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吞兩朝之氣,天下望科舉

太陽初升,陳止便立於丘頂,觀天地氣運之變。

本來氣運最爲濃密的,便是南邊的兩處,爲關中與江左,實爲朝廷所在之處。

新漢王朝承兩漢餘韻,在氣運上當然也有護佑,儘管如今天下大亂,原本的王朝氣運散去了大半,但就算餘下的這些,被兩家分潤,依舊十分可觀,代表着民心所向與世家傾向。

但隨着北地崛起,而關中小朝廷的一再退讓,終究是讓不少人看出了苗頭,於是那關中的氣運隱隱有潰散的跡象。

與之相對的,則是江左氣運逐漸穩固下來,甚至開始汲取關中氣運,這代表着關中的世家子弟,開始朝着江左轉移。

和這兩家相比,無論是蜀中李氏,還是那河北石勒,又或者西北的諸多勢力,都較爲遜色,但唯有北地不同。

代表着幽州的氣運高高升騰,隱隱超越了江左、關中兩家之和,而更驚人的是,在幽州東邊與西邊,平州和幷州的氣運開始與之相連,已然合流,一旦成功,自是澎湃。

與此同時,在那草原上,慕容與拓跋這兩家的氣運,同樣澎湃而洶涌,宛如初生的太陽,卻也在和陳氏氣運相合,尤其是那慕容家的,更是隱隱要徹底融爲一體。

“拓跋氣運也逐步融入進來,看來張賓此行果然是成功了。”

當拓跋六修決定低頭的消息,傳回薊縣的時候,陳止不由鬆了一口氣。

雖說局面不錯,而且不是小好,而是一切大好,但陳止卻很清楚,玄甲軍的這一次征伐,確實快要到了盡頭了。

這一次的突然爆發,固然是機緣巧合,但其實不算是臨時起意,因爲在陳止的謀劃中,遲早是要有出兵的,而最好的情況,還是師出有名。

先皇的離去,讓他很是憤怒,繼而出兵,之所以能勢如破竹,也是因爲兵馬所指,是有着輿論和羣衆基礎的。

表現在氣運上,那就是民心所向之處,最終水到渠成。

在這個過程中,陳止又輔以籤筒中得到的諸多物件,加上一直以來的辛苦操練、隊列涉及,以及軍規的設立,最終造就了這般戰果。

但在這個戰果的背後,同樣存在着隱憂,即便不考慮新近被征服的土地上,肯定會發生的反叛和反噬,就說一直四方出擊的玄甲軍,也已經到了戰線過長、後勤補給即將到達極限的情況。

“現在玄甲軍最南邊,打到了接近潼關的地方,而北邊駐紮在慕容棘城,如果再開闢一個拓跋部的戰場,還真有些吃力了,而且這樣一來,兵力就捉襟見肘了,當下正是科舉大興的時候,各大世家其實皆有怨言,若是沒有足夠的兵力鎮壓氣運,被世家藉機鬧事,整個佈局就功虧一簣了。”

想到這裡,陳止不由對此次毛遂自薦,前往出使的張賓,多了幾分好感。

“不愧是在原本來歷史上,輔佐石勒成就大業的人物,這能力確實非同一般,未來大可期許,而現在拓跋部也入得體系,其氣運與慕容氏的一起,都要嫁接到我這氣運體系之中,北地的大局,可以說是徹底穩固了!”

陳止是知道原本的歷史的,那慕容氏和拓跋氏,曾經先後崛起,尤其是那拓跋氏,更是奠定了日後南北朝的格局,乃至直接影響到了後來隋唐一統的局面。

就算曆史改變了,可他們的積累過程沒有太大的分歧,按着目前的情況發展下去,如果沒有出現玄甲軍這個勢力,這最後能夠站到最後的,估計就是這兩家了。

將這兩家吞併進來,代表着陳止所代表的氣運派系,掠奪了兩家未來的道路,更徹底鞏固了北地的根基,根除了後院的隱患,未來的戰略目標,就可以朝着其他方向轉變了。

“不過,當務之急還是科舉,待得科舉穩固下來,形成了制度,上下通道打開,統治基礎擴展,未來的整個情況就大爲不同了,待資源、財富、兵力和人才盡數歸位,就可以真正着手改造當代,適應未來了。”

這般想着,他忽然長舒一口氣,感到漫長的任務,終於到了關鍵時刻,一旦度過去,最困難的節點也就度過了,身上的重擔似乎是輕了一點。

“但是我這人生終究是有盡頭的,生前所能做的是,同樣是有極限的,這延緩災難的發生,到底能達到什麼程度,能延緩百年、兩百年、三百年,但在這之後呢?終究還是要想個法子……”

忽然,他的腦海中,閃過了那個真龍泥塑,最後搖了搖頭。

“還不是思索這些的時候,還是先專心於眼前的事吧。”

隨着草原上一個個消息傳來,在幽州境內掀起了偌大的風波,不管是士人還是尋常百姓,都是由衷歡喜的,這裡不光有着家國情懷的原因,還有最直接的現實考量,因爲這些邊疆百姓雖然過了幾年好日子了,但對於胡人南下打草谷的情景,還是記憶猶新。

而這消息傳到了中原其他地方,這各方勢力知曉之後,表面上說好,實際上他們是覺得很不好。

因爲這不僅意味着幽州沒有了後顧之憂,還代表着玄甲軍在北方已經沒有任何敵人了,那麼接下來呢?玄甲軍會選擇哪個方向擴張?

沒有人會認爲有了這般優勢之後,玄甲軍會停下來修整,或者就此安樂種田,如果真有這般打算,又何必與關中朝廷起衝突?

問題只不過是他們會挑選哪家?

在這一刻,不少人都無比痛恨劉聰父子,哪怕匈奴國主和他的太子已經付出了代價。

不是因爲這父子二人引出了玄甲軍,那幽州有這等實力,早晚也要暴露的,但真正讓人痛恨的,卻是他們逼死了先皇。

沒了先皇,何人還能制約那幽州陳氏?

在這裡面,最爲苦惱的無疑就是立足河北的石勒了。

好在目前幽州正忙於所謂科舉,暫時無暇他顧,不過基於謹慎的心思,這各方勢力還是派出了探子,就爲了要搞清楚這科舉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三百玄甲懾萬軍第九十章 請看此物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也許...第三百六十五章 拿下匈奴使!第七百一十五章 長街燈火書明字第一百二十三章 佛盛則運衰第七百六十章 以佛化東第九百九十二章 北地均勢,鬥而不破第七百七十七章 恭喜府君,名如其實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玄甲下蜀,長生觀氣第一百零四章 又來第五百九十六章 名聲還不夠硬!第五百七十六章 以陳代王,爲幽州之首?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北地陳學兩支第九百九十七章 中原官話考覈四六等第九百八十八章 急攻尋奇兵,背後有人催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以陳代王,何人可以代陳?第八十三章 貴門一言,懷中拓石第一百七十九章 我懂,他不懂第四百七十八章 譯二十經,驚聞評人!第六百七十九章 問鬼通神逃於此第一百七十九章 我懂,他不懂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送真龍,鎮冠軍第四十七章 打起來了第五百一十八章 求典先求紙,買紙非獨財第七十五章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第四百零二章 入幽州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災端倪第五百九十四章 段部奔陳!第三百八十八章 未雨綢繆,先思回鄉第七百六十六章 原來太守不體恤兵力第九十五章 品第八百五十一章 潰逃!第三百二十一章 吾之計,成矣!第七百九十六章 革新之始,禍亂之根第七百二十一章 書滿廊第五百六十五章 捷報來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子一封信第七百三十九章 困使驗氣第二百零二章 前後行第五百二十八章 有人拜第八百一十九章 授印予氣,耳聰目明第九百六十九章 談完一個又一個第一百四十章 廣陵紙貴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石勒圍洛陽,三王挾真龍第四百四十六章 規矩相須,陰陽位序第九百七十三章 戰?和?第三百五十八章 匈奴使至,全城追評第一百九十七章 請帖去哪了第六十四章 圍門書林齋!第六十六章 武有手中劍,文有口中律第三十七章 知我尋法皆傳書,使我不得安心讀第四百四十五章 墨者有隱憂第一百二十一章 華夏絕嗣,七年又三天第七百三十五章 觀氣成柱第七百七十八章 勸諫反在謀中亂第三百六十二章 冉瞻擋路第九百九十章 招而入代,以謀外族第二百零七章 賜予是福林邊攔路!第五百八十五章 時機將至!第四百四十六章 規矩相須,陰陽位序第五百七十六章 以陳代王,爲幽州之首?第四百九十章 追悔莫及忙遷怒第八十三章 貴門一言,懷中拓石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言勸人離第五百四十九章 人心變第九百七十八章 平州事,宇文之厄第九百章 止戈雖好,不如殺而立威第二百二十六章 奚仲作車,倉頡作書第三百六十三章 塑權在手,一言驅士第三百七十九章 一年第二百八十六章 這晚宴還開不開第四百六十一章 兵馬未動,外交先行第六百一十七章 軍糧生氣魄,密林走大軍第一百五十六章 對談,兇至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議玄甲事,羣臣莫敢言第一千零一章 求求你,我投降第八十八章 抽絲論兵勢第二百七十六章 誰人能飲頭杯酒第五百八十四章 鮑氏今日可曾求饒?第七百零五章 一步臭棋?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追悔莫及難爲事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叛者恐心猿,求者騁意馬第十四章 坊中店外代書人第六十三章 今日之因第十一章 書則一字已見其心第一百零八章 爭侄第五百五十二章 兩胡交匯?第六百七十三章 意外來客第三百零三章 蕭規曹隨編成冊第一百三十七章 你可有道統可分善惡第三百三十七章 洛陽文章第一第七百零一章 匈奴爭第一百二十四章 傳道授業解惑第二百三十章 黑白子,胡壓漢第一千零三章 一事未料,萬般皆空第二百七十八章 好一頓毒打!第四百八十九章 陳氏一書佛家裂 下第九百零四章 人生的大起大落...第七百四十九章 大建設!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三百玄甲懾萬軍第九十章 請看此物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也許...第三百六十五章 拿下匈奴使!第七百一十五章 長街燈火書明字第一百二十三章 佛盛則運衰第七百六十章 以佛化東第九百九十二章 北地均勢,鬥而不破第七百七十七章 恭喜府君,名如其實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玄甲下蜀,長生觀氣第一百零四章 又來第五百九十六章 名聲還不夠硬!第五百七十六章 以陳代王,爲幽州之首?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北地陳學兩支第九百九十七章 中原官話考覈四六等第九百八十八章 急攻尋奇兵,背後有人催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以陳代王,何人可以代陳?第八十三章 貴門一言,懷中拓石第一百七十九章 我懂,他不懂第四百七十八章 譯二十經,驚聞評人!第六百七十九章 問鬼通神逃於此第一百七十九章 我懂,他不懂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送真龍,鎮冠軍第四十七章 打起來了第五百一十八章 求典先求紙,買紙非獨財第七十五章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第四百零二章 入幽州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災端倪第五百九十四章 段部奔陳!第三百八十八章 未雨綢繆,先思回鄉第七百六十六章 原來太守不體恤兵力第九十五章 品第八百五十一章 潰逃!第三百二十一章 吾之計,成矣!第七百九十六章 革新之始,禍亂之根第七百二十一章 書滿廊第五百六十五章 捷報來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子一封信第七百三十九章 困使驗氣第二百零二章 前後行第五百二十八章 有人拜第八百一十九章 授印予氣,耳聰目明第九百六十九章 談完一個又一個第一百四十章 廣陵紙貴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石勒圍洛陽,三王挾真龍第四百四十六章 規矩相須,陰陽位序第九百七十三章 戰?和?第三百五十八章 匈奴使至,全城追評第一百九十七章 請帖去哪了第六十四章 圍門書林齋!第六十六章 武有手中劍,文有口中律第三十七章 知我尋法皆傳書,使我不得安心讀第四百四十五章 墨者有隱憂第一百二十一章 華夏絕嗣,七年又三天第七百三十五章 觀氣成柱第七百七十八章 勸諫反在謀中亂第三百六十二章 冉瞻擋路第九百九十章 招而入代,以謀外族第二百零七章 賜予是福林邊攔路!第五百八十五章 時機將至!第四百四十六章 規矩相須,陰陽位序第五百七十六章 以陳代王,爲幽州之首?第四百九十章 追悔莫及忙遷怒第八十三章 貴門一言,懷中拓石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言勸人離第五百四十九章 人心變第九百七十八章 平州事,宇文之厄第九百章 止戈雖好,不如殺而立威第二百二十六章 奚仲作車,倉頡作書第三百六十三章 塑權在手,一言驅士第三百七十九章 一年第二百八十六章 這晚宴還開不開第四百六十一章 兵馬未動,外交先行第六百一十七章 軍糧生氣魄,密林走大軍第一百五十六章 對談,兇至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議玄甲事,羣臣莫敢言第一千零一章 求求你,我投降第八十八章 抽絲論兵勢第二百七十六章 誰人能飲頭杯酒第五百八十四章 鮑氏今日可曾求饒?第七百零五章 一步臭棋?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追悔莫及難爲事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叛者恐心猿,求者騁意馬第十四章 坊中店外代書人第六十三章 今日之因第十一章 書則一字已見其心第一百零八章 爭侄第五百五十二章 兩胡交匯?第六百七十三章 意外來客第三百零三章 蕭規曹隨編成冊第一百三十七章 你可有道統可分善惡第三百三十七章 洛陽文章第一第七百零一章 匈奴爭第一百二十四章 傳道授業解惑第二百三十章 黑白子,胡壓漢第一千零三章 一事未料,萬般皆空第二百七十八章 好一頓毒打!第四百八十九章 陳氏一書佛家裂 下第九百零四章 人生的大起大落...第七百四十九章 大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