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養寇者王,難伐者石

自從王敦在荊州站穩了之後,便靠着王家的支援和幫助,在荊州發展起來,其人之能更是在朝中被廣泛讚譽。

只是雖然荊州發展的不錯,但那作亂的賊匪卻是一直未被剿滅,反而還有蔓延的趨勢,每每到了關鍵時刻,才被王敦的人擊破。

無論是從哪方面來看,從戰報上來講,這都是一個勉力維持的局面,似乎王敦只是靠着一些兵馬,艱難的堵住了賊人,然後再艱難的發展壯大。

不過,到了第二年的中旬,王敦兵強馬壯,卻依舊沒有徹底剿滅賊匪,朝廷上的一些人品味過來了。

這該不會是要養寇自重吧?

此話可不是什麼夢囈之語,而是經過不少人的推算,覺得大有可能的。

要知道,這王敦跑到荊州經營,可不像當初陳止北上幽州,中間隔着一個混亂的冀州,所以朝廷難以支持,他王敦和江左之間,不僅有陸路連接,還有長江水道,物資錢財每個月可着勁兒的要,兵家兵刃更是一個不拉,就連兵丁補充,有的時候都要朝廷從其他地方給他調配。

這樣的情況下,王敦在荊州所得的錢財稅賦,卻只有一小部分上繳朝廷,大部分都被他自己截流下來,留在當地,所以雖然時間不短,但荊州的勢力卻是急速膨脹。

偏偏這麼膨脹後的勢力,依舊奈何不了那些賊匪,這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畢竟,隨着江左局勢的穩定,這賊匪的情報和信息也逐步被朝廷掌握了,這江左朝廷上下,也知道那些賊匪看着勢大,但其實組織鬆散,內部還有權利爭鬥,真要是論起來,根本沒有什麼發展前途。

偏偏就是我這麼一夥人,你王敦佔着這麼大的優勢,硬是拿不下來!

所以,這最近雖然朝廷上,依舊還有鼓吹王敦兵家才能的,卻再也沒有人拿他和陳止比較了,畢竟這上上下下的人,乃至民間的百姓,都十分清楚,就那麼一點賊匪,真要是請了北地都督過來,顧忌花半個月的時間,都算長了。

不過,不管旁人怎麼說,王敦還是自顧自的爲之,而且隨着兵力的增加,在荊州的勢力越發穩固,這朝中對他是越來越沒有辦法了。

到了這個時候,終於又有人想起陳止的那篇文章了,私下裡就傳言,說是這王家的災禍,果然要應在王敦身上,朝廷怕是難以安穩了。

反觀幽州方面,自從科舉之後,便重新沉澱下去,再也沒有動靜,一如往昔,只是這一次,卻沒有哪家再敢輕視了,因爲他們十分清楚,幽州現在埋頭髮展,就是爲了積蓄力量,將幷州、平州,乃至大半個草原,諸多強橫部族的力量,都盡數消化了,然後纔會有進一步的動作。

甚至這周圍的幾家勢力,比如那冀州的石勒,反而因此越發擔心起來,不斷找人估算,那陳氏何時纔會南下。

漸漸地,這石勒就把注意打在了南邊。

這一日,他聽聞那荊州的王敦,又一次與賊軍交戰,雖然大勝,卻還是讓賊匪逃脫出去,便招來了聶道仁,詢問他的意見。

“我觀那王敦,實乃養寇自重,而江左朝廷時有紛爭,王氏與其他家族多有矛盾,北地與南方世家更多齟齬,若是我南下江左,可有勝算?”

聶道仁卻道:“王上,今日司州與兗州之土,尚未消化,哪裡還能再顧得上江左,那長江天塹非輕易可破。”

石勒又問:“若是隻是拿江左朝廷在江北的土地呢?徐州離着不近,前些時候攻伐青州受阻,若是可先得徐州,然後三面夾擊,青州可以下矣!”

聶道仁沉思起來,他知道石勒當前的心思,和其他勢力不同,因爲冀州就在幽州邊上,因而石勒對幽州顧忌頗深,這一年多以來,總是覺得,幽州兵馬隨時可能南下冀州,因此急切的想要擴張勢力。

爲此,他甚至不惜與關中朝廷打了幾次,基本上確立了對司州和半個兗州的控制,只是這樣卻還是不放心,總覺得要再多拿幾個州,作爲根基,來養兵馬,方能與幽州玄甲軍抗衡,不說戰而勝之,至少能守住基業。

現在冀州的情況並不好,雖然通過幾次衝突,將關中兩王的勢力驅逐到了潼關以西,但由於有幷州玄甲軍的威脅,安潼關周圍的郡縣,石勒並沒有真的駐紮吞併,而是空出來,作爲三家之間的緩衝,只有那冀州南邊的一片土地,被他實際控制。

潼關作爲天下險要,又有幷州的玄甲軍作爲威懾,因此石勒軍的擴張方向,在西邊近乎到了盡頭,那剩下的就是東邊的青州和南邊的江左了。

青州一直在攻伐,只是並不容易,現在石勒聽聞王敦之事,窺見了江左的虛實,會因此起意,也是理所當然的。

考慮到這些,聶道仁也知道,若是強行拒絕,總歸是不妥的,而且有些事,不去做,還真說不準最後的結果,尤其是江左的戰力,到底如何,其實並不清晰,或許真的可以一試,更何況,當下石勒的勢力內,還有另外一個隱患,如果操作的好,還能一舉兩得。

於是他思量了一下,便提議道:“可以讓石虎將軍,領軍南下,他之前攻伐青州不力,一直住在在青徐兗交界之處,此時正好南下,只是在發兵之前,王上最好對江左去信一封。”

“還要去信?”石勒不由皺眉,“我若是要得江北徐州之地,當速戰速決,不給江左反應的時間,怎麼能先去信呢?”

聶道仁就解釋道:“江左當下,兵令不一,內部多有紛爭,那王敦便是代表,王上予信一封,也不要言其他,就說知曉徐州有亂,願平之,若是江左有心,可以出兵攻伐即可,其他便無需多言,只觀那江南反應,若是滿朝皆從,那將軍便先不出兵,若是其相互推脫,則可速擊,若是爭奪這出兵之權,則可以滅之!”

第四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陰雲前兆第八百二十九章 偷襲不成反被襲第八百四十一章 不是生路,便是絕路!第五百七十六章 以陳代王,爲幽州之首?第八百六十三章 惜哉雄才,侍於小兒第六十四章 圍門書林齋!第八百六十九章 郡王懼與怒第三百三十三章 文章出自人手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幽州出兵,或只是敲打匈奴第八百五十九章 真是讓他佔了便宜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書爲餌,得世家北去第八百零五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九百八十章 列七品,分四姓第八百八十五章 運來勢漲,世家揣摩以求安第三十七章 知我尋法皆傳書,使我不得安心讀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議玄甲事,羣臣莫敢言第三百二十八章 感時皆可贊,與帝言金曲第七百六十五章 冶鐵鑄甲,搜人提拔第五百五十章 憂僕丁者,不憂士人第二百九十章 冉家有兒郎第四百二十八章 農家籤與墨家籤第二百五十二章 此乃避戰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尊令,匈奴將第二百三十八章 破了!第二百七十三章 要不就封個爵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正軍不敵石勒,諸公惦念幽州第五十二章 殺雞當用宰牛刀!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人之初,性本惡第八百六十二章 吾觀王強而陳弱,當援抑強第二百六十六章 世事豈能盡兩全第二百一十七章 外賊好擒,但稟性難移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以聞代思,陳氏閒事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庾氏之悔,過往之秘第二百七十章 我……挺不住了!第六百六十六章 庾亮有計,陳止見囚第五百二十四章 說動則得其兵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觀天下勢之窪第六百三十二章 趕緊去交投名狀第七百零七章 當日棄而走,今日無顏歸第九百一十九章 又有王坐廷,太僕亦有底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張賓請教第五百一十五章 難以測度的目的第八百九十一章 噩耗一來,手足無措第三百三十四章 此計大妙!第九百六十章 可怖之念,蘊於平凡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眼破案第二百四十一章 權崩,王入金墉城第八百五十三章 求的不是官,而是可向上第四百五十二章 謀利之策,立名着手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可以定天下局矣第八百四十章 若幽州姓陳...第一百五十五章 想當然耳!第五百九十一章 我還就不信邪了!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一日下雁門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石氏內亂第五百九十五章 胡馬圍使第七百一十八章 窺機出頭未如願,僧言燈火道笑駁第四十二章 陳家,我與陳止最親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慫之,自縛其將第二百一十三章 要完第四十八章 此人當爲友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江左琅琊第一百七十四章 招丁演武,入牢探賊第五十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二百四十一章 權崩,王入金墉城第四百六十章 觀人猜計,有人訪之第三百三十九章 流言,我所欲也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陳徵北師出有名第二章 心有百家第四百六十六章 問廣寧第七百四十七章 代窯有白釉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三王黨爭,石氏得利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皆等其亂?第七百零八章 事關功業,教主指路第六百零八章 匈奴祚短,羣起瓜分第一百九十二章 上品!第六百六十六章 庾亮有計,陳止見囚第五百二十一章 鼠窺將軍談,不知謀已知第三百三十九章 流言,我所欲也第七百四十六章 負命而來,先來個推薦第七百五十三章 壞得其名,也不辱使命第八十四章 悔不當初第五百零二章 長安信第二百六十六章 世事豈能盡兩全第二百四十八章 名望有盡時,豈能自縛之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以陳代王,何人可以代陳?第九十一章 學識如洪入心中!第四百六十三章 捉摸不透,擇一家而言商賈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此乃朕之知己第三百七十四章 見微知著,方知氣候已成第四百五十章 關津、市肆、山澤,皆有稅哉第一百二十六章 速速退去,莫污赤子!第八百五十一章 潰逃!第一百九十八章 祖納傳譜,貧僧明法第九百五十七章 少年膨脹,意氣風發入營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兵壓言攻惹怒人第五百零四章 洛陽來客第一百五十五章 想當然耳!第五百二十一章 鼠窺將軍談,不知謀已知第五百一十七章 有道來
第四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陰雲前兆第八百二十九章 偷襲不成反被襲第八百四十一章 不是生路,便是絕路!第五百七十六章 以陳代王,爲幽州之首?第八百六十三章 惜哉雄才,侍於小兒第六十四章 圍門書林齋!第八百六十九章 郡王懼與怒第三百三十三章 文章出自人手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幽州出兵,或只是敲打匈奴第八百五十九章 真是讓他佔了便宜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書爲餌,得世家北去第八百零五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九百八十章 列七品,分四姓第八百八十五章 運來勢漲,世家揣摩以求安第三十七章 知我尋法皆傳書,使我不得安心讀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議玄甲事,羣臣莫敢言第三百二十八章 感時皆可贊,與帝言金曲第七百六十五章 冶鐵鑄甲,搜人提拔第五百五十章 憂僕丁者,不憂士人第二百九十章 冉家有兒郎第四百二十八章 農家籤與墨家籤第二百五十二章 此乃避戰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尊令,匈奴將第二百三十八章 破了!第二百七十三章 要不就封個爵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正軍不敵石勒,諸公惦念幽州第五十二章 殺雞當用宰牛刀!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人之初,性本惡第八百六十二章 吾觀王強而陳弱,當援抑強第二百六十六章 世事豈能盡兩全第二百一十七章 外賊好擒,但稟性難移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以聞代思,陳氏閒事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庾氏之悔,過往之秘第二百七十章 我……挺不住了!第六百六十六章 庾亮有計,陳止見囚第五百二十四章 說動則得其兵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觀天下勢之窪第六百三十二章 趕緊去交投名狀第七百零七章 當日棄而走,今日無顏歸第九百一十九章 又有王坐廷,太僕亦有底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張賓請教第五百一十五章 難以測度的目的第八百九十一章 噩耗一來,手足無措第三百三十四章 此計大妙!第九百六十章 可怖之念,蘊於平凡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眼破案第二百四十一章 權崩,王入金墉城第八百五十三章 求的不是官,而是可向上第四百五十二章 謀利之策,立名着手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可以定天下局矣第八百四十章 若幽州姓陳...第一百五十五章 想當然耳!第五百九十一章 我還就不信邪了!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一日下雁門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石氏內亂第五百九十五章 胡馬圍使第七百一十八章 窺機出頭未如願,僧言燈火道笑駁第四十二章 陳家,我與陳止最親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慫之,自縛其將第二百一十三章 要完第四十八章 此人當爲友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江左琅琊第一百七十四章 招丁演武,入牢探賊第五十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二百四十一章 權崩,王入金墉城第四百六十章 觀人猜計,有人訪之第三百三十九章 流言,我所欲也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陳徵北師出有名第二章 心有百家第四百六十六章 問廣寧第七百四十七章 代窯有白釉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三王黨爭,石氏得利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皆等其亂?第七百零八章 事關功業,教主指路第六百零八章 匈奴祚短,羣起瓜分第一百九十二章 上品!第六百六十六章 庾亮有計,陳止見囚第五百二十一章 鼠窺將軍談,不知謀已知第三百三十九章 流言,我所欲也第七百四十六章 負命而來,先來個推薦第七百五十三章 壞得其名,也不辱使命第八十四章 悔不當初第五百零二章 長安信第二百六十六章 世事豈能盡兩全第二百四十八章 名望有盡時,豈能自縛之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以陳代王,何人可以代陳?第九十一章 學識如洪入心中!第四百六十三章 捉摸不透,擇一家而言商賈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此乃朕之知己第三百七十四章 見微知著,方知氣候已成第四百五十章 關津、市肆、山澤,皆有稅哉第一百二十六章 速速退去,莫污赤子!第八百五十一章 潰逃!第一百九十八章 祖納傳譜,貧僧明法第九百五十七章 少年膨脹,意氣風發入營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兵壓言攻惹怒人第五百零四章 洛陽來客第一百五十五章 想當然耳!第五百二十一章 鼠窺將軍談,不知謀已知第五百一十七章 有道來