於劉宇能夠兌換出青黴素來給家丁們注射,使得家丁們沒有因爲傷口感染而死去,所以受傷的家丁全部傷愈歸隊,經歷過這一次的惡戰之後,劉宇的精銳家丁終於有了一些百勝之師的樣子。

由於上次劉宇繳獲了一百多匹戰馬,所以這次的出發衆人都是騎馬出行的,每個人一匹馬,這可以很奢侈的行爲了,只有精銳的部隊纔有如此的待遇。

衆人騎馬花了一天半的時間就感到了晉江城,劉宇帶着衆人去拜訪知府梅晚秋,梅晚秋得知劉宇來了,急忙召見,劉宇就帶着袁福天和谷家進去了。

見到梅晚秋端坐在大堂之中,劉宇等三人鞠躬行禮,劉宇雙手奉上一份禮單,上面寫着他贈送的禮物,分別是上好蠶絲一捆、上好瓷器三十件、上好食鹽二十斤、上好白糖二十斤,等等。

梅晚秋見了禮單之後,臉上綻放了燦爛的笑容,他和氣地說道:“劉宇啊,來就來了,不必那麼客氣,還要送禮,我可不敢收啊。”

“大人太謙虛了,這些薄禮只是在下的一點小小的心意而已,不成敬意,請大人笑納。”劉宇說道。

梅晚秋點了點頭,說道:“你來肯定是有事,你說吧,什麼事?”

“大人,我向你介紹一個人,此人名叫谷家,原本是晉江城外一片農莊的地主,世代以種田爲生,爲人樂善好施,經常修橋補路,很受百姓們的喜愛。但是,他無意之中得罪了晉江城的書吏佘世軍,佘世軍竟然設計謀奪了谷家的田產,使得谷家一家人流離失所、家破人亡,我懇請大人收谷家爲義子,替谷家討回公道。”劉宇拱手說道。

梅晚秋一聽就沉吟了起來,他伸手撫摸下巴上的短鬚,腦中思緒轉動。

劉宇的請求並不十分讓梅晚秋爲難,梅晚秋之所以要考慮,就是要考慮到除了佘世軍之外的別的書吏的感受,如果梅晚秋貿然對付佘世軍,會不會讓人以爲梅晚秋要一口吞下所有的利益,不給別人留一點殘渣呢?

如果所有的書吏得知梅晚秋如此絕情,肯定會聯合起來反對他的,書吏們雖然官職不高,但是掌握的權利頗大,他們的不合作,肯定會讓梅晚秋的工作難以開展,最終導致梅晚秋因爲治理地方不力而丟掉官職。

雙方的博弈很巧妙,需要合適的策略才行。

梅晚秋此時就在考慮自己的策略,對付一個小小的書吏自然是不在話下的,但是他該向劉宇要求什麼好處呢?又應該如何行事呢?收益能否讓他滿意?

看到梅晚秋沒有任何的反應,劉宇知道這是在索取利益了,劉宇暗罵一句老混蛋貪心賊,口中只好說道:“在下願意向知府衙門捐獻一百兩銀子,作爲夏天買冰的孝敬。”

梅晚秋一聽就笑了,他說道:“很好,如此你們就回去等消息吧。”

“大人,佘世軍膽敢謀奪大人義子的田產,如此行事肆無忌憚,實屬可惡,請大人重重懲罰。”劉宇沒有離去,而是說出了自己的要求。

梅晚秋聞言一愣,心中想道莫非劉宇與佘世軍有仇,爲何一定要釘死佘世軍?

雖然一百兩銀子不少了,但是想要讓梅晚秋下狠心對付佘世軍,頗讓他爲難。當然,只是爲難而已,還不至於做不到。梅晚秋看在劉宇多次爲自己立功的情面上,只好點頭說道:“你們且回去聽消息吧。”

第207章 人才涌現第162章 崔世勳第58章 縣令職位第193章 落敗第203章 勝利第13章 通緝第236章 演練第20章 養蠶和種植第182章 反計第218章 新任鎮波將軍的策略第254章 賑濟流民第19章 養蠶第243章 羅九堯的視察第120章 突然襲擊第200章 劉宇請客第235章 廣州府第104章 沙幫的反應第41章 劉宇的思考第191章 策略第182章 反計第205章 參觀書院第180章 打聽情報第127章 談判第251章 測量土地第75章 勝利第198章 開戰第133章 端午節第236章 演練第248章 完成進度第54章 利誘第232章 民主制度第116章 朝廷的態度第106章 聚會開始第149章 識破計謀第181章 跟蹤第209章 野外探險第269章 河北道乾旱第261章 分進合擊第71章 崔久和任天第11章 新的力量第192章 戰鬥開始第163章 鬥詞第191章 策略第53章 謀劃第213章 集市第54章 利誘第252章 暴力抗稅第140章 蠶農如願第162章 崔世勳第244章 辯論第81章 貢品第246章 梅晚秋的野望第175章 冷遇怠慢第171章 逼問第111章 寫詩和唱曲第166章 幕後主使第172章 賄賂第192章 戰鬥開始第146章 成親第74章 偷襲第234章 澳門第158章 精神領域的競爭第273章 與鬱金香國的貿易第52章 水泥和築城第73章 招募人手第195章 劫掠地方第237章 談判策略第274章 鬱金香國的偵查第178章 陶家家丁第29章 崔文龍的介入第81章 貢品第12章 埋伏第55章 偵查第75章 勝利第226章 肉搏戰第28章 實戰演練第221章 火炮擴散第254章 賑濟流民第53章 謀劃第92章 銷售火爆第102章 交涉無果第99章 新船下水第112章 流言第146章 成親第6章 審案第238章 產業發展和流民培養第56章 計劃第118章 朝廷的旨意第261章 分進合擊第73章 招募人手第133章 端午節第8章 治病第67章 偷盜第77章 練兵的秘訣第220章 艱難的談判第46章 招募人才第277章 協議第44章 商談合作
第207章 人才涌現第162章 崔世勳第58章 縣令職位第193章 落敗第203章 勝利第13章 通緝第236章 演練第20章 養蠶和種植第182章 反計第218章 新任鎮波將軍的策略第254章 賑濟流民第19章 養蠶第243章 羅九堯的視察第120章 突然襲擊第200章 劉宇請客第235章 廣州府第104章 沙幫的反應第41章 劉宇的思考第191章 策略第182章 反計第205章 參觀書院第180章 打聽情報第127章 談判第251章 測量土地第75章 勝利第198章 開戰第133章 端午節第236章 演練第248章 完成進度第54章 利誘第232章 民主制度第116章 朝廷的態度第106章 聚會開始第149章 識破計謀第181章 跟蹤第209章 野外探險第269章 河北道乾旱第261章 分進合擊第71章 崔久和任天第11章 新的力量第192章 戰鬥開始第163章 鬥詞第191章 策略第53章 謀劃第213章 集市第54章 利誘第252章 暴力抗稅第140章 蠶農如願第162章 崔世勳第244章 辯論第81章 貢品第246章 梅晚秋的野望第175章 冷遇怠慢第171章 逼問第111章 寫詩和唱曲第166章 幕後主使第172章 賄賂第192章 戰鬥開始第146章 成親第74章 偷襲第234章 澳門第158章 精神領域的競爭第273章 與鬱金香國的貿易第52章 水泥和築城第73章 招募人手第195章 劫掠地方第237章 談判策略第274章 鬱金香國的偵查第178章 陶家家丁第29章 崔文龍的介入第81章 貢品第12章 埋伏第55章 偵查第75章 勝利第226章 肉搏戰第28章 實戰演練第221章 火炮擴散第254章 賑濟流民第53章 謀劃第92章 銷售火爆第102章 交涉無果第99章 新船下水第112章 流言第146章 成親第6章 審案第238章 產業發展和流民培養第56章 計劃第118章 朝廷的旨意第261章 分進合擊第73章 招募人手第133章 端午節第8章 治病第67章 偷盜第77章 練兵的秘訣第220章 艱難的談判第46章 招募人才第277章 協議第44章 商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