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遺世獨立,非我可言

陳止撫琴,早已成了陳府一景。

至少對陳家子弟而言,就是如此。

現如今,陳氏一族中爲政者不少,但能入中樞的不多,入中樞又掌實權的,更是屈指可數,長留洛陽的,也就是太僕陳永,以及太樂令陳止了。

所以陳止在府中撫琴,其他人是不敢打擾的,哪怕知道今日之事非同一般,也是一般。

是以,諸陳顯於人前,陳止撫琴在後,竟絲毫不受影響,那楊全人來,在路上就能聽到叮咚琴聲,見了撫琴之人,更覺其人特殊。

不需要人來介紹,也不需要詢問他人,雖然是第一次見面,但只是一眼,楊全就能肯定,面前的這個人,就是最近在洛陽聲名鵲起的陳止了。

不只陳止,之前目光掃過衆陳,被他留意的二人,其名號,同樣都在楊全心頭,蓋因楊全此人頗有觀相之能,見微知著,見人面而應人名,纔會被楊濟派出,到幾大卿家統觀。

來此之前,楊全就對陳家諸君瞭解了一番,不光問了姓名,更有品性、秉性,所以一見其人之面,時間雖短,但從舉手投足之間,依舊能窺見端倪,是以能猜出身份

“陳梓聞名洛陽,爲穩妥老成之青年,亦有才華,而那陳華名傳江北,早有名士之說,師從名師,二人都是一時之選,但比起陳止來,就都大有不如了,陳止此人,崛起甚速,世人多有說是應運而行,恰逢幸事,所以青雲直上,但我觀其人之能,往往出人意料,宛如一口深潭,不見其底,書法、文章、丹青、音律、農事等,居然樣樣精通,絕非以運能釋,分明是厚積薄發,是靠着過往積累,方能逞此時之快,宛如古之人傑,做楚國君之舉也!”

念着這些,楊全沒有立刻做出反應,而是站在原地,似在傾聽琴聲,又似乎在審視衆人,他的目光在衆陳身上多次掃過,偶有沉吟。

除了陳梓等人之外,其他人的心就都提了起來,心絃緊繃,顯出緊張和擔憂。

楊家之勢,他們在國都之外也是知道的,哪怕身處東邊的徐州,對關中的局面依舊也有耳聞,所以想要攀附,若是能成,則可省去十年之功,一躍成爲能與陳止比肩的陳家後起之秀。

最近幾日,因陳止而起的風雲,傳遍洛陽街巷,身爲同齡陳族子,他們越發患得患失。

當然,對於這些人來說,最大的對手,還是自己的親族。

如陳華者,在挺胸站立,展現風采的同時,亦在遊目四望,分析利弊。

“陳梓性子淡薄,以不爭示人,陳歡性子跳脫,不喜家族約束,若是楊家擇婿,這兩人乃是我的大敵,但觀二人之相,並無爭取之意,而餘子皆不可慮,唯可慮者,還是那陳止!”

想到陳止,陳華心裡生出一點痛恨和敬畏,他與陳止有仇,但經歷挫折、挫敗,隱隱畏懼,更知陳止之能,是以心情複雜,偏偏又不願意退讓。

“陳止此時撫琴,一如往日,也是不爭之態,畢竟貴客臨門,當以禮相待,而陳止卻依舊在東廊撫琴,話不說、禮不行,爲大失敬,如何能入楊全之眼?我當趁機爲之,以壓其人,若能得楊家青睞,那叔祖之成見、歸家之黯然,皆煙消雲散也,與楊家這等上品世家相比,我陳家尚有諸多不足,可爲大援,助我成事!”

一念至此,陳華上前兩步,朝楊全拱手道:“早就聽說楊君之名,華甚佩之,今日一見,當真是君子之度,始知聞名不如見面,去歲楊君於中秋時,那一首《詠月》更是令人一聽則生念……”

陳華倒也博聞強記,現在以禮相待,笑臉奉承,說的又是楊全的得意事,那楊全心裡也是舒坦,就收回目光,與之交談起來,幾句過後,兩人便顯親近了。

這一幕,看得陳羅心中警兆大起,他如何猜不出陳華的打算?

“好個陳華,這阿諛奉承起來,真是不要麪皮了,看他與楊家君子交談甚歡,這可不是好事,若是讓他如願以償,成了楊家的姑爺,那以楊家之勢,此人豈非又能再起,決不可行!”

這樣想着,陳羅越發焦急,不由轉頭,朝身後看了過去,目光落在自家七哥的身上,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學無術、紈絝粗魯,在彭城小地或許能與世家女相好,但放到天下中心的洛陽,面對世家公卿之女,是半點都比不上的,所以除非楊家從上到下、盡數都是盲瞎遺傳,否則他是半點機會都沒有的。

“我雖然沒有機會,但我卻有一才華橫溢的兄長,以七哥之能,難道還配不上一個楊家女?只是我這七哥怎的還是這般樣子,陳華正自吹捧呢,結果我這兄長,卻彷彿沒事的人一樣,還在那邊撫琴,豈非要錯失良機?”

越想,他越急,尤其是看到陳華之後,又有幾名陳家子弟上前去,試着與楊全攀談,氣氛越發融洽,陳羅這心裡就更是難受,最後索性邁開步子,就要過去打斷陳止的琴聲,將他拉過來,跟那楊全交談。

但他這邊剛有動作,就有一人過來,擋在前路。

陳羅定睛一看,正是剛剛纔和自己相互介紹過的陳梓。

陳梓不等陳羅詢問,就主動說道:“族兄不必着急,太樂自有分曉,他自來陳府習練,每日不綴,旁人不可驚擾,族兄不妨稍等片刻,太樂琴聲停,則自起矣。”

“你之意我懂,但此時不同以往,若等我那兄長停了琴聲,楊家君子怕是已經走了。”陳羅壓低聲音,話中含憂。

陳梓順勢低語道:“族兄擔憂,我亦知之,多慮也,楊家擇婿之聞早已有之,幾日前更有一宴,起於左嶽,未見有如願得楊女青睞者,近日以來,這位楊全公子行走公卿之家,與各方皆有往來,備選頗多,洛陽之地,豪傑甚多,楊公之孫女,豈能輕易下嫁?陳華不過陳氏一士,名不傳朝堂,德不配祖上,高不成低不就,其人自視甚高,豈能入楊家之眼?”

陳羅聽着,心裡也亮堂起來,不由點頭。

陳梓的話敞開來說,就是點名洛陽人多,有能耐的人更多,陳華還排不上號,再怎麼奉承,也是無用的。

一番話分析下來,陳羅頓時安心了,對他而言,楊家女固然代表權勢,但只要不是陳華娶之,皆可容忍。

而陳梓話未說完,跟着又道:“楊公遍觀洛陽之士多日,卻難下決定,當是有所考究,奉承其弟子,曲意逢迎,又有何用?說不定,楊公正是不喜這般作態,這纔不取,是以這般行事,只能徒費時間,反觀太樂令,怡然自處,絲毫不意,纔是正舉啊,我甚羨之。”

陳羅一聽,也覺得與其浪費時間在阿諛奉承上,倒不如做自己的事,如七哥這般,撫琴自得,纔是名士之舉。

“要不怎麼說我七哥厲害呢!”

想到最後,陳羅哈哈大笑,倒引得楊全側目,但陳羅本無慾,又想通關鍵,也不在意,兀自笑着。

楊全奇之,遂問其名,不由感慨:“不愧是陳太樂族弟,亦有風采啊。”

幾人交談之際,琴聲忽然停歇,卻是陳止終於練完了琴,這才施施然起身,給楊全行禮,口稱莫怪。

楊全笑道:“在下突來,君子不知,豈能怪罪?”

二人見了禮,也不多說,客套兩句,陳止又讓人取來丹青筆墨,順勢作畫,絲毫不像陳華等人那般迫切。

楊全見此情景,有了計較,又與陳華等人說了兩句,就藉口問候陳公,辭別離開了,留下滿院心事人。

見陳永之時,楊全並未談及擇婿一事,只是帶來了楊濟的問候。

等到楊全告辭,陳永才貌似無意的問道:“楊君素有觀人之名,不知我陳家子弟,可有入眼之人?”

楊全恭敬回禮,說道:“陳公說笑了,貴族多傑士,乃是大興之兆,有陳華者名達,有陳梓君意固,令孫陳歡亦有勇猛之相,除此之外,太樂令的族弟陳羅,亦有灑脫之態,一門俊傑,羨煞人也。”

“謬讚,”陳永搖搖頭,心有嘆息,他那孫兒貪玩,而陳華心術不正,只有陳梓可堪大用,同時意外於陳羅之名,但並不追問,卻道:“楊君談了諸多子弟,卻不言我那族孫陳止,是何緣故?此人才是我陳家年青一代的頂樑柱。”

楊全搖頭嘆息道:“太樂令之才,勝全百倍,非我可言,豈能評判?”

陳永聞言欣喜,乃遣人送客。

待得楊全回返楊府,見了楊公,那楊濟問起:“此行陳家,可有收穫?比之其餘公卿之家如何?”

楊全就回道:“陳家諸子,鮮有過人之姿,與其餘家比,接觸者寥寥,若在地方則爲上選,若在京城則泯然衆人,獨有一人,遺世獨立。”

楊濟點點頭,又問:“若不比其家,只論其人,又如何?可有適合之人?”

楊全就回道:“諸陳皆莊重,容貌姿態並無差錯,但見了弟子,除卻陳梓等兩三人尚有儀態,餘者皆媚近,唯太樂令陳止,坐於東廊,寬袍大袖,怡然撫琴,神態自若,旁若無人,琴聲甚美,不見雜亂。”

楊公聞言沉默片刻,才道:“此賢士也,爲上上之選,且待匈奴來使之後,我有計較。”

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王與王第八百五十四章 退予錢糧,進則自強第九百四十九章 驚於幽州陳,進退乃失措第九百二十二章 吞幽州之氣而煉命第四百六十二章 這文章,我要摸第四百八十七章 佛論何在第五十九章 你服不服第四百零六章 想的都很好第九百七十八章 平州事,宇文之厄第三百八十二章 出當爲郡守,敵入尚書檯第六百七十五章 修仙也要講忠孝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幕啓第五百四十六章 觀盤演兵,武丁懾代郡之家第五百七十二章 將軍幕僚急阻客第九百五十四章 陳止來了!第五百三十七章 威逼利誘,不容牆頭草第一百二十二章 那你就做個弟子吧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觀一事而略一事,乃有隱第三百六十三章 塑權在手,一言驅士第四百三十章 稱讚求字老人說第三百八十四章 他在洛陽,我心難安第六百九十七章 匈奴殺意第二百七十九章 謝謝啊第四百九十三章 爭相抄書第五百二十章 刺客!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眼破案第三十七章 知我尋法皆傳書,使我不得安心讀第五百六十七章 問兵難入營,家書予諸君第六百八十四章 冀州亂局,有兵叩門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志不同者,分道揚鑣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夢誰先覺,春秋四季枕第九十二章 諸位,醒醒第四百二十一章 我……就是鄭實第九百九十一章 後路何在?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關中變,如陳言第八百二十三章 投奔?投靠?第八百八十七章 奪幽定策,緩急先後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大家族有五家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送真龍,鎮冠軍第一百二十四章 傳道授業解惑第五百一十三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六百七十二章 羯人兩進,祖逖居中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冠之,絕之第七百六十章 以佛化東第七百五十九章 陳運不過幾年,爲他人嫁衣第八十七章 莫名敵意,見真變臉第六百一十四章 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第四百章 重遊臥冰,心有招攬念第二百二十七章 待之,終有變!第五百七十六章 以陳代王,爲幽州之首?第四百四十五章 墨者有隱憂第六百五十八章 封爵承運,與國同休第九百九十一章 後路何在?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舊部出使,以攀舊情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舊部出使,以攀舊情第七百二十九章 銅板與籤第九百零一章 誤判形勢,優勢很大第五百二十二章 示民以名則歸心,示士以險則知難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三王黨爭,石氏得利第七百九十五章 寸土皆有其主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北地陳學兩支第六百一十三章 罪名爲何?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天下只此一隅第五十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三十五章 逸神妙能,書畫四品第二百五十八章 何必去破事事豈能如你願!第四百九十八章 慕容恨第四百五十八章 白紙出坊,求書上門第五百三十七章 威逼利誘,不容牆頭草第四百八十七章 佛論何在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爲玄甲兵事以觀工坊第六百四十六章 替我給陳止帶句話第二百四十一章 權崩,王入金墉城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兵者得山河,立制鎮氣運第三十八章 悔不當初,竹筒復滿第八百八十一章 幽州軍潰,衆叛王氏第三百七十九章 一年第二百三十六章 此局當可拖住他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幕啓第六百八十七章 趙王孫第九十二章 諸位,醒醒第八百三十三章 石勒動念,北地風起第六百八十三章 五斗米,坐於蜀,南北傳第一百七十四章 招丁演武,入牢探賊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家請陳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將行,誰相從第四百四十三章 吳君陽謀算三家第二百九十一章 洛陽有敕來第二百七十四章 我有兩招,可奪陳功第七百三十一章 眼中變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江左勢之始第三百五十九章 五榜三才真假評第九百三十八章 來助你一臂之力第七百五十章 聚流民,立冶鐵,築新城第五百八十四章 鮑氏今日可曾求饒?第一千零五章 洛陽隱,家信疑第一百二十章 老不悔,幼不明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二將接龍體,一陳圍胡城第七百一十章 開門就言運第一千零一章 求求你,我投降
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王與王第八百五十四章 退予錢糧,進則自強第九百四十九章 驚於幽州陳,進退乃失措第九百二十二章 吞幽州之氣而煉命第四百六十二章 這文章,我要摸第四百八十七章 佛論何在第五十九章 你服不服第四百零六章 想的都很好第九百七十八章 平州事,宇文之厄第三百八十二章 出當爲郡守,敵入尚書檯第六百七十五章 修仙也要講忠孝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幕啓第五百四十六章 觀盤演兵,武丁懾代郡之家第五百七十二章 將軍幕僚急阻客第九百五十四章 陳止來了!第五百三十七章 威逼利誘,不容牆頭草第一百二十二章 那你就做個弟子吧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觀一事而略一事,乃有隱第三百六十三章 塑權在手,一言驅士第四百三十章 稱讚求字老人說第三百八十四章 他在洛陽,我心難安第六百九十七章 匈奴殺意第二百七十九章 謝謝啊第四百九十三章 爭相抄書第五百二十章 刺客!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眼破案第三十七章 知我尋法皆傳書,使我不得安心讀第五百六十七章 問兵難入營,家書予諸君第六百八十四章 冀州亂局,有兵叩門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志不同者,分道揚鑣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夢誰先覺,春秋四季枕第九十二章 諸位,醒醒第四百二十一章 我……就是鄭實第九百九十一章 後路何在?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關中變,如陳言第八百二十三章 投奔?投靠?第八百八十七章 奪幽定策,緩急先後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大家族有五家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送真龍,鎮冠軍第一百二十四章 傳道授業解惑第五百一十三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六百七十二章 羯人兩進,祖逖居中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冠之,絕之第七百六十章 以佛化東第七百五十九章 陳運不過幾年,爲他人嫁衣第八十七章 莫名敵意,見真變臉第六百一十四章 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第四百章 重遊臥冰,心有招攬念第二百二十七章 待之,終有變!第五百七十六章 以陳代王,爲幽州之首?第四百四十五章 墨者有隱憂第六百五十八章 封爵承運,與國同休第九百九十一章 後路何在?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舊部出使,以攀舊情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舊部出使,以攀舊情第七百二十九章 銅板與籤第九百零一章 誤判形勢,優勢很大第五百二十二章 示民以名則歸心,示士以險則知難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三王黨爭,石氏得利第七百九十五章 寸土皆有其主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北地陳學兩支第六百一十三章 罪名爲何?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天下只此一隅第五十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三十五章 逸神妙能,書畫四品第二百五十八章 何必去破事事豈能如你願!第四百九十八章 慕容恨第四百五十八章 白紙出坊,求書上門第五百三十七章 威逼利誘,不容牆頭草第四百八十七章 佛論何在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爲玄甲兵事以觀工坊第六百四十六章 替我給陳止帶句話第二百四十一章 權崩,王入金墉城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兵者得山河,立制鎮氣運第三十八章 悔不當初,竹筒復滿第八百八十一章 幽州軍潰,衆叛王氏第三百七十九章 一年第二百三十六章 此局當可拖住他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幕啓第六百八十七章 趙王孫第九十二章 諸位,醒醒第八百三十三章 石勒動念,北地風起第六百八十三章 五斗米,坐於蜀,南北傳第一百七十四章 招丁演武,入牢探賊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家請陳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將行,誰相從第四百四十三章 吳君陽謀算三家第二百九十一章 洛陽有敕來第二百七十四章 我有兩招,可奪陳功第七百三十一章 眼中變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江左勢之始第三百五十九章 五榜三才真假評第九百三十八章 來助你一臂之力第七百五十章 聚流民,立冶鐵,築新城第五百八十四章 鮑氏今日可曾求饒?第一千零五章 洛陽隱,家信疑第一百二十章 老不悔,幼不明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二將接龍體,一陳圍胡城第七百一十章 開門就言運第一千零一章 求求你,我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