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通典多解

漫漫長道,風沙漫天。

這北方的古老商道,處處都佈滿了時間的痕跡,越是往北,風沙越大,道上的行人,也越發有着古樸、粗獷的氣息。

但就是這樣的行人之中,卻忽然多了幾輛華貴的馬車,摻和在諸多北地商人的車隊中,顯得格格不入。

這是一支自南邊而來的車馬,有幾名身着華服的青年,在其中穿行,時而策馬競速,時而歡歌笑語,時而指着沿途的景象,一個一個笑呵呵的談笑。

其中更有那詩興大發的,似乎是被沿途的雄渾景象刺激了,不時賦詩一首,稱讚大好河山,彷彿這般趕路,是什麼雅興一樣,乃是樂事。

但這樣的樂趣持續不了幾天。

很快,千篇一律的沿途景象,以及崎嶇不平的道路,就燃盡了幾名華服青年的熱情,讓他們的興致一落千丈,最後也不再策馬狂奔了,他們吃夠了沿途的塵土,也受夠了法間的沙粒,於是轉而龜縮在馬車中,連掀開車簾往外瞧一眼的興趣也無,等待着終點的到來。

“你們說,那代郡何時能到?”

車廂中,一個疑問被反覆提起,但其他人卻不知道具體的答案。

這支車隊,正是自洛陽出發,去往代郡,尋找陳止,想要求取傳聞中的通典後續的。

幾名華服青年來歷各異,但多數都是洛陽城中的貴胄之後,或者是公侯之子,或者是世家嫡傳,平時出門都是前呼後擁,哪裡像現在這樣,要忍受着長途跋涉的痛苦,去往一個並不安穩的邊疆地區。

也就只有剛剛踏上旅程的時候,那新鮮感讓他們興奮了一下,隨後到來的,就是困頓與乏味。

“你們咱們這麼一路忍受困苦,前往代郡,只是爲了那可能並不存在的通典他卷,到底值不值得?”

很快,有人問出了這麼一個問題,此人乃是羅侯世子。

羅侯爲宣武北征時新近崛起的人物,傳承現在不過三代,整個家族的嫡系人丁單薄,這位世子羅央在家中可謂核心,從出生以來,幾乎沒有吃過什麼苦頭,沒料到這次會被派去北上,吃不好、睡不安穩,可是從來沒有受過這麼大的苦頭,心裡難免就有怨言,對此次北上的主要目的,生出懷疑來。

“絕對值得!”

當這個問話一落,車廂裡其他兩人,幾乎異口同聲的給出了回答,領羅央爲之一愣。

他的兩個同伴也不是尋常人,一個名爲張景生,乃是當代西鄉侯的第三子,另外一人名爲王快,是王衍的孫子,上品之人,曾在中樞爲尚書丞,因父死守孝而出職。

“怎麼你們兩人都這麼說。”羅央搖了搖頭。

“羅兄,你沒有看過法論,所以不知道通論價值幾何,”張景生露出了追憶之色,滿臉感慨,“如今抄寫風潮已過,那蘇遼收攏幾冊,怕是要北歸了,整個洛陽城中,得了機會抄錄通典的,不超過十家,你不知道也對,我家那本法論,抄寫時候頗爲焦急,還有幾篇沒有抄到,就是抄錄了的幾篇,也要諸多錯漏,但即便如此,依舊能見精妙,以此類推,其他各卷,也能相見是何等風采。”

“不錯,”王快點點頭,“聽說這次北行,張兄是主動請纓。”

“是啊,”張景生笑着點頭,“我也是隻觀了法論,但家中其實抄了兩卷,但那第二卷道論,被我父親拿着,因爲道論抄寫的,比之法論要更完整,我見父親的時候,詢問過,能否將道論一卷交與我看,卻不得許,正巧聽聞北上面見陳君,以求後續的事,就想着主動遷前來,近水樓臺先得月。”

“彼此彼此,”王快也笑了起來,“我看的乃是佛論,其意甚妙,難怪逼得五位佛家高僧連佛評都開不下去了。”

張景生奇道:“這洛陽城裡面可有傳言,說你們王家是得書最全的,除了最早的法論、佛論,後期又得王覽相助,抄錄了道論、經論和五斗米論,爲何你還不得看?”

王快嘆了口氣:“諸書傳閱,有長輩先,哪裡輪得到我?”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就這麼聊開了,卻看得身邊的羅央目瞪口呆。

怎麼回事,明明是我問的,通典價值也好,羅央風評也罷,怎麼你們也不會仔細回答,就這麼聊起來了?

眼看着兩人越聊越是順暢,他終於憋不住了,有一種被排斥在外的感覺,於是就插了一句話進去:“既然是書,就可以抄寫,哪裡有這麼麻煩,你們家中抄了一本,就能抄出兩本、三本,怎麼會有人沒機會看書?”

“羅兄有所不知啊,”王快將目光投注過來,“這是因爲當下洛陽城中有諸多通典版本,各執一詞,哪個都不能確定是本事最正確的。”

張景生點點頭,便也就道:“還是時間緊,又有那蘇遼在其中推波助瀾,往往哪一家都沒有充裕的時間抄謄,到了最後,抄錯了幾句、缺了幾句都不清楚,自家的版本都不能確定是最準確的,又如何多抄?萬一流傳出去,最後和原本對比,發現錯漏諸多,豈非已貽笑大方?”

羅央聽得嘖嘖稱奇:“這也太不可思議了,按着你們的說法,這所謂通典豈非都要成典故之列,不容有言語出入錯漏了?”

“怎麼不是?”張景生搖頭失笑,“你這些天沒去百家茶肆,大概還不知道,那茶肆之中現在爲此吵成一團,幾個有名的領頭人,各有不同的通典版本,各執一詞,互不相讓,都說自己所讀的爲正統。”

“還有這等事?”羅央終於感興趣起來。

“不止呢,”王快補充了一句,“我在來時,聽祖父提及,說是已經有解注通典的勢頭和風氣興起了,但立足點各有不同,以法論爲例,說的是法家,又牽扯百家,立足各方,闡述諸子之意,那洛陽的諸多書院,傳承自不同學派,這一註解,都站在自己角度,其意可以南轅北轍,未來如何,着實難料。”

說話之間,前面忽然傳來雜亂的馬蹄聲。

“嗯?”車子裡的幾人注意到了外面的動靜,掀開簾子往外一看,卻見有幾名全副武裝的騎手,擋在前面。

“來者何人?”

第三十五章 逸神妙能,書畫四品第五百五十七章 我後悔啊!第七百三十章 籤後劫第八百二十七章 隱秘兵馬,半路相逢第九百零八章 原來你不知道啊……第二百六十章 五子五丈誰家善,黑白散盡兇匕見!第二百五十九章 你若有膽,不妨一聽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城陷第八百五十章 冉瞻一動腦……第二百一十六章 有幸或可訪陳君第五百零五章 通典多解第五百五十九章 信中虛實亂人心第九百九十五章 或可再添一姓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城陷第五十五章 機關算盡,遠望不知身邊事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人尚未動,南已呈亂第七百三十九章 困使驗氣第一百一十五章 原本事泄,陳家衆喜第四百四十六章 規矩相須,陰陽位序第九百一十章 厄來急作揖,戰訊入京城第六百五十章 治國如修行,外伐治亂循環,內思長生久視第六百六十七章 以功換識字第十六章 “佩服佩服”第三百三十六章 破局第七百七十五章 有謀劃者,各懷鬼胎第六百六十二章 匈奴也要來第三百五十三章 一陳歸鄉,一陳假虎第九十一章 學識如洪入心中!第五百一十八章 求典先求紙,買紙非獨財第二十六章 求而不得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殺豪!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志向第三百三十五章 揭曉第六百三十三章 刑罰與軍爭第四百一十一章 陳止,你又算計我!第一百二十八章 名士如陳華,背信名不達!第五百一十章 求附庸而不可得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宰了便宰了第八百一十七章 越不安穩,越要言兵第八百九十章 得勢且肆意第六百六十六章 庾亮有計,陳止見囚第二百八十四章 這名字好,我碰巧也寫過第三百六十六章 諸多,多慮了第一百七十章 大將軍縱論南北第一千零九十章 國頹運衰人心亂第一百四十九章 步入院庭迷人眼第四百一十五章 損兵折將失將位,追悔莫及心難安第四百一十章 假兵退匈奴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玄甲隔江注視,江左走馬觀花第九百二十三章 審雞而誡猴第五百零八章 這從何算起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三百玄甲懾萬軍第八百二十一章 羣屬成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幽州軍的口氣也太狂了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南方無龍,朝對成空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止身邊的人脈雛形第五百五十五章 名望金液異動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是他們先動的手第十四章 坊中店外代書人第七百六十一章 虛有其名者,不知割肉喂鷹之志第五百八十五章 時機將至!第七百六十二章 佛聶投胡,未必壞事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石勒圍洛陽,三王挾真龍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關中變,如陳言第二十七章 恩威反掌,晴雨由心第七百九十一章 各方算計第五百五十七章 我後悔啊!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幽馬入冀,羣賊退避第二百九十七章 十二生肖摺紙,紙坊諜影重重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望幽而逃第九百二十八章 可延壽否?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一國尚且不可擋第三百八十四章 他在洛陽,我心難安第七百八十六章 有後方能聚人心第七百九十八章 皇危!第二百一十四章 血勇難撼陣圖,外力不可居功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丞四曹,不來就立威第六十七章 執劍赴會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人尚未動,南已呈亂第四百零三章 王浚與段部鮮卑第七百五十八章 正名之議,幽州之本第八百五十七章 一言可見格局第一百六十九章 倖存者與自盡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給我留下來吧!第三百五十八章 匈奴使至,全城追評第三百三十六章 破局第六百六十一章 諜影重重第四百六十二章 這文章,我要摸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吞兩朝之氣,天下望科舉第四百三十八章 結盟與人口第三百四十七章 贊大師而得其能第七百九十一章 各方算計第六百零三章 一步十觀,後手落子第九十七章 有才之士難請,當動之以情第一百五十七章 我乃東萊王彌第一千零四章 要麼現在投降,要麼……第五百九十八章 避而不見第一百六十五章 王大當家之生平,我素有所知第九百七十一章 割地?第九百三十七章 一人忍氣,一人輕生
第三十五章 逸神妙能,書畫四品第五百五十七章 我後悔啊!第七百三十章 籤後劫第八百二十七章 隱秘兵馬,半路相逢第九百零八章 原來你不知道啊……第二百六十章 五子五丈誰家善,黑白散盡兇匕見!第二百五十九章 你若有膽,不妨一聽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城陷第八百五十章 冉瞻一動腦……第二百一十六章 有幸或可訪陳君第五百零五章 通典多解第五百五十九章 信中虛實亂人心第九百九十五章 或可再添一姓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城陷第五十五章 機關算盡,遠望不知身邊事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人尚未動,南已呈亂第七百三十九章 困使驗氣第一百一十五章 原本事泄,陳家衆喜第四百四十六章 規矩相須,陰陽位序第九百一十章 厄來急作揖,戰訊入京城第六百五十章 治國如修行,外伐治亂循環,內思長生久視第六百六十七章 以功換識字第十六章 “佩服佩服”第三百三十六章 破局第七百七十五章 有謀劃者,各懷鬼胎第六百六十二章 匈奴也要來第三百五十三章 一陳歸鄉,一陳假虎第九十一章 學識如洪入心中!第五百一十八章 求典先求紙,買紙非獨財第二十六章 求而不得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殺豪!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志向第三百三十五章 揭曉第六百三十三章 刑罰與軍爭第四百一十一章 陳止,你又算計我!第一百二十八章 名士如陳華,背信名不達!第五百一十章 求附庸而不可得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宰了便宰了第八百一十七章 越不安穩,越要言兵第八百九十章 得勢且肆意第六百六十六章 庾亮有計,陳止見囚第二百八十四章 這名字好,我碰巧也寫過第三百六十六章 諸多,多慮了第一百七十章 大將軍縱論南北第一千零九十章 國頹運衰人心亂第一百四十九章 步入院庭迷人眼第四百一十五章 損兵折將失將位,追悔莫及心難安第四百一十章 假兵退匈奴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玄甲隔江注視,江左走馬觀花第九百二十三章 審雞而誡猴第五百零八章 這從何算起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三百玄甲懾萬軍第八百二十一章 羣屬成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幽州軍的口氣也太狂了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南方無龍,朝對成空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止身邊的人脈雛形第五百五十五章 名望金液異動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是他們先動的手第十四章 坊中店外代書人第七百六十一章 虛有其名者,不知割肉喂鷹之志第五百八十五章 時機將至!第七百六十二章 佛聶投胡,未必壞事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石勒圍洛陽,三王挾真龍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關中變,如陳言第二十七章 恩威反掌,晴雨由心第七百九十一章 各方算計第五百五十七章 我後悔啊!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幽馬入冀,羣賊退避第二百九十七章 十二生肖摺紙,紙坊諜影重重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望幽而逃第九百二十八章 可延壽否?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一國尚且不可擋第三百八十四章 他在洛陽,我心難安第七百八十六章 有後方能聚人心第七百九十八章 皇危!第二百一十四章 血勇難撼陣圖,外力不可居功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丞四曹,不來就立威第六十七章 執劍赴會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人尚未動,南已呈亂第四百零三章 王浚與段部鮮卑第七百五十八章 正名之議,幽州之本第八百五十七章 一言可見格局第一百六十九章 倖存者與自盡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給我留下來吧!第三百五十八章 匈奴使至,全城追評第三百三十六章 破局第六百六十一章 諜影重重第四百六十二章 這文章,我要摸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吞兩朝之氣,天下望科舉第四百三十八章 結盟與人口第三百四十七章 贊大師而得其能第七百九十一章 各方算計第六百零三章 一步十觀,後手落子第九十七章 有才之士難請,當動之以情第一百五十七章 我乃東萊王彌第一千零四章 要麼現在投降,要麼……第五百九十八章 避而不見第一百六十五章 王大當家之生平,我素有所知第九百七十一章 割地?第九百三十七章 一人忍氣,一人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