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章 戰,或是告誡?

當天下各方接連得到消息,都在因爲皇帝被困的消息,而做出種種不同反應的時候,此時此刻的幽州將軍府中,同樣聚集了一堆人。

陳止將能夠召集的部下、從屬盡數召喚了過來。

“劉府君已經走了,但他走的時候,還很是擔憂,反覆叮囑屬下,希望能勸說將軍出兵。”爲首的陳梓,彙報了將軍府中的情況,先前劉琨急急忙忙的趕來,就是希望說通陳止,出兵南下。

“好,”聽得回報,陳止點了點頭,掃了一眼在場的衆人,“劉府君與匈奴交手很多次了,他的建議很有參考價值,不過我還是想要聽聽諸位的意思。”

“將軍,”張亢出列,他乃北地大族出身,兩個兄長在朝中頗有地位,本是將軍府的功曹參軍,如今則爲薊縣縣令,“南下出兵固然有用,但針對的乃是那石賊,此人圍困洛陽,令國都危急,我幽州只要出兵,足以讓他回兵,解除危難,卻無助於救助皇上。”

他一開口,馬上就引得旁人側目。

薊縣縣令這個職位,看起來似乎不重要,和那章武縣令是同等職位,實際上意義卻截然不同,原因很簡單——薊縣乃是幽州的心臟所在,更是將軍府、幽州刺史府的駐地。

不得陳止信任,沒有足夠的權威,這個薊縣的縣令可是坐不穩的。

張亢能得此位,證明了其人的能力與家世,而坐穩了之後,又進一步擴展了自身的影響力,他的看法,旁人當然比較看重。

只是品味過後,有人覺得有些不對味了,這意思聽着是關心朝廷、皇帝,但實際上卻是在勸阻將軍出兵啊。

很多人就默默嘀咕着,這位縣令心思夠狠,那洛陽中還有不少張家同族爲官,結果他張亢卻不讓將軍去救。

唯獨一些看得分明的,知道即使石勒破城,世家的兇險其實也不大,畢竟這些年來,也看得出來,石勒正慢慢轉變,這位羯人首領對世家的態度正逐步軟化,他若是攻破了洛陽,真正危險的,是那些掌權的宗室王族。

聽張亢表達了自己的意思後,陳止看向了陳梓。

“既然威脅皇上安危的是匈奴國,就該讓匈奴人知曉厲害!”陳梓回答的很乾脆,他很清楚,旁人有些顧忌,不敢多說,因爲摸不清陳止的心思,是想要出兵,還是繼續蟄伏,一個不小心說錯了話,可能就要降低在陳止心中的評價,喪失進一步跟進的機會。

陳梓沒有這些困擾,他很清楚陳止對皇帝的感情,纔敢在這個時候主動出面。

“將軍應派出使者,出使匈奴,告誡他們停下當前的危險舉動,如若不願,則兵戎相見!”

“不可!”

陳梓話音剛落,就有一人跳了出來。

衆人尋聲看去,見是將軍別架唐資出面了。

“當下幽州還需繼續發展,各項舉措剛剛走上正軌,正是大展宏圖的時候,若動用兵家之事,就要被打斷髮展,失去這難得的機遇期。”

說到這裡,唐資拱拱手,做出了總結:“當下還是要韜光養晦,最多派出使者去譴責一番,也就夠了,不好真的刺激匈奴。”

衆人聽着這番說辭,卻並不感到意外。

唐資的觀點,深刻地體現出了他小地主階級的侷限性——和幽州世家的頂尖代表盧志比起來,唐資所代表的是中下層士族,尤其是代郡士族的利益。

代郡作爲陳止最早經營的一郡,始終位於新政改良的前沿,算是一個示範之地,這讓代郡世家獲得了最大的利益,也使他們逐步轉變成了新政的堅定支持者。

但相對的,若是爆發了戰爭,代郡的工坊生意未必會衰落,更關鍵的問題,在於代郡的地理位置,作爲最靠近匈奴國的一個郡,一旦兩邊爆發衝突,哪怕沒有開打,僅僅只有風聲,都會嚴重影響商賈的來去。

身爲幽州內商貿比較發達的地區,代郡因地處四勢交接之處,與拓跋部、匈奴國、七品義從,乃至更遠的北匈奴柔然等,都有商貿往來,再加上幽州本地強大的工坊與農業,這些都成爲了代郡商貿發展的強勁動力。

這麼一個大好前程,唐資當然不願就這麼被打破。

聽到唐資的話,注意到不少官吏的表情,人羣前列的陳梓就想起前幾日陳止提到的,幽州內部有一部分人,已經不想打仗,更不願意打仗了,被暫時的繁榮迷惑了雙眼,沒有看到外界勢力的消長變化。

另一邊,唐資把話說完,又有人走了出來,這次是兵家勢力的代表,名爲衛勉。

“當亮劍之時,便該亮劍!”衛勉出列後,直接表明了態度,“我等兵將日夜操練,就是要爲將軍征戰,但有令下,全力以赴!周邊宵小皆以爲我幽州畏戰,正該讓他們知曉厲害,以雷霆之法,震懾羣魔!”

他這話越說越是激盪,表現出強烈的霸權主義傾向,非常符合兵家身份,加上這人乃是楊元親信,過去立過不少功勞,還是代郡衛氏的遠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背後站着楊元、衛雄等兵家將領,這是軍方几大山頭中的兩大,可以說是代表了幽州兵家的整體意見。

他這個意見說出來,分量就很重了。

這還不算完,衛勉退下去之後,孫秀又出列。

“屬下認爲,對匈奴進行警告和敲打,是必須的!”

他一開口,就讓不少人神色微變,人羣中盧志更是眉頭緊鎖,他知道這個老對頭是要代表寒門士人說話了,而對寒門來說,戰爭本就是晉升的機會,結果可想而知。

果然,就聽孫秀繼續說道:“若匈奴不遵,就該討伐,否則周邊胡人,要以爲中原無人,從此更加肆無忌憚,這般局面,就要從根源上杜絕!”

衆人頓時議論紛紛,幾個寒門出身的吏胥新有同感的點頭。

盧志嘆了口氣,站了出來道:“將軍,警告是要警告的,但幽州財力雄厚,有諸多附庸,影響力在北地首屈一指,實無需事事付諸武力。若是匈奴不許,可以用斷絕互貿的手段,逼迫他們就範!據屬下所知,匈奴僞國的稅收並不穩固,倒是靠着與咱們的互貿,維持着北邊兩支軍隊的兵餉。”

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災端倪第七百六十一章 虛有其名者,不知割肉喂鷹之志第一千零五章 洛陽隱,家信疑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邊塞鎮,老農不與外鄉言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名如雷霆嚇煞人!第八百九十四章 壞了!這可如何是好!第三百六十二章 冉瞻擋路第四百九十九章 洛陽急信傳幽州第二百九十八章 這就擊潰了第五百四十章 分而化之,擒胡直問第八百三十二章 兵略運籌,生死不能由己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正請陳止,快馬出洛陽第二百六十八章 匈奴之主第六百九十章 退與請第八百八十三章 生擒王浚!第五十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五百四十六章 觀盤演兵,武丁懾代郡之家第九百零六章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第五百零九章 請您放一條生路第五百三十一章 兩楊論兵第五十六章 爲民除害,只爭朝夕第一百九十章 你還不認罪第七百六十六章 原來太守不體恤兵力第七百八十四章 雜煉生鍒,生熟衍鋼第一百五十七章 我乃東萊王彌第九百五十章 生去意第一百二十四章 傳道授業解惑第七百五十四章 人未出縣陳已知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無根無基,以佛替夏第六百四十二章 都是假的!你在騙我!第二百二十七章 待之,終有變!第八百九十五章 一言難盡啊!第五百七十九章 將計就計,順勢而爲第四百八十二章 贊陳追問續何在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見難而行第三百零三章 蕭規曹隨編成冊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七品之中,姓氏變換第三百八十二章 出當爲郡守,敵入尚書檯第一百九十三章 問君可曾注典籍第一百七十三章 官貴皆來非我勢第三百四十章 文評,可有人去第一百八十七章 此乃朕之知己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會上當第二百二十一章 文會有三段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眼破案第九十七章 有才之士難請,當動之以情第三十四章 冤!第九百五十三章 單于面前訴恐第八百零一章 各有謀劃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吸農納匠,減稅分地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以位誘士,牧民網羅第四百六十六章 這不符合兵法!第一千零二章 立足中央,四方延伸第二百二十六章 奚仲作車,倉頡作書第一百二十章 老不悔,幼不明第三百七十五章 天子主祭!第八十七章 莫名敵意,見真變臉第九十一章 學識成書入心中!第九百九十七章 中原官話考覈四六等第六百三十二章 趕緊去交投名狀第七百零八章 事關功業,教主指路第二百一十二章 來襲!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冠之,絕之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如殺之第三百八十四章 他在洛陽,我心難安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朝押入薪柴堆,他日親請方可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計連環第五百九十二章 陳止的要求第九百七十章 爲何要佔城?第六百五十四章 看相與毒計第九十一章 學識如洪入心中!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多謝陳卿……第七百三十一章 眼中變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在拓跋,而在我等第三百五十三章 一陳歸鄉,一陳假虎第五百零五章 通典多解第四百七十七章 立佛壓陳,憤而出聲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江左琅琊第六章 峰迴路轉爲哪般第二百八十七章 世上焉有如此之人第九百二十六章 爭一方氣運主角第四百零四章 兩方謀劃兩方動第八百零八章 災禍何所來?第八百三十八章 執金鐵,親臨沙場第一千零五章 洛陽隱,家信疑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他升官!第五百九十三章 馬散草原亂第八十章 此事還需一人犯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還能這麼投降?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以左道而折堂皇第四百三十八章 結盟與人口第八百一十九章 授印予氣,耳聰目明第八章 意外之訊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止身邊的人脈雛形第四百三十六章 世卿世祿爲士代,原來楊氏望弘農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走投無路,便去幽州吧第八百六十八章 親往鎮壓,戰牽冀憂九百三十二章 陣前論禮第二百六十七章 將對將,王見王第九百零四章 人生的大起大落...
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災端倪第七百六十一章 虛有其名者,不知割肉喂鷹之志第一千零五章 洛陽隱,家信疑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邊塞鎮,老農不與外鄉言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名如雷霆嚇煞人!第八百九十四章 壞了!這可如何是好!第三百六十二章 冉瞻擋路第四百九十九章 洛陽急信傳幽州第二百九十八章 這就擊潰了第五百四十章 分而化之,擒胡直問第八百三十二章 兵略運籌,生死不能由己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正請陳止,快馬出洛陽第二百六十八章 匈奴之主第六百九十章 退與請第八百八十三章 生擒王浚!第五十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五百四十六章 觀盤演兵,武丁懾代郡之家第九百零六章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第五百零九章 請您放一條生路第五百三十一章 兩楊論兵第五十六章 爲民除害,只爭朝夕第一百九十章 你還不認罪第七百六十六章 原來太守不體恤兵力第七百八十四章 雜煉生鍒,生熟衍鋼第一百五十七章 我乃東萊王彌第九百五十章 生去意第一百二十四章 傳道授業解惑第七百五十四章 人未出縣陳已知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無根無基,以佛替夏第六百四十二章 都是假的!你在騙我!第二百二十七章 待之,終有變!第八百九十五章 一言難盡啊!第五百七十九章 將計就計,順勢而爲第四百八十二章 贊陳追問續何在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見難而行第三百零三章 蕭規曹隨編成冊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七品之中,姓氏變換第三百八十二章 出當爲郡守,敵入尚書檯第一百九十三章 問君可曾注典籍第一百七十三章 官貴皆來非我勢第三百四十章 文評,可有人去第一百八十七章 此乃朕之知己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會上當第二百二十一章 文會有三段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眼破案第九十七章 有才之士難請,當動之以情第三十四章 冤!第九百五十三章 單于面前訴恐第八百零一章 各有謀劃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吸農納匠,減稅分地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以位誘士,牧民網羅第四百六十六章 這不符合兵法!第一千零二章 立足中央,四方延伸第二百二十六章 奚仲作車,倉頡作書第一百二十章 老不悔,幼不明第三百七十五章 天子主祭!第八十七章 莫名敵意,見真變臉第九十一章 學識成書入心中!第九百九十七章 中原官話考覈四六等第六百三十二章 趕緊去交投名狀第七百零八章 事關功業,教主指路第二百一十二章 來襲!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冠之,絕之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如殺之第三百八十四章 他在洛陽,我心難安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朝押入薪柴堆,他日親請方可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計連環第五百九十二章 陳止的要求第九百七十章 爲何要佔城?第六百五十四章 看相與毒計第九十一章 學識如洪入心中!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多謝陳卿……第七百三十一章 眼中變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在拓跋,而在我等第三百五十三章 一陳歸鄉,一陳假虎第五百零五章 通典多解第四百七十七章 立佛壓陳,憤而出聲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江左琅琊第六章 峰迴路轉爲哪般第二百八十七章 世上焉有如此之人第九百二十六章 爭一方氣運主角第四百零四章 兩方謀劃兩方動第八百零八章 災禍何所來?第八百三十八章 執金鐵,親臨沙場第一千零五章 洛陽隱,家信疑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他升官!第五百九十三章 馬散草原亂第八十章 此事還需一人犯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還能這麼投降?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以左道而折堂皇第四百三十八章 結盟與人口第八百一十九章 授印予氣,耳聰目明第八章 意外之訊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止身邊的人脈雛形第四百三十六章 世卿世祿爲士代,原來楊氏望弘農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走投無路,便去幽州吧第八百六十八章 親往鎮壓,戰牽冀憂九百三十二章 陣前論禮第二百六十七章 將對將,王見王第九百零四章 人生的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